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第18课 竹影

合集下载

《竹影》教案(通用11篇)

《竹影》教案(通用11篇)

•••••••••••••••••《竹影》教案(通用11篇)《竹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影》教案(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影》教案篇1【教学思路】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

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

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

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课前预习资料】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弥漫眼梢惬意汀蘸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思考: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

(填一词)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

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

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

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5.出示五幅西方油画,讨论西洋画的优缺点,并用丰子恺的话小结: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

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1.讨论: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2.以下文字作为小结: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学案新人教版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 课竹影》教案新人教版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熟习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尝文章语言。

2、过程与方法:领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绚丽的童真、童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艺术和美蕴涵在幼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建艺术的美;教课要点: 1、熟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绘,领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一、快乐预习:1、解决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蘸()舒适()朱砂()参差()()一缕()......肥硕()阴暗()丰子恺()口头禅()赵孟頫()水门汀......2.采集资料,共享资源:丰子恺(1898— 1975),我国现代有名家、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再笔》《漫笔二十篇》《甘美的回想》《艺术兴趣》。

二、合作研究:1、熟习文本,整体感知:速读课文,用一句简短的话归纳课文内容。

方法指导:文题是"竹影 ",它是写景为主,仍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2、竹子在中国画中,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即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方法指导:延长至文外去理解)三、拓展提升:采集相关画竹的名家或对于竹的名句,名篇。

四、感恩达标:(1)童心童趣是天真绚丽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觉了到美。

你感觉文中哪些描绘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方法指导:要点读第三自然段)( 2)为何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许“童年趣事”?1教课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

18 竹影学案18 竹影学案学案2

18 竹影学案18 竹影学案学案2

竹影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品味文中最能体现童真、童趣的语言。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预习检测1.《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面加粗字注音撇()蘸()惬意()口头禅()3.小伙伴们就“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而发生争论后,争论有没有结果?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试举一、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段精析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和“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这两句各用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为什么会强起来?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拓展延伸天上的星星⑴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

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竹影》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竹影》学案

18.《竹影》
一、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预习导学
1、完成大册P54自主梳理
三、课堂导学
1、首先,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小
伙伴们和父亲),那么围绕这两类人物发生的主要情节各是什么?
2、请归纳出课文中所说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各自的特点。

中国画:
西洋画:
3、把握人物
这是一群____的孩子,因为____
这是一位____的父亲,因为____
4、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⑴一种幽暗的光弥漫
..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影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
..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18竹影导学案

18竹影导学案

18.竹影的导学案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活动中的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语言;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积累运用1、注音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立轴()撇()蘸()口头禅()丰了恺()2、释义惬意:。

立轴: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

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参差不齐:。

二、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主要写人物活动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探究质疑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

那么你觉得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2、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欣赏之后,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来揭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三、比较阅读比较一下丰子恺的《竹影》与七年级上册沈复的《童趣》的异同。

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相同点:1、都表现了童真、童趣。

2、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1、《童》是文言,选取几件事;《竹》是现代文,一件事。

18课竹影教案(何旭鹏)[修改版]

18课竹影教案(何旭鹏)[修改版]

第一篇:18课竹影教案(何旭鹏)18、竹影(丰子恺)何旭鹏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2、体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3、联想法: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中国画,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教具准备:漫画作品、中国画、西洋画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二、导入新课(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

)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三、听录音,熟悉课文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2、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3、从课文中寻找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语句。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

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精品]竹影学案教师用.doc

[精品]竹影学案教师用.doc

第18课《竹影》学案(老师用)课型:新授主备人:李秀媚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整理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4)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领会课文描写艺术的关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撇(pie) B (zhan)磐意(qi e) 口头得(chan)参差不齐(cen cl)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1)幽暗:昏暗(2)惬意: 诚心满意(3)疏密:指食物之间距离的远近,空隙的大小。

(4)包罗:包括(指大范围)(5)朱砂:红色或棕红色的无机化合物,可作药物,也可作颜料。

也叫辰砂或丹砂(6)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3.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作者丰子恺(1897-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 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是《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市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2,导语。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同学们小时候都有过游戏的体验,你们的游戏玩些什么呢?也许,艺术的美都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竹影》中三个小孩玩的是什么游戏。

三,正课1.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用木炭在水门汀地上画竹影,听爸爸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2.质疑: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第18课 竹影 导学案

第18课 竹影 导学案
【展示提升】
1.学了本文之后,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进行过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请填写下列游戏属于哪一类艺术?
例: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老鹰抓小鸡——( )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在手指头上画人脸―――( )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 )
跳皮筋、跳房子、丢手绢――( )
D乱撇(piē)一缕(lǚ)弥漫(mí)立轴(zhú)
2.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③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回顾反馈(5分钟)
●自主学习
(10分钟)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从儿时的生活里、游戏里创造出了艺术之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丰子恺先生的画作(多媒体展示丰子恺两幅取材于生活和游戏的画作)。丰子恺先生是一位在音乐、绘画、散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是如何从游戏里,从生活中创造出了艺术之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竹影》,领略一下源于生活和游戏的艺术之美。
A③①④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B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C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D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
剪纸、折纸——( )
2.[名人与竹]请你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和关于写竹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竹影》学案 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预习反馈:
1、走近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原名,现代画家、散文家
2、自读课文,请你将自己认为重要或易错的字词写在下面空白处
理解探究:
3、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6、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合作释疑:
7、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8、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9、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拓展迁移:
10、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学习小结:
11、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你用一句话归纳一下你的感受和收获
当堂达标:
12、阅读理解: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丰子恺、原名丰润
2、略
3、略
4、略
5、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6、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7、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8、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9、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10、童年的游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也有思考结合课文思考:游戏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12、
(1)、照着真竹描画竹子
(2)、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3)、不多余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以画马来写画竹,突出表现了竹画的不容易
(4)、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神似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5)、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求神似,像符号;西洋画要像真物一样,不管是色、形,都求一样,像照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