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月球之谜》教案

《月球之谜》教案

《月球之谜》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如月球的直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2)掌握月球上的一些重要地貌特征,如环形山、月海、月陆等;(3)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4)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研究月球之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月球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月球的地貌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未知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自豪的情感;(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月球的基本概况;(2)月球的地貌特征;(3)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教学难点:(1)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月球的地貌形成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月球的相关知识;(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月球的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月球探测纪录片,引起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月球的基本概况,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月球的基本概况,如直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2)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了解月球的地貌特征。

3. 课堂讲解(1)讲解月球的地貌特征,如环形山、月海、月陆等;(2)讲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月球之谜,如月球的水冰之谜、月球土壤之谜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分析、推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月球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月球地形图,标注重要地貌特征;3. 观察近期月亮的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原因。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美称、诗句。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月球是什么样的世界?课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2、通过利用资料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1、猜谜语。

师:听覃老师说,302班的同学特别会猜谜语,老师出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可要仔细听哦!“有时圆又圆,有时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 (生猜)2、交流有关月亮的称呼,诗词。

师:同学★.COM★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月亮在天文学上又叫“月球”(板书:月球)它还有很多美称,有谁能告诉大家?(生答)(师及时鼓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月亮的不朽诗篇,谁来说说(生答)3、揭题,齐读课题师:诗人笔下的月亮各有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月球的奥秘。

(板书:之谜)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请同学们翻开书9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师:★ (指名读——男声读——女生读)③谈遐想。

师:望着这迷人的月色,你会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指名说)播放人类遐想的内容,边看教师边解说。

三、观看课件,读文寻谜1、同位对读,说说知道了什么?师:这是人们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那我们就从书中找找答案,同桌对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答,读相关的语句。

结合学生回答学习资料袋。

分男,女读第二自然段。

2、看月球照片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已经感受到了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为了奖励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老师★第四自然段:玉米和水藻生长进行对比(师相机板书)分组读这段第六自然段:年龄大(师相机板书)分角色读师:是呀,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呀!3、大胆想象,猜谜师:你对哪个谜最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呀?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它们进行一下自己的猜想,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呢!(指名说)师:你们的想象真大胆,不过,这些猜想都要通过科学依据来证实。

语文月球之谜教案5篇

语文月球之谜教案5篇

语文月球之谜教案5篇语文是基础训练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力量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以下是细心收集整理的语文月球之谜教案,下面就和大家共享,来观赏一下吧。

语文月球之谜教案1《月球之谜》是一篇格外好玩的介绍月球学问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奇特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终以“对奇特的月球,人类还将连续探究下去”结束。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课文内容的进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

我主要做到了这样几点。

一、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奇妙整合。

科普类的文章由于与同学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我们同学平常了解较少。

这一堂课我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力的推动了课文内容的进展。

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我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依据课文需要挂念同学收集了格外内容丰富的资料,(因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家中没有电脑,我只好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挂念他们收集了。

)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学问的整理和提问,人类对将来月球的方案,使同学在沟通与扩展时最快速地进入。

我和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把冗长的网上文字资源提炼成自己所需要的、格外精练明白的一段话或一句话,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马上输入大脑,让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快速接受很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

在课堂里我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动文本的进展。

在资料的呈现中,样式机敏,有老师呈现,有同学自展,还有全班呈现,使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开放沟通与对话。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训练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生疏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8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8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8篇)《月球之谜》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22月球之谜》第一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3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掌握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用“出谜-解谜”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课本,练习本教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它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个与地球关系密切的星球――月球。

2、板书课题,出示图片。

(22月球)3、这个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谜,让我们大家探索、研究,大家喜欢吗?板书剩余课题。

(之谜)4、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课题“22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

1、现在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两个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画出生字词,并自由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

2、下面请同学们跟教师一起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需要认会的8个二类字。

①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第一个谜,请大家看屏幕――(屏幕出示8个需要认会的二类字)。

②请同学们先试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

③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快速地、准确地认识这些生字。

④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指导。

⑤游戏:送小兔回家。

2、学习需要写会的14个生字。

①第一个谜同学们研究的特别好,月球爷爷很高兴,又为我们出了第二个谜,大家请看――(屏幕出示14个需要学会的生字)。

2022年《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

2022年《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

2022年《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究者。

2、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

【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的描述:⑴知识与技能:①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奇异”、“费解”等词语。

②利用课件、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自主地查看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课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的探索精神。

2、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说明:《月球之谜》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它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__,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月球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是求知欲强的学生对《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具有从网上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本课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教师将事先做好的网络课件“月球之谜”放在校园网中。

