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头山铁矿简介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
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
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
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
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
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
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
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
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
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王欣宇

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王欣宇发布时间:2021-11-03T07:55:25.40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1期作者:王欣宇[导读] 本文结合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及潜在滑坡机质分析,评价一般工况、降雨工况、地震工况及降雨地震耦合工况边坡的稳定性。
对不良地质及软弱土层提出有效加固防护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性,确保排土场安全运行。
王欣宇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保定 071069摘要:本文结合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及潜在滑坡机质分析,评价一般工况、降雨工况、地震工况及降雨地震耦合工况边坡的稳定性。
对不良地质及软弱土层提出有效加固防护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性,确保排土场安全运行。
关键词:排土场边坡;滑坡治理;边坡稳定性1工程概况下盘土场北部距公路约15m,距铁路约50m,东侧毗邻歪头山镇,东南部有选矿车间及新建辊磨、干选等重要设施。
鉴于下盘排土场地理位置及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为了保证下盘土场当期现状安全,并为后续下盘土场进一步设计做基础理论依据,亟需对现有排土场进行稳定性评价。
2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地质概况排土场地层比较简单,主要地层结构由上到下依次为:素填土、黏性土、砂层、碎石土、基岩(花岗岩、滑石云母片岩)。
矿区为单斜构造伴随着褶皱构造及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构成了矿区内复杂的构造格向。
早期的构造断裂大部分被混合岩和晚期的各种脉岩充填。
2.2地形地貌歪头山铁矿矿区山脉属长白山系,地貌景观为东南高西北低,多呈SE~NW方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区域东南部山岭陡峻,西北部则岗密平缓。
海拔标高一般在300~400m,比高100~300m。
山顶多呈穹窿状,植被较发育。
2.3气候条件矿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年均降水量795.6mm,年最大降水量为1157.3mm,年均蒸发量为1618.5mm。
月最大降水量266.7mm,日最大降水量168.5mm(1981年7月20日)。
辽宁本溪歪头山条带状铁矿岩石学、矿物学及U-Pb年代学

矿床地质辽宁本溪歪头山条带状铁矿岩石学、矿物学及U-Pb年代学*代堰锫,张连昌,王长乐,刘利,崔敏利,朱明田,相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称BIF) 指全铁含量大于15%,具有由富铁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的条带状构造的化学沉积岩。
BIF包括两种类型:Algoma型多产于太古代,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或克拉通内裂谷带,与海底火山活动关系密切;Superior型多产于早元古代,形成于浅海环境,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的火山岩(Gross, 1980)。
几十年来,BIF相关科学问题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许多关键问题迄今尚无定论。
1 区域及矿床地质鞍本地区条带状铁矿赋存于太古代中上鞍山群。
中鞍山群分布于歪头山、本溪及北台一带,以斜长角闪岩及黑云变粒岩为主,原岩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上鞍山群分布于鞍山附近,以千枚岩及片岩为主,原岩为泥质沉积岩。
区内发育多组断裂及多期构造变形。
太古代地质体约由30%的含铁岩系和70%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万渝生,1993;周世泰,1994)。
歪头山铁矿地层主要为中鞍山群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及阳起石片岩等。
