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汽车运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提高汽车平均技术速度的途径 ① 提高汽车的性能和技术状况。 ② 加快公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③ 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和操作技能。 此外,采用合理的运输组织和改进交通管理等,也是提高汽车平 均技术速度的有效途径。
9/66
3 汽车运用效率指标及影响因素
3.4 汽车行程和装载能力的利用
• 除提高汽车的时间和速度的利用程度外,提高汽车的 运用效率,还应提高汽车的行程和装载能力的利用。
p 18
汽车行程利用率 • 汽车的行程利用指标通常用行程利用率来表示。 • 行程利用率是指企业统计期内车辆的重车行程占车辆总 行程的百分比。
• 总行程是指车辆在统计期内所行驶的全部里程; • 重车行程是指车辆载有客、货( 不论是否满载)时行驶的里程; • 而车辆未载客、货时的行程为空车行程。
10/66
评价指标 1 • 平均技术速度
企业统计期内按纯运行时间计算的汽车平均速度。
p 17
• 营运速度
企业统计期内按出车时间计算的车辆平均速度。
8/66
3 汽车运用效率指标及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 2 • 运送速度
企业统计期内货(客)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平均车日行程
企业在统计期内平均每个工作车日所行驶的里程。
4 汽车使用价值分析
本节所对应书本页码范围:
38/66
4 汽车使用价值分析
4.1 价值分析的作用
• 通过对汽车进行价值分析,可以把汽车的使用性能、 寿命周期费用与汽车的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汽车在 使用过程中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p 19
汽车的价值
• 提高汽车价值并不是单纯地强调降低寿命周期费用,也不是片面 提高使用性能,而是要求 提高使用性能与寿命周期费用的比值。
汽车使用性能量标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二、容载量
汽车容载量——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 数量或乘座旅客的人数。 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 尺寸、货物重量、座位数和站立乘客
的地板面积等有关。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二节 汽车运行工况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36
四、使用方便性 AB 汽 G 车 Ge
比 容 载 量 面 积 和 体 积
ABH G Ge
4.紧凑性
,m2/t 载货汽车比容载量面积
,m3 / t 载货汽车比容载量体积
Ge—车辆名义载质量,t H—车辆外形高度,m ,m2 / 座位 客车比容载量面积 P—客车乘客座位数 ,m3 / 座位 客车比容载量体积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二节 汽车运行工况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9/36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三、汽车质量利用
车型 东风EQ3092F19D 东风DFL3251A1 东风EQ5202CCQ 东风EQ3121FT4 东风EQ1081G2AD5 江淮HFC1020K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运用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三、汽车质量利用
整备质量利用系数与汽车的部件、总成、结构的 完善程度以及轻型材料的使用率有关。 它表明汽车主要材料的使用水平,进而反映了该 车型的设计、制造水平,也间接反映了汽车的使 用经济性。 在运输过程中,汽车整备质量将引起非生产性油 耗,加速轮胎磨损,以及发动机功率的损耗。 在装载质量相同和使用寿命相同的条件下,整备 质量利用系数越高,该车型的结构和制造水平就 越高。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汽车利用程度是指车辆投入使用的时间和里程数与总可用时间和总可走里程的比例。
对于个人汽车所有者来说,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代表着车辆的使用效率越高,相关的投资回报也会更高。
对于企业来说,车辆利用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评价汽车利用程度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1.车辆使用时间比例车辆使用时间比例是指车辆投入使用的时间与总可用时间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停放时间、维修时间、使用时间等来计算车辆使用时间比例。
较高的使用时间比例代表着车辆的可用时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车辆投入使用的时间越长,代表着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2.平均日行驶里程平均日行驶里程是指车辆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的平均值。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每天的行驶里程来计算平均日行驶里程。
较高的平均日行驶里程代表着车辆的行驶频率高,车辆的使用时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3.车辆闲置率车辆闲置率是指车辆空闲时间与总可用时间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停放时间来计算车辆闲置率。
较低的车辆闲置率代表着车辆的可用时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4.车辆利用率车辆利用率是指车辆实际运输货物或人员的里程数与车辆总行驶里程数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的运输里程和车辆总行驶里程来计算车辆利用率。
较高的车辆利用率代表着车辆的实际利用程度高,车辆的利用效率越高。
5.车辆装载率车辆装载率是指车辆实际装载货物或人员的重量与车辆最大可装载重量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的装载重量和车辆最大可装载重量来计算车辆装载率。
