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和风寒咳嗽虽然都是由于风寒导致的精选.

合集下载

风寒感冒咳嗽吃什么药好

风寒感冒咳嗽吃什么药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风寒感冒咳嗽吃什么药好
导语:秋冬季节由于气候的原因,天气变冷了,有很多人不注意身体的话就会很容易会风寒感冒,然后导致咳嗽的出现。

有很多人都患上了风寒感冒咳嗽,
秋冬季节由于气候的原因,天气变冷了,有很多人不注意身体的话就会很容易会风寒感冒,然后导致咳嗽的出现。

有很多人都患上了风寒感冒咳嗽,但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一问题的。

大家不知道风寒咳嗽吃什么药好,这对于疾病的病情是很不利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权威的专家是怎么讲解这一问题的吧。

1、外感风寒引起:表现出面色苍白、怕冷、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咳嗽、咳痰清稀、不发热或轻微发热、口不渴、咽部不红肿等症状,可以选用的药物:
[中成药]:清宣止咳颗粒、小青龙冲剂、柴胡饮冲剂等。

[西药]:小儿氨酚磺那敏、臣功再欣、小白糖浆等。

2、外感风热引起:表现为发热不退、面色红、鼻塞不通、鼻流浊涕、咳嗽有痰、痰液黏稠色黄、咽痛红肿、口干喜欢喝水等症状,可以选用的药物:
[中成药]:2岁以下的宝贝宜选用小儿感冒宁糖浆、葫芦散、小儿保泰康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2岁以上的宝贝宜选小儿感冒冲剂、小儿咽扁颗粒、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西药]:泰诺感冒糖浆、小儿百服咛、美林糖浆等。

3、感冒并伴有食积不化:宝贝在有感冒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口唇红赤,腹部胀满腹痛、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或有呕吐,大便干燥,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适宜选用的药物—。

[中成药]:健儿清解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加味保和丸、珠珀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区别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区别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风寒感冒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易感季节: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

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

风热外感,多发生于春季。

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

风热感冒系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证候。

风寒咳嗽,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伴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等;治疗用散寒宣肺法.风热咳嗽,咳嗽痰多,稠黏难咯,口渴,面红唇赤,烦躁,纳呆,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厚等;治疗用清肺化痰法.风寒咳嗽用通宣理肺丸,风热咳嗽者用二母宁嗽丸.以上回答仅供参考,且孩子太小,抵抗力差,病情变化较快,最好去医院请大夫给以确诊并对症治疗为好,以免耽误治疗。

风寒咳嗽吃什么药呢

风寒咳嗽吃什么药呢

风寒咳嗽吃什么药呢
风寒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多因为风寒感冒而造成的,因为风寒之邪侵袭,导致内郁肺气,所以在治疗风寒咳嗽的时候,一定要治疗肺气使肺气通达,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风寒咳嗽吃什么药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现风寒咳嗽症状的时候,可以吃清肺口服液,这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很好的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另外对于风寒感冒造成的发热痰多咽喉疼痛,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消渴喘也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这种药物偏热,具有很好的止咳平喘文化含糖的效果,经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而引起的咳嗽的症状,另外对于痰白质稀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也可以用半夏露来治疗风寒咳嗽,这种药物偏温,具有很好的温肺止咳化痰的效果,比较适合风寒感冒造成的气喘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表现。

也可以用通宣理肺丸来进行治疗咳嗽,这种中药具有很好的宣肺止咳解表清热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造成的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鼻涕、头痛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以上简单的了解了风寒咳嗽吃什么药,得了风寒咳嗽的时候可以吃一些中药来进行治疗,有很好的治疗的效果,比如说清肺口服液、消咳喘、半夏露、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糖浆等等。

都是常见的治疗风寒咳嗽的药物。

中医和西医对感冒的分类及区别

中医和西医对感冒的分类及区别

同样是感冒,但从中医来看,感冒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西医又把感冒分为病毒性的和细菌性的,还有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而要对症下药,就要先了解自己患的究竟是哪种感冒。

流感、普通感冒有差别流感的传播方式以及治疗方法是不同于普通感冒的,而且二者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例如得了流感是一定要到医院的,而鉴于大医院人多病杂,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感冒症状较轻者去社区医院就诊,或是尝试自我药疗。