褶皱及韧性剪切带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
混合岩以带状混合片麻岩为主,岩浆岩主要为后期脉岩。
矿体呈层状产出,其顶底板及夹层多为斜长角闪岩,二者界线明显且产状大致平行。
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及黑云母化为主(姚培慧, 1993)。
2 岩石地球化学铁矿石主量元素成分与Algoma型BIF相似。
PAAS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铁矿石富集重稀土,具正La、正Eu与正Y异常(左图),与现代海水及海底高温热液相似;铁矿石Y/Ho=30.59,与海水显示亲缘性;Sr/Ba=17.62,Ti/V=19.45,且磁铁石英岩中黄铁矿δ34S接近零(杨凤筠, 1980),暗示成矿过程与岩浆作用有关。
中国十大铁矿山

中国十大铁矿山1中国十大铁矿山1.鞍山铁矿位于鞍钢附近,是鞍钢铁矿石的供应者,资源丰富,连同本溪铁矿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全国之首。
矿山包括东鞍山、弓长岭等矿区,呈弧形分布于鞍钢周围。
各矿区间有铁路专线相接。
所谓"鞍山式铁矿"是指外生矿床中沉积变质的铁矿。
矿床特点是铁矿石品位低,但分布广,储量大。
鞍山铁矿的东鞍山露采坑2.本溪铁矿本溪铁矿位于本溪附近,是鞍本钢铁基地的铁矿石供应地,主要有南北离本负各25km的南芬和歪头山两个铁矿。
亦属"鞍山式"铁矿类型。
本溪市桥头镇大台沟发现业已探明储量超过30亿吨的巨大铁矿,国内外业内人士震惊,这一亚洲目前最大的铁矿引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亲自来探。
2009年6月18日晚,他们专程赶到勘探现场。
据专家称,这里的矿石储量相当于鞍本地区所有铁矿矿区储量的总和,同时大台沟铁矿具有埋藏深、矿体延深大、倾角陡、矿体规模大2等特点,矿床工业类型属磁铁矿和赤铁矿混合型,为特大型铁矿床,是目前发现的亚洲最大的铁矿。
从10多个勘探孔查明了铁矿石品位在25%-62%之间。
本溪铁矿歪头山矿采坑(航拍)3.攀枝花铁矿攀枝花铁矿采矿场3攀枝花铁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探明储量的钒钛磁铁矿达近百亿吨,其中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87%和94.3%,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有"世界钒钛之都"之称。
矿石中还伴生有铬、钪、钴、镍、镓等多种有用矿物。
现攀枝花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原料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是全国四大铁矿区之一。
属于内生矿床中基性、超基性岩浆矿床类型。
矿床分布于攀枝花市和西昌地区的米易、德昌、会理、会东、盐边、盐源、冕宁和喜德等县。
主要为岩浆型的钒钛磁铁矿矿床,其次有接触交代-热液型和沉积型铁矿床。
有大、中、小型矿床66处,其中大型13处。
合计保有铁矿石储量(A+B+C+D级)51.6亿t,V2O2储量1282万t,TiO2储量3.34亿t。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深部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深部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9.06•【字号】辽环函〔2021〕137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深部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你公司《关于审批〈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深部扩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申请函》收悉。
经我厅行政许可和规划环评审查委员会2021年第6次会议审查,现对该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如下。
一、本项目(项目代码:2109-210000-04-01-483625)位于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属于改扩建项目。
2021年4月,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出具了《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书》(辽自然资事矿(开)审字〔2021〕C022号),明确了本项目开采范围、建设规模和开采方式等建设内容,根据辽宁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8月《关于征求意见的复函》意见,本项目符合辽宁省矿产资源规划。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内容为:歪头山铁矿采场及其配套设施,主体建设内容主要为深部扩界,开采深度拟从-103.12米延深至-180米,深部扩界后开采深度由124.88米至-180米,矿山不改变开采方式;矿区面积和平面范围不变,为1.6430平方千米,由39个拐点圈定;开采规模为500万吨/年,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5050万吨,设计服务年限为11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矿石破碎站,新建内排土场并且对现有的1座矿石破碎站、上盘排土场的3座废石破碎站进行技术改造。
采矿办公区、汽车作业区、运输作业区、工程作业区、上盘排土场等依托现有工程。
