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习题【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备课习题资料【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翻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精品习题及答案】一、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早生华.发:②一尊.还酹江月:③大江东.去:④大江..东去:二、翻译: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理解性默写: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早生华.发:②一尊.还酹江月:③大江东.去:④大江..东去:二、翻译: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理解性默写: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

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

四、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B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D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樯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3.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试题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表现周瑜当年、的。

(5)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6)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7)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

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

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

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

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及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及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及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班级:姓名:【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B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D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樯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3.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4.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最新整理)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最新整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2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乱石穿.空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祭奠C.赢得仓皇北顾.顾:思念D.可堪.回首堪:忍受解析:选C。

顾: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江山..如画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解析:选B.“风流"古义指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与今义不同。

3.下列对诗词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A.豪放、雄浑、旷达、哀婉、缠绵B.旷达、豪放、清新、哀婉、缠绵C.雄浑、豪放、清新、缠绵、旷达D.豪放、雄浑、旷达、缠绵、清新解析:选C。

在了解整首诗词风格的基础上,把握诗(词)句所表现的具体风格,然后进行比照即可。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扮,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他在赤壁之战时的英气勃发。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备课习题资料【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课下注释】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念奴娇,词牌名。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

②【大江】指长江。

③【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即出任要职,军中皆呼为“周郎”。

⑤【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⑥【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⑦【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⑧【故国】指赤壁古战场。

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⑩【尊】同“樽”,一种盛酒器。

这里指酒杯。

⑪【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翻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翻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B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D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樯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3.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9.1《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2.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由大江奔腾引出千古人物,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而悠远的时空背景。
B.“故垒”指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表明此地即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
C.“穿”“拍”“卷”一系列动词,富有力量和气势,描绘了雄奇壮阔的自然风光。
D.“羽扇纶巾”“谈笑”,通过服饰、神态等方面的描写,突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写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是,正所谓“诗词不晓苏子瞻,便读万卷亦惘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阅读下面苏轼两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课下注释】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念奴娇,词牌名。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

②【大江】指长江。

③【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即出任要职,军中皆呼为“周郎”。

⑤【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⑥【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⑦【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⑧【故国】指赤壁古战场。

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⑩【尊】同“樽”,一种盛酒器。

这里指酒杯。

⑪【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翻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背景】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经常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后,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题思想】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早生华.发:通“花”,花白。

②一尊.还酹江月:通“樽”,酒杯。

③大江东.去:词类活用,向东;④大江..东去:古今异义,古意是指长江,现代意义是泛指江河。

二、翻译: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翻译: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翻译: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翻译: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翻译: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翻译: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翻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翻译: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三、理解性默写: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四、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B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D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解析】B分析:A项称应读chèn。

C项砭应读biān。

D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樯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解析】D。

分析:D.“安份守己”中的“份”,应改为“分”。

3.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解析】C。

“卷”字状惊涛翻滚之貌,但不是拟人手法。

4.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解析】D。

“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说法不对。

不应是“直抒”,应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B.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

比如,肖像描写、笑貌的描摹,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解析】C。

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

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

“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

“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解析】B。

“人道是”说明只是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

7.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解析】B分析: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旧”讲。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解析】C分析: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

9.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解析】C分析:C“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10.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是虚写。

“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

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