那么,该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呢?专家指出,普通感冒虽然有咳嗽、发热、流鼻涕、嗓子疼等症状,但症状比较轻,而全身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如果用药及时,恢复比较快。

而流感全身症状非常重,全身酸疼、头疼,而且一般有高热,都是38℃以上。

此外,从传播途径上来看,流感通过飞沫就可传播,而普通感冒要靠接触传播。

风热、风寒感冒要分辨中医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主要是看症状,同样都可能有怕冷、发热(即发烧)等症状,但如果有嗓子疼痛、咽喉痛、舌头发红的,一般考虑是风热感冒;如果没有嗓子疼等症状,一般考虑是风寒感冒。

而且风寒感冒怕冷的症状比较明显,而风热感冒发热的症状比较明显一些。

用中医理论来讲,风寒感冒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而风热感冒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涨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中医讲究辨症,除了从症状来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从季节以及个人体质上来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也很关键。

例如冬天里风寒感冒多些,而春天里风热感冒多些,而在夏天也是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多些。

而从个人体质来看,即使同样都是流感病毒或是合孢病毒感染,如果本身体质偏虚寒,就更容易患风寒感冒;如果本身偏火旺,属于阳热体质,就更容易患上风热感冒。

此外,饮食和环境也对感冒的类型有影响,如有的人偏爱吃辣,喜欢吃涮羊肉,体内有内火,感冒后热象就明显些,一般患的都是风热感冒。

四种感冒看看你属于哪种

四种感冒看看你属于哪种

四种感冒看看你属于哪种4种感冒久治不愈可能是吃错药导语:感冒并非那么简单,不同的感冒吃的药也不同。

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而在西医中则分病毒性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不同的感冒症状与用药都不相同。

感冒吃药未好,可能是吃错了药!看看你的感冒属于哪一类,再对症下药吧!风寒感冒秋冬易生风寒感冒解释: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

一般是因为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而生病。

典型症状:后脑强痛、怕寒怕风、流清鼻涕、脉象浮紧、舌无苔或薄白苔、无汗。

对症用药:感冒清热颗粒,感清糖浆,风寒咳嗽丸,感冒疏风片,通宣理肺膏,川贝止咳糖浆。

风热感冒便秘引起风热感冒解释: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一般是由便秘引起的,通常是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后出现感冒症状。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

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咽喉红肿疼痛、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对症用药: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银柴颗粒,三金感冒片,夏桑菊颗粒。

流行性感冒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解释: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被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典型症状:患上流行性感冒,会有食欲不振、头痛、腰痛、肌肉酸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水、高烧发病后持续约二周咳嗽和倦怠等症状。

对症用药:快克,康必得,臣功再欣,连花清瘟胶囊,康得,日夜百服宁等都可以有效治疗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解释: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感冒的分类及治疗

感冒的分类及治疗

感冒的分类与防治1、风寒感冒:(症状表现为怕冷、发低热、无汗、头痛、痰稀、四肢酸痛、舌苔薄而润,脉浮。

)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风寒感冒,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打一场篮球(如果你还有力气的话)、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吃个辣辣的麻辣火锅等等。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在药店可以选择: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胶囊等.2、风热感冒:(症状表现为高热、痰黄、口干、出汗多、舌苔白而干燥、脉浮数(较快)。

)其起因通常是冷热交替不适.上火.突然与外界气候不适应,则病变.注意保持好冷热,自身与外界的相适应.风热感冒,其特征症状为:*身热、口渴、心烦*浓涕,通常黄色*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便秘*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搞清楚了风热感冒成因,治疗很简单,大多数情况就是下火(清热解表药物,通常很快见效)。

方法很多,喝点凉茶;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无论患风寒或风热感冒,均应忌食肥肉、蛋类及煎、炸、辛辣的食物。

3、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医内科病症辨证论治(虚劳、痹症、中暑)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医内科病症辨证论治(虚劳、痹症、中暑)

中医内科病症辨证论治(虚劳、痹症、中暑)虚劳1.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头晕,自汗,不思饮食,活动后诸症加重。

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为益气补虚,选用玉屏风颗粒、补中益气丸、参芪片。

2.血虚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

舌质淡,脉细。

治法为补血养肝,选用当归补血口服液、八珍颗粒、十全大补膏(丸)。

3.阴虚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质红,舌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为养阴生津,选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河车大造丸。

