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物质由微粒构成
微粒构成物质知识点总结

微粒构成物质知识点总结一、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概念1. 微粒概念微粒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物质的微小颗粒。
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概念是微观世界中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物质的基础。
2. 微粒的性质微粒具有质量、体积和能量等物理性质,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具有独特的反应性。
3.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是指微观尺度下的物质结构和性质,宏观世界是指人们能够直接感观到的物质现象和性质。
微粒构成物质的认识是通过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来理解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现象。
二、原子1. 原子的发现与性质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亚原子粒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具有质量、体积和能量,并且具有化学性质。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轨道方式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结构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3. 元素和同位素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可以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和研究。
三、分子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分子可以包括原子间的共价键、离子键等化学键。
2. 分子的性质分子具有质量、体积和能量,不同种类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结构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由原子的排列和化学键的方式确定。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行为,是研究物质的关键。
四、离子1.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电子而带负电荷。
2. 离子的性质离子具有电荷、质量和化学性质。
正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影响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

第六章物质的结构【概念和规律】一、物质由微粒构成1、无论生物还是非生物,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5、有的分子由一个原子构成(稀有气体),有的分子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构成。
6、金属直接由原子构成。
7、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8、在一定条件下,原子可以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9、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10、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原子有核模型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11、现代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而且它们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12、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13、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并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而且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元素1、把物质中的同一种原子统称为元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
3、每种元素都有一个名称和符号,符号通常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有重复,增加第二个小写字母。
4、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有112种,其中94种为天然元素,18种为人工合成元素。
5、元素的分布不均匀①宇宙中氢元素最丰富,其次是氦元素;②地壳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③地核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铁元素、镍元素;④空气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氮元素、氧元素。
678、在非金属元素中He、Ne、Ar、Kr、Xe、Rn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539、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10、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确定的组成,并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
11、由同种单质或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初中化学《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的三条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存在间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微粒特点的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分子的三条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存在间隙。
2、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俗语说:“墙里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什么?【学生回答】①花香可以传播。
②酒香可以扩散。
【教师引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闻到的到底是什么?这节课就来探索其奥秘,一起走入微观的世界。
环节二:新课讲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教师播放动画】电子显微镜观察水。
【学生自学】阅读教材中内容,从数字的角度感知其质量和体积。
【教师提问】由此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教师提问】酒精擦在皮肤上会很快消失,原因是什么?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酒精会蒸发,说明分子会运动。
【教师引导】接下来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知道氨气和酚酞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教师实验】取烧杯A,注入20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溶液,再慢慢加入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由此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酚酞与浓氨水混合变红。
【教师播放视频】在B、C烧杯中加入等量的酚酞试液,另取一个小烧杯D加入浓氨水,然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B、D两个小烧杯,烧杯C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烧杯B中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C中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说明烧杯D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了烧杯B中,所以颜色为红色,烧杯C中没有氨气分子进入,所以颜色为无色。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乐乐课堂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乐乐课堂
【原创版】
目录
1.物质的定义与特征
2.微观粒子的概念与分类
3.微观粒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4.乐乐课堂对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解读
正文
1.物质的定义与特征
物质是指占据空间、具有质量、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变化的实体。
它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具有如下特征:质量、体积、形状、颜色、密度、比热、电导率等。
2.微观粒子的概念与分类
微观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其尺寸在纳米甚至更小的级别。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微观粒子可以分为三大类:夸克、轻子和强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轻子包括电子、中微子等;强子包括质子、中子等。
3.微观粒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硬度等,都是由其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金属的导电性和磁性是由其原子中的电子结构决定的;绝缘体的不导电性是由其原子间电子互相束缚造成的。
因此,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至关重要。
4.乐乐课堂对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解读
乐乐课堂是一个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
在乐乐课堂中,物质与
微观粒子的关系被生动地阐述。
通过乐乐课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物质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实体,更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复杂结构。
这种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从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总之,物质与微观粒子密切相关,了解微观粒子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课时训练 7.(2002 年徐州市 ) 下列粒子不显电性 的是 ( A ) A.氢原子 B.氢离子 C.质子 D.电子
8.(2004 年南昌市 ) 我国计划在 2007 年发射 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 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 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B ) A.1 B.2 C.3 D.6
·人教版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 分子是可以再分 形成糖水 的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 分子能保持物质 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 的化学性质 化钾不能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 分子之间有间隙 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温度越高,分子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运动速率越快
·人教版
考点2 原子的构成
[2011·温州]如图15-2是 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 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其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