本项目采出的铁矿石破碎后经皮带运输至歪头山铁矿选矿作业区进行精矿选别,产生的废石通过破碎成骨料外售、废石辊磨干选系统分选、暂存于上盘排土场及内排土场三种方式进行处置。
歪头山露天铁矿提高预裂爆破效果综合措施研讨

歪头山露天铁矿提高预裂爆破效果综合措施研讨摘要:预裂爆破是一种成熟控制爆破技术,长期应用在露天矿开采保护边坡爆破中,能有效控制爆破震动和冲击波等实现保护边坡。
实践中预裂爆破与其邻近的生产爆破间因在孔网参数、装药结构、起爆间隔时间和超深超爆等方面相互制约,影响两方面的爆破效果。
本文根据露天采场最终边坡坡面要素和岩性、矿山装备特点,从生产台阶平盘准备、预裂爆破设计、生产爆破带宽度、控制超深、编制预裂穿凿施工操作法等方面着手,探究既满足本台阶预裂爆破和生产爆破质量的需要,同时也为下部相邻台阶的预裂爆破施工创造较好作业条件的综合措施,最终形成良好的循环作业条件和爆破效果。
关键词:边坡线-角定位法预裂爆破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improve pre-splitting blasting effect in Waitoushanopen-pit iron mineXie.Huanshun,Fan Lijun,LÜ Changshuai ,Li Ping , Gao Peng(Waitoushan Iron Mine of Benxi Iron and Steel Co., Ltd,Liaoning benxi 117000)Abstract: Pre-splitting blasting is a mature controlled blasting technology. It has been us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blasting of slope protection in open-pit mining and it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asting vibration and shock wave to protect the slope. In practice,the blasting effect of pre-splitting blasting and production blastingis affected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hole network, charge structure, initiation interval and ultra-deep super-blasting.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lope elements and lithology of the final side slope ofthe open p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 equipment, thepreparation of the flat plate of the production step, the design ofthe pre-splitting blasting, the width of the production blasting zone, the control of the ultra-deep,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re-splitting drilling operation.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that not only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e-splitting blasting and production blasting quality of this step, but also created better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the pre-splitting blasting construction ofthe lower adjacent step, eventually, good circulation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blasting effects were formed.Keywords: slope; line-angle positioning method; pre-splitting blasting0前言歪头山铁矿是公路和铁路联合运输的大型露天开采铁矿山,采场南北长2.1Km,东西宽1.1Km,上盘岩体走向近SN,倾向W,倾角15°~30°,岩体呈层状及似层状,岩石为斜长角闪岩及混合片麻岩,岩石普氏硬度系数f=8~10,容重 2.8t/m3,其中斜长角闪岩结构面发育一般,完整性良好,可爆性属难等级,混合片麻岩结构面较发育,完整性差,可爆性属中上等级。
HRC60高压浓密机在马耳岭山铁矿

知,尾矿中粗粒含量较低,一37弘m细粒含量较高, 但细粒属次生矿泥,原生矿泥含量低,所以一10弘m
粒级含量比较低。 表l尾矿的筛分分析
囊
出40
35
30
沉降时间/min
图2
自然沉降不同沉降时间压缩层矿浆浓度
4
2 0 8 6
4
2 O
8
6 4
2.2尾矿矿物组成 尾矿主要由阳起石、石英、赤铁矿、黄铁矿组成, 其中阳起石占75%,石英约占10%,另外还有少量
新,发展出一类新型浓密机——高压浓密机,广泛应
用于矿山尾矿表面充填及井下充填、化工冶金的洗 涤脱水,后引入矿物加工领域。长沙矿冶研究院从
要固液分离工序,浓密机是固液分离的主要设备。 第一批浓密机于二十世纪初期建造,随着资源的日 趋贫化,选矿厂的处理量日益扩大。伴随企业对环 保的日益关注,浓密机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众多的 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开发了多种型号的