网络课件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奔向月球”、“登陆月球”、“纵览月球”、“心系月球”和“探索宇宙”。

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又包括了共学生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学习情境创设】上课开始时,教师以一幅优美的月光图把学生带进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月球之谜的教案设计

月球之谜的教案设计

月球之谜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月球的基本认识1.1 教学目标: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如大小、距离、自转和公转等。

掌握月球的名称和分类,如近月、远月和赤道月海等。

认识月球表面特征,如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1.2 教学内容:月球的大小和距离地球的距离。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

月球的名称和分类。

月球表面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3 教学活动:观看月球图片,让学生描述月球的外观特征。

利用模型或图示展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师讲解月球表面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月球的大小和距离地球的距离。

学生能正确说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

学生能列举出月球的名称和分类。

学生能解释月球表面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章:月球的起源和形成2.1 教学目标:了解月球的起源和形成理论。

掌握月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认识月球内部结构。

2.2 教学内容:月球的起源和形成理论。

月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月球内部结构。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月球的起源和形成理论。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月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学生通过模型或图示,了解月球内部结构。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月球的起源和形成理论。

学生能解释月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学生能描述月球内部结构。

第三章:月球的探索历程3.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掌握各个探测任务的重要发现。

认识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

3.2 教学内容: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各个探测任务的重要发现。

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各个探测任务的重要发现。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说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学生能列举出各个探测任务的重要发现。

学生能描述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

第四章:月球的资源与利用4.1 教学目标:了解月球的资源类型和分布。

掌握月球资源的利用方法和前景。

认识月球作为人类太空活动基地的潜力。

4.2 教学内容:月球的资源类型和分布。

《月球之谜》的教案设计

《月球之谜》的教案设计

《月球之谜》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月球的基本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信息,如月球的直径、质量、轨道等。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1.2 教学内容月球的基本信息:直径、质量、轨道等。

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形成理论、月球的演化过程。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潮汐现象、月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直径、质量、轨道等。

教师讲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起源、形成理论、演化过程。

教师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潮汐现象和月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月球的表面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如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让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和土壤成分。

让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

2.2 教学内容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山脉、平原等特征。

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和土壤成分。

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变化、月球的温度梯度。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山脉、平原等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地形。

教师讲解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和土壤成分,引导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地质特征。

教师讲解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温度梯度。

第三章:月球的内部结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如月球的岩石层、金属层、核心等。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内部温度和磁场。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内部构造对月球表面特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月球的内部结构:岩石层、金属层、核心等。

月球的内部温度和磁场:内部温度分布、磁场的产生和特点。

月球的内部构造对表面特征的影响:地震、火山活动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岩石层、金属层、核心等。

教师讲解月球的内部温度和磁场,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内部热动力学特征。

教师讲解月球的内部构造对表面特征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篇一教材说明:《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

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学生准备: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概念图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

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

(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检查自学:(1)认读生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重点识记生字:悬、奥、努、估指导识记、理解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开放点:关于生字词你还预习了哪些内容?游戏:猜一猜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三、品读感悟:1、梳理问题:对于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2、预设: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3、预设生成: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一):《月球之谜》教案一、兴趣导入,积累诗句。

1、播放视频《彩云追月》,学生聆听音乐,欣赏画面,,师根据画面吟诵《春江花月夜》中的三句诗。

2、多么动人的月色啊!你想起了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呢?(四名学生交流)3、出示新月图,谁给这幅新月图配上恰当的诗句?看满月图,谁能扮演诗人给这幅满月图题诗?(学生交流)4、望着皎洁的月亮和不断变化的月形,古代文人学士不仅仅吟诗作画,还寄托情怀。

PPT出示图片和文字: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完美的/遐想!⑴自由读。

⑵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评:你读出了月夜的美。

你读得个性轻柔舒缓。

)理解“遐想”,你曾想到过什么?(评:听了你的朗读,真的让人浮想联翩)齐读。

5、师:是啊,神奇的月球以前引起多少人的遐想,以前牵动多少人的情怀啊!其实,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月球,共同追寻人类的脚步去探索月球之谜。

(师生板书课题)理解“谜”。

PPT出示“谜”在字典中的两种解释,学生选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来读读课文。

要求: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生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找一找,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谜”?学生自读。

反馈: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悬挂、以前、奥秘、努力、登上、估计、年龄、神秘、探索(小老师领读──齐读)3、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同学们……真会读书!此刻老师看看这些词语你们掌握得怎样?(PPT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质疑问难:“临”的部首、“幕”的部首,什么意思?哪个部首跟其意思有关?“旦”的意思?小结:识记汉字要注意音形义结合。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我们请一个小组开小火车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本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评读。

