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布局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指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的工作。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康、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交交流的场所,并为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该注重科学布局。
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居住区域分布等情况,合理确定不同等级的绿地布局,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等。
同时,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规划出能够承载各类功能的多功能绿地,如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馆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绿地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设计出合理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网络,使居民能够便捷地到达绿地。
其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该重视生态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还需要在规划中加入生态景观元素,如湿地、水池等,以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自然景观的恢复。
另外,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水土保持、防风防沙等生态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该注重公众参与。
城市绿地是公共资源,对居民的生活和福祉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居民在绿地规划中应该有发言权。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组织相关的公众听证会和座谈会,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应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增强他们对绿地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最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该注重文化传承。
城市绿地不仅仅是一片绿化区域,还应该是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在规划过程中,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元素,打造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还可以在绿地中设置纪念性雕塑、艺术装置等,激发市民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总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构建美丽、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布局、生态保护、公众参与和文化传承,可以打造出绿色、舒适、具有城市特色的园林绿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生活水平。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课件 (一)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e7a7819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c.png)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课件 (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地向着多样化、智能化、生态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如空间利用、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等方面。
下面我们从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出发,来探讨它们的规划设计要点。
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空间布局:公园绿地应该结合周边城市环境,进行空间分布合理,布局紧凑的设计。
(2)景观设计:公园绿地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承载城市文化历史的功能,可以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打造出让人愉悦、感受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
(3)设施配备:公园绿地的设施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包括行道树、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景观林地景观林地是指公园、广场、校园、企业园区等的景观绿地。
景观林地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环境治理:景观林地内的植被和地面都需要合理管理和维护,确保无毒无害。
(2)合理景观设计:景观林地需要合理设计,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而美的内涵。
(3)增加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林地可以加强生态功能,比如鼓励采用特色植被,提高林带密度等等,增加景观林地的生态好处。
3.街头公园街头公园是城市中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都市绿地,具有绿化、通风、美化街道等作用。
街头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立体复合空间设计:街头公园需要在小型化的环境下进行立体复合空间设计,让人们在繁忙的大街上享受到“绿色”的品质。
(2)多功能化:街头公园除了可以提供行人通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功能外,还可以增加街头的休闲气氛,吸引人们在路边歇脚。
(3)地面布置:街头公园的地面花布置应该具有花色和造型的特色,可以采用不同的植物组合,让人们感受不同的季节和自然气息。
总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做到多向多层次的考虑,既要发挥功能价值,也要营造美好环境,让市民在其中得到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件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中心公园 湖畔景观 社区花园
城市中心的公共绿地,提供休 闲、锻炼、社交等功能。
围绕人造湖策划的景观设计, 融合水景和绿化元素,供人们 欣赏和放松。
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小型花园, 鼓励居民参与和自我管理。
总结和结论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创造美丽和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通过满足人 们的需求,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园林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宝贵 的资源和机会。
2 促进健康
接触自然环境和户外活动 对身心健康有益,减轻压 力和促进运动。
3 环境保护
园林绿地能够提供生态系 统服务,保护水源,减少 土壤侵蚀,并提供野生动 植物栖息地。
规划和设计的步骤
1
问题分析
了解需求和目标,分析现有问题和限制条件。
2
概念设计
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包括空间布局、景观元素和功能设施。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 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交交流和身 心健康的中心。
植物园
植物园是研究、保护和展示植物 多样性的场所,可以提供教育和 休闲的机会。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是提供城市绿化,并减 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创新方式,也 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园林绿地的重要性
1 提升生活质量
园林绿地提供了与自然互 动的机会,让人们从都市 喧嚣中得到休息和放松。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施工图纸,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和设计的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4.混合式 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 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控制全园的轴线。特点是整齐 明朗、变化无穷。
多用于现代园林中,在较大的现代 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 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 分,采用自然式布局。
一、主景与配景手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6.中心重心法
2.轴线对称法
7.意境引导法
3.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8.园中之园法
4.动势集中法
9.尺度突出法
5.对比衬托法
10.多样统一法
