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内科肥胖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肥胖症肥胖系人体脂肪储存过多,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其他肥胖症三类。
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继发性肥胖症多有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其他肥胖症如水钠潴留、痛性肥胖等。
中医学称为“肥人”,其发病与进食过多,嗜食甘肥,喜静少动以及素体脾运不强有关。
饮食不节,脾运失健,内生痰湿,或因水谷精微化为膏脂,积聚于脏腑组织、四肢、皮下,而致形体肥胖。
本节主要介绍单纯性肥胖的证治,继发性肥胖症、其他肥胖症还当结合原发病治疗。
【诊断】1.有饮食过多、活动过少史,或家族遗传史。
多见于40~50岁中壮年,尤以女性为多。
2.评估肥胖的方法很多,目前较简便且最常用的方法为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l=体重(kg)/身高2(m2)0国外诊断标准为:24.9为正常上限,25~29.9为超重,230为肥胖。
适用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为:23.9为正常上限,24~26.9为超重,227为肥胖。
3.结合病史、体征特点作有关检查,如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甲状腺功能测定、检查蝶鞍、立卧位试验、血糖、血脂、B超、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进一步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肥胖症。
【治疗】本病重在预防。
应适当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糖类食物,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轻症注意摄生,不需服药;中等度以上肥胖者,可配用药物治疗。
一、辨证论治本病多属标实本虚证。
临床辨证,初起以痰湿标实为主,治予化痰祛湿法;病久以脾虚为主,治予健脾益气法。
虚实夹杂者,当予消补兼施。
1.痰湿内盛形体肥胖,食欲旺盛,头昏沉重,嗜唾鼾声,流涎,胸闷气短,痰多口黏,行动迟缓,苔腻滑,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举例:导痰汤加减。
制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5~10g,枳实10g,苍术10g,菖蒲10g,广郁金10g,茯苓10g,荷叶15g。
加减:胸闷心悸,加制远志10g,丹参12g,慈白6g。
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全文版)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全文版)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加强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们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从事肥胖症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肥胖症患者及公众提供科学、实用的肥胖症防治指导。
一、肥胖症的定义与分类1.1 肥胖症的定义肥胖症是指由于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1.2 肥胖症的分类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两大类。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肥胖症,占肥胖症患者的绝大多数。
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由特定疾病或病理状态引起的肥胖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
二、肥胖症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肥胖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体重指数(BMI)和腰围等指标。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根据我国成人BMI参考值,BMI≥28 kg/m²为肥胖症。
此外,腰围测量也是诊断肥胖症的重要方法,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2.2 评估方法肥胖症评估应综合考虑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
三、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3.1 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2.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
4. 孕期管理:孕期合理控制体重,避免巨大儿出生。
5. 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关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体重管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3.2 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增加运动、行为矫正。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使用减肥药物。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肥胖症的定义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肥胖症的定义现代生活中,由于营养的摄入过多、营养的不均衡、三餐的比例搭配不当,加上运动量大大减少,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小编整理了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欢迎阅读!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
1.体重指数(BMI) 是较常用的衡量指标。
BMI=体重(kg)/身高(m)2。
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
2.体脂的分布特征可用腰围来衡量。
腰围为通过腋中线肋缘与髂前上棘间的中点的径线距离。
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可视为中心型肥胖。
3.皮下脂肪堆积程度可由皮脂厚度来估计,25岁正常人肩胛皮脂厚度平均为12.4mm,大于14mm为脂肪堆积过多;肱三头肌部位皮脂厚度:25岁男性平均为10.4mm,女性平均为17.5mm。
4.内脏脂肪可用B超、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扫描或磁共振测定。
5.在确定肥胖后,应鉴别属单纯性肥胖或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是在排除继发性肥胖后而被诊断的。