料,同时要求底流浓度较高但不是太高,底流仍为浆 体的应用领域,用于处理马耳岭选矿车间尾矿,底流 浓度可以达到45%以上,可以实现高浓度输送。 4.3应用实践效果
4。HRC高压浓密机带有水下轴承,防止耙子载
荷大时偏转。
5.HRc高压浓密机处理量大,底流浓度高,占
地面积小。 参考文献:
[1]魏德州.固体物料分选学(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重型HRC型浓密机。 该高压浓密机的工艺设计指标为:处理量200∥h (干矿量);给矿体积量4 固量2
042 m
和极重负载的驱动系统,最后组成1台完整的浓
密机。 3.2浓密机选型方案 高压浓密机的选型应通过试验确定,高浊度水
给水设计规范,当水中固体密度为2.65—2.85 L/m3,
本钢歪头山铁矿尾矿综合利用研究

本钢歪头山铁矿尾矿综合利用研究李明碧;赵言勤【摘要】介绍了歪头山铁矿根据尾矿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通过各种试验,对铁尾矿中的铁矿物和大量非金属矿物可回收利用进行了系列研究,论证了实施尾矿综合利用的可行性,为矿产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刊名称】《湖南有色金属》【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尾矿;磁性铁;粒度筛分【作者】李明碧;赵言勤【作者单位】本钢歪头山铁矿,辽宁本溪117006;本钢歪头山铁矿,辽宁本溪117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26.4金属尾矿综合利用难度大,牵涉面广,既关系企业和行业生存与发展,又影响环境与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与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物相比,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更复杂、难度更大。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60%左右,而金属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10%,相比之下,尾矿的综合利用大大滞后于其它大宗固体废弃物。
因此,实施尾矿综合利用,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的必由之路。
本钢歪头山铁矿是集采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矿山,是本钢两大原料基地之一,年产品位68.50%的铁精矿240万t,产生尾矿580余万t,近年来,陆续实施了尾矿再选、利用尾矿砂制作砌块等尾矿利用项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尾矿综合利用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目前尾矿综合利用率还在低水平徘徊。
因此,对尾矿综合利用进行进一步研究,力争有所突破,变“废”为“宝”,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意义十分重大。
1 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1.1 化学组成首先对歪头山铁矿尾矿进行了化学多元素分析,试样主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Fe,其次为CaO、MgO、Al2O3等,Cu、Pb、Zn等有色金属元素含量甚低。
S、As 等含量亦低,结果列于表1。
表1 歪头山铁矿尾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元素 TFe SiO2 MgO CaO Al2O3PPb Zn Cu S As含量 8.67 75.02 4.21 4.28 2.46 0.092 0.001 0.016 0.001 0.270.021.2 矿物组成试样主要的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其次为褐铁矿、黄铁矿等;微量的磁黄铁矿、毒砂等,其他金属矿物、硫化物含量甚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采区:
采 区项
目 单位 参数
歪头山
采区 阶段高 工作阶段 m 12
非工作阶段 上盘 m 12 或 24
下盘 m 12
采掘带宽度 4m3 电铲 m ≥16
采区长度 汽车生产 m ≥350
铁路生产 m ≥500
段沟沟底宽度 m ≥35
清扫平盘 m 20
运输平盘 m 12.5
下盘平盘 m 12.8
马耳岭:
矿层分布于 3~6 线、20 线、8 线及 9~12 线间。走向沿长,最长为 17~6 线间,长 720m, 沿倾斜最长为 500m,最短为 8m。矿层一般厚度 3~10m,最厚为 20m,平均 13m。厚度变 化系数 49.39%,属不均匀的。3~6 线矿层分布于 100m 水平标高以上,12 线矿层最低标高 至-100m。矿层走向近 SE,向 W 倾,接近地表倾角 40°,向下变缓为 20~30°。矿层平均 品位 TFe31.41%,SFe27.43。 Fe2 是铁矿床的主矿层,分布于含铁岩系的中部,Fe1 铁矿层的上部,下盘为斜长角闪岩, 上盘为斜长角闪岩及混合片麻岩。该矿层是由多条薄层矿体(层)组成,也可称为中部铁 矿带。铁矿带上部较宽,且开阔,矿层较多,往深部逐渐变窄,矿层减少,最后复合为一 层矿,以至尖灭。铁矿带长 2400m。矿带最宽 15 线达 190m,最窄 9 线仅 25m。矿带由北 向南侧伏,3~5 线侧伏角为 40°,5~20 线较平缓 0°~8°,20 线~9 线稍有波状起伏,9 线~ 11 线侧伏角为 40°。 铁矿带走向近 SN,倾向 W,倾角 15°~30°。