二、对景与抑景(障景)手法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 位 (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 折点、草坪一隅等),多用雕塑、 山石、水景、花坛等景物。
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 口等。(角度、位置)
五、透景与漏景手法:
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枝、 山石环洞等形成。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表现主景。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 表现主景。
七、配景与添景手法:
配景是指人们视景线前方主景物 的辅助景物。
添景是指人们视野前方 处于中间层次的景物, 增加层次感。
(二)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
1.平视风景: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 多利用平地
2.仰视风景:大于45`、60`、80`、90` 多利用山地
3.俯视风景及效果: 小于45`—深远, 小于30`—深渊, 小于10`—凌空, 小于0`—欲缀感 多利用盆地、凹地
(三)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 外形与色彩变化。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利用建筑的使用功能、艺术形式及 布置安排。
【简答题】简述园林绿地地形设计的要点。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在园林绿地地形设计中,有许多要点需要注意和把握。
一、地形的自然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应当尽量贴近自然,注重地形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通过模仿山水、湖泊和河流等自然地形,使得设计的绿地显得更加具有山水景色之美,能够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二、地形的层次性设计园林绿地应当注重地形的层次性,通过巧妙地进行台地、坡地和平地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得整个园林绿地显得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层次丰富的地形设计不仅能够打破单一的平面感,还可以为绿地增添动态美和趣味性。
三、地形的合理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合理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形的利用和人们的活动需求,使得设计出来的绿地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四、地形的景观性地形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因此在设计时应当注重地形的景观性。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产生出各种美丽的景观,如山峦起伏、水面荡漾、林木葱茏等,使人们在其中游玩时能够尽情欣赏美景。
五、地形的艺术性地形设计要注重地形的艺术性,通过对地形的创造和塑造,使得绿地地形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艺术感。
在地形设计中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模拟山川、布置石头、规划步道等,使得绿地地形具有更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六、地形的功能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功能性,地形设计应当能够满足园林绿地的各种功能需求。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布局各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活动区、观赏区等,满足不同人裙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功能性。
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生态性,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能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水体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使得园林绿地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要点众多,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自然性、层次性、合理性、景观性、艺术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艺术价值的园林绿地。
园林绿化工程规范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规范要求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要求对于城市绿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能创造出美丽宜人的城市景观。
本文将介绍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要求,包括规划设计、植物选择、施工与养护等方面。
一、规划设计园林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和居民需求,力求达到美观、实用、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1. 绿地布局与功能根据城市规划,合理布局绿地,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例如,公园应分为开放空地和绿树成荫的区域,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场所。
2. 植物配置与多样性选择具有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注重种植的多样性,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同时,考虑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观赏价值,丰富景观层次。
3. 水资源管理在绿化规划中,要充分利用雨水和废水资源,设立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水和饮水需求,并且合理利用雨水来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浪费。
二、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植物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1. 乔木和灌木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乔木和灌木,根据地形和景观风格进行合理配置。
例如,在开阔区域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而在庭院或小区绿化中可以选择矮小灌木。
2. 花卉和地被植物选择适应环境条件的花卉和地被植物来增加绿地的美观度。
要注重花期的安排,确保四季有花可观。
同时,注意选择能够适应不同生境和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以减少养护成本。
三、施工与养护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环节对于园林绿化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施工管理合理规划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园林设施和植物的完好性。
在建设过程中,不能随意破坏周边环境,需要设立临时设施,保证安全施工。
2. 养护管理建立合理的养护计划,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同时,定期检查设施的状况,修复损坏的部分,确保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要求是确保城市绿化发展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植物选择以及施工与养护管理,我们能够创造出美丽宜人的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园区绿化工程建设方案

园区绿化工程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园区绿化工程是指对园区内的绿地、植被等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空气质量、增加生态景观,增加居民休闲空间等为主要目标。
园区绿化工程建设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景观美化、生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针对园区绿化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实际建设提供依据。
二、园区绿化现状分析1. 园区绿地现状(1)绿地面积:园区内绿地面积较小,大部分地方被建筑、硬质铺装覆盖,绿地空间较为紧缺。
(2)绿地分布:园区内绿地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绿地集中在园区边缘地带,中心区域的绿地面积较少。
(3)植被种类:园区内植被种类单一,以草坪为主,缺乏多样性植被的丰富度。
2. 园区绿化设施现状(1)公园设施:园区内缺乏公园设施,如休闲长椅、垃圾桶、游乐设施等。
(2)环境设施:园区内环境设施不齐全,如缺少垃圾分类投放箱、自行车停车亭等。
(3)景观设施:园区内景观设施较为简单,缺乏独具特色的景观元素。
3. 园区绿化管理现状(1)绿化养护:园区内绿化养护工作不及时,导致绿地草坪杂草丛生、枯黄凋谢。
(2)垃圾处理:园区内垃圾处理不及时,大量垃圾堆积在绿地周围,影响美观和环境卫生。
(3)绿化规划:园区绿化规划缺乏系统性,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导致绿化园林布局比较混乱。
三、园区绿化工程建设目标1. 提高绿地比例:在园区内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地覆盖率,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
