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最容易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同样,这阶段的儿童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能够在其童年生活中找到线索,换句话说,儿童时代受到的不良影响,将成为其成年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问题的隐患。

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了解这一阶段儿童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十月初,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就五(1)班40份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做以下分析。

1、你上学是为了()31位学生选择了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8位学生选择了D读书后赚大钱,1位学生选择了F同学间好玩。

2、课堂上老师提问()2位学生选择了A马上回答,36位学生选择了B想一会儿再回答,1位学生选择了C等别人答,1位学生选择了D老师抽答才答,一般不回答。

3、老师布置的作业()39位学生选择了A认真完成,1位学生选择了D边做边玩。

4、期末考试时()23位学生选择了A心情紧张,14位学生选择了B有点紧张,3位学生选择了D有信心,不紧张。

以上4题是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问题出在少数一些学生身上,而且,这些学生大多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自身缺乏学习目的的正确认识,不知道为什么而学;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师或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其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缺乏学习的信心;4、孩子在取得成功与进步时,教师和家长没有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久而久之,使其失去学习的热情。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改变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学习,使孩子有健康的学习心理。

8、见了认识的长辈()25位学生选择了A主动热情招呼,5位学生选择了B不好意思。

9、家里来了陌生客人()8位生选择了A喜欢,24位学生选择了B主动招呼,3位学生选择了C不理睬,5位学生选择了D怯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心理健康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问题更是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将通过调查与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焦虑、抑郁、孤独、适应压力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据调查数据显示,约3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高年级的学生比例更高。

这些问题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学习压力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的教育制度普遍偏重竞争,学生需要应付大量的功课和各种考试,导致学生压力过大。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溺爱,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支持;社会环境充满各种挑战和诱惑,诸如网络游戏、手机过度使用等,使得学生容易陷入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呢?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与监督,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其次,家庭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家长应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重视陪伴和沟通,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另外,中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比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平衡,减轻压力。

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体育活动等来放松心情。

此外,建立社交网络,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分享,增加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不要把问题内化,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原因包括学习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旨在探索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中小学生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评估、心理问题的识别、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等。

3. 调查结果3.1 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超过50%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他们普遍感受到压力较大,情绪波动频繁,并出现了一些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3.2 心理问题的识别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识别时,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

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能力较低,缺乏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认知。

3.3 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调查还发现,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他们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在生活方面,他们与同学和家人的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 问题分析4.1 学校教育因素在分析中发现,学校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4.2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家庭不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与孩子们充分沟通的机会。

4.3 社会压力因素社会压力也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于重视功课成绩的社会氛围使得中小学生感到压力倍增,难以应对。

5. 解决方案5.1 学校教育方面的改善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5.2 家庭环境的改善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需提高。

父母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5.3 社会压力的缓解社会应该建立一种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氛围,减少对学习成绩的过度追求,鼓励中小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报告分析

小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报告分析

小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报告分析一、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旨在全面了解小学生心理状况,包括学生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学习状况等方面。

问卷共包含30个问题,采用五点量表进行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问卷。

调查对象为我国某地区的小学生,涵盖了一至六年级。

三、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以了解小学生心理状况的整体情况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四、结果与讨论4.1 整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良好,但在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具体表现在:- 35%的学生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28%的学生表示与同学关系紧张;- 2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大。

4.2 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级、性别和家庭背景的小学生在心理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在:-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女生在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较男生更为突出;-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的感受相对较轻。

五、建议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定期进行心理辅导;2.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3. 关注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减轻其学习压力,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六、总结本次调查揭示了我国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家长、教师和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注:本报告仅为简化版,实际报告应包含更多细节和深入分析。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报告篇1一、调查概况:本次进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由意溪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完成,包括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

本次调查共成功向学生发出问卷1027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976份。

通过调查研究,对本校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现状、承受挫折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目标,提供了客观和主观上的依据。

二、调查目标和方法:(一)调查目标:了解本校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现状和承受挫折能力(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三、问卷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各位同学:你们好!下面这份问卷是为了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作个了解,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这可不是考试哦,请放心作答。

班级性别年龄1、你现在的学习压力( )A.过大B.过小C.还可以2、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A.是B.有时觉得C.从没有3、你认为目前你的压力来自于( )A.老师的期望B.家庭的期望C.自己的期望4、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动学习( )A.会B.极少C.不会5、考试时,如果监考人来回走动注视着我,我便无法答卷。