较高的车辆装载率代表着车辆的装载效率高,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6.车辆空载率车辆空载率是指车辆空驶或无货载运输的里程数与车辆总行驶里程数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的空驶或无货载运输里程和车辆总行驶里程来计算车辆空载率。
较低的车辆空载率代表着车辆的空驶或无货载程度低,车辆的利用效率越高。
7.客运车辆座位利用率对于客运车辆,座位利用率是指车辆实际使用座位数与车辆总座位数的比例。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1.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里程是衡量汽车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它
反映了汽车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
行驶里程越高,说明汽
车的使用频率越高,利用程度越高。
2.平均车速:平均车速是衡量汽车行驶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较高的
平均车速意味着车辆的空转时间较少,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汽车,提高汽车
的使用效率。
3.车辆闲置时间:车辆闲置时间是指车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停放状态
的时间,包括工作时段以外的时间和无法被安排工作的时间。
较短的车辆
闲置时间表示车辆得到了高效利用。
4.车辆单日行驶时间:车辆单日行驶时间是指车辆每天行驶的总时间。
较长的单日行驶时间意味着车辆每天得到了充分利用,发挥了最大效能。
5.燃料消耗量:燃料消耗量是衡量汽车节能程度的重要指标。
较少的
燃料消耗量表示汽车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燃料,减少能源浪费,具有更好的
节能效果。
6.CO2排放量:CO2排放量是衡量汽车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之一、
较低的CO2排放量意味着汽车的利用程度较高,对环境的负担较少。
7.车辆使用范围:车辆使用范围包括所行驶的地理区域、使用于哪些
行业和服务等。
广泛的车辆使用范围意味着汽车得到了更广泛的利用,具
有更高的利用程度。
综上所述,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是评估汽车使用频率、使用时长、
使用范围以及节能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衡量可以帮助评
估汽车的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利用程度提供依据。
车辆利用评价指标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杭州生活 的豆丁关于几个问题 的声明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 1、买文档优惠方法:如果有支付宝账户的 话,请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费用7折,请 先把要买的文档的链接发信息到我的豆丁, 然后我们联系,一般4个小时之内会联系你, 最多24小时之内能解决。我的豆丁用户名 是 “杭州生活”,网址: /douhello • 我的豆丁里面的文档质量还是非常不错滴 哦。
三、车辆维护和小修费用定额
车辆每行驶一定里程,维护和小修耗用的工时和物料费用的限额。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四、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
新车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间所行驶里程的限额。 五、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定额 新发动机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间所使用的里程的限额。 六、车辆大修费用定额
车辆大修费用定额是指车辆大修所耗工时和物料费用的限额。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三、运输量 汽车运输的运输量是指汽车运输完成的运量 和周转量,亦称产量。 由运量和周转量两种指标评价。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1.1.2车辆利用单项指标
动力利用 指标
时间利用 指标
车辆利用 单项指标
速度利用 指标
汽车运输第三章 汽车运输评价指标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03(54-89)P36 J_Embed_28.jpg
图3-3 车辆利用的单项指标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一、汽车运输生产率的计算 (一)载货汽车的运输生产率 1.工作生产率
03(54-89)P36 J_Embed_29.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1.jpg
图3-1 营运车日构成示意图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03(54-89)P36 J_Embed_2.jpg
图3-2 营运总车时构成示意图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1.完好率(( a)
03(54-89)P36 J_Embed_4.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69.jpg
5.平均运次载重行程的影响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0.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1.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43.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44.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2.总生产率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三)出租汽车运输生产率
03(54-89)P36 J_Embed_49.jpg
03(54-89)P36 J_Embed_30.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c-gcap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