4.阳虚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

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为补阳温中,选用济生肾气丸、四神丸。

5.阴阳两虚不耐寒热,头晕,神疲乏力,口渴,自汗盗汗,舌质淡,舌面少津,苔白,脉沉细或沉细数。

治法为阴阳双补,选用桂附地黄丸、薯蓣丸。

痹症1.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法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处选用九味羌活丸,风湿骨痛片。

2.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局部皮色不红、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选用小活络丸,寒湿痹冲剂。

3.着痹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治法。

4.尪痹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舌质暗红,脉细涩。

治宜化痰祛瘀,滋养肝肾。

选用独活寄生丸,尪痹颗粒与尪痹片,益肾蠲痹丸。

中暑1.阳暑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舌红,苔黄,脉浮数。

以清热生津为治法。

选用清暑益气丸,清暑解毒颗粒。

2.阴暑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呕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黄,脉弦细。

治以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十滴水。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六)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六)

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六)1.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 《新修本草》B. 《本草纲目》C. 《证类本草》D. 《本草求真》E. 《神农本草经》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 《本草经集注》B. 《本草拾遗》C. 《神农本草经》D. 《新修本草》E. 《本草纲目》3.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 苏敬B. 李C. 李时珍D. 陶弘景E. 唐慎微4. 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A. 炮制、配伍B. 配伍、服法C. 炮制、服法D. 煎法、服法E. 以上均不是5. 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A. 提高疗效B. 改变药物性能C. 便于服用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E. 消除或降低毒性6.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A. 先煎B. 久煎C. 包煎D. 另煎E. 不宜久煎7. 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A. 炮制B. 配伍C. 剂量D. 煎法E. 服法8.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 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 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 以药味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9. 辛味药治气血阻滞之证是取其:A. 发散之功B. 宣泄之功C. 行气血之功D. 开窍之功E. 宣发之功10. 酸涩味药治遗尿、遗精,是取其:A. 补益之功B. 固涩之功C. 软坚之功D. 固气之功E. 缩小便之功11. 甘、淡,寒的药物多具有:A. 清热生津B. 清热利尿C. 清热凉血D. 清热燥湿E. 清热解毒12. 下列除()外,均是甘味药的作用:A. 补益B. 和中C. 缓急D. 固涩E. 调和药性13. 胁痛、抽搐应选用归何经的药物?A. 心经B. 肝经C. 脾经D. 肾经E. 肺经14. 黄芩配生姜属七情中的:A. 相畏B. 相使C. 相恶D. 相杀E. 相反15. 为了提高疗效和扩大用药范围的配伍形式是:A. 相须、相杀B. 相畏、相反C. 相使、相畏D. 相须、相使E. 相反、相杀16.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甘草:A. 甘遂B. 大戟C. 芫花D. 海藻E. 巴豆17. 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是:A. 1~3克B. 15~30克C. 3~10克D. 30~40克E. 60克18.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在七情中称为:A. 相使B. 相畏C. 相杀D. 相须E. 相恶19.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副作用,在七情中称为:A. 相杀B. 相畏C. 相恶D. 相反E. 相使20.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藜芦:A. 人参B. 沙参C. 丹参D. 玄参E. 党参21. 下列除()外,均属药性理论的内容:A. 性味B. 归经C. 用法D. 毒性E. 升降浮沉22. 下列除()外,均是苦味药的作用:A. 燥湿B. 通泄C. 降泄D. 渗湿E. 清泄23. 相杀的含义是:A. 功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的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感冒和风寒咳嗽虽然都是由于风寒导致的,具有一定的相同点:舌苔都是白的,都会出现咳嗽,咳痰。

风寒感冒和风寒咳嗽略有区别,具体如下:风寒感冒多是因受风寒导致的,以怕冷、发热、头痛、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也会伴有咳嗽或者咳痰。

