反问句 设问句

合集下载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一、疑问句
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 (即: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

二、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做设问句。

提问者知晓问题的答案,它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只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

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

如: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2、“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4、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三、反问句
反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反问句是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增强某种语气、强调某种确定的意思而有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

答在问中。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 “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 “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总之,疑问句是我问他答,答在问后;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后,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反问句、设问句认识及练习

反问句、设问句认识及练习

反问句、设问句认识及练习第一篇:反问句、设问句认识及练习问句的认识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你认识他吗?你几岁了?小红,这是你的笔吗?今天几号了?你会做这道题吗?2、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

也就是明知故问。

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

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

)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例句1、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一、设问句重要的不在于前面的提问,而在于后面的回答。

先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注意和思考,使后面的回答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标题或开头用设问句,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便于读者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相关例子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他真的很坏吗?不是的,是你没有看透他!3、为什么小鸟会飞呢?因为它有翅膀。

4、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5、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6、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把课本借给他了。

7、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8、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玩具赛车。

9、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二、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并没有这么难。

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的区别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的区别

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一、疑问句:我问你答是疑问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1、这是谁家的狗?2、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3、你读过书么?二、设问句:自问自答是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叫做设问句。

明知故问且又自问自答的一种问句形式,它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只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

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2、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4、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6、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7、是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8、这是谁的房间?这是我的房间三、反问句:不需回答是反问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

它们都运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了某种确定的意思。

反问句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也是作者自问自答,把答案蕴藏在问句之中,答案就是问句意思的反面。

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

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要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反问句结尾时正常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

如“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如何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

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

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的区别
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
2、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

也就是明知故问。

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

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


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
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顺口溜:
我问你答是疑问;
不需回答是反问;
自问自答是设问。

反问句和设问句

反问句和设问句

反问句和设问句反问句: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 且答案是唯一的, 也是肯定的.结尾时正常用问号, 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 . 例句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这么…… 除了反问词, 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吗…… 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反问的作用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加强语气, 使感情色彩更( 鲜明, 鲜明, )反问句练习: 反问句练习: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 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 2)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 3)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 4)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 5)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 6) 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 2.设问句专题 2.设问句专题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设问句的作用。

反问疑问设问句三者的区别

反问疑问设问句三者的区别

反问疑问设问句三者的区别疑问句:我问你答是疑问;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设问句:自问自答是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反问句:不需回答是反问;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

反问句:不需回答是反问;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

它们都运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了某种确定的意思。

反问句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也是作者自问自答,把答案蕴藏在问句之中,答案就是问句意思的反面。

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

例句:1. "难道我会不知道?" 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 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要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反问句结尾时正常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一用感叹号。

如:“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反问句的特点: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这么…… 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反问字,如:呢、吗…… 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练习

小学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练习

小学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练习
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校名:
班别:
姓名:
设问句:自问自答是设问。

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例:①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鲜花里。

②这是谁的作业本?是小明的。

反问句:答案就在问题里是反问。

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例:①你们怎么能破坏环境呢?②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疑问句:我问你答是疑问句,疑问句只提问题不回答。

例如:①这是谁家的狗?②你回做这道题吗?
一、判断句子是设问句、反问句还是疑问句,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
3、这道题真的那么难做么?我看很好做。



4、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
5、是我打扰你了吗,小朋友?
()
6、浪费食物难道不是可耻的行为吗?(

7、火车怎么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

(改成设问句)
2、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

(改成反问句)
3、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改成疑问句)
4、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改成陈述句)
5、明天不会下雨。

(改成设问句)
6、长城是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改成反问句)
1、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改成反问句:改成设问句:改成疑问句:。

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的特点和作用

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的特点和作用

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的特点和作用
1. 设问句啊,它就像是一个钩子,能一下子把你的好奇心给勾起来!比如说,“明天会不会下雨呢?”这就让你忍不住去想明天的天气情况呀。

它的特点就是自问自答,作用呢,就是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你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

就像有人在你耳边轻轻地问,让你不得不认真听下去。

2. 反问句那可是很有力量的呀!像“这难道不对吗?”哇,听到这样的话,是不是感觉很有冲击力?它的特点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可大啦,能加强语气,让你的观点更加鲜明。

就好像重重地敲了一下鼓,让别人没法忽视。

3. 疑问句呢,就像是个小谜团,让你特别想解开它。

比如“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它的特点就是单纯提出问题等待回答。

这能刺激你的思考,让你主动去寻找答案,就像有个小精灵在你心里挠痒痒,驱使你去搞清楚怎么回事儿。

4. 你看啊,设问句不就像是个引路人吗?“晚饭吃什么好呢?”然后你自然就会去想各种美食,接着就被带着走下去啦。

它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多巧妙呀,既能引起你的兴趣,又能给出一些方向。

5. 反问句呀,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你难道不懂吗?”这多尖锐呀,一下就让人不得不重视。

它能让你的表达更有力度,就好像给话语加了一把劲,让人不容小觑。

6. 那疑问句呢,可真是充满了未知呀!“明天会发生什么呢?”哎呀,让你的心都悬起来了,特别想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它就是这样撩拨着你的好奇心,让你不知不觉地深入其中。

总之,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它们就像文字世界里的小精灵,给我们的表达增添了好多趣味和魅力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

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句
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不能不回家。

9.在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10.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11.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迟到》(林海音)
12.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13.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14.你如果上课不认真,作业会做吗?——强调上课不认真你不会做作业。

反问句的特点
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这么……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吗……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目的:加强语气,更明显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例: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反问句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

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

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例:"难道数学有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陈述句:数学不难。

例句
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

太空中有外星人吗?现在还不确定。

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他摸出的是什么?是手枪!
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句式训练(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和步骤:
1、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例如:(难道)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2、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例如:难道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3、改:即把“。

”号改成“?”号
例如:难道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练习巩固: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3、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4、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5、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6、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7、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8、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1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2、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13、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1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15、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1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和步骤:
1、删:即删去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例如:这(怎么)会是你的过错(呢)?
2、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例如:这(不)会是你的过错?
3、改:即把“?”号改成“。

”号
例如:这不会是你的过错(。


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练习巩固:
1、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教导?
5、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6、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7、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8、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9、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10、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11、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12、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3、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14、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5、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16、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17、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18、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进步?
19、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20、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