c-gcap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C-GCAP)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评价标准,旨在推动绿色出行、加速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C-GCAP的背景、目标和评价指标。
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绿色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汽车的发展,旨在减少尾气排放、节约能源、改善空气质量。
目标: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汽车的绿色性能,包括能源效率、尾气排放、材料可持续性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促进绿色出行的选择。
同时,该评价规程还鼓励汽车制造商采用环保材料、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
评价指标:1. 能源效率:评估汽车的燃油消耗情况,包括城市工况和高速工况下的平均油耗。
同时,还应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车辆动力系统的效能。
2. 尾气排放:评估汽车的尾气排放情况,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各类排放物的限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车辆材料可持续性:评估汽车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包括材料的循环利用率、环境友好性和生命周期评估等指标。
同时,评价规程还鼓励汽车制造商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
4. 新能源技术创新:评估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推广情况。
5.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评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包括充电桩的数量、分布和服务质量等指标。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
6. 汽车回收和再利用:评估汽车的回收和再利用情况,包括废弃汽车的环保处理、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等指标。
汽车制造商应加强对废弃汽车的回收和处理,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
C-GCAP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可通过C-GCAP评价指标,选择环保性能优良的汽车,实现绿色出行的目标。
汽车制造商也将在C-GCAP的指导下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一、概述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 能力。其各项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汽车的运用效率和使用方 便性,以便于择优选用。
常用的汽车使用性能指标见表1-6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1)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2)
二、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
2 评价指标 (1)比载质量
比载质量
汽车装载质量(t/m3 车厢容积
)
(2)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货物容积质量(t/m3 ) 车厢容积(m3 ) 额定载质量
以上两个评价指标,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 种货物需要的适应能力,它表明某车型装何种货 物能够装满车厢,或充分的利用汽车的全部装载 能力。
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利 用的指标,它影响汽车的操纵轻便性、 机动性、在受约束的条件下的通过性及 停车面积等。
5 乘客舒适性
汽车乘客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座 位的结构。座椅的结构参数主要是座位的宽 度和深度、靠背高度和倾角以及座椅上乘客 的上下自由空间。
6 最大续驶里程
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是指油箱加满 后能连续行驶的最大里程。
——汽车运用效率及运输成本
汽车运用效率:是衡量汽车使用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
参数。它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输成本:是衡量汽车使用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
标。同样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用效率与其结构的关系
汽车运输成本与其结构的关系
三、容载量
1 定义
容载量就是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 客的人数。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 、货物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3、3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3、3、2车辆利用单项评价指标
2、行程利用评价
3、速度利用评价(1)技术速度(2)营运速度(3)运送速度(4)总车时利用率
4、装载能力利用评价
3、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完好率(2)车辆平均技术等级(3)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4)维护返工率(5)车辆新度系数(6)小修频率(7)轮胎翻新率
3、4 汽车运输生产率载货汽车货运生产率
3、5汽车运输成本
3、5、1汽车运输成本概念
3、5、2汽车运输成本计算
3、5、3降低运输成本的意义和途径课堂教学安排(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学生活动复习5’新课70’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总结5’作业