但是不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治疗的方案主要是散风寒,退热。

风寒咳嗽1是由于外感风寒直接入肺,导致风寒咳嗽。

2是风寒感冒治疗后,风寒没有完全去除,入于肺中导致咳嗽。

治疗的方案主要是散寒止咳。

同时风寒咳嗽由于影响到了肺气宣发,容易生痰。

所以在之类的同时一定要化痰。

治法:疏风散寒,止咳化痰药方:炙麻黄4g、白前5g、前胡5g、杏仁(后下)5g炒栀子5g、薏仁9g、冬瓜仁6g、太子参9g苏子5g、法半夏4g、茯苓9g、炒山楂6g加减法:痰量多半夏改为9g;怕冷重再加生姜5片,白痰中带黄,若是咽喉不痛用炒栀子10g;若是咽喉疼痛,或流鼻血可加射干12g、元参12g;胸闷加郁金10g、藿香10g用法:提前泡半小时,大火烧开,之后用小火煎煮大约10分钟,然后将杏仁放进去。

再过3~4分钟,出锅。

放入水大约700~900ml,煮出来大约300ml(这是个约数。

大体如此。

因为要考虑到火力大小,用什么器具煎煮等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加入的水的量)。

可以加冰糖,甜甜的。

小口频服。

只煎煮一次,不可久煎。

主治:外感风寒入肺,以咳嗽为主症。

舌苔白或厚,鼻涕或黄或清,咳嗽有白痰或痰少。

用药注意:1、少吃凉的食物。

不要低于体温。

2、少吃油腻的食物如羊肉汤等,少吃肉食,包括鱼类。

其他没有禁忌了。

3平时注意多穿点衣服。

4、煮药砂锅最好,其余可以用不锈钢锅,铝锅,搪瓷锅,小奶锅等也可以,不要用铁锅。

金银花15g连翘15g炒牛蒡子10g北豆根10g炒苦杏仁10g蜜紫菀10g蜜百部10g浙贝母15g川贝母10g桔梗10g前胡10g芦根15g炒冬瓜子30g蜜款冬花10g白前10g生甘草6g随着冬天的到来,呼吸系统疾病增加,到医院去看咳嗽的人大增。

咳嗽因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痰热、阴虚、气虚等原因而不同。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听咳嗽判断原因的方法。

咳嗽声重,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等,一般为风寒咳嗽。

中成药方面可用通宣理肺丸、橘红丸等。

食疗方面,可以服用紫苏粥、葱白粥等,但不要吃苦瓜等偏凉的食物。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咽痛、痰黏稠或稠黄不易咳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等,为风热咳嗽。

中成药方面可用复方甘草合剂、银黄口服液等。

食疗可以吃些鲜藕汁、梨汁。

喉痒干咳,咽喉干痛,后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多为风燥咳嗽。

中成药可服用枇杷膏等。

食补可以服用银耳粥、百合粳米粥。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痰出则憋减咳轻,常伴脘闷、食少、腹胀,一般为痰湿蕴肺。

中成药方面选用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食补可以多吃萝卜、薏仁粥等。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面赤,舌质红,多为痰热咳嗽。

中成药可用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等。

食补宜用秋梨白藕汁、芦根粥等。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低热,午后颧红,口干,舌质红,多为阴虚咳嗽。

可服用养阴清肺丸等中成药。

饮食则着重滋阴,可服用百合粳米粥、黄芩生地粥等。

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等多为气虚。

可服用四君子合剂。

多吃些黄芪粥、猪肺薏仁粥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

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苓甘五味姜辛汤【成份】茯苓四两(12g),甘草三两(9g),干姜三两(9g),细辛三两(5g),五味子半升(5g)。

【主治】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清气化痰丸【成份】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一两(各30g),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姜汁为丸。

【主治】痰热咳嗽。

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滚痰丸【成份】大黄酒蒸、片黄芩酒洗净各八两(各15g),沉香半两(2g),礞石一两捶碎,同焰硝一两,放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3g)。

【主治】实热老痰证。

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转载自中国健康网,请保留此标记。

)贝母瓜蒌散【成份】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2.5g)。

【主治】燥痰咳嗽。

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蒿芩清胆汤【成份】青蒿6克,竹茹9克,法半夏5克,赤茯苓9克,黄芩9克,枳壳5克,碧玉散9克(或用:滑石6克甘草1克青黛3克)。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内阻。

证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粘涎,甚或干呕呃逆,胸胁胀满,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