B
A. 1 C. 3
B.2 D. 5
[ 解析 ]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图15-2 =质子数,据此可以判断质子数为2 。
·人教版
[2011·芜湖]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 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 —16 可 短暂存在,氮 —16 的质子数为 7 ,中子数为 9 。 下列有关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 ( ) D A.核外电子数为9 B.相对原子质量为14 C.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的原子 D.和普通氮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方法点拨 ] 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 数之和;质子数 ( 即核电荷数 ) 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的种类 由质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理解这些 关系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
·人教版
考点3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引言: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包括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然而,物质的微观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本文将介绍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一、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物质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1.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带有正电荷。
每个质子的电荷都等于基本电荷单位e,质子的质量大约是中子的1.007倍。
2. 中子中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没有电荷。
中子的质量略大于质子。
电子是负电荷粒子,绕原子核轨道运动,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每个原子的电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共用电子而结合形成的。
分子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1. 共价键共价键是分子形成的关键。
当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时,它们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之间电子的共享程度。
2. 分子的组成分子的组成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原子(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或不同类型的原子(如水,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三、离子离子是带有正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阳离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是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失去电子形成的。
例如,Na+是一个阳离子,它是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
2. 阴离子阴离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离子,通常是由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获得电子形成的。
例如,Cl-是一个阴离子,它是由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的。
结论:物质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它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离子是带有正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管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但它们在化学和物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进一步深入研究微粒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内容: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的特征
2.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学业要求: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3.学情分析(明确期望学生去哪里,而学生现在在哪里)
(1)分子和原子学生在物理中所学:“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理老师说化学老师会讲到)”“分子原子很小,分子原子是看不到的”“扩散:不同的
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二
氧化氮与空气、硫酸铜与水现象、煤球放墙角处墙变黑)”“扩散现象说明分
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不能说分子扩散”。
(2)一些物理上学过的可以快速讲,如小、动、间隔等,主要讲与物理的不同点,为后面的学以致用留时间。
4.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生活现象和“点小点”等可视化手段,引导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说出分子等微粒的特征,并反过来利用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3)通过分子的特征和生活现象的双箭头,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相结合的化学观念。
5.评价任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反思
1. 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要做,最起码拿浓氨水,否则学生不知道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会污染空气。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酒精、水、量筒3个、注射器2个、废液缸、烧杯、胶头滴管
2.科教版用到了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素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知识清单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识清单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从微小的尘埃到巨大的星体,从无色的空气到五彩斑斓的宝石。
但你是否想过,这些看似不同的物质,其实都是由一些微小的基本微粒构成的呢?就像搭建房屋需要砖块一样,物质也是由微小的“砖块”——微粒组成。
这些微粒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
二、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分子的特点有很多。
首先,分子很小很小,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如果把一滴水放大到一个游泳池那么大,其中的水分子就像游泳池中的一个小乒乓球。
其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腔。
再者,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比如,气体容易被压缩,就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当受到压力时,分子间隔变小,体积也就随之减小。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三、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同样非常小,其直径大约只有 10^-10 米。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形成分子。
例如,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就形成了水分子。
四、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就会形成离子。
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荷,称为阴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称为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离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食盐(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五、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结合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千五百万倍
一个氢原子质量:1.674×10-27千克 一个碳原子质量: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质量:2.657×10-26千克 一个氢分子质量:3.348×10-27千克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7.307×10-26千克 取1mL温度为4℃的水,质量也就是1克, 将它对半分,把剩下的再对半分,如此重 复需要90次,才能达到10-27克。
(可以放大几百万倍) 分子照片
1803提出 近代科学原子论
•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 构成。 •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 同种原子的大小、形状、质量和性质完全相同, 不同种原子则不相同。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 罗提出分子假说,1860年提升为 分子学说。从此,两种学说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原子—分子论。
氧原子
氢原子
氢原子
构成分子的多种组合
从图中,三种原子可以构成6中不同的分子,你可 以得到什么信息?(先说一说这几种物质)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结论
1.少数几种原子可以构成许多种分子。 2.同种原子也可以够成分子。
3.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思考: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唯一的吗?
同种原子在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不同。
由夸克构成
中子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注意: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再分, 而原子不能
• 水由( 水分子)构成,氧气由( 氧气分子) 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 )构成。 • 判断: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X ) • 将50毫升水和50亳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 体积将(小于)100毫升。这说明分子之间 间隙 )。 存在一定的( • 由于分子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 现象,叫做( 扩散)。
金属构成图
概括: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 粒,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同时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微粒。
思考与讨论
分子的大小
算一算
•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无色的溶液 变红色。一滴酚酞溶液中有多少个酚酞分子呢?通过 。 计算可知约有 10亿亿个酚酞分子。请你算一算这个数 是地球人口60亿的多少倍?