层间褶曲较发育,在北端区外Ⅱ线有一明显的 层间褶曲构造。现已被采掉。矿层尖灭点由北向南逐渐加深。3 线 40m 水平标高尖灭,到 9 线~12 线-165m,而 11 线达-250m 以下。 矿带的核部为阳起石英岩及混合片麻岩。核部呈上宽下窄,逐渐尖灭。尖灭标高由北向南 而逐渐加深。5 线尖灭标高在 70m,6 线为 30m,14 线为 20m,而 10 线到-130m 水平标高 尖灭。地表为多层矿,到深部复合为一层矿。现在上部二期勘探报告中的 Fe3、Fe4 已经采 掉,到深部 100m 水平标高以下,基本为二层矿,二层矿间有阳起石英岩或阳起片岩的楔形 体夹层,一般宽 25~30m,最宽可达 50 多 m,一般在 0m~-50m 水平标高尖灭。二层矿复 合为一层矿。矿层最小厚度为 5m,最大厚度为 125m,平均 46.70m。厚度平均变化系数为 45.17%。 Fe2 矿体品位变化很均匀,纵向品位变化最大变化系数为 37.05%,最小为 9.34%,小于 40.0%,属均匀型。矿体平均品位 TFe31.38%,SFe25.81%。 2、 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层)顶板岩石为斜长角闪岩及混合片麻岩,底板为斜长角闪岩,矿层中的夹层及夹 石混合片麻岩、煌斑岩及安山斑岩、辉绿岩等脉岩。在第二层铁矿层中部有较厚的夹层, 上宽下窄,一般尖灭在 0m 水平标高。其岩石主要是阳起石英岩、阳起片岩为主,其次有阳 起岩、混合片麻岩及少量脉岩。另外夹有少量的黑云片岩及磁铁白云岩。 ⑴ 矿石质量 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是磁铁贫矿石。TFe 平均 31.62%,SFe 平均 29.02%。矿石硬度:f=12~ 16,岩石硬度:f=8~10。矿石体重:3.4t/m3,岩石体重:2.8t/m3,矿、岩石松散系数:k=1.5。 ⑵ 境界内矿石储量 边界品位 TFe≥20%,工业品位 TFe≥25%,最低可采厚度 2m,夹石剔除厚度 2m。 D 级矿量一半计入矿石,一半计入岩石。本次设计截止到 2010 年末矿山各级储量合计:矿 石:11849.21 万 t;岩石:29292.22 万 t;矿石+岩石:41141.43 万 t。 3、 水文地质 未来矿坑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深部构造裂隙水。该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 型。 暴雨频率 P=5%,排水时间 7d,允许淹没深度 12m。 采场预计排水量由地下水涌水量及地表迳流组成,预计 7 天采场总水量为 806855m3。 五、采矿工艺 1、开拓运输方式:主采场:铁路—汽车联合运输
铁路单线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m 33
铁路双线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m 40
上三角工作平盘宽度 m 60~70
汽车运输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m 37
同时工作阶段数 上盘 个 2~3
下盘 个 3~4
阶段坡面角 工作阶段 ° 70
终了阶段 上盘 ° 65
下盘 ° 60
表土 ° 45
终了平盘宽度 上盘 安全平盘 m 8
采,设计最低开采水平为+44m。
三、资源储量情况
歪头山铁矿主要包括现正在开采的主采场、马耳岭采场及正处于建设时期的花岭沟矿、棉
花矿,矿石总储量约为 3.1 亿 t,具体情况如下:
1、主采场: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〇四队于 2009 年 3 月提交的《辽宁省本溪市歪头山
铁矿床补充地质勘探报告》,全矿床共获得(111b+331+332+333)编码储量合计 16028.61
万 t,其中最新境界内 122b 级储量为 11340.93 万 t,333 级储量 2557.09 万 t,境界外尚余
矿量 2130.59 万 t。
2、马耳岭采场:截至 2010 年底,马耳岭矿区境界内 122b 级储量为 726.2 万 t,333 级储量
为 79.1 万 t,根据鞍山地质勘探公司 405 队 1977 年提交的《马耳岭地质勘探总结报告》,马
本次设计,我矿现有的运输系统将受到破坏,正常采剥区内的矿石运输将采用汽车—破碎
—皮带运输方案,正常采剥区内的岩石运输将采用铁路—汽车联合运输方案,扩帮后采场
内部新的铁路运输系统为:铁路从上盘 164m 站绕北端帮,经下盘到 104m 站,再螺旋式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盘 44m 站。
马耳岭采场目前按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 1990 年提交的《马耳岭矿区初步修改设计》实施开
境界圈进行了调整,完成了《歪头山铁矿陡坡铁路境界修改设计》,目前按此设计生产。
2009 年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委托本钢设计院承担我矿深部开采(扩帮过渡)
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根据本钢设计院为我矿提供的《歪头山铁矿深部开采(扩帮过渡)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采用不保留 17 号线的(大圈)汽车—铁路运输方案。根据
69.76 40.02 69.76
214.22 1221.80 7099.08 72.32
254.24 1221.80 7171.04
四、矿床地质 歪头山铁矿为一大型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矿体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含铁岩段中,由一、 二、三层铁组成,呈单斜构造。 1、矿体特征 歪头山铁矿床矿层为单斜构造,矿体(层)呈层状及似层状,由于被后期脉岩的穿插及强 烈的混合岩化作用故使矿体的形态变得复杂,本区主要工业矿体(层)有三层,即 Fe1、 Fe2、Fe3。其中 Fe2 矿体(层)规模较大。 Fe1 铁矿体(层),分布于含铁岩系的下部,Fe2 主矿层的下盘斜长角闪岩中,呈断续分布。