柴胡达原饮【成份】柴胡、生枳壳、川朴、青皮、黄芩各5克,桔梗3克,草果2克,槟榔6克,荷叶梗5克,炙甘草2克。

【主治】痰湿阻于膜原。

证见胸膈痞满,心烦懊恼,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滑。

风寒咳嗽方桔梗15克、炙甘草15克、白前10克、紫苑10克、荆芥10克、陈皮10克、百部10克、麻黄10克、苦杏仁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您可以访问中国健康网()查看更多与本文《治疗止咳化痰平喘的中药方大全》相关的文章。

止嗽散《医学心悟》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苑(蒸)百部白前蒸各1000克甘草(炒)375克陈皮(去白)500克。

用法:上七味为末,做成散剂。

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汤剂时,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剂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

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

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

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效。

临床应用: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痒、咳痰不畅为其辩证要点。

2.若头痛、鼻寒、恶寒者,加防风、苏叶、生姜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湿化痰。

久咳不愈组成:蜜麻黄15克,附子9克,细辛6克,蜈蚣2条,蝉蜕15克,全蝎6克,地龙12克,炒僵蚕12克,白毛夏枯草15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五味子30克,乌梅30克,甘草15克。

功能:助阳解表、祛风化痰、解痉止咳。

主治:久咳不愈,现代医学之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但凡以久咳为主,证见咳嗽阵作、咳白痰,量少,不易咳出,伴咽痒不适,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阳虚风咳者均可应用。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 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

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饮食。

方解:久咳一证,临床甚为常见。

何复东认为久咳病因主要为阳虚无力驱邪,风痰久宿于肺,气道挛急所致。

外感病,经治疗后,寒热之邪大部分已除,风邪独恋,患者阳气已伤,无力驱邪;部分患者体质偏向(特别是过敏体质),新感外邪(风寒、风热)易于引动,干于肺系,肺失宣肃故久咳不止。

痰之为物,乃津液凝聚所生;肺失宣肃,津液不布,津凝为痰。

风痰相搏,内宿于肺而成本证。

痰之为物,可为有形之痰,如咳出之痰;亦可为无形之痰,属痰象、痰征,如舌淡,苔薄白或微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滑等为痰象。

风痰内宿于肺,肺气上逆,故见咳嗽、咳痰;风胜则痒,风邪偏胜,故见咽痒、咳嗽阵作。

久咳方中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为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主治少阴病兼表证,其功效温经发表、表里双解。

其中麻黄为肺经本药,宣肺止咳,散太阳在表之邪;附片入肾经,益肾温阳,扶正祛邪;麻附相合,温肺止咳、助阳发表;细辛辛温雄烈,温肺化饮、发散风寒,与麻黄相伍,加强温经解表、散寒通窍之功,与附片相配,有温通少阴、助阳散寒温里之效。

三药相须为用,内温少阴之阳,外发太阳之表,助正而驱邪,于温经中解表,于解表中温阳,使肺肾互根,子充母气,故而可以治阳虚风咳。

蝉蜕、全蝎、僵蚕、地龙、蜈蚣搜风通络、解痉止咳,白毛夏枯草降气止咳共为臣药;桂枝、干姜仿小青龙汤之义温肺化饮;久咳必然耗伤肺气,用乌梅、五味子敛肺止咳共为佐药,另则大量乌梅、五味子配合麻黄附子细辛及五虫可防君臣过于辛散之弊。

甘草一则调和诸药,二能缓麻桂及诸多虫类药物燥烈之性,三则解细辛、附子之毒为使药。

全方升降相因、散收有度,验之临床,疗效确切。

加减应用:若鼻清涕量多加苍耳子、辛夷花、白芷等温肺开窍;咽、腭、气道瘙痒不适,加鹅不食草袪风解表;有泡沫痰加白芥子、葶苈子以化痰蠲饮:大便溏可加炒白术健脾;病久体弱者可加党参;若怕冷较著病程较长者加补骨脂、胡桃肉、淫羊藿、肉苁蓉等补肾之品以温补肾气而助肺气宣发;病久药效下降可加山药、益智仁;痰少而黏间加有少许黄痰加入黄芩、桑白皮、金荞麦、老鹳草等以清肺化痰。

注意事项:伴有发热、咳痰量多、色黄质黏、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