一般继发性肥胖都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易于排除。
肥胖症的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
一般呈体重缓慢增加(女性分娩后除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地增加,应考虑继发性肥胖。
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
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
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
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
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细碎紫纹或白纹。
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显得细小而短。
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突出处皮肤凹陷,骨突不明显。
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
中国肥胖症防治专业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

中国肥胖症防治专业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引言本指南是为了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在中国肥胖症的防治方面提供指导。
这是2023年的第三版修订,旨在提供最新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应对不断增加的肥胖症患者群体。
本指南的目标是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便专业人员能够独立做出决策,而不依赖用户的帮助。
肥胖症的定义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
根据体重指数(BMI)的分类,成人肥胖症定义为BMI大于或等于28。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
预防肥胖症的策略预防肥胖症是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易于实施的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推广均衡饮食,包括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蛋白质,并限制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2. 定期体育锻炼:鼓励人们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加能量消耗和维持健康的体重。
3. 减少久坐时间:长时间久坐与肥胖症风险增加相关。
鼓励人们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4. 教育宣传:加强肥胖症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肥胖症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5. 儿童肥胖症防治:重视儿童肥胖症的防治工作,包括提供健康的学校饮食、促进体育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肥胖症的诊断应基于体重指数(BMI)和腰围。
治疗肥胖症的目标是降低体重和改善相关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饮食控制:建议患者采用适当的能量摄入,控制饮食中的热量和脂肪摄入,并遵循均衡的饮食原则。
2. 体育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加能量消耗和改善体重管理。
3. 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惯和行为模式,改变不良的饮食和运动惯。
4.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但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5. 外科手术:对于极度肥胖症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但应在严格的评估和专业指导下进行。
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

•·
患者缺乏对肥胖症的正确认识和重视, 未能坚持治疗建议。
资源不足与解决方案
•·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 的建设,提高肥胖 症诊疗的专业水平 。
资源不足是肥胖症 基层诊疗面临的挑 战之一。
基层医疗机构可能 缺乏专业的肥胖症 诊疗设备和药物。
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患者。
03
二甲双胍
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在使用药物治疗肥胖症时,务必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05
肥胖症的基层管理与预防
基层管理策略
建立肥胖症登记制度
01
在基层医疗机构,对肥胖症患者进行登记,追踪其病情进展,
积极开展医联体合 作,上级医院提供 技术支持和指导, 共享资源。
多学科协作在肥胖症基层诊疗中的应用
•·
建立由营养师、心理医生、体育
指导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为
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多学科协作是促进肥胖症基层诊 疗效果的关键措施。
肥胖症治疗涉及营养、心理、运 动等多个方面,需要多学科团队 共同协作。
自我监测
通过记录饮食、运动、体重等情 况,提高患者对自身不良生活方
式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刺激控制
采用一系列措施减少肥胖诱因, 如避免高热量食品的诱惑,减少
聚餐次数等。
奖励与惩罚
设定可实现的目标,达成目标后 适当奖励自己,反之则进行自我 惩罚,以激励自己坚持健康生活
方式。
心理支持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调整对肥胖症和自身形象的认知,树立 积极的健康观念。
安全有效
2023版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

2023版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肥胖症防治的最新指导和建议。
它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和公众了解肥胖症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肥胖症定义肥胖症是一种临床诊断,通过测量体质指数(BMI)来确定。
成年人的BMI超过30被视为肥胖。
