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麋鹿|(1)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麋鹿》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麋鹿》授课设计三篇篇一一、教材依照。
《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第三课。
二、设计思想六年级学生已有了必然的观察理解能力,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
因此,他们在接触到新事物时,都勇于去认识研究。
而本文写的是稀有的野生动物,而且它的外形奇异、经历传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都想经过本课认识麋鹿、认识麋鹿,知道麋鹿是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从而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现代语文授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堂授课过程中,若是我们可以充分侧重学生的“自主的阅读、获取和运用”,就能使学生真切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研究,去读书研究,汇总总结概括,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授课目标知识目的:⑴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⑵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感情目的:⑴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麋鹿的传奇经历后,让学生理解了麋鹿的命运和国家及人民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技术目的:⑴经过本文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不可以再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自觉的保护珍稀的野生动植物。
四、授课要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五、授课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经常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六、教法、学法教法:情况授课法、研究法、读中心得法、查找资料法。
学法:以自主研究心得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七、授课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名贵的野生动物麋鹿,但只知其名,不知其详,那么麋鹿终究长什么样,平时在那处生活,又有什么样经历呢?这节课教师将带大家去揭开麋鹿的奇特面纱。
二、学文:(一)请学生自由朗诵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
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合”?--土地广阔、天气暖和、林茂草丰想象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领悟大丰自然保护区确实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合。
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17.麋鹿-

出示“卡通麋鹿图”。
有人想推荐麋鹿参加“世界动物协会动物形象大使”的竞选,要使麋鹿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要为它写一份竞选报告。麋鹿身上究竟有哪些竞争优势呢?抓住优势写,写出推荐理由。(小练笔:围绕这些内容,请同学们为麋鹿写一份申请报告给世界动物协会。书信格式)
长相如此神奇、独特的麋鹿,你们喜欢它吗?(学生齐读)
老师:怪不得,德高望重的姜子牙也会对麋鹿情有独钟,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坐骑。
2.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幅鹿的图片,你能帮助判断它是麋鹿吗?
先别急着作出判断,认真阅读课文,在书中找到判断的理由,找到一处,在一处做好记号。
指名进行交流:(1)角:各枝间都指向后方
(三)学习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感受麋鹿的传奇经历
过渡:读着麋鹿的传奇经历,关注这一部分中出现的许多数字,有的表示时间的推移,有的表示数量的变化,你又有了怎样的情感体验?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出示)
3000多年前——汉朝以后——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如今
你分别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自豪)
师:是啊,麋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才是麋鹿的故乡,真让人自豪。
▲“汉朝以后……”(可惜,为麋鹿的前途深深的担忧)
理解“销声匿迹”:踪迹全无,消失得无影无踪。
▲“1865年……”(喜麋鹿又出现了,悲珍贵的麋鹿被盗走了)
师: “盗”,你读出了什么?
(侵略者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就肆无忌惮、卑鄙无耻,像小偷、强盗一样,把麋鹿偷到国外。)
销声匿迹( ) 漂泊不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麋鹿》,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哪些方面,谁能够概括地说一说?
麋鹿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麋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知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学生交流 2、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跟大熊猫齐名的珍稀动物——麋鹿。
认读麋,知道是鹿的一种,出示麋鹿的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详细介绍麋鹿的课文。
这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我们五年级同学有信心学好它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A、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反复来回地多读几遍。
B、思考一下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麋鹿的。
2.学生自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正音;或者提醒那个词读时需要注意。
(悄无声息) 从课文第一小节写的是什么呢?(生活场景)麋鹿生活的环境可以用文中那些词来描述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读,正音;注意“坐骑”的读音和姜字的写法 这一小节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外形)麋鹿的外形怎样?这样的外形让我们感觉这麋鹿怎样?交流,齐读外形。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生读。
正音。
读的时候,还有哪些词语要注意。
“跋涉”“哺乳”相机理解。
跋涉这个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一段中你又了解了些什么?从文中那句话了解到的,读给大家听听。
相机进行“沼泽”的理解 这一段告诉有关麋鹿方面的知识真多,其实这些都是与麋鹿的什么有关? (生活习性) 课文中除了这一段外,还有没有其它自然段与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关 4、指名读第4自然段,理解“繁殖” 5、第5-7自然段学习。
找出时间的定性词,按时间指名学生读,相机纠正难读的字词和 随文对“颠沛流离”的理解。
四、整体回归,概括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整体回归课文内容,并指名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麋鹿》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7麋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6个字只识不写。
学习多音字“悄”。
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3.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课时划分:2课时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1.学会6个生字,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4.有序地连贯地讲讲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提高性目标】有序地连贯地讲讲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并能解答一般的疑问。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出示课件1)板书课题:9麋鹿学生跟写2.大家已经认真预习课文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边学习课文边进行“智勇大冲关”活动,能顺利过关的同学能获得加分,好不好?先来关注一下冲关目标和冲关提示。
冲关目标:第一关:学会生字词,通过课前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颠沛流离”“漂泊不定”“销声匿迹”“悄无声息”等词语的意思。
第二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关: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并有序地连贯地讲一讲。
冲关提示: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2.自主学习要安静,动脑动手又用心。
3.合作学习讲成效:专心听,眼注视,微笑点头表赞同;努力听,记要点,耐心听完再补充;发言时,音洪亮,姿势端庄又大方;展示时,有创意,他人已说不重复。
二、第一关:生字词关首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勇闯第一关:生字词关1.看,这是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几个词语——姜子牙繁殖哺乳沼泽跋涉惨遭杀戮颠沛流离销声匿迹悄无声息漂泊不定2.开火车读词语。
评价:读得很准确,尤其是多音字“悄”读得很好,齐读。
指导学生把生字写美观。
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写得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姜”字的下面部分横要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7 麋鹿|苏教