2. 丰富植被种类:引入多样性的植被种类,丰富园区内的绿色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 完善景观设施:增加公园设施和景观设施,提升园区景观品质,增加居民休闲娱乐选择。
4. 健全绿化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提高园区绿化管理水平,增强绿地功能。
四、园区绿化工程建设方案1. 绿地规划设计(1)绿地功能定位:根据园区实际情况,确定各个绿地的功能定位,包括休闲娱乐绿地、户外健身绿地、花园绿地等。
(2)绿地布局规划:结合园区整体规划,优化绿地布局,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绿地利用率,打造绿色空间网络。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景观品质,规范园林景观设计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1.保护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设计师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
2.合理规划绿地布局: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绿地布局。
绿地应分布均匀,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运动等需求。
同时,要考虑到绿地的可达性,便于市民的出行和利用。
3.创新设计手法: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创新,采用新颖的设计手法和理念,打破传统风格的束缚。
设计师可以结合现代科技,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同时,设计师也应注重文化传承,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
4.注重景观细节: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细节处理,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植物的配置、景观元素的布置等等。
细节上的精致处理可以提升景观品质,增加人们的审美享受。
5.增加生态防护设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增加生态防护设施,如种植防护林带、构建雨水花园、设置生态湿地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净化空气、保护水资源、控制洪水等。
6.合理利用绿色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应合理利用绿色技术,如节水灌溉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绿地的可持续性,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7.配套设施完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景观本身,还要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
包括座椅、垃圾桶、休息亭、公共厕所等,这些设施能够方便市民的使用,提高绿地的利用率。
8.安全性考虑: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安全性考虑,包括防滑、防摔、防盗等。
设计师应合理设置栏杆、照明设施等,确保市民的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遵循这些标准,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新,以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增加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地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
园林绿地构图的要素如园林植物、山、 水等的景观都随时间、季节而变化。春、 夏、秋、冬植物景色各有特色,使景观变 化无穷。
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性很强。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日照、气温、 湿度、土壤等各不相同,其自然景观也不 相同,园林绿地要因地制宜,随势造景, 景因境出。
四、决定园林规划形式的因素
• 1.园林绿地的使用要求 • 2.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选择园林形式 • 3.意识形态和艺术传统的影响
第三节 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 和基本要求
• 1.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 • 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 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 组合园林物质要素(材料、空间、时间), 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美的绿 地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 也就是规划布局。这与单纯的平面构 图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对比与调和
• 对比与调和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 体量、色彩、质感等)程度不同的差异取 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可称是利 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 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 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特点;差异较 小的表现称调和,使其彼此和谐,互相联 系,产生完整统一的效果
第一章园林绿地布局 形式与造景手法
第一节 园林规划设计 的要求和原则
一、园林审美与园林的功能
• 园林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是园林功能 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使用功能是基础, 是根本,唯美主义是不适合于园林设计的。 同时,园林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必 须完成其审美功能 • 在精神功能中有识别功能和意境功能的不 同,前者使人们能认识园林的性质和特点, 后者将人们带进设计所要求的境界,产生 相应的情感、联想,两者都生动地对游人 产生影响
• 从尺度出发,一般要求景物或设施的大小 应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和习见的标准度量, 有时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感受,也可适当缩 小或放大尺度,如在园林中的人工造景尺 度超越人们习惯的尺度,可使人感到雄伟 壮观,相反则可使人感到小巧紧凑,自然 亲切 • 放大或缩小尺度都有一个限度,过分的处 理反而会取得不好的效果
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 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 园林绿地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 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同时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3.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
• 园林绿地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 笔先,还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 一,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用途确 定其设施与形式。 • 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 可能性进行构图。
五、节奏和韵律
• 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称为音乐 的声响具有节奏和韵律。自然界的许多现 象,常是有规律和重复出现的,给人一种 节奏感,园林绿地中也强调这种感觉,特 别是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节奏和韵律是 取得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
• 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 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园林构图单体有规 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 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5.明暗的对比
•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 进而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朗 活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 • 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 感受,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 沉郁的感受 • 由暗入明,感觉放松,由明入暗,感觉压 抑
6.虚实的对比
• 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 间,密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 • 虚给人以轻松感,实给人以厚重感 • 水中有小岛,水体是虚,小岛是实,形成 虚实对比,产生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 • 园林布局应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 2.水体
