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渣滤液成分判定(教学课资)
考向06 工艺流程题之物质成分的确定-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主观题答题模板与考向专练(解析版)

专题一工艺流程题考向6 物质成分的确定1.滤渣、滤液成分的确定要考虑样品中原料和杂质的成分在每一步骤中与每一种试剂反应的情况:(1)反应过程中哪些物质(离子)消失了?(2)所加试剂是否过量或离子间发生化学反应,又产生了哪些新离子?要考虑这些离子间是否会发生反应?2.熟记常见难溶于水微溶于水的物质盐酸盐:AgCl 、HgCl、CuCl ;硫酸盐:BaSO4、PbSO4、CaSO4、Ag2SO4。
碳酸盐、亚硫酸盐:除K、Na、NH4+外均难溶;氢氧化物:除KOH、NaOH、Ba(OH)2、NH3.H2O 外均难溶。
3.循环物质的确定4.副产品的判断1.[2020新课标Ⅰ]钒具有广泛用途。
黏土钒矿中,钒以+3、+4、+5价的化合物存在,还包括钾、镁的铝硅酸盐,以及SiO 2、Fe 3O 4。
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可由黏土钒矿制备NH 4VO 3。
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4)“沉淀转溶”中,转化为钒酸盐溶解。
滤渣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答案:滤渣③的主要成分是Fe(OH)3,故答案为:Fe(OH)3;2.[2020新课标Ⅲ]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 、Al 、Fe 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
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 4·7H 2O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Ni 2+ Al 3+ Fe 3+ Fe 2+开始沉淀时(c =0.01 mol·L −1)的pH 沉淀完全时(c =1.0×10−5 mol·L −1)的pH 7.2 8.73.74.72.23.27.5 9.0回答下列问题:(2)“滤液②”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
(3)“转化”中可替代H 2O 2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滤渣与滤液教案

初中化学滤渣与滤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滤液与滤渣的定义和区别;
2. 掌握使用滤纸和漏斗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
3. 理解固液分离的原理。
教学内容:
1. 滤液与滤渣的定义及区别;
2. 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
3. 实验操作及结果观察。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滤纸、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药品:蒸馏水、砂糖水溶液或铁纲粉末溶液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固液分离现象,引出滤渣与滤液的概念。
2. 实验操作:
(1)将一定量的砂糖水溶液或铁纲粉末溶液倒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2)将玻璃漏斗放置在另一个烧杯上,将滤纸放入漏斗中,并将溶液慢慢倒入漏斗中过滤;
(3)观察漏斗中残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滤渣)和流出的液体(滤液),将两者分开收集。
3. 总结讨论: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固液分离的
原理。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设计其他固液分离实验并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固液分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问答,检查他们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总结整个实验过程和所得结论。
教学资源:
1. 实验指导书;
2. 化学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技巧指导资料。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包含实验结果、结论及对原理的理解。
12 微专题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精讲特训】

教材考点精讲特训
微专题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 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
1 专题精讲
2 跟踪训练
构建思维模型
考向1 一种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
例1
将一定量锌粉加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第一步:排顺序。锌、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Z_n_>_F_e_>_A__g_。
第二步:写反应。依据“远距离先置换”,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Z_n_+__2_A_g_N__O_3_=_=_=__Z_n_(_N__O_3_)2_+__2_A__g_(先)、 Z__n_+__F_e_(_N_O__3)_2_=_=_=__Z_n_(_N_O__3)_2_+__F_e__(后)。
3.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Cu(NO3)2、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 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含有铜 C. 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滤液中溶质只有AgNO3 和Zn(NO3)2 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只有Zn(NO3)2
第四步:析现象。根据题给信息分析作答。 (1)若滤液呈浅绿色,滤渣中一定含有_A__g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可 能含有_A__g_N_O__3_。 (2)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_A__g_、__F_e__; 滤液中可能含有_F_e_(_N_O__3)_2__。 (3)若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滤渣中可能含有_F__e或__Z__n_; 滤液中一定含有_Z__n_(N__O_3_)_2_。
滤液与滤渣的判定

①若滤液中有Zn(NO3)2、,则滤渣一定是Ag和Cu ; × ②滤渣中可能有Zn、Cu,一定有Ag; √ ③若向滤渣中滴加稀HCl,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渣是Zn;× ④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 ⑤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为可能是Ag或Cu、Ag. √
例如:向Zn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 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对滤液和滤渣描述正确的是 ( B) ①若滤液中有Zn(NO3)2、,则滤渣一定是Ag和Cu ; ②滤渣中可能有Zn、Cu,一定有Ag; ③若向滤渣中滴加稀HCl,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渣是Zn; ④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⑤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为可能是Ag或Cu、Ag.
先:Zn+ 2AgNO3= Zn(NO3)2+2Ag 后:Cu+ 2AgNO3= Cu(NO3)2+2Ag
例如:向Zn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
一定 Zn+ 2AgNO3= Zn(NO3)2+2Ag
可能 Cu+ 2AgNO3= Cu(NO3)2+2Ag
向Zn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到 Zn(NO3)2 、Cu(NO 3 ; 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 3)2 ,可能有AgNO —————————— ———————— Ag ,可能有—————— 滤渣中一定有——————— Cu ,一定没有—————— Zn 。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滤液滤渣的判定
铜川市宜君县第一中学—左向苗
考情分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 (越前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氢 前金属置换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除K、Ca、Na)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 从它们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前置后)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成分的判断构建思维模型“一刀切”法——由弱到强,左渣右液常见问题:1、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分析一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以锌和硝酸铜反应为例):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的质量;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一种金属与两种金属盐溶液反应(将锌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Zn与AgNO3反应,溶液质量减小,Zn与Cu(NO3)2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当减小的质量等于增大的质量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成分的判断即滤渣、滤液成分例1向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的溶质有哪些?(写化学式) 。
(3)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________(填“有”“无”或“无法确定”)气泡产生.(5)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例2(2022焦作二模)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滤液中溶质为AgNO3、Mg(NO3)2和Fe(NO3)2,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3)若溶液呈蓝色,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4)若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5)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是因为例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1.[2022河南23(2)题2分]某同学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
滤液滤渣成分判断口诀

