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研究
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公司的绩效往往成为评估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高管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机制,直接影响着高管们的工作动机和绩效表现。
因此,研究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研究综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及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
1. 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国内学者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高薪酬能够提高高管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进而促使公司的绩效提升。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高薪酬水平并不一定能够带来良好的公司绩效,这可能是因为高薪酬并不能完全激励高管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和行动。
2. 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国内学者还关注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激励机制的适应性和差异化设计能够更好地提高高管绩效和公司绩效。
例如,设立薪酬奖励机制对于强化绩效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采用股权激励等方式,可以使高管与公司利益更紧密地相连,进而推动公司的发展。
二、国外研究综述扩大到国外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关键研究发现。
1. 高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国外的研究也得出了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高薪酬能够吸引和激励优秀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动机和表现,间接促进公司的绩效提升。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高薪酬水平并不总是能够带来良好的公司绩效,因为高薪酬可能导致懈怠和道德风险的增加。
2. 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国外的研究还关注了不同薪酬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和差异化设计对高管绩效和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采用长期激励计划,例如股权激励和期权激励,可以更好地激励高管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绩效提升。
此外,根据公司的特点和情况,适应性激励机制的设计有助于提高高管的绩效和公司的绩效。
制度环境、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制度环境、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管理者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如何激励高管,减少代理成本,使两者利益趋于一致,是现阶段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现实中,“天价薪酬”现象频发,人们开始关注到高管薪酬的公平性以及合理性等各项问题。
2005年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披露条例》强制规定上市公司披露现任高管薪酬,薪资的透明性有利于高管与公司外部同行业相似职位人员进行对比,以此形成自身薪酬公平性认知。
高管薪酬的相对公平程度一方面影响社会对公平的感知,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企业高管的管理决策,最终反映到企业绩效上,这是研究者和企业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有关于高管薪酬不公平的研究有两点局限。
第一,研究视角上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更高要求,学者们也开始对高管薪酬公平进行分析研究。
然而,学者目前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的绝对薪酬差距上,即高管薪酬的内部不公平,较少关注外部不公平,并且现有研究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都不相同。
第二,研究方法的不一致。
国内外学者衡量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大体有三种方法:(1)问卷调查,用员工对薪酬的评价表征不公平程度,然而这种方式缺乏客观性;(2)薪酬差距,直接计算绝对薪酬差,此方法忽略了组织人员之间合理差异;(3)额外薪酬,开发高管薪酬决定模型计算回归残差,用残差表征不公平程度,能够消除高管和企业由于特征差异带来的影响,然而决定模型因素易受研究者的主观判断从而减弱信度。
近年来也有学者另辟新路,采用薪酬业绩百分位、相对公平水平等量化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结果也不一致。
基于此,本文聚焦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性,从制度环境出发,探究外部不公平产生的经济结果,分别构建了变量间关系影响的理论模型。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2012-2017年共1665家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的方法,借助SPSS 23.0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分析了以下问题:正向不公平、负向不公平分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制度环境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
资本结构、管理防御及高管薪酬——基于非对称信息的博弈分析

但是我国 目前在该方面 的研究甚 少。针对 这一情况 , 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 实
证分析我 国国有上市公 司资本结构对 高管
薪酬的影响。
为设计 、监督 和约束委托人与代理人之 间
利益冲 突的一组契约所付 出的代价 , 加 上
资 本 结 构、 管 理 防 御
及 高 管 薪 酬
基于 j 对 称 信息 的 博 弈 分 析
■ 王 钰 孟全省 教授 ( 西北农林科教 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陕西杨凌 7 1 2 1 0 0 ) ◆ 中图分类 号 :F 2 7 5 . 5 文献标识码 :A
成本 ,负债越多 ,杠杆作用越 明显 ,公司
企业的融资过程就是在典型的非对称信息 市场下进行的 , 并且贯 穿于 整个融 资过程 ,
容易引起经理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 具体而言 ,在融资过程 中,经理人与股东 往往处于非对称信息状态 中,股东无法像 筹资者一样获得完全信息 ,根据信号传递 理论 ,投资者只能通过企业输 出的有关资
