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对环境的察觉知识巩固◇1、五种基本感觉及其感觉器官: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触觉——皮肤。

2、人的皮肤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器官。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触觉对人体的保护意义极大。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4、嗅觉的特点:(1)会产生适应现象,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会疲劳(对环境的适应性);(2)会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弱;(3)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5、舌内藏有味蕾,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对液体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6、人具有的四种基本的味道:甜、咸、酸、苦。

7、舌对不同部位相应感觉的敏感区:舌根——苦,舌尖——甜,舌侧中部——酸,舌侧前部——咸。

8、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9、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10、声波的应用: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利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等。

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11、耳的结构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鼓室、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内耳:半规管(内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前庭(内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12、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13、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科学七年级下章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下章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1.力和运动:串联法则,离析法则,平衡法则,引力和重力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声音的利用
3.光和光的传播:光的三要素,光的传播路径,光的反射和折射
4.光的照射: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白色光的颜色分解
5.电能的使用:电接线的规范,电能的传导和转化,电器的使用安全
6.电的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安全使用电一席电路的搭建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离和组成,物质的三个状态
3.酸和碱:酸和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4.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成因,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预防酸雨的方法
5.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其他知识点总结:
1.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步骤,测量和观察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
2.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伦理
3.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问题的解决,科学常识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的内容,涵盖了力和运动、声音的传播、光和光的传播、电能的使用、电的简单电路以及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石油和煤的利用、酸和碱、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还包括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增加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生物
1. 细胞与细胞器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 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3. 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繁殖方式
- 遗传基因的传递与表现
- 变异和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物质与能量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水的结构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与科技
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 主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 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和区别
-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和引领
3. 安全与健康
- 安全用电和用火的常识
-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预防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基本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技巧
2.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天气与气象观测
-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的基本知识。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生物学基础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定义和重要性-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的生命周期:生长、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衰老、死亡2. 生物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 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3.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基因、DNA、RNA、蛋白质合成-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自然选择、物种形成、进化树二、化学基础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元素周期表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酸碱反应和pH值的概念3. 能量与化学反应- 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电池和电化学原理三、物理学基础1. 力学- 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功、能和功率的概念2. 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3. 光学与声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和光谱-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音的特性:频率、振幅、速度四、地球科学1. 地质学基础-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板块构造理论-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基本原理2. 水文学-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特点-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3. 天文学- 太阳系的构成和行星的特征- 恒星的生命周期- 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工具五、环境科学1. 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治理方法-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 能源与资源- 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效率-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们将建立起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1. 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排列有序。

-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分子间相互排列不规则。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运动自由。

2. 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升华点- 熔点: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 沸点: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 升华点: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3. 物质的分子运动- 固体分子:振动较小范围运动。

- 液体分子:除了振动,还能做较大范围的流动运动。

- 气体分子:高速运动并具有自由组合的能力。

4. 物质的密度- 密度: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 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5. 酸碱中和反应- 酸:具有酸味、酸性指示剂变红,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

- 碱:具有苦味、碱性指示剂变蓝,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电子的转移反应。

7. 发酵反应- 发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无机物质或气体的过程。

8.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或没有障碍物的空气中呈直线传播。

9. 成因与治理- 成因: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 治理: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危害进行减轻或消除的措施。

10. 星座与季节变化- 星座:黄道十二星座,由太阳所在的星座组成。

-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和自转所引起的季节变化。

11. 火山爆发与地震发生- 火山爆发:地球内部高温物质喷发到地表的过程。

- 地震发生:地壳中的岩石发生断裂和位移的现象。

12.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 水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13. 重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分离:通过物质的性质和不同的分离技术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 物质提纯:通过物质的性质和纯化技术将物质提纯为相对纯净的物质。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生物的结构层次。

1. 细胞的结构。

- 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植物细胞结构:除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还有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液泡(含有细胞液,如西瓜甘甜的汁液就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 细胞生长: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

-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动物有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植物有保护组织(根、茎、叶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输导组织(根、茎、叶等处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也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它们都属于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七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重点内容。

一、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的适应环境等内容。

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方面,我们需要了解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同时,还要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在动物的生长与发育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动物的组成部分、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动物的繁殖方式等。

同时,还要掌握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等基本生理过程。

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掌握常见的生物分类和特征。

生物的适应环境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我们需要了解生物的适应方式和适应策略,掌握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特征。

二、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宇宙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七年级下册的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力和压力、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以及电流与电路等内容。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了解力的作用方式和力的计量单位,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压力是物体受力的结果,我们需要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需要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声音的特性,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光是一种电磁波,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特性,掌握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基本现象。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我们需要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掌握电流的大小和电路的连接方式。

三、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在七年级下册的化学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

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的基础知识,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和特征。

七年级科学(下)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下)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一、1、声音是由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传播声音。

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2、声音在150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人的听觉范围是:----- 。

超声波:频率大于的声波;次声波:频率小于的声波。

4、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 千米/时。

5、光的反射定律: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分居两侧);等于(两角相等)。

6、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是,反射角是。

7、漫反射与镜面反射是否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他们的连线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左右。