• 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岸常为各种自然曲线 的倾斜坡度,驳岸少且多为自然山石驳岸 • 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涌泉、自然式 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并常以瀑布为水景 主题
• 3.建筑
• 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设计,建筑 群和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 • 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导游线控制全园
2.体量的对比
• 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 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 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 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 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托 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的 小体量的廊
1.均衡
• 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遵循力学原理,以平 衡的状态存在,在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 物的体量关系应符合这种平衡安定的概念 即均衡
• 对称均衡的布景常给人以庄重严整的感觉, 规则式园林中多用 •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给人以轻松、活泼、自 由、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用于一些游憩 性的自然式园林中 • 均衡的处理在手法上可分为对称均衡和不 对称均衡两种
• 园林景物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之中 求对比,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 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 • 对比和调和只存在于同一因素的差异,而 不同的因素之间不存在调和与对比。对比 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 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1.形象的对比
•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 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 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 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 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 要具有诗情画意,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 点之一。诗和画,把现实风景中的自然美, 提炼为艺术美,上升为诗情和画境。园林 造景,要把这种艺术中的美,把诗性和画 境搬回到现实中来。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
• • • • 意在笔先 主次分明,层次分明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 6.其它景物
• 采用盆树、盆花、饰瓶、雕像为主要景物,雕 像基座为规则式,其位置多处于轴线的起点、 终点或交点上
二、自然式园林
• 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园林。效法自然、 高于自然,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布置原则 • 我国古典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为主 • 日本园林也多以自然式为主
• 1.地貌
• 平原地带,利用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和人工堆 置的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断面为和缓曲线 • 山地和丘陵地利用自然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 地外,不作人工阶梯形改造,尽量使其自然
3.方向的对比
• 在园林的形体、空间和立面的处理中,常 运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景。 如山水的对比,乔木和绿篱的对比等都是 运用水平与垂直线条方向上的对比。
4.空间开闭的对比
• 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 可形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 放开合,形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 景与闭锁风景共存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 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近,忽放忽收,可 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
• 4.道路广场
• 自然式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多为 自然形状,以面多为曲线组成
• 5.种植设计
• 自然式园林中植物种植以反映自然植物群 落之美为目的 • 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配置以 孤植树、树丛、树林为主,一般不作规则 式修剪
• 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景
色分区要各有特色,化整为零,园中有园,
互相提携又要多样统一,即分隔又联系,
避免杂乱无章。
• 各园都要有特点、有主题、有主景,要主
次分明,主题突出,避免喧宾夺主。
• 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景色环境, 巧于因借,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避免娇揉造作。
• 6.其它景物
• 自然式园林多采用山石、假山、桩景、盆 景、雕塑为主要景物 • 雕塑基座为自然式,其位置多位于透视线 的焦点
三、混合式园林
• 事实上,绝对的规则式和绝对的自然式园 林是不多见的,不过是以规则式或自然式 为主而已。园林中规则式布置与自然式布 置的比例差不多的称为混合式园林。 • 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 则式布置,而远离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 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 渗透,相互过渡
2.稳定
• 自然界的物体,由于受地心引力的作用, 为维持稳定,往往近地部分大而重,而在 上面的部分小而轻。由这些现象中,人们 产生了重心靠下、底面积大可获得稳定感 的认识
• 在园林布局中,往往采用下面大,向上逐 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也常利 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重量感来获得稳 定感,在山体的设计上,也往往把山石设 置在山麓部分给人以稳定感
•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 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承德避暑山庄、颐 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 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 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 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
• 比例和尺度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布局和造 景。某些几何形体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比例, 在园林中的应用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 园林的整体或某个园林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之间往往也需要遵从一定的比例方可获较 好的艺术感染力,如小园中的建筑、水体 往往体量也较小
二、设计原则
• 1.适用原则 • 2.经济原则 • 3.美观原则
第二节 园林绿地的形式
园林绿地的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
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
• 又称为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 园林 • 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 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都要 求整齐对称,呈几何形状
2.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 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绿地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 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 面构图。因此,园林绿地构图要善于利用地 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 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互相渗透的环境创造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