执 行契 约 时成本 超 过收 益 的剩余 损 失” 。
件下 ,经理人选择高财务杠杆可 以传递企
研 究 动 态
( 一 )资本 结构理论 自从 Mo d i g l i a n i 和 Mi l l e r( 1 9 5 8) 提
变量 被解 释 变量 解释 变 量 变 量 名称 现 金 薪酬
价值越大。但 Mi l l e r( 1 9 8 8)指出 ,如果 考虑到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 ,那么为了节 税而采取 高杠杆 的公 司政 策显得 不可行 , 因此 ,最优的资本结构选择可 以具体化为 负债筹资的利益和负债筹资的成本之间的
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内部差距与企业绩效

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内部差距与企业绩效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内部差距与企业绩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高管薪酬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与内部差距,以及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牵涉到个人利益和企业发展,更是影响着社会公平与经济秩序。
首先,让我们来看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众所周知,高管薪酬的高低通常与企业绩效挂钩。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高管薪酬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
一方面,某些高管的薪酬水平高得离谱,甚至超过了其所创造的企业价值。
这种现象容易引发员工不满情绪,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企业的绩效。
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高管由于竞争激烈和市场竞价机制的作用,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薪酬回报。
这种外部不公平会迫使这些优秀高管离开公司,同时也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其次,高管薪酬的内部差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内部差距指的是企业内部高管之间薪酬的悬殊程度。
在一些公司中,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巨大,有的高管甚至是一种天价薪酬,而另一些高管的薪酬则相对较低。
这种内部差距不仅会引发内部的不和谐,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问题。
首先,过大的内部薪酬差距容易导致高管间的争斗和不满情绪,削弱公司内部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同效能。
其次,对于那些辛勤工作但薪酬较低的高管来说,他们缺乏获得公正回报的动力,可能会影响其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绩效。
因此,调整高管薪酬的内部差距,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和内部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除了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员工动力之外,还与企业形象和社会效应密不可分。
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容易激起公众的不满情绪,造成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
一些公司在政府和媒体的质疑下,不得不通过调整高管薪酬以修复信誉。
而过大的内部薪酬差距也容易引发社会舆论对企业的抨击,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声誉是企业经营的重要资产之一,因此,调整和平衡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和内部差距,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程度对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

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程度对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高管团队的薪酬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过高或者不公平的高管薪酬不仅会对员工的士气和公司的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更会对公司的费用黏性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程度对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程度高管团队的薪酬不公平程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过大,导致内部薪酬结构不合理;二是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不匹配,出现高薪低效的情况。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绩效激励,普遍采用绩效考核和薪酬挂钩的方式来激励员工。
但是在一些公司,高管团队的薪酬往往与实际绩效不匹配,出现了高薪低效的现象。
这不仅会浪费公司的资源,还会对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高管团队内部的薪酬差距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部薪酬结构不合理,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甚至引发员工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1. 员工士气下降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会导致员工的士气下降。
员工看到高管薪酬差距过大或者与绩效不匹配,会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员工的士气下降会导致员工流失率增加,加大公司的人力成本,同时也会对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绩效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2. 团队合作减弱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也会导致团队的合作减弱。
如果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过大,会导致团队内部的协作意愿减弱,甚至产生内耗和矛盾,影响公司的团队效能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3. 公司形象受损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会对公司的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公司内部薪酬不公平,会被外界视为公司管理存在问题,不利于公司形象的维护和宣传。