肥胖症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预防策略为了预防肥胖症,我们推荐以下策略:1. 改善饮食惯:鼓励人们选择健康的饮食,包括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限制高盐、高糖和高饱和脂肪的食物摄入。
2. 增加身体活动: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等。
3. 限制屏幕时间:减少长时间的电子设备使用,包括电视、电脑和手机。
4. 建立良好的睡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晚7-9小时。
5. 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心理健康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指南提供了针对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临床评估:医生将评估患者的BMI、腰围、家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以确定肥胖程度和潜在风险。
2. 饮食管理:医疗专业人员将根据个体情况提供饮食建议,包括减少热量摄入、均衡饮食等。
3. 身体活动计划:制定个性化的身体活动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喜好,建议适当的运动方式和频率。
4.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肥胖症带来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5.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遵循严格的指导和监控。
预后和复发预防本指南还包括预测肥胖症预后和预防复发的建议,以帮助患者长期维持健康的体重和生活方式。
1. 持续随访: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和生活惯,提供支持和指导。
2.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专业支持团队建立密切联系,共同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教育和宣传:向公众提供关于肥胖症的教育和宣传,增强人们对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诊断肥胖症的常用方法

诊断肥胖症的常用方法
以下是一些诊断肥胖症的常用方法:
1. 身体质量指数(BMI):BMI 是通过将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的。
BMI 是一种常用的衡量身体肥胖程度的指标。
一般来说,BMI 在18.5 至24.9 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25 至29.9 为超重,30 及以上被认为是肥胖。
2. 腰围测量:腰围是衡量腹部脂肪堆积的指标。
通过测量腰围可以评估腹部肥胖的程度。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大于90 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 厘米被认为是腹部肥胖的标志。
3. 身体脂肪百分比测量:身体脂肪百分比是通过测量身体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来评估肥胖程度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仪器,如生物电阻抗分析、皮褶厚度测量或水下称重等方法来确定。
4. 影像学检查:如X 光、CT 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身体内部脂肪分布的信息。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腹部脂肪、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
5. 临床评估: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观察身体形态、评估皮肤褶厚度、检查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状况等,以综合评估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肥胖症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指标或方法,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肥胖症,建议咨询医生或专
业的营养师,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肥胖症的概述

➢ 体质性肥胖
• 家族史 • 多幼年起病 • 肥胖呈全身分布 • 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
过食性肥胖(获得性肥胖)
• 成年发病 • 饮食不控制 • 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
生长和活动的需要
肥胖症的分类
2. 继发性肥胖
由于疾病/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肥胖 分类
(一)下丘脑性肥胖症 (二)垂体性肥胖症 (三)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 (四)胰岛病性肥胖症 (五)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肥胖症 (六)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症 (七)药物性肥胖
不宜应用减重药物情况 ①儿童 ②孕妇、乳母 ③对该类药物有不良反应者 ④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 再摄取抑制剂
1适于中重度肥胖者 2减肥药均有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副作用与剂量成正比,尽量使用小剂量 4服药前后检测体重和血生化指标,注意调整剂量 5药量较大时,不宜突然中断,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
常用测量方法
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BMI(kg/m2)=体重(kg)/[身长(m)]2 ➢ 测量肥胖程度,诊断肥胖症最重要的指标
②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
➢ IBW(kg)=身高(cm)-105 或 IBW(kg)=[身高(cm)-100]×0.9(男)或0.85(女) ➢ 测量肥胖程度,主要用于计算饮食中热量和各种营养素供应量
癌(绝经后妇女中乳癌、 子宫内膜癌、结肠癌)
胆囊病 血脂紊乱 代谢综合征 呼吸困难 睡眠呼吸暂停
RR:相对危险率
高血压 骨关节炎(膝及髋)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性激素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育障碍 背痛 麻醉风险增加 胎儿缺陷
肥胖症的诊断 Part.4