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9、实象和虚象的区别:实象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受;虚象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接受。

10、凸面镜对光线有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作用。

1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对光线有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213、近视眼矫正时要配戴镜;远视眼矫正时要配戴镜:14二、1、速度的计算公式:。

单位:、。

1 米/秒 = 千米/时。

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2)、力能改变物体的。

3、力的作用是的。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4、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

(2)、力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来测力。

5、力的三要素:、、。

6、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重力的符号:;重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力。

1、重力的单位是。

重力的施力者是。

2、重力的方向是。

3、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

(2)、重力/质量=9.8N/kg,即G/m=g或。

G:重力,单位是牛(N);m:质量,单位是千克(kg);g表示9.8牛顿/千克,g表示。

10、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方法得到的。

11、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 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4、嗅觉的特点:(1)会产生适应现象,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会疲 劳(对环境的适应性);
(2)会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弱;(3)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 很大;(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第二单元 运动和力 知识巩固◇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最基本、最简单的运 动)。 2、生命运动:生物的生长繁殖(比较复杂的运动)。 3、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 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4、物体被举高时所具有的能(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 能(弹性势能)称为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高的高度越高,物体 的重力势能越大。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 大。 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各种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化。 6、化学能: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等燃料中贮存的能,食 物中储存的能等。 7、参照物:研究某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被选作标准的 物体。 8、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 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 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1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 状(发生形变)。
1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3、红外线:有热作用,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红外夜视仪、诊断疾 病、遥控等);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荧光作用、生理作用。(有助于 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杀菌等)。
24、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照射到另一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 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25、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舌内藏有味蕾,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对液体物质的刺激特别敏 感。
6、人具有的四种基本的味道:甜、咸、酸、苦。
7、舌对不同部位相应感觉的敏感区:舌根——苦,舌尖——甜,舌侧中 部——酸,舌侧前部——咸。
8、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 式:声波。
9、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 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 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1、动物的生命周期: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 长时期。
2、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3、人的生命周期: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婴 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 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如:青 蛙、蚕、菜粉蝶、蚊等)
16、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精确表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 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 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2)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只关心力的方向,不 关心大小,即在物体力的方向上画一个箭头表示力。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中央薄、边缘厚,呈凹陷状的透镜。有两个 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
像的性质
倒立或 实像或 正立 虚象
放大或 缩小
应用(P24)
U>2f f
倒立 实像 缩小 照相机
9、女性的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 (卵细胞的通道,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 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10、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6、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射 出。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光滑的反射平面时,反射光线也呈平行光线 朝一个方向射出。
27、平面镜成像特点:(1)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有关);(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 镜垂直;(4)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1、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 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 小于折射角。
3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中央厚、边缘薄,呈凸起状的透镜。有 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21、1666年,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彩色光带中颜色是按红、 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 色光。
22、不同的物体对光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他
本身颜色相同的光;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的光,而其他 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35、折光系统:眼睛中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晶状体相当 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屏幕”(倒立、缩小的实像)。
36、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 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37、近视: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带凹透镜。
远视: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带凸透镜。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t=s/v,s=vt。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
12、力的概念:力(N)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A对B施加一个力, 同时B也对A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是相对的。
2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 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惯 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
24、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对力是一对平衡力。
25、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 向相 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17、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影子的传播、日食月 食、小孔成像等。
18、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 做光线。
19、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光的传播最快,每秒 达3х105 千米。
20、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 光年。
10、声波的应用: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利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 等。
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11、耳的结构 中耳:鼓膜(在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鼓室、听
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
内耳:半规管(内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前庭(内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1)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 间;(2)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0、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1、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
U=2f V=2f 倒立 实像 等大 /
f
V>2f 倒立 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

U=f 无



/
U/
正立 虚象 放大 放大镜
33、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的构造包括晶状体、玻璃体、瞳孔、 角膜、视网膜等。
34、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量。虹膜的颜色 决定眼球的颜色。巩膜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5、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 期。(如:蝗虫、蟋蟀、蝼蛄、臭虫、螳螂、蝽象、豆娘等)
6、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气候、食物、敌害等。
7、生命的起点——精子(约0.05毫米长,有一个尾巴,能够游动)与 卵子(直径约0.1毫米,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8、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 送精子的通道)、精囊(分泌黏液,贮存精子和黏液)、前列腺(分泌 黏液)。
21、增大或较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a.使接触面更粗糙 b. 增大压力 c. 滑动代替 滚动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光滑 b.减小压力 c.滚动代替滑 动 d.使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润滑油等。
2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7、(1)弹力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即弹力(2)大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3)方向:弹力 的方向和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18、重力(G):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 下;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g =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的重力是9.8N。
14、防止噪音的途径:(1)控制噪声声源振动(改变、减少或停止声 源震动);(2)阻断噪音传播(隔声、吸声和反射声音);(3)在人 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
15:大多数人把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高于 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