这不仅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声誉,也会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产生不利影响。
4. 资源浪费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如果高管薪酬与实际绩效不匹配,公司会出现高薪低效的现象,浪费了公司的财务和人力资源。
如果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过大,也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加大了公司的管理成本。
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程度对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

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程度对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1.引言薪酬不公平一直是公司管理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特别是高管团队的薪酬不公平问题,一旦暴露出来,往往会引发外界的质疑和批评。
除了道德和社会责任层面的考量外,薪酬不公平还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程度对公司费用黏性的影响,旨在深入了解薪酬不公平对公司经济运行的影响。
2.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的表现形式我们需要明确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的表现形式。
薪酬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薪酬分配不公平:高管团队中的薪酬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有些高管的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人,甚至出现“天花板式”的薪酬结构。
2)薪酬与绩效不匹配:有些公司的高管团队薪酬与其绩效不匹配,即使高管团队的业绩不佳,仍然能够获得高额薪酬。
3)薪酬透明度不足:部分公司的高管薪酬设置缺乏透明度,外界难以了解高管团队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
这些表现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的问题,也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公司费用黏性是指公司在长期合同或长期投资中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员工薪酬、租金、利息、管理费用等。
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可能对公司费用黏性产生以下影响:1)员工士气低落:当高管团队薪酬出现不公平现象时,公司员工的士气往往会受到影响。
工作不公平会导致员工不满,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
2)员工流失增加:薪酬不公平会导致员工流失的增加。
高绩效员工可能会因为薪酬不公平而选择离职,或者公司才华横溢的员工也会受到激励而选择外部流动,这将导致公司不断的人才流失,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
3)公司形象受损: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会导致公司形象受损,公司在员工、客户、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声誉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品牌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鉴于高管团队薪酬不公平可能对公司的费用黏性产生负面影响,公司管理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综述

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综述
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高管激励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高管薪酬与盈余质量的关系、高管薪酬与盈余超预期的关系以及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机制。
在高管激励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中,一般认为高激励薪酬能够提高高管对企业
盈余的管理程度。
高管薪酬与企业未实现盈余的差距,以及高管薪酬与预算盈余之间的关
系等都是相关研究的重点。
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性,高激励薪酬能够提高高管对盈余管理的关注程度、
准确性和机制的遵循程度,从而降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高薪酬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如激励过度导致的风险行为等。
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扩展:1. 考虑不同行业和国家背景下的差异;2. 考虑其他企业治理机制对关
系的影响;3. 考虑其他因素对关系的调节作用。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
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为企业治理和激励机制设计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
基于管理层权力理论的高管激励非对称性研究

基于管理层权力理论的高管激励非对称性研究【摘要】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决定着公司以后的改进发展方向,也关系到企业能否更有效率的参与市场竞争。
本文以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这一研究范式,目的在于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验证高管激励非对称性的存在,并且从高管激励角度相应地提出一些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和健全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的方法。
【关键词】高管激励;管理层权力;非对称性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情况的陆续披露,高管薪酬受到了广泛的议论和质疑。
给予高管必要的薪酬激励源于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矛盾。
股东和高管人员具有不同的利益,可以选择恰当的业绩指标来对高管人员的努力进行评价。
企业高管薪酬对于盈利和亏损业绩具有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即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较高,而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较低。
这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很难解释,企业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自己的薪酬,由此形成了薪酬制定理论的新流派——管理层权力理论。