17、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4、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同学们看过《封神榜》这部电视剧吗?认识剧中的人物姜子牙吧。
话说在3000年前,有一天正是王母娘娘旳寿日,众神仙纷纷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坐骑赶去天庭拜寿,有的选美丽高雅的仙鹤,有的选凶猛有力的老虎,有的选忠厚老实的牛,有的选高大矫健的骏马。
姜子牙有点发愁了,他想,我该选什么动物坐骑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可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
他冥思苦想,忽然抬头一看,有了,就是它——麋鹿(课件出示麋鹿的图片)这么美丽的动物,大家想不想去了解了解?2、今天,就跟老师走进17课,去认识这种珍稀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7、麋鹿)3、学生齐读课题。
4、课前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大家对麋鹿有什么认识呢?(指名说)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生字很多,下面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三小段文字里边了,请你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常在水中觅食。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
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在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中,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麋鹿 苏教版

子牙就在想: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 来做我的坐骑。猜猜,他最后选择了谁? 2.这种动物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角。生齐说:麋鹿 3.麋鹿怎么就能进了姜子牙的法眼呢? 出示:外形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4. 选好自己的坐骑后,姜子牙就带着麋鹿到天庭去卖弄一下喽。师: “各路上仙,我这头坐骑外形奇特。”生:“角似鹿,面似马,蹄 似牛,尾似驴。” 5. 你想拥有这样一头坐骑吗? 生:①想,太威风了; 生:②不想,我想把它留在人间,让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黄海滩涂 上。(你真是麋鹿的知心朋友,的确,这群麋鹿喜欢生活在自由 自在的滩涂上。) 三.学习第 3、4 节【生活习性】 1. 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了解麋鹿了吗?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群 “鹿”,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 2.出示“角”的图片。交流明确出示: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 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老师还要补充一 个信息—— ) 3.出示“尾巴”的图片。交流明确出示: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 长的。(老师还要补充一个信息—— ) 4.出示“蹄子”的图片。交流明确出示:麋鹿的蹄子宽大。(老师还 要补充一个信息—— ) 5.出示“毛色”的图片。交流明确出示: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 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6. 出示 麋鹿的图片。同学们,这时又向我们走来一只鹿,它是麋鹿 吗?(同学们各抒己见) 7. 麋鹿这时很兴奋,因为咱们六(3)班的同学们已经认清了它奇特的 外形,没有把它和其他的鹿科动物混淆了。所以,它带给了我们一 份礼物。出示: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请同学们到第 3 自 然段去找一找,这些说明方法用在了哪些句子里面? ①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 250 千克左右。 ② 麋鹿的角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 尖都指向前方。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8.同学们,说明方法还有打比方、举例子、下定义。你们准确无误地找 到了第 3 自然段中的说明方法。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 幅图片。出示母子情深图片。 9.这幅画让我们感觉温情无比。真希望这样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 海中。但是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麋鹿妈妈的怀孕期超过九个 月,并且每胎只有一个孩子。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善待这群生灵,这 样的画面我们的后人还会看见吗?(生:不会)就让我们为这群麋鹿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用一些宣传语来呼吁一下吧!(在你们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诗歌《麋鹿》,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命美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并理解生命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赏析《麋鹿》,培养学生语感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生活,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赏析《麋鹿》,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
2.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在朗读《麋鹿》时能够发出清晰、优美的声音。
三、教学方法:1、整体感知法2、概念导入法3、人教课标内容整合法4、情感教育法5、活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概念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使用整体感知法,呈现一幅麋鹿的图片,询问孩子对麋鹿的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对麋鹿产生兴趣。
3、开始朗读《麋鹿》,教师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调整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
4、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5、启发性问题:在读完《麋鹿》之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麋鹿是“问路人”?(2)“萍踪草木间,跑过了山脉海洋”,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3)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意思?6、教师与学生一起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7、让学生参考“麋鹿”的图片,自由画一幅自己喜欢的麋鹿画。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展现各自的表现。
五、作业:1.跟读《麋鹿》三遍,注意语音语调。
2.用自己的话概括《麋鹿》中所表达的含义。
3.完成《麋鹿》的描绘练习。
4.朗诵《麋鹿》一首,并背诵下来。
《麋鹿》教案

《麋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一些麋鹿的图片或播放关于麋鹿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的课题《麋鹿》。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麋鹿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
4. 细节分析: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
5. 课堂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麋鹿》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到了作者对麋鹿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发言,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麋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丰自然保护区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麋鹿“四不像”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第五、六、七自然段写了麋鹿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充满传奇色彩有经历。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空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麋鹿外形特点的介绍:“角似鹿,而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将人们熟悉的鹿,马、牛,驴这四种动物的角、面、蹄、尾组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像麋鹿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融入历史知识,更让人兴趣倍增。
二、学情分析
可以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自行选定动物。
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等。
要求他们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从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传闻趣事和目前的生活状况等方面加以整理,再介绍给自己的同学和老师。
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7 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四、作业
2.描红、临写。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
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
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
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
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
三、总结
1.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