取消 96 设计下盘机车环线开拓方案,从已经建成的 140m 固定站开始在上盘布置陡坡铁路,
经四次折返延深至+8m 水平,铁路纵坡 40‰,分别在 104m、68m 和原设计倒装系统连接,
目前陡坡铁路 140m~104m 段已经投入使用。
2007 年本钢设计院根据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歪头山铁矿陡坡铁路设计》对歪头山铁矿开采
耳岭设计境界外尚存 333 级矿量 1210.5 万 t,目前此部分地质储量存在情况尚不明确,需重
新勘探。
3、花岭沟矿:辽宁冶金地质勘察局地质勘察研究院于 2010 年 2 月提交的《歪头山花岭沟
地质勘察报告》,全矿床共获得(331+332+333)编码储量合计 5962.1 万 t:其中(331+332)
编码储量为 2006.08 万 t;333 编码储量为 3956 万 t。
4、棉花堡子铁矿:棉花矿 2#~6#矿体储量为 7100 万 t。各矿体详细储量(见表 1)。
表1
棉花堡子铁矿床储量表
单位:万 t
矿体 FeP2 FeP3 FeP4 FeP5 FeP6 合计
表内 表外 合计
5477.68 115.62 32.30 5509.98 115.62
一、歪头山矿简介 1、地理位置 歪头山铁矿是本钢主要原料基地之一,是集采、选、运为一体的大型联合企业。歪头山铁 矿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境内。地处本溪市北端,与沈阳、抚顺、辽阳接壤, 西北距沈阳 35 公里,东南距本溪 30 公里。交通便捷,矿内有铁路公路与矿外相连接。 2、歪头山铁矿机构设置 歪头山铁矿组织机构由 3 个党群部门 17 个行政管理科室、16 个车间组成,(3 个党群部门 政工部、纪检监察办公室、工会)。现有职工约 3000 人。 17 个行政管理科,主要有生产科、计划科、机动科、地测科、安全科、技术质量科、劳资 科、财务科等。 16 个车间其中有采矿、运输车间、选矿车间、汽车车间等。 3、历史沿革 歪头山铁矿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进行开采,距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当时是手工露天开 采. 1912 年日本来中国取得了歪头山铁矿的开采权(日本大仓财阀与清政府、1912 年又与奉天 当局合办“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大规模发动侵华战争,对东北地区的铁矿资源进 行疯狂掠夺,歪头山铁矿也难逃一截,被日本霸占整整八年。 接着解放战争期间被国民党占领,一直处于停产中。 到 1948 年东北解放后,歪头山铁矿回到人民的手中,到 1957 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歪头 山铁矿开始基本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时建时停。(1958 年 12 月停建。1959 年 5 月歪头山矿 再次开始建设,直到 1961 年 12 月,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国民经济执行“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八字方针,歪头山铁矿再次停建,在这期间,基本完成了采矿场外下盘“之字”线 铁路的土石方工程量。建设了矿外铁路及公路,本溪歪头山高压输电线路,总降压变电所、 办公室、职工食堂和部分职工住宅等基建项目,停建后安排近百人留守。) 到 1970 年 4 月根据国家指示,彻底改造本钢,决定再建歪头山铁矿。(五月成立“本溪市改 造本钢歪头山铁矿会战指挥部”,本溪市有 80 多个单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3225 部队共上万 人,参加建设矿山大会战。1970 年 9 月 29 日山上“之字”线 18 公里铁路通车,采场形成两 条生产作业线,具备采矿条件。1972 年 12 月九个选矿系列全部投入生产,并纳入国家生产 计划,1973 年全面正式投入生产,到 1983 年矿石生产已达到设计能力 500 万吨水平。) 1987 年,根据冶金部“关于本钢马耳岭铁矿前期工作的批复”文件,国家“七五”计划之一、 本钢后备矿山—马耳岭铁矿开始大规模建设, 1991 年 5 月 25 日,马耳岭运矿专用线竣工 投入生产,全长 1834 米。在本钢的版图上又增添了一座生产人参铁的矿山。 二、设计变革 根据历次矿山地质勘探成果,本钢歪头山铁矿主采场分别于 1959 年、1967 年、1970 年、 1977 年、1987 年、1991 年、1996 年由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做过 7 次设计,其中 1987 设计 最为详细,此次设计境界内矿岩总量 58590.9 万 t,矿石 14156.9 万 t,岩石 44434.0 万 t, 设计矿山规模生产铁矿石 500 万 t/年,设计露天底标高北部-52m,南部-4m。 目前执行的是 96 设计,1996 年本钢歪头山铁矿委托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和本钢设计院重新 编制本钢歪头山铁矿深部露天开采修改设计。 96 设计矿山规模年产铁矿石 400 万 t,根据生产地质报告及技术经济比较重新圈定了 87 设 计(沟底标高仍为-52m)露天开采境界,最终境界内矿岩总量 36215.5 万 t,矿石量 8224.1 万 t,岩石量 27991.4 万 t。 2003 年,经公司委托,马鞍山矿山研究设计院开展了歪头山铁矿陡坡铁路技术研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