管理层权力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高管薪酬的非对称性问题,从管理层权力视角来研究高管薪酬的非对称性就有了较强的理论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委托代理矛盾的存在产生了高管薪酬激励,研究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研究发现,企业高管薪酬对于盈利和亏损业绩具有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即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较高,而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较低。
非对称性的存在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很难解释,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自己的薪酬,由此形成了管理层权力理论。
本文对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的非对称性进行回归分析,来研究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着重分析公司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的变动性与公司业绩下降时高管薪酬的变动性两者之间的差距。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i: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研究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研究摘要:笔者以沪深两市2001年~2007年度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层权力理论出发,实证研究了高管薪酬与运气(行业整体业绩变动)之间的关系,解释了经济不景气时期高管薪酬只升不降、升多降少的现象。
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运气正相关;区分行业整体业绩下滑与上升之后,发现高管薪酬与运气的关系呈现出非对称性,高管因为好运气(行业整体业绩上升)得到了额外的报酬,却躲避了坏运气(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对其的不利影响;且这种非对称性只存在于国有控制的公司,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非对称性。
上述结论支持高管薪酬的管理层权力理论,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契约的制定与执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薪酬契约;运气;非对称性;股权性质;薪酬委员会作者简介:韩金红(1979-),女,河北深县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研究;刘西友(1981-),男,山东费县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司治理与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095-05收稿日期:2012-03-07一、文献综述薪酬契约是作为解决经理人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治理机制,对其简单而过度地干预可能适得其反――薪酬管制不仅无助于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缩小,而且可能迫使高管消极怠工偷懒成性、或者拆东墙补西墙以职务消费增长补偿显性报酬的减少。
国内外学者针对上述复杂问题,从各种角度展开了分析,并试图对其进行解释。
本文考察管理层权力理论对高管人员薪酬不降反升、升多降少现象的解释力。
契约理论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了使两者的利益一致,委托人应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最终产出联系起来,并设计一个合理的联系程度,在满足代理人激励兼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情况下,最大化委托人自身的利益(Holmstrom,1979)。
然而,上述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薪酬契约是否有效,包括薪酬契约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是否有效。
管理层权力理论认为,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公司的董事往往远离管理层,从而很难对管理层进行直接的监督,相反需要依赖管理层。
这客观上导致了公司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薪酬。
基于此,管理层有强烈的动机使得薪酬契约符合自己的利益,并朝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制定和执行。
管理层权力理论在国际上正成为解释高管薪酬水平、薪酬业绩相关性和敏感度、薪酬结构及其变化乃至企业绩效的重要变量。
从管理层权力理论出发,Bertrand 等(2001)(以下简称BM)认为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实际上为高管人员赢得了为自身制定薪酬的权力,一方面是高管可以往董事会里填充自己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因为薪酬制定的复杂过程,使得管理者有机会对这一过程施加强大的影响。
BM指出人们试图通过高管薪酬的设计来解决契约理论,实际上高管薪酬自身就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物。
此外,其提供的经验证据证明高管薪酬与公司层面的业绩相关,同时也与外生的客观因素(如油价、汇率或行业整体业绩)有关,两位研究者将这类客观因素定义为高管不可控的运气。
Garvey等(2006)(以下简称GG)则认为BM的结果可被解释为高管因为承担了额外的市场系统风险而得到了回报,因此其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才能予以支持。
GG 认为如果高管可以为自己定薪酬,那么只有在有利于高管切身利益即行业业绩下降时才将行业业绩作为基准。
他们进一步区分了好运气和坏运气,发现相对于好运气发生的情形(行业整体业绩上升),坏运气发生(行业整体业绩下降)时运气对薪酬的影响更小(坏运气的到来会减少高管薪酬)。
本文沿用BM、GG的方法,以不受高管控制的行业整体业绩作为运气的代理变量,研究高管薪酬与运气是否显著相关,并进一步考察股权性质和董事会下属的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与运气之间关系的影响。
笔者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运气呈正相关,但这种关系呈现出非对称性,即高管因为好运气(行业整体业绩上升)得到了额外的报酬,却躲避了坏运气(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对其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非对称性只存在于国有控制的公司,但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有效抑制这种非对称性。
