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二首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薇”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首:shǒu(首先、首长、元首)采:cǎi(采用、采花、开采)无:wú(有无、无力、无心)树:shù(大树、树叶、树苗)爱:ài(爱心、可爱、爱护)尖:jiān(笔尖、刀尖、尖刀)角:jiǎo(牛角、羊角、号角)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首:shǒu(首先、首长、元首)踪:zōng(踪迹、失踪、踪影)迹:jì(足迹、痕迹、踪迹)浮:fú(浮萍、漂浮、浮力)萍:píng(萍踪、浮萍、萍水相逢)泉:quán(泉水、甘泉、泉眼)流:liú(流水、流汗、流下)爱:ài(爱心、可爱、爱护)柔:róu(温柔、柔弱、柔软)荷:hé(荷花、负荷、荷包)露:lù(露水、露珠、露出)角:jiǎo(牛角、羊角、号角)四、多音字露:lù(露珠)lòu(露面)角:jiǎo(牛角)jué(角色)藏:cáng(藏身)zàng (西藏)五、易写错的字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无:第三笔竖撇与第一笔横相连,不要写成“元”。
树:中间“又”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爱∴中间是图片,不要写成“一”。
尖:上部第一笔是“|”,不要写成“」”。
六、注释池上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艇:船。
③白莲:白色的莲花。
④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⑤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小池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12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仍然不够牢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课堂小结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池上》这一首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有没有去过池塘边玩耍,看到过什么样的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夏日池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池上》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它描绘了夏日池塘边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的韵律和谐,意境深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佳作之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中的描绘。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展示了初夏荷花刚刚露出水面,蜻蜓早已飞舞其上的生动画面。
12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一、教学内容
《池上》为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朗读并背诵《池上》。
2.学习生字词:荷、萍、波、痕、借、采、径、浮。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4.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领悟诗人白居易通过描绘夏日池塘景色所表达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古诗二首》PPT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仔细观察第一首诗中的配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莲蓬 荷叶 荷花
蜻蜓 小童 小船
结合古诗和配图,你能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chí shànɡ
夏季
池上
[唐]白居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 采白 莲 回。
偷偷地 采摘 往回走 从“偷”字可以看出什么?
小孩的调皮与可爱
请你结合配图,说一说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 的画面吧!
一个小男孩( 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小男孩划着船往回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隐藏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三、认一认,再组词。 泉( 泉水 )( 清泉 )
荷( 荷花 )( 荷叶 ) 流( 流水 )( 水流 )
四、我会背。
2.对照老师的标注,检查是否标注清楚了,再把 标出的生字读一读。
zōng jì fú píng quán
liú
踪 迹 浮 萍 泉水 流水
róu
hé
柔情 荷花
lù
露出
字理演变
趣识汉字
泉
泉,象形字。甲骨文的“泉”字,外面像山洞 (泉眼),中间是涓涓流出的泉水,山洞中流出水来, 就是“泉”。本义是从山洞中流出的水,山泉。
小 娃 撑 小 艇,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ì fú píng yí dào kāi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诗意: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二首

√
降 — jiànɡ
Y yin
②
杭
抗
航
坑
吭
该
核
刻
咳
骇
持
诗
特
峙
恃
拘
够
驹
狗
苟
② 只是看不见国家统一,我感觉很悲伤。
② 神州大地要呈现蓬勃生机,必须依赖“风雷”的威 力,荡故布新。
①
暖洋洋的风吹得人昏沉沉、晕乎乎的。
宋 给儿子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林升
落花 喻人
诗人自己 报效国家
示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落日圆
山气日夕佳
借花 长河
不拘一格 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折戟沉沙 万紫千红
题写,书写
宋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激
担忧
振兴国家
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 Nhomakorabea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放人才、变革社会、
死去元知万事空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诗人最遗憾的事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他最希望看到祖国统 一。(意思对即可)
爱国
ACD
“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这里以“浩荡”修饰“离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 古诗二首 部编版(共35张PPT)(优质版)

然而等他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后,不禁大为赞赏:“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想在京城立足也不是什么难事! ”后来, 这件事流传开来,成为一段佳话。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后两句写小娃不懂得 隐藏踪迹,船荡开浮萍, 池面划开了一条水道的情 景。诗人用这一情景衬托 了小娃的顽皮、可爱。
小池
[宋]杨万里
流出泉水的 小洞或裂缝。
珍惜。
喜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从泉眼中无声地流淌着涓涓细流,映照在水 面上的树荫好像也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踪迹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
音形比一比
采 采摘 cǎi
彩 五彩缤纷
花园里的花五 彩缤纷,但是 我们不应该随 便采摘。
lù 露营 露 lòu 露一手
每次露营, 小杰总要露 一手。
无(wú) 无论 天(tiān) 天气
无论明天天 气如何,我 们都要去看 电影。
词语辨一辨
大
小
浮
沉
无
有
早
晚
我的手小,爸爸的手大。
课文学一学
池上
[唐]白居易
用篙使船 前进。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一个娃儿撑着轻便的小船远去,偷偷地采了一些白莲回来。
前两句写小娃偷采白莲, 生怕被人发现,只想赶快回 去的情景。
不知道,不懂得。 不知道,不懂得。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留下的痕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古诗二首》图文解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古诗二首》图文解读*12 古诗二首电子课本♬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知识点一、笔画笔顺二、会写的字及组词首:首先首长元首采:采用采花开采无:有无无力无心尖:笔尖刀尖尖刀树:大树树叶树苗爱:爱心可爱爱护角:牛角羊角号角二、会认字及组词踪zōng(踪迹)(失踪)迹jì(足迹)(踪迹)浮fú(浮萍)(漂浮)萍píng(萍踪)(萍水相逢)泉quán(泉水)(甘泉)流liú(流水)(流汗)柔róu(温柔)(柔弱)露lù(露水)(露珠)四、多音字露lù (露珠) lòu(露面)角jiǎo(牛角)jué(角色)藏cáng(藏身)zàng (西藏)五、易写错的字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无:第三笔竖撇与第一笔横相连,不要写成“元”。
树:中间“又”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爱∴中间是,不要写成“一”。
尖:上部第一笔是“|”,不要写成“」”。