练一练
1、下列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C ) A、水 B、二氧化碳 C、铁 D以上都不是 水分子 2一杯水是由___________ 许多水分子 构成,________ 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 氧原子和氢原子 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构 成。 原子核和_________ 核外电子 3、原子由______ 构成。
H、O C、O 组成,水由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由________ 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_____________ 两个氧原子 构成。 5.“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 B) 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2个氧元素④氧气是由氧 元素组成的⑤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⑥2个氧原子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④⑥
分子的构成有的复杂,有的简单
例如稀有气体中的1个氖气分子 只由一个氖原子构成
1个蔗糖分子
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
蛋白质分子图
有同学会产生疑问: 那是不是世间所有的物质, 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呢?
金,银,铜,铁等金属中不存在 分子,分别由无数个金原子, 银原子,铜原子等直接构成 的
离子
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既不是 原子构成的,也不是分子构成的, 而是由大量的钠离子和大量的氯 离子相互吸引,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一定的条件下,原子可以失去或 者得到电子,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氯原子和钠原子接近时,氯 原子就会从钠原子中夺取一个 电子成为带一个负电荷的氯离 子,而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 带一个正电荷的钠离子
分子 构成 氧气由 氧气分子 构成
酒精由 酒精分子 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的微粒
假如老师拿掉任何一个原子,那它还是水分子吗?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在物理变化中, 由于没有新物质产 生,所以分子不会 水分子 被破坏。 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可以分解成原 子,然后原子进行组 合构成新的物质。 任何分子都由原子 构成。
人们在思考:
原子还能再分吗?
汤姆生——可以!
•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 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 原子之中。
汤姆生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 样镶嵌在原子中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1.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2.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其实科学家都知道,原子是不带电的。既然 电子是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在原子中一定 还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并且正负电荷的总量 一定相等。在原子内部,正负电荷又是如何分布 的呢?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众多的科 学家中卢瑟福的实验是最具说服力的。
1-3α粒子轰击原子.swf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课堂小结
1.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是 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分 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时原子也是构 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 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水,氧气)
质子
原子核 原子构成: (金属)
(带正电荷) (带正电荷)
感受10-27数量级
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已知知道的原子种类有多少?
几百种
分子很小,即使用放大1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也不能直 接观察,1982年IBM公司两位科学家发明了扫描隧道 显微镜(STM),STM的发明被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 重要发明之一,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扫 描 隧 道 电 子 显 微 镜
判断下列关于“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正误。 1.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2.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3.干冰升华————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4.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解释下列现象: 1.晾干湿衣服:
水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
2.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
想一想
1. 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a. 极大多数的 α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方向行进。 b.约有万分之一的α粒子改变了方向
c.个别的α粒子竟被反射回来
2.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
a.说明原子内部十分空旷且电子质量很小 b.这些α粒子碰到了障碍物,而且障碍物 占据的体积很小 c.发生偏转和被反射回来的α粒子可能碰到 质量大的多的粒子(原子核)
2.将蔗糖溶于水,充分搅拌, 使蔗糖完全溶解。
问:你是否还能看到蔗糖?
1、看不到,那是否就是蔗糖消失不存在了呢?
怎样证明呢?
水变甜了
2、既然蔗糖还在水里,为什么看不到了呢?
原来这些蔗糖小颗粒在水中可以被 分成更小的微粒,即使用显微镜也看
不到,我们把这些微粒叫做分子
。
分子的定义
• 一块方糖,分成两块,每一块还是糖,继续一 分为二,依旧是糖,如此不断地分,一直分到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这种微粒 被称为分子. • 自然界中有许多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刚才我们所提到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宇宙中 确实存在着的物质,虽然 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它们 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所 组成的.
铁容易生锈
黄 金 却 不 易 生 锈
石墨质地柔软
已 知 世 上 最 坚 硬 的 物 质金
金 刚 石
第一节:物 质 由 微 粒 构 成
实验探究
1.观察蔗糖。
问:你看到了什么?
离子的形成
钠原子 氯原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钠离子(带正电) 氯离子(带负电)
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 用,构成氯化钠晶体
分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水,氧气)
物质
原子构成:
(金属) 离子构成: (盐类物质)
核外电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在都不停地运动
这个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2.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思考与讨论
已知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分别为:
mp=1.6726 ×10-27kg
mn=1.6749 ×10-27kg
mc=9.1094 ×10-31kg
通过计算可知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为电 子的1800倍,由此得出结论:虽然原子核 很小,但是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
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 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 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原子核(带正电荷)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
核模型
1、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 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水的三态变化
液态
固态
水的三态及其转化表明,水分 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存 在空隙并有相互作用力。
你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吗?
小结:
1、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证据:扩散现象等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都有空隙 证据: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缩小
3、分子、原子、离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证据:固体很难压缩,很难分割
2、原子核很小、位于原子中心, -15 半径约为10 m。 3、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 绕核作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