( )A.会B.有时会C.不会6、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样的影响( )A.情绪波动很大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D.认为自己很无能7、你经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A.经常B.偶尔C.从不8、你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A.完全可以B.只能完成某几门C.只能选择性地完成每门部分作业9、总是感到别人没有充分认识自己,没有给自己足够的评价( )A.是B.没想过C.从没有10、你认为怎样学习效果会好点( )A.共同学习B.孤军奋战C.没想过11、你在学习上的时间分配( )A.对喜欢的科目下狠功夫B.平均分配C.对不喜欢的放任自流12、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会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A.会B.有时会C.不会13、你最佩服的人物是( )A.伟人B.明星C.父母D.班上成绩冒尖的同学14、当大家注视你时,你会( )A.不好意思B.无所谓C.自豪15、对着镜子时,你注意的是自己的( )A.优点B.缺点C.没想过16、别人批评你时,你会( )A.接受批评B.为自己辩解C.不知所措17、你的好友获奖了,你会感觉( )A.和他一样高兴B.不舒服C.与自己无关18、你对自己的穿着要求是( )A.一定要穿名牌B.无所谓C.只要整洁大方就可以。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问卷与结果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问卷与结果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问卷与结果报告一、研究背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健康状况,对于个体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特制定了一份问卷,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2. 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3. 为学校、家庭和相关部门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共包含20道题目,包括小学生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问卷采用匿名填写方式,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在获得学校和家长同意后,我们对某地区小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00份。

四、问卷结果分析1. 基本信息分析在50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268名,女生232名;一年级120名,二年级150名,三年级130名,四年级100名。

2. 心理健康状况分析2.1 焦虑症状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小学生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占28%,中度焦虑占7%,重度焦虑占0.5%。

女生焦虑症状较男生更为明显。

2.2 抑郁症状约20%的小学生表现出抑郁症状,其中轻度抑郁占15%,中度抑郁占5%,重度抑郁占0.5%。

抑郁症状在不同年级、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

2.3 心理承受能力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好,能适应研究和生活的压力。

但仍有30%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挫折和压力的影响。

3. 家庭环境分析约60%的小学生家庭环境较为和谐,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较为合理。

但仍有40%的小学生家庭环境存在一定问题,如父母关爱不足、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等。

4. 学校教育分析80%的小学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

但仍有20%的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如缺乏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专业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报告解析

专业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报告解析

专业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报告解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分析和解析一份专业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标准化的心理健康问卷,共有X名小学生参与。

问卷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1. 情绪调节能力2. 学习压力与应对3. 家庭环境与支持4. 社交关系与人际交往5. 自尊与自信心6. 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与理解调查结果根据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情绪调节能力:大部分小学生在情绪调节方面表现良好,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情绪管理困难的情况,需要提供相应的情绪管理培训和支持。

2. 学习压力与应对:部分小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压力缓解措施,并帮助他们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

3. 家庭环境与支持:大部分小学生家庭环境稳定且获得了良好的家庭支持,但仍有一些学生面临家庭困境,需要提供家庭辅导和支持服务。

4. 社交关系与人际交往:大部分小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但仍有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困难,需要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和支持。

5. 自尊与自信心:大部分小学生拥有较高的自尊和自信心,但仍有一些学生自尊心较低,需要进行积极正面的自我肯定教育。

6. 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大部分小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仍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

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开展情绪管理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和管理方法。

2. 提供学习压力缓解机制,如开设放松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3. 设立家庭辅导和支持机构,为家庭困境学生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支持。

4. 开展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5. 实施积极正面的自我肯定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

小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报告分析

小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报告分析

小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报告分析1. 背景心理状况是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本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

2. 方法2.1 问卷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问卷:- 情绪状态:调查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状态,如开心、悲伤、焦虑等。

- 学习压力:调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来源和程度。

- 家庭环境:了解小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 社交关系:探究小学生与同学、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关系状况。

2.2 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某市的几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共计调查了500名小学生。

2.3 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对于情绪状态和学习压力等指标,我们采用了频率统计和平均数计算;对于家庭环境和社交关系等指标,我们采用了比例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3. 结果分析3.1 情绪状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对较稳定,大部分小学生处于开心和正常的状态。

仅有少部分小学生表示经常感到悲伤或焦虑。

3.2 学习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普遍面临一定程度的学习压力。

其中,学习任务过重和考试压力是主要的压力来源。

约有40%的小学生表示他们感到学习压力较大。

3.3 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氛围积极向上、家庭支持和关注度较高的小学生,心理状态较好。

相反,家庭不和谐、家庭冲突较多的小学生,心理状态较差。

3.4 社交关系小学生的社交关系对于他们的心理状况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以及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积极的影响。

社交支持和情感支持可以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4. 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小学生整体的心理状况较为稳定,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情绪问题和学习压力。

