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和溶液反应后滤渣和滤液成分分析思路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分析

2024年中考化学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分析
Ag、Cu、R。
Zn与AgNO3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Zn与Cu(NO3)2和R(NO3)2溶液反应,溶液质 量均增大;当增大的质量大于减小的质量时,溶液质量增大。
1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分析 考点回顾 基础训练 省市模拟 链接中考
7.【20A23(2)】某化学小组从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中提取金属铜的实 验步骤如下:将孔雀石粉碎,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一种金
的切法有 Zn Fe Ag Zn Fe Ag Zn Fe Ag 。
8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分析 考点回顾 基础训练 省市模拟 链接中考
1.【15A21(3)】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Mg(NO3)2、Cu(NO3)2 、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 ①若向所得固体上滴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为_Z_n__、__C__u_、__A__g_(_或__锌__、__ 铜、银) ________。②猜想:滤液中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 理的原因。 滤液中有AgNO3 时,一定也有Cu(NO3)2,因为Zn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 反应。【滤液中无Cu(NO3)2时,也一定没有AgNO3,因为Cu(NO3)2与Zn反应生成 Cu,而Cu能与AgNO3反应。】
Mg Zn Cu 。
Zn+CuCl2 = ZnCl2+Cu
(4)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由此可知滤渣中一定没有 Zn ,此时有
两种切法:Mg Zn Cu 、Mg Zn Cu ,第一种切法滤液中含有 MgCl2、ZnCl2、. CuCl2,滤渣中含有Cu ;第二种切法滤液中含有 MgCl2、ZnCl2 ,滤渣中含有Cu 。

初中化学金属过滤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过滤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过滤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过滤的基本原理;2. 掌握金属过滤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 能够应用金属过滤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金属过滤的定义和原理;2. 金属过滤实验的操作步骤;3. 案例分析,应用金属过滤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班级金属过滤实验装置;2. 水、沙、细铁屑等物质用于实验;3. 课件、教学PPT等辅助教学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讲述金属过滤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金属过滤的兴趣;2. 提出问题:“什么是金属过滤?它的原理是什么?”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定义金属过滤:金属过滤是利用金属网或金属棉等金属材料具有的孔隙结构,使过滤的体积大于孔隙大小的原理,将混合物中的颗粒分离出来的过程。

2. 介绍金属过滤的原理:金属过滤器的孔隙大小限制了可以通过的粒子大小,从而实现过滤分离的效果。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展示金属过滤实验装置,说明实验原理和步骤;2. 将混有水、沙、细铁屑的容器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3. 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金属过滤的效果。

四、实验分析和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只有水通过了金属过滤器;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金属过滤在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如何利用金属过滤原理解决问题;2. 讨论案例中的解决方案并引发学生思考。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金属过滤的应用和重要性;2. 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1.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答案】(1)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解析】(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中考化学流程图题的解法和技巧精选全文

6中考化学流程图题的解法和技巧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考化学流程图题的解法技巧工业流程图题的内容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从题干部分看一般都是采取流程图的模式。

解题方法是阅读完流程图后结合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流程图的形式各异,有的以操作名称作为框图形成流程的主线,有的以物质作框,有的以设备作框。

从近几年的试题看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以操作名称为主线,物质随着操作发生变化。

2.这类题目中通常还包含简单的实验设计,且实验一般为制备或对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

专题归纳一、考查内容和特点1.考查内容(1)化学反应原理。

(2)元素化合物知识。

(3)实验操作及名称。

(4)物质除杂、分离。

(5)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

2.特点(1)情境真实。

(2)框图信息新颖。

(3)问题设计广泛。

(4)综合性强。

(5)思维容量大。

二、解题思路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①反应物是什么;②发生了什么反应;③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

3.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多数试题重点考查利用题干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物质的制备,考查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同时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关键: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三结合。