1、汽车车身包括哪些部分?
2、车门车窗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3、指出4个车身内外部装饰件。
4、汽车电气设备用的原理和方法是哪些?
3、3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3、3、2车辆利用单项评价指标
2、行程利用评价汽车的行程利用指标通常用行程利用率()来表示。
行程利用率是指在统计期内车辆载货(客)行程占车辆总行程的百分比,即:
统计期内的空车行程(km)。
影响行程利用率的因素主要有:客货源的分布及组织工作、运输的计划调度工作以及车辆对不同运输对象的适应能力等。
3、速度利用评价
提高汽车的时间利用率,可以增加汽车实际工作和运行的时间。
但在相同的运行时间和运输条件下,汽车的运输生产量大小,取决于汽车的速度快慢。
因此,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提高运输速度,是提高汽车运用效率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汽车速度利用的指标主要有汽车的技术速度、营运速度、运送速度和平均车日行程等四项指标。
(1)技术速度汽车技术速度Vr是指车辆在行驶时间内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 L包括与交通管制有关的短暂停歇时间在内的车辆行驶时间(h)。
影响平均技术速度的因素主要有:车辆的结构性能、道路与交通状况、驾驶技术水平、气候条件及运输组织等。
(2)营运速
度汽车的营运速度是指车辆在工作车时内的平均速度 Ts车辆在线路上的停歇车时。
营运速度反映车辆在出车时间内有效运转的快慢。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出车时间利用率和车辆的技术速度。
出车时间是车辆自出库到回车库所用的时间,出车时间按其用途分为纯运行时间和停歇时间(3)运送速度汽车的运送速度是指企业计算期内货物(旅客)在运输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Tc —完成一个运次的工作车时,(客货在途时间)。
运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辆的运用效率及运输组织工作的水平。
其影响因素除汽车的技术速度外,还有货物装卸效率和客运组织工作水平,也就是出车时间利用情况。
(4)总车时利用率
总车时利用率是指统计期工作车日内车辆在路线上的工作车时与总车时的比值,它用来表示平均一个工作车日的24小时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出车工作,故又称为昼夜时间利用系数。
对单个车辆在一个工作日内的总车时利用率为:
对全部车辆在工作车日内的总车时利用率为:
4、装载能力利用评价
汽车装载能力利用的评价通常采用车辆的吨(座)位利用率和实载率两个指标来表示。
(1)吨(座)位利用率吨(座)位利用率是指统计期内,车辆实际完成的运输周转量与汽车额定吨
(座)位所能完成的周转量之比。
它反映了车辆额定吨(座)位的利用程度,
3、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完好率
车辆的完好率是指车辆的完好车日占总车日的百分比。
(2)车辆平均技术等级
车辆平均技术等级是指所有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平均等级。
(3)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
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是指实际完成的二级维护车辆数与按维护周期应完成的二级维护车辆数之比。
(4)维护返工率
维护返工率是车辆维护出厂之后,返工辆次占维护竣工总辆次的百分比。
(5)车辆新度系数
车辆新度系数是综合评价运输单位车辆新旧程度的指标。
为车辆固定资产净值与车辆固定资产原值之比。
车辆固定资产原值是指购置车辆支付的费用。
车辆固定资产净值是指车辆原值减去累计折旧费的余额。
(6)小修频率
小修频率是指每千车公里发生小修的次数(不包括各级维护作业的小修)。
(7)轮胎翻新率
轮胎翻新率是指在统计期内经过翻新的报废轮胎数占全部报废轮胎数的百分比。
3、4 汽车运输生产率汽车运输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运输汽车所完成的产量。
单位时间可以采用年、月、日、小时等不同统计
时间;产量可采用货(客)运量或周转量、出租汽车客运的收费里程或收费停歇时间等。
载货汽车货运生产率
1、工作生产率
载货汽车工作生产率指平均每工作车时汽车所完成的货运量或周转量,用以评价汽车在工作时间内的生产效率。
一个运次内的载运量:周转量分别为:LL-平均到一个运次的载重行程
2、总生产率载货汽车总生产率指平均每总车时汽车所完成的货运量或周转量,用于评价汽车在企业在册时间内的生产效率和运用效果。
在统计期平均每一总车时内,车辆在线路上的实际工作车时
3、5汽车运输成本
3、5、1汽车运输成本概念汽车运输成本是指以货币的形式来反映汽车运输企业一定运输工作量所支付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主要包括10项。
3、5、2汽车运输成本计算汽车运输的全部费用,按照与车辆运行的关系,可分为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和装卸费用三项,其中装卸费常实行单独核算,故汽车运输费用包括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3、5、3降低运输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1、降低运输成本的意义降低汽车运输成本表明节约了完成单位运输量的劳动耗费,是降低汽车运价的前提。
降低汽车运价能
够节约物资流通过程中的运输费用和人们的旅行费用,同时也有利于扩大汽车的合理使用范围。
2、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降低汽车运输成本的主要途径是改善经营管理,注重经济效益,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节约燃料、轮胎等运行材料的消耗,降低保养、修理等费用。
提高公路等级、汽车技术性能是降低汽车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改善经营管理是降低汽车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
复习P59-66,预习
P66-70 P72,,9复习,回答问题理解,记忆记笔记,理解结合生活及已有知识理解分类根据图片理解记笔记,理解根据图片理解根据图片理解记笔记,理解结合生活及已有知识理解分类根据图片理解结合生活及已有知识理解分类根据图片理解记笔记,理解结合生活及已有知识理解分类根据图片理解记笔记,理解结合生活及已有知识理解分类根据图片理解记笔记,理解结合生活及已有知识理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