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咏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咏雪PPT课件

部 编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 世说新 语二则 ——咏 雪PPT课 件
王凝之(?-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 王献之的哥哥,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善草 书、隶书。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是 谢安的兄长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 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 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 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 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也因为咏雪,她与汉 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 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 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 韫,能咏吟。"所提及。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 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 ,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 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 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 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便才 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 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 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 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 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 "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 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 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 皆记诡异之事。王雨阳的作品。
《咏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详解

注释
谢太傅: 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
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
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 儿女:子侄辈们。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 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 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 “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嫌 了。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 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
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 ”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 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 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 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 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 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 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记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 “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 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 笑乐。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咏雪》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谢太傅寒雪日内 集,与儿
女讲论文义。俄
而
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讲解诗文 不久,一会儿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
雪骤, 公欣然
紧,急速
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
像 高兴的样子 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公大笑乐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从哪里 看出来的?
这是一个和睦、民主、自由的家庭。有融 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从“内集” “欣然” “未若” “大笑” 可以看出 来。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
认为哪一个更好?
点赞—撒盐空中
“撒盐空中”一喻好,很多时候,雪呈颗 粒状,其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 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 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 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 基础。
④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 (a)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笑”前喻,“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 什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 谢太傅更赞赏谢道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 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 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 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 (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 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 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撒盐空中差
大致,差不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单元导语表明“亲情”是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要在阅读中加深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导语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对“朗读”作出了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情感、节奏的变化。
本单元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感情。
因此,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
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学习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始终是基础素养,因此,识记和掌握基本字词,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言语能力,是本文的要点之一。
《咏雪》记叙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数》中的《言语》篇,因此本课可以试着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
【学情分析】学生刚迈入初中一年级,《咏雪》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首篇,描写了寒雪日谢安一家人的生活情景。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接触了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1)掌握“俄而”“骤”“急”“因”“差可拟”等文言词语。
2)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3)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4)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良好的家风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电化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预习检查(3分钟)师: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无奕( )女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作者,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刘义庆及《世说新语》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出示课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三、学习《咏雪》1.一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出示课件)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教案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重难点突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古人家庭生活中的雅趣,感受谢氏家族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学习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的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具多媒体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打一自然现象)你们能猜得出是什么吗?对,是雪。
有没有同学知道雪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张雪花的图片)好的,同学们,现在来看下这几张图片上的雪花,我们来观察一下雪花有哪些特点呢?(参考: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能把它比作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咏雪》(部编教材)

[来源:Z|xx|]
介绍作品: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及其门下 文人共同编著,是一部以汉末、魏、晋 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 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短 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36门, 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 清淡的风气。鲁迅称此书为“名士底 (的)教科书”。《咏雪》选自“言语” 一门。
3、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
好像有什么了不起。
煞有介事
4、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废寝忘食
5、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6、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全神贯注 若无其事
7、肚子饿得发出类似车轮滚动的声音。 饥肠辘辘
巩固·复习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大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不如
公“跟大把盐笑撒乐在空。中即差不多。公他”哥大哥兄的女无儿奕说女:“,不左如比将作军风王把柳凝絮之吹得妻满也天飞。舞。”
是,就是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研读课文
[来源:Z|xx|]
小组讨论三、:品(读(课文小,组研中讨问选题出。(代四表人发小组言合,作)师生交 流。)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 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 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词语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3、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 谁回答得最好?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说说 理由。
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柳絮 xù
无奕 yì
谢道韫 yùn
谢太傅 fù
差可拟 chā nǐ 雪骤 zhòu
积累文言词语
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 泛指小辈。 俄而: 不久,一会儿。 欣然: 高兴的样子。 未若: 不如,不及。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文义: 文章的义理。 因: 趁,乘
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课 公 本 剧 表 演
左即 将公 军大 王兄 凝无 之奕 妻女 也
大胆想象,我来说
诗中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唐 岑参 燕山雪花 —— 梁简文帝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 飞。 —— 宋 张元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 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 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增强文化底蕴。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
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 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 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 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博采众书 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 量、识鉴、赏誉等36门,全书记载了从 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为集 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 态和生活情况。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 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 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 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 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笔记 小说)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