本文的贡献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尽管公司业绩不佳,但高管薪酬水平却只升不降、升多降少的现象。
本文区别于BM、GG的地方在于:首先,由于我国股权激励方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以会计业绩作为高管业绩的代理变量,而没有采用股票回报;其次,我们研究了不同股权性质下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差异;再次,在中国特有的政策环境下,检验了薪酬委员会对薪酬与运气关系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契约理论下高管薪酬被假定用以解决代理问题。
根据这一理论,高管薪酬与高管不可控的但可观测到的外部冲击(本文定义为运气)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如果将薪酬与运气相联系,不会增强激励效果却可能增加契约本身的风险。
然而现实却往往背离了这一理论。
管理层权力理论被越来越多地用来解释与高管薪酬有关的问题。
在一个没有任何股东具有控制权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中的董事也面临着委托代理问题。
这些董事自身的任命、薪酬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可能与企业内的高级管理者紧密联系,这使得在某种程度上董事与高管人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一问题的存在破坏了董事会在解决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关系时所处的立场。
同时,董事对高管的评价严重依赖于企业的运营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都是由高管层下辖的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
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即使面临着市场压力和法规限制,高管人员也会用各种方法从企业中获取租金。
BM、GG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的解释力。
据此,笔者提出文章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薪酬与运气显著正相关。
管理层权力理论认为高管团队有动机和能力为自己制定薪酬。
GG发现高管人员的薪酬因运气不佳而遭受的损失比由于好运气而得到的收益少25 %~45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管理者权力分不开。
他们同时认为,只有当有利于高管切身利益即行业业绩下降的情况发生时,才将行业业绩作为基准。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从高管大案要案频发的现状可以观察到,高管的权力使得高管有动机也有能力为自己或高管团队制定薪酬标准。
所以,笔者有理由认为,高管薪酬与运气的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坏运气导致的高管薪酬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好运气带来的高管薪酬的上升幅度。
据此,笔者提出文章的第二个研究假设。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坏运气(行业绩效下滑)导致的高管薪酬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好运气(行业整体绩效变好)带来的高管薪酬上升幅度。
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作为内部人对上市公司有很强的控制力,与非国有性质企业的高管相比,企业的兴衰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密切,因此国有企业的高管有能力也有动机自定薪酬;另一方面,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具有“奖优不惩劣”的传统,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业绩考核任期薪酬管理的意见》中提出,企业效益下降,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基薪与绩效薪金之和,下同)不得增长,并视效益降幅适当调减;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增长幅度不得高于本企业效益增长幅度。
这表明当公司业绩下滑时,高管可能面临的仅为薪酬不增,调减的几率很小,而且要视不同情况适当调减。
脱离国情的“天价薪酬”导致公众的抨击,政府出台相关“限薪令”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薪酬契约是作为解决经理人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治理机制,对其简单而过度地干预可能适得其反――薪酬管制不仅无助于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之间差距的缩小,而且可能迫使经理人或者消极怠工偷懒成性,或者拆东墙补西墙,以职务消费增长补偿显性报酬的减少,甚至走向贪污公财、挪用公款的不归路。
方军雄(2009)从薪酬-业绩敏感度的视角提供的证据显示,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其高管薪酬具有“粘性”(其含义同于本文所表述的非对称性)。
业绩型报酬除了会衍生出高管对业绩指标加以操控进而实现个人报酬的最大化等机会主义行为之外,更为直接的是,高管可能以区分业绩增减的情形来设计其业绩型报酬合同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最近公布2009年度财务报告的一家ST公司,其2009年度发生巨额亏损2.9亿元,但是高管的薪酬依然大幅增加,平均增幅为10.29%。
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运气的关系存在非对称性。
BM认为在公司治理较弱的公司,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现象更突出。
与高管薪酬有关的公司治理措施方面,薪酬委员会的作用非常关键。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第五条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
2007年年报统计数据显示:沪市上市公司中92%的中央企业建立了薪酬委员会。
管理者运用权力自定薪酬的程度取决于薪酬委员会是否设立,以及是否有效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预期,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这种非对称性。
据此,笔者提出第四个假设。
H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国有企业,设立薪酬委员会可以有效抑制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
三、研究设计(一)变量定义1.高管薪酬国外有关高管薪酬的研究文献,主要采用薪酬的自然对数或者薪酬自然对数的变化量(Murphy, 1999; Anderson et al, 2003)、薪酬的变化量(Huson et al , 2006; Leone et al, 2006; Nwaeze et al, 2006)等形式。
国内研究方面,较多采用薪酬的自然对数形式(辛清泉等,2007;周嘉南等,2006;吴明辉,2008;方军雄,2009)。
笔者选取两期“董事、监事及高管报酬总额”之比取对数作为因变量,稳健性检验部分则选取了经过期初总资产标准化的薪酬变化量作为因变量。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