读通难读的句子:“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然后用序号标出文中所写的7个月球之谜,同桌交流对照(屏显)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难道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状况不同?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三、精读品味,读中悟情1、课文读通顺了,老师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月球之谜,给这些月球之谜分类能够按照登月前后划分,也能够按已解、未解之谜分。

2、反馈,媒体出示: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难道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状况不同?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3、学第一段,哪些月球之谜是登月前提出的?指名读(2名,指导读出轻柔)4、学第二段,研读月球已解之谜。

过渡:登月前的月球之谜有答案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自由读,你了解到什么?①首次登月(生:我了解到首次登上月球的是美国的两名宇航员,时间是在1969年7月20日。

)看登月视频,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行走?怎样会这样走呢?交流资料袋②景色奇异(生:我了解到月球的样貌……)课文中有一个词来评价宇航员所看到的月球——“奇异”(板书)出示“奇异”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让学生选取。

指导朗读:此刻你就是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你就是奥尔德林,当你登上月球,月球的哪些景色让你觉得难以理解?(指名读)。

我们原本以为美丽的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有洁白的玉兔,然而事实上月球的真实面目太出乎意料,再指名读指导齐读:“没有……没有……荒漠”,男女生分读。

③对月球表面你还了解多少?学生交流,看月球照片同学们,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这是小小的一步,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它承载了全人类的梦想,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

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为了这一刻,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了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后,才最后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月球。

让我们恢复小学生的身份,再读这一段。

4、学第3——7段,研读月球难解之谜。

①了解越多,谜就越多。

登上月球,仅仅是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的开始。

假如你是科学家,当宇航员把月球岩石和月球土壤送到你的实验室,你会做哪些研究?会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呢?(生交流)②小组合作学习3—6段,给科学家们的研究试验分类。

(根据月球尘土和岩石两大类)板书“月球尘土、岩石”③自由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实验和思考由此产生的月球之谜。

(同桌互读→评价→练习提高→朗读展示指导:看看谁能透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PPT: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一下子都死了”多令人好奇。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你透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谁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齐读。

如果有学生要问,就比较反问句:“河水难道会倒流吗?”“他们做得到,难道我们做不到吗?”)PPT: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

但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个性鲜嫩青绿。

(提示:这段有没有疑问?能够怎样问?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状况不同?还能够怎样问?例如还能够这样问:难道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状况不同吗?(列出四种,四小组分别读。

)④学第7段。

这些难解之谜此刻有答案了吗?你无法确定,老师甚至是科学家也无法确定,真是令人费解啊!5、学第8段,交流其它月球之谜。

月球上还有未解之谜吗?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还有?(省略号)省略号竟然能够独立成段,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尽的探索。

(板书:……)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了没有揭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学生交流课外→课内,师:科学的探索需要科学的思考,请读课文1、2、4段→课件展示)6、月球知识交流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发现中发展进步的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已经付出巨大的努力,有关科学家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四、展示我国探月成就,激发爱国的情感。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2008年8月,我们也最后实现了奔月的梦想,(请看视频,学生谈感受)我们的探月工程必须能赶上并超越其他国家。

(看视频中国探月计划)五、激情朗读,激发探索月球的愿望。

此刻我们都是志存高远的小科学谜,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月球左下方两个小脚丫)作业自助餐:1、带着谜团去查阅资料,当个解谜的科学家。

2、透过阅读和登录网站,或直接从班级空间中查看老师、家长带给的有关月球的其它资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3、当个文学家,去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诗词歌赋。

晨会上,让大伙儿尽情分享的猜想、你的探索、你的收获。

板书:尘土是否能杀菌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十分奇异)年龄是否比地球大?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掌握“夜幕降临、悬挂、以前、奥妙、以前、奥妙、努力、神秘、探索”等词语。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资料,初步了解月球的奥妙,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了解课文在介绍月球时所用的方法。

4、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潜力。

5、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源交流、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它的特点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这天,让我们再来了解另一个与地球关系相当密切的星球月球。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图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能够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能够向字典求助。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资料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1、小组选取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4)你所选取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如有学生明白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激发想象,鼓励探索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五、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六、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22、月球之谜?遐想试验研究(继续探索,解开奥秘)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三):课前交流:师:同学真是聪明,全猜对了!看来我们班同学真的很了不起,相信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也必须会令老师刮目相看的。

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好,上课!教材分析:《月球之谜》是一篇十分搞笑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完美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之后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学习目标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创设情境,透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