-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德育教育不容忽视 2004年06月18日10:22 辽沈晚报沈阳市教育局近日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沈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沈阳的中小学生中有33.2%的学生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35%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71.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这些数字都来自沈阳市教育局最近做的一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问卷调查。

市教育局从学生思想道德面貌现状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家庭和社会环境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将这次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

其中学生问卷51道题,印发1000份,调查对象为城乡10-15岁年龄段的学生,涉及班级100个。

教育局称,虽然时间紧迫,调查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约1%),但从数据的对比和倾向性上可以反映出一定的问题。

此次调查中,学生们在集体观、人际观等价值取向方面的健康向上的选择是令老师和家长们放心的。

问卷结果显示:99.5%的学生表示当答应别人的事情做不到时会及时表示歉意、说明;79.2%的学生表示如果在马路上捡到100元钱会交给老师或者警察;61%的学生表示读书的目的是追求美好生活;85%的学生表示有钱会用来买书籍;94%的学生面对老师或者父母的批评会欣然接受。

此外,学生青春期的心理也比较健康,83.2%的学生否认当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单独来往就是在谈恋爱,1.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暗恋过异性同学。

不过,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方面和学校的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学生在基础道德方面存在认识与行为脱节。

问卷结果显示:对说粗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31.5%的学生表示与己无关,无所谓;41.2%的学生不能主动让座;3.2%的学生存在暴力倾向。

教育部门称,学生存在思想道德心理方面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都应该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改进。

此次调查的结果,并不是一个个枯燥的数字,老师和家长们应该从中发现问题,得到启示,并从自身做起,更好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工作存在失误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存在思想道德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冷漠、歧视的态度,使其中不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学校虽然开设德育课,但内容与客观现实差距大,学生不感兴趣,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开展的也不够。

有的老师没有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缺少对学生情感的投入。

此外,社会也对未成年人存有不良的影响。

一些网吧管理不到位,血腥暴力游戏、黄色信息等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校园周边环境没有得到彻底整治,文化市场传播的淫秽、色情、凶杀、暴力、迷信等出版物屡禁不止,大众传媒缺少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专栏和栏目,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限,这都是中小学生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社会原因。

九大措施让孩子上好德育课沈阳有近百万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沈阳的未来,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此市教育局提出了9大举措加强德育教育,包括制定《沈阳市中小学德育系列化整体化实施纲要》、《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办法》等。

市教育局提出,各学校要积极编写符合实际、体现本校传统特色的德育教材,确保德育课时,任何学校不得随意削减、取消和占用,毕业年级也不例外。

保证社会实践的时间,筹备成立沈阳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中心。

关爱单亲学生、特困生,教师要多发现和鼓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展校园“馨语”活动,不用侮辱轻视的语言刺伤学生心灵,多说“你能行”、“你需要帮助吗”、“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等语言,要相信一件小事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试行处罚听证制度,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辩护权和申辩权的前提下,对部分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的处罚采取听证制度,召开家长、学生、老师等相关人员参加听证会,增强学生处罚的公平、公正、公开。

增加家长会、校长接待日、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有效形式,形成家长和学校的合力,推进班主任家访活动。

听着高兴“我们自立了”70%的学生能做到自己上学回家;36.1%的学生经常帮父母做家务;60.8%的学生表示在家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51.7%的学生表示会问清来意再决定是否开门,43.2%的学生表示不论是谁都不给开门。

学生的自理自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

尽管有一些家长十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做,但从整体来看,能够自理自立的学生占大多数。

小学六年级学生马薇的家长许女士说:“其实我对女儿也比较溺爱,她小时候吃饭穿衣我一手包办,因为不舍得让她挨累。

但是她上小学以后我发现,同自理能力强的小孩比,女儿明显缺乏生存能力,应对一些事情头脑不灵活,还有些骄傲、自私,所以我开始让她学习擦地、洗碗、洗衣服,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效果很好。

”像许女士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独立自主是孩子必须拥有的一项品德。

“要是来了陌生人,千万别给开门。

”现在这样的叮嘱几乎会发生在每一个家长身上。

许女士亲戚的孩子才8岁,就已经学会戴着钥匙自己回家,还会先爬上6楼看看有没有人跟着,再回到5楼的家门口开门。

人们在说如今的小孩子“精明”的同时,也发现他们比起上一代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

“我们喜欢品德高尚的老师”38%的学生喜欢品德高尚型教师,20%的学生喜欢知识渊博型教师,24.7%的学生喜欢要求严格型教师,19.3%的学生喜欢情感交流型教师;91.3%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表现不好的同学通常关心鼓励,99.5%的学生认为老师认真备课、上课。