六、近义词立—站捕—捉闭—关踪迹—足迹七、反义词藏—露细—粗爱—恨闭—开八、词语解释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本文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九、背诵古诗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十、教材分析《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笔画笔顺二、会写的字及组词首:首先首长元首采:采用采花开采无:有无无力无心尖:笔尖刀尖尖刀树:大树树叶树苗爱:爱心可爱爱护角:牛角羊角号角二、会认字及组词踪zōng(踪迹)(失踪)迹jì(足迹)(踪迹)浮fú(浮萍)(漂浮)萍píng(萍踪)(萍水相逢) 泉quán(泉水)(甘泉)流liú(流水)(流汗)柔róu(温柔)(柔弱)露lù(露水)(露珠)四、多音字露lù(露珠) lòu(露面)角jiǎo(牛角)jué(角色)藏cáng(藏身)zàng (西藏)五、易写错的字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无:第三笔竖撇与第一笔横相连,不要写成“元”。
树:中间“又”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爱∴中间是,不要写成“一”。
尖:上部第一笔是“|”,不要写成“」”。
六、近义词立—站捕—捉闭—关踪迹—足迹七、反义词藏—露细—粗爱—恨闭—开八、词语解释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本文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九、背诵古诗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十、教材分析《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元首)(文采)(有无)(果树)(爱国)(尖刀)(角度)(踪迹)(漂浮)(清泉)(柔和)(甘露)二、根据拼音写出偏旁。
(木)(艹)(氵)(⻗)三、给下面的字分类。
尖角采树无爱之萍露浮斑渐(1)整体认读音节:无、之、(2)三拼音节:尖、角、泉、花、渐(3)上下结构:尖、角、采、泉、爱、萍、露、花、(4)独体结构:无、之四、选字填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首”、“无”、“爱”、“角”、“采”、“树”、“尖”7个汉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荷花。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
师:你们知道荷花还有什么颜色吗?师:白色、粉色、紫色。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师: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唐宋两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说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师:让我们走进这两首古诗。
师: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把古诗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hǒu wú ài jiǎo cǎi shù jiān首无爱角采树尖(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采”的偏旁是“爫”;“树”的偏旁是“木”;“尖”的偏旁是“小”。
(3)指导生字的笔顺。
“无”:横、横、撇、竖弯钩。
“角”:撇、横折、撇、横竖钩、横、横、竖。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牛角爱人树荫采药尖尖一角爱心大树采花刀尖三、精读领悟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池上》这首古诗吧!(播放视频)。
师:“池上”是哪里呢?池塘上。
(1)师: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小娃、小船、白莲、浮萍、水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二读:画出生字, 记住字形。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2.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三、再读感悟,解决疑问。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过渡:《池上》这首诗,写的 就是图上的事情。让我们看看图,请大家用几句话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12古诗二首《池上》
教
材
简
析
《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米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 景有色,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让我们体会到童真童趣。诗中小主 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 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 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2.引导图文对照,理解第一、二句诗意。
3.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插图,你看看池塘里有什么诗 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头。
4.引导图文对照,理解第三、四句诗意。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背诵古诗。
1.组织全班比赛背。
2.引导学生说说: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心中小池的样子。
第一课时
目标:学习古诗《池上》,会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 课要求会写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 古诗;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回顾引入。
1.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说出图画大意。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3.板书课文题目,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组织同桌合作读古诗,相互纠正字音。
3.组织展示读古诗。
4.出示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
三、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
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冃诵古诗;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 泼,天真可爱。
3.学习古诗《小池》,会认诗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 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 重点
1、学习古诗《池上》,会认诗中的生字,会与本课要求会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冃诵古诗;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 活泼,天真可爱。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初夏荷塘的美 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讨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初备复备
学情
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古 诗《池上》和《小池》时,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 极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本课设计力求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提高 学生的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感 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
目标
1.学习古诗《池上》,会认诗中的生字,会与本课要求会与的字。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目标:学习古诗《小池》,会认诗中的生字。正确、流 禾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巩固:教师引导背古诗《池上》。
2.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五、指导书与。
1.指导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字词。
2.指导写字:“立”字共五笔,要写得舒展、立体, 一横短,二横长,中间的点和小撇要立起来。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作业 设计
必做题:抄写生字
选做题:试着说一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2.播放音乐,教帅范读。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4.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5.组织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6.指导朗读:全诗语速平缓,轻松活泼。要读出小娃 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形象。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有 什么特点与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