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全网发布:2011-06-23 20:24 发表者:孙聪 (访问人次:2064)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WHO早就将肥胖症定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集结出现。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肥胖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肥胖咨询会议, 不仅重申肥胖是一类疾病, 并指出肥胖是当今全球侵蚀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9年WH0将中心性肥胖症定为代谢综合征的成分之一。
肥胖症也可作为某些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20年来,肥胖症的患病率上升很快。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4 年报告示,30 %以上成年人是肥胖患者,且年致死人数超过40 万,并将成为未来的首位致死病因[1 ]. 在中国,近10 年间肥胖人数增加了1 亿人, 截止2002 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6 亿人[2 ] . 肥胖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而且亦开始影响发中国家,在中国肥胖已对公共健康形成了威胁. 故研究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肥胖症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
一.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靠食物供给能量,若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网络取得精确的平衡,则体重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
任何能量摄入增加和(或)消耗减少均引起能量正平衡,过剩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逐渐积存于体内。
因此,肥胖症是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的结果。
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由遗传因素或主要由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知有24种以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的孟德尔遗传病,其中,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分别有9种和10种。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了6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肥胖症,但这些病例很少。
在普通人群的肥胖症患者中,节俭基因型是主要的遗传基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环境因素方面,有下列几种:①生活方式,包括膳食方面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进食次数;缺乏体力活动,工作和生活当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节省体力的设备;②社会因素,城市化、移民、身心问题等;此外,某些药物,例如精神病治疗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等可使体重增加。
1. 肥胖症营养相关因素及其代谢肥胖症主要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的异常, 因代谢紊乱导致体内的某些内分泌激素、细胞及脏器发生变化而致病。
碳水化合物肥胖症与长期较大量摄入高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除少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外, 大多数最终变为脂肪在体内堆积。
同时, 肥胖症的血浆胰岛素浓度处于较高水平, 在摄取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后, 血浆胰岛素则继续升高, 而在血糖恢复正常后,血浆胰岛素水平仍在较高基础水平。
长期的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最终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出现糖代谢异常。
肥胖症起因于长期的能量入超, 故需长期控制能量的摄入和增加能量的消耗, 才能予以纠正。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能源物质之一, 用以维持人体器官的正常能量代谢。
膳食碳水化合物供给要合理, 如量过多或过少, 都将影响机体能量的代谢。
脂肪人体脂肪细胞形成的能量贮存库具有弹性, 以适应能量的平衡调节。
脂肪细胞通过肥大和增生两种形式进行调节, 将过剩的能量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于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与数目增多, 脂肪组织的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 使甘油三酯进入细胞的能力提高, 从而脂肪的合成也加强。
膳食脂肪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易导致人体的能量入超。
脂肪又有较强的饱腻作用, 会影响食欲。
要使膳食含能量较低, 耐饥性又较强, 脂肪供给要合理。
蛋白质由于限制供给膳食能量, 往往会促使体脂消耗增加, 同时造成人体组织蛋白的丢失。
为了维持正常的氮平衡, 应该保证膳食中有足量的优质蛋白质。
尽管蛋白质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但过多摄入也会导致肥胖。
二.肥胖症的临床表现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本身的和并发症的症状。
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增加可引起腰痛和关节痛,可有消化不良、气喘。
按脂肪组织块的分布,通常分为两种体型。
中央型肥胖症患者的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腰部,多见于男性,又称为内脏型、苹果型、男性型。
另一类多见于女性,脂肪主要分布在腰以下,如下腹部、臀部、大腿,称为梨型、女性型。
苹果型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大于梨型者。
肥胖症患者可因体型而引起自卑感、焦虑、抑郁等心身相关问题。
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并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静脉血栓,并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
三.肥胖症的诊断标准3.1检测肥胖症的指标通常通过身体外表特征测量值可间接反映体内的脂肪含量和分布,有以下几种。
体重指数: 体重(kg)/身高2(m2),单位是kg/ m2。