三、与初中内容有关的化学工业1.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和氯化镁等)。

2.金属回收工业:Mg、Fe、Cu等。

3.工业废水处理。

4.氯碱工业。

四、工业流程图题题型的结构、解题方法和思路1.题型结构题头(引入信息)→题干(提取信息,应用解题)→题尾(得出结论或产品)。

2.解题方法和思路3.具体操作(1)关注“箭头”: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

(2)关注方框内所指。

(3)关注流程“三线”和“核心”(如下图)。

三线:出线和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成分的判断构建思维模型“一刀切”法——由弱到强,左渣右液常见问题:1、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分析一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以锌和硝酸铜反应为例):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的质量;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一种金属与两种金属盐溶液反应(将锌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Zn与AgNO3反应,溶液质量减小,Zn与Cu(NO3)2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当减小的质量等于增大的质量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成分的判断即滤渣、滤液成分例1向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的溶质有哪些?(写化学式) 。

(3)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________(填“有”“无”或“无法确定”)气泡产生.(5)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例2(2022焦作二模)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滤液中溶质为AgNO3、Mg(NO3)2和Fe(NO3)2,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3)若溶液呈蓝色,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4)若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5)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是因为例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1.[2022河南23(2)题2分]某同学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

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思路指导

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思路指导

Na2SO4

(三)核心反应——陌生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 熟练应用氧化还原规律①判断产物形式②配平 非氧化还原反应: 结合物质性质和反应酸碱环境判断产物形式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 )27.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2)滤渣I的主要成分有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由见上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两条)
3,题尾:设问

二、设问特点
1,以点的形式设问。 即不需要理清工业生成流程图的主线即可以答题。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练一练: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 MgSiO3,CaMg(CO3)2,Al2O3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 如下:
沉淀物 pH
Fe(OH)3 3.4
Al(OH)3 5.2
Mg(OH)2 12.4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由见上表。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两条) 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增加硫酸的浓度 Fe(OH) 、 Al(OH) 3 3 (2)滤渣I的主要成分有 。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思路指导
化学工艺流程题是将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用框图形 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 是无机框图的创新。 它以现代工业生产为依托,与化工生产成本、产品提 纯、环境保护等相融合,考查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提 纯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要求考生依 据流程图分析原理,紧扣信息,抓住关键、准确答题。

压轴题0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分析-【蝶变中考】2023年高考化学压轴题突破(通用)(解析版)

压轴题0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分析-【蝶变中考】2023年高考化学压轴题突破(通用)(解析版)

压轴题0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分析类型一: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类型二:定性分析反应后固体成分和溶液组成类型三:定量分析反应后固体成分和溶液组成1.解题方法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第二步:判断能发生哪些反应及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步:根据题干信息(实验现象、隐含条件等)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及质量变化等。

2.反应物质类型(1)一种金属与两种金属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两种金属距离越远越先反应。

(2)一种金属和多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金属先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3)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最活泼的金属先和盐溶液反应。

类型一: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1.(2023春·山东临沂·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同学欲选用下列几组试剂探究Al、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Fe、Cu、Al2(SO4)3溶液B.Al、Cu、FeSO4溶液C.Fe、Al2(SO4)3溶液、CuSO4溶液D.Al、Fe、Cu、稀H2SO4【答案】A【详解】A、Fe、Cu与Al2(SO4)3溶液均不反应,说明活动性:Al>Fe、Al>Cu,但无法确定Fe与Cu的活动性强弱,不能达到目的;B、Al可与FeSO4溶液反应并置换出Fe,说明活动性:Al>Fe,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活动性:Fe>Cu,可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Al>Fe>Cu,能达到目的;C、Fe与Al2(SO4)3溶液不反应,说明活动性:Al>Fe,Fe可与CuSO4溶液反应并置换出Cu,说明活动性:Fe>Cu,可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Al>Fe>Cu,能达到目的;D、Al、Fe均可与稀H2SO4反应并置换出H2,说明活动性:Al>H、Fe>H,但Al比Fe与稀H2SO4的反应更剧烈,说明活动性:Al>Fe,Cu与稀H2SO4不反应,说明活动性:H>Cu,可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Al>Fe>Cu,能达到目的。