滤液滤渣成分判断口诀
初中滤渣滤液问题口诀是: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出题中涉及的所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推滤渣:最不活泼的金属先析出,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向前推,推到符合题意为止。
3.推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最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向后推。
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过滤操作实验,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
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
"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滤液滤渣问题的教学设计

滤液滤渣问题的教学设计引言:滤液滤渣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操作,它是通过固液分离的方式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得到较纯净的液体。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滤液滤渣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滤液滤渣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一、实验目的:通过滤液滤渣实验,使学生了解滤液滤渣的原理与操作步骤,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滤纸2. 导管架和夹子3. 漏斗4. 滤液5. 镊子三、实验步骤:1. 将漏斗放置在导管架上,倒入适量的滤液。
2. 在漏斗内放入一块滤纸,使其与漏斗壁紧密贴合。
3. 使用夹子固定滤纸,使其不会移动。
4. 缓慢倒入待过滤的溶液,注意避免溶液溢出滤纸。
5. 待滤液滤过后,将滤纸上的固体颗粒用镊子小心地取出。
6. 将滤液收集在容器中,得到纯净的滤液。
四、注意事项:1. 滤纸的摆放要平整,以确保滤液能够均匀地通过滤纸。
2. 倒入待过滤的溶液时要缓慢,避免溶液溢出滤纸。
3. 取出固体颗粒时要小心,以免将滤纸上的颗粒损坏或丢失。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滤液滤渣实验,我们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滤液。
在实际应用中,滤液滤渣常用于制药、化工、环保等领域。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原料溶液中的固体颗粒的性质和含量,进一步判断溶液的纯度和质量。
六、实验改进: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对滤液滤渣实验进行改进和扩展。
例如,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孔隙大小的滤纸,探究固体颗粒的粒径对滤液滤渣的影响;可以尝试不同滤液和溶剂的过滤效果比较,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滤液滤渣操作技巧。
结论:通过滤液滤渣实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滤液滤渣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改进和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 张绍曾, 王春香, 阮玲. 滤液滤渣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导刊, 2019(16):23-24.[2] 徐卫东. 化学实验技能与实验设计的培养[J]. 高校化学教育研究, 2019(12):25-26.。
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应用的知识点
金属活动性由Biblioteka 到弱一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 (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金属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 Zn Cu(NO3)2 AgNO3 1.单质金属要排在盐中金属元素前面 2.反应物之一盐必须是可溶性,即是溶液。 3.金属K Ca Na除外。
6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结论: 1、滤渣中一定含有最弱的金属,滤液中一定含有最活泼金属形成的盐 2、如果滤渣中含有相对活泼的金属,就一定含有相对不活泼的金属 3、滤渣中的金属与滤液中的盐一定 不反应
2(2014鄂州)14.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 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只有CuSO4
3(2014锦州)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以下关于该滤渣和滤液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可能没有气泡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Fe ④向滤液中加 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 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A.①③⑤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⑤ 4(2014济南)10. 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 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 B 不正确的是( ) • A 、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 • B 、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 • C 、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 D 、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_________的金属可以将______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判断置换反应后金属的组成(即滤渣)和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即滤液)
(一)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或离子
1.硫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2. 盐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3.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4. 盐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__ .
5.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后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 , 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__ .
6.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不足量的铁粉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 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二)分析反应物的量,确定反应后溶液和金属的成分。
参加反应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未指明用量,只说明一定量,那么要将一定量分类讨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种金属与一种溶质的溶液反应。
滤渣滤液
(1)少量铁粉
(2)适量铁粉
(3)过量铁粉
(1)向过滤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分析过程:
则固体中含有________,滤液的组成_______。
(2)向过滤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则固体中含有________,滤液的组成_______。
练习: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
则滤渣的成分_____________;滤液中所含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无产生气泡,
则滤渣的成分_____________;滤液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金属与两种溶质的溶液反应。
明确优先反应问题:活动性______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1)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是 __________ ,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________ 。
(2)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则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 ,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________ 或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滤液和滤渣的成分;
分析过程:
(1)金属活动性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反应物的量:滤渣成分滤液成分
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变式一:
向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二:
镁和铁的混合物,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1)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是 _____ ,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