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2个因素,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症,简单且易测量,不受性别的影响,但对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则难以准确反映超重和肥胖程度。
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结构的综合指标。
WHO推荐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位,两脚分开25-30cm,体重均匀分配,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被测者的一旁,将软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cm。
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
臀围是环绕臀部最突出点测出的身体水平周径。
3.2 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体重是成正态分布的数据,超重和肥胖症与体重有关,但单纯体重不能充分反映体内脂肪的含量,一般根据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来判断,其切点的制定是人为的,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人群得到的统计数字以及所测指标与健康危险的相关程度定出。
现行有下列几种判断标准。
体重指数1997年WHO公布正常体重指数为18.5-24.9 kg/ m2;等于或超过25.0 kg/m2为超重;25.1-29.9 kg/ m2为肥胖症前期;30.0-34.9 kg/ m2为I度肥胖症(中度),;3 5.0-39.9 kg/ m2为II度肥胖症(重度), 等于或超过40.0 kg/ m2为III度肥胖症(极严重)。
由于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然,上述标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洲成年人体重指数正常范围为18.5-22.9 kg/ m2;小于18.5 kg/ m2为体重过低;等于或超过23.0 kg/ m2为超重;23.0-24.9 kg/ m2为肥胖症前期;25.0-29.9 kg/ m2为I度肥胖症;等于或超过30.0为kg/ m2为II度肥胖症。
鉴于我国人群的肥胖症类型不同于西方,应有自己的分类标准。
2000年以来,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组织全国相关学科进行调查,经数据汇总分析后,提出敏感度特异性较好、假阳性较低的体重指数切点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特异度达90%的体重指数切点28为肥胖症的界限。
应注意肥胖症并非单纯的体重增加,若体重增加是肌肉发达,则不应认为肥胖症。
反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的概念,指某些个体虽然体重在正常范围,但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有易患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冠心病的倾向,因此,应全面衡量。
腰围腰围较腰臀比更简单可靠,现在更倾向于用腰围代替腰臀比预测中央性脂肪含量。
W HO建议男性腰围超过94cm,女性腰围超过80cm为肥胖症。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对中国成人来说,男性腰围等于或超过85cm,女性腰围等于或超过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腰臀比腰臀比也被作为测量腹部脂肪的方法,白种人腰臀比大于1.0的男性和腰臀比大于0.85的女性被定义腹部脂肪为堆积,但腰围更适于检测腹型肥胖症。
内脏脂肪面积及其它用CT或磁共振扫描第3和第4腰椎水平可计算内脏脂肪面积,面积超过130cm2 与代谢性疾病相关,小于110cm2则危险性降低。
此外,还可用皮脂厚度测量仪及生物电阻抗测量预测体内的脂肪含量,间接判断是否肥胖症以及肥胖症的程度。
由于存在不同的成熟阶段和各年龄段生长发育速度不一,儿童和青少年的脂肪测量面临一些特殊问题,脂肪测量方法应与儿童当时所处的的成熟阶段相关。
脂肪增加较快有两个阶段,分别为5-7岁左右和青春发育早期。
虽然成人用一个固定的切点来定义肥胖症,但对儿童则需用年龄加以校正。
四.肥胖症的治疗4.1 行为治疗应逐步建立并推广发展。
由临床医师、心理学家、营养医师和护士组成指导小组,取得家庭配合,了解肥胖症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肥胖史,指导患者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包括建立节食意识,每餐不过饱;尽量减少暴饮暴食的频度和程度;教会需要减重的对象进行自我监测,书写饮食日记。
从饮食处方开始,逐步建立咨询、定期回访和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干预治疗计划。
行为治疗的内容包括食物行为(选购、贮存、烹饪),摄食行为(时间、地点、陪伴、环境、用具、菜单)和自尊,使患者在“吃少一些”的同时感觉良好。
医疗小组应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合作和支持。
4.2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是综合治疗的基础。
只有长期坚持正确、全面的营养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做好平衡膳食, 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 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社会上流行某些减重饮食, 它虽可使体重迅速下降,但长时间会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 引起钙质的流失、脱水、血胆固醇增高、尿酸增高及酸中毒, 脂溶性维生素利用率降低, 造成营养不良, 产生耳鸣、脱发、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皮肤松弛、全身无力、倦怠等现象[3]。
所以, 惟有以控制能量的平衡膳食才是最正确且无副作用的方法。
(1) 控制能量摄入: 对能量的控制要因人而异, 科学合理, 同时应坚持一定的运动量, 以增加其能量的消耗。
每日能量摄入控制在1 000~1 500 kcal[4 ]。
膳食所供能量必须低于机体的耗能量, 即低能膳食。
成年肥胖者, 每日以负能125.5~151.0 kcal来制定每日三餐的供给能量, 使每月稳步减肥0.5~1.0 kg; 对中年以上的肥胖者,每日负能552.1 l~1104.2 kc al为宜, 使每周减肥0.1 ~1.0kg。
但每日每人的膳食所供能量至少应为1 003.8 kcal, 这是最低安全水平。
(2) 限制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能源物质之一,其所供能量以占膳食总能量的40%~55%为宜, 重度肥胖症患者的碳水化合物供应至少也应占20% , 以维持机体器官的能量代谢, 防止酮症的发生。
还应坚持多糖膳食, 少用果糖、麦芽糖等。
应保证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值, 碳水化合物的量过高或过低, 都将影响机体的代谢。
要严格控制低分子糖类摄入及晚餐后和睡前的碳水化合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