原来学生更喜欢品德高尚的、严格的老师,而不是社会通常认为的能和学生进行平等情感交流的老师,这个结果令很多人感到意外。

学生对师德状况的评价显示,师德是最重要也是受到肯定的标准。

“现在亲和力好、年轻幽默的老师非常受欢迎,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往往因为德高望重而让学生敬畏。

”158中学主管德育的佘达夫副校长说,“这种尊敬其实更代表学生的人生观,他们更喜欢师德高尚、要求严格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给他们树立了榜样。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室主任张思宁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道德追求,有的时候他们希望被管教,希望老师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判断,不论对与错,只追求公正,所以他们心里会喜欢严格的老师。

看着担心赞成老师罚写多遍作业47.9%的学生表示老师曾要求个别学生几十遍地写作业;52.1%的学生表示老师曾要求个别学生连续多次打扫卫生;81.7%的学生认为老师要求个别学生几十遍地写作业、连续多次打扫卫生是关心帮助学生,4.3%和4%的学生认为这是变相体罚和体罚学生。

这是一个让教育局也感到惊讶的数字,原来学生们并不认为罚写多遍作业、多次打扫卫生是体罚,反而认为这是关心和帮助学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沈阳市第一中学校长张振丽并没有对上述数据感到太大的惊讶:“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理解老师的苦心的。

”张校长认为,“现在,学校对于违纪的学生缺乏硬性的管理措施,有的家长又疏于管教,导致许多学生犯了错还不认错。

如果这时候老师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小惩罚,其他的学生也不会认为老师过分,反而会认为老师是关心他才管他。

当然我们不提倡这种做法,更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我们也鼓励学生在思想上自由开放,但是在行为上必须受到约束。

”省社科院社会心理研究室主任张思宁对此则有更深刻的看法:“学生需要被关注,他们最害怕的不是管教、惩罚,而是家长或者老师对他们的漠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生老是用调皮捣蛋的方式来赢得别人注意的原因。

很多学生在被老师小小的惩罚后,反而会有满足感,认为这是老师关注他们的一种体现。

”不过,张思宁也指出,这些数字说明孩子更希望老师给予具体的解释和沟通,而不仅仅是批评、惩罚。

崇拜父母的人最少40%的学生景仰科学家;35%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孩子对父母缺乏感恩的心。

”沈阳绿岛学校中学部教育处主任汪慧丽深有感触地说。

汪慧丽认为,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很失败,不但没有让孩子懂得感激,反而丧失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长时间对于孩子的溺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态:凡是我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如果父母做不到,就是他们的无能。

”一位出租车司机坦承:“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他根本不听我的话,更别提什么景仰了,不恨我就不错了。

”为什么我们苦心塑造的英雄榜样无法成为孩子们的崇拜对象?这一问题让多数教育者困惑。

对此,汪慧丽的观点是:“过去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距离孩子的生活太遥远,成功的教育应该触及孩子的心灵。

”就在昨天上午,汪慧丽还在为绿岛学校和葫芦岛市建昌县贫困小学手拉手活动事宜忙碌。

“如果孩子能够亲眼看到山区的贫困,他们心灵上的感触,效果比我们说上一百句‘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样的话要好得多。

和家长“没话说”当有麻烦、心里不愉快时,11.4%的学生倾向于憋在心里谁也不告诉,15.2%的学生会告诉父母,只有7.6%的学生会告诉老师。

“‘郁闷’已经成为时下孩子当中最流行的一个词。

一方面显示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另一方面更反映出孩子和家长、老师沟通得太少。

”张振丽校长这样认为。

在心理咨询门诊提供免费心理咨询的孟医生接待过好多因为与家长闹情绪而苦恼的孩子。

“在升学、选择专业等方面,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感受。

孩子学习的心理压力本来就大,这样只能使孩子和家长之间越来越没话说,沟通得越来越少。

”沟通减少的后果是孩子对于父母的建议和要求产生了逆反心理。

调查分析中的一组数据反映了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状况———6%的学生表示面对老师或父母的批评存在逆反心理,甚至反驳对抗。

孟医生分析这种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

“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相关链接什么是德育教育辽宁省社科院社会心理研究室主任张思宁解释说,道德分为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两方面,德育是道德的教育手段,也同样分为意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两方面。

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对每个成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比如什么是做好事,什么是做好人等。

这是一种群体性的培养,因此学校是意识教育的主体。

情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心理能力,直接决定每个人对于他人的态度。

情感教育从出生以后就开始了,0—6岁尤为重要,因此家庭是情感教育的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和家庭都是最重要的德育教育场所,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一、说明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小学生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下列问题,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答案的选择对你无任何影响,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请不要有任何顾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