2020中考化学高分秘笈之难点突破训练: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

2020中考化学高分秘笈之难点突破训练: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

2020中考化学高分秘笈之难点突破训练: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顺序问题金属Fe和Zn同时放入CuSO4溶液中.Zn先与CuSO4反应,等Zn反应完后,Fe才能与CuSO4发生反应.金属Fe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Fe先与AgNO3反应置换出Ag,等AgNO3反应完后,Fe才能和Cu(NO3)2反应置换出Cu.小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距离越远越先反应.1.【19•河南中考】 23.某金属(用R表示)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其金属活动性弱于Zn,相对原子质量小于65.向一定质量的AgNO3、Cu(NO3)2和R(NO3)3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

向所得到的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

(1)写出R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金属?(3)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增大,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2R+6HCl = 2RCl3+3H2↑ (2)Ag、Cu、R(3)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R(NO3)3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均增大.当增大的质量大于减小的质量时,溶液质量增大.2.【19•湘西州中考】21.某化学兴趣小组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然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种情况。

【答案】:三【点拨】: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铁没有剩余,当铁只能部分置换银时,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当铁恰好置换出银或只能部分置换出铜时,则溶质的成分是: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当铁恰好置换出铜时,则溶质只有硝酸亚铁.3.【19•武汉中考】8.将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到盛有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关于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C.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D.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点拨】:若锌和氧化铜过量,滤渣含有锌、铁、铜、氧化铜.若滤液含有硫酸铜,滤渣一定有铜,可能有氧化铜.反应顺序是氧化铜先与硫酸反应,然后锌依次与硫酸铜、硫酸和硫酸亚铁反应,若滤液呈无色,溶质只有硫酸锌.4.【19•河北中考】 7.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和溶液反应后滤渣和滤液成分分析
1、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则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可能是:
①铁粉和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Cu
滤液:FeSO4
②铁粉恰好完全反应,CuSO4溶液有剩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Cu
滤液:FeSO4 CuSO4
③铁粉有剩余,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滤渣:Cu Fe
滤液:FeSO4
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则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可能是:(铁先和AgNO3 反应,再和Cu(NO3)2反应)
实用文档
①铁粉的量不足,AgNO3 没有反应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滤液:AgNO3、Cu(NO3)2 、Fe(NO3)2
②铁粉与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uSO4溶液没有参与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滤液:Cu(NO3)2 、Fe(NO3)2
③铁粉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但CuSO4溶液没有反应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Cu
滤液:Cu(NO3)2 、Fe(NO3)2
④铁粉与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Cu
滤液:Fe(NO3)2
⑤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完,铁粉没有反应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实用文档
滤渣:Ag 、Cu、Fe
滤液:Fe(NO3)2
3、向AgNO3溶液中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则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可能是:(AgNO3 先和Fe反应,Cu反应)
①AgNO3溶液的量不足,Fe没有反应完,Cu没有参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Cu、Fe
滤液:Fe(NO3)2
②AgNO3溶液与铁粉恰好完全反应,Cu没有参与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Cu、
滤液:Fe(NO3)2
③铁粉反应完,Cu参与反应,但Cu没有反应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Cu、
滤液:Fe(NO3)2、Cu(NO3)2
实用文档
④铁粉反应完,Cu反应完,AgNO3溶液反应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滤液:Fe(NO3)2、Cu(NO3)2、
⑤铁粉反应完,Cu反应完,AgNO3溶液没有反应完(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Ag
滤液:Fe(NO3)2、Cu(NO3)2、AgNO3
7、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
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以下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
酸,可能没有气泡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Fe 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
一定有沉淀产生
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
(NO3)3.
A.①③⑤B.①④C.②③D.②④⑤
实用文档
9、将镁粉加到一定量的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等充
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滤渣中可能有Cu、Fe、Mg B.滤渣中可能有Cu、Mg C.滤液中可能有Cu(NO3)2 D.滤液中一定有Mg(NO3)2
AgNO3 Fe Cu(NO3)2 Cu、、Mg Zn(NO3)2
CuSO4、ZnSO4、FeSO4
Fe(NO3)2和Cu(NO3)2②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l26002 6592 斒k 23407 5B6F 孯31891 7C93 粓30189 75ED 痭28234 6E4A 湊,27341 6ACD 櫍29743 742F 琯6 39843 9BA3 鮣N22888 5968 奨26737 6871 桱8P?39239 9947 饇26291 66B3 暳^ M24505 5FB9 徹23334 5B26 嬦e22441 57A9 垩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