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教学教案
欲扬先抑教案范文

欲扬先抑教案范文教案题目:欲扬先抑,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品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心态和品质。
2.培养学生学会欲扬先抑的能力,避免骄傲自满和冲动行为。
3.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内容:1.探究欲扬先抑的含义和重要性。
2.分析欲扬先抑和谦虚谨慎之间的关系。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感悟欲扬先抑的重要性。
4.运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欲扬先抑的实际操作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著名人物的照片(如爱迪生),激发学生对于成功人士谦虚谨慎品质的好奇心。
2.欲扬先抑的含义(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欲扬先抑的含义和背后所蕴含的智慧。
学生通过课堂共享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交流出来。
3.欲扬先抑和谦虚谨慎之间的关系(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欲扬先抑与谦虚谨慎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从各种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如谦虚谨慎是欲扬先抑的具体表现等。
第二课时:1.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案例可以包括校园中的事例或社会中的典型事件。
讨论的重点是欲扬先抑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取得更好的结果。
2.知识概述(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概述,总结上一课时的讨论结果,并加以延伸,让学生对欲扬先抑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课时:1.情境模拟(20分钟)教师精心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欲扬先抑的过程。
可以设置一个小组竞赛的场景,要求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克制自己的表现欲,善于倾听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2.角色扮演(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需要欲扬先抑的场景,如在面试、社交场合或者团队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欲扬先抑的原则。
第四课时:1.自我反思(20分钟)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答一系列问题,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能够做到欲扬先抑,以及遇到具体问题时是否能够冷静思考等。
欲扬先抑作文教案

欲扬先抑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2.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技巧3. 典型例文分析4. 作文训练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欲扬先抑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作用和运用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欲扬先抑的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典型例文:收集一些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优秀作文。
2. 作文评改标准:制定作文评改的标准,以便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欲扬先抑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作用和运用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欲扬先抑的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评改: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教师进行总结讲评。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技巧。
2. 示例法:分析典型例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提高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能力。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准确无误。
2.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作文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关注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准确性和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技巧。
2. 结合自己的经历,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作文。
3. 下周课上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相评改。
六、教学内容:1. 学生作文展示:展示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的作文。
2. 作文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欲扬先抑教案范文

欲扬先抑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欲扬先抑》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欲扬先抑”的修辞手法,学习如何运用该手法进行写作,并通过具体例文分析,深入理解欲扬先抑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运用该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例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一位同学的长相,先说出缺点,再说优点,让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效果。
2. 新课导入: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文,讲解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注意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对身边的同学进行描述,并进行小组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欲扬先抑的定义2. 欲扬先抑的作用3. 欲扬先抑的运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欲扬先抑的运用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尝试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手法。
2.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文,讲解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对身边的同学进行描述。
4. 作业设计: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
一、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手法1. 引导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内涵,明确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如增加文章波澜、突出人物特点等。
初中欲扬先抑教案

初中欲扬先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
2.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实例。
3. 练习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欲扬先抑吗?它是什么含义?二、讲解欲扬先抑(15分钟)1. 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通过对某个事物的贬低或批评,然后再对其进行赞扬或肯定,以突出事物的优点或价值。
2. 讲解欲扬先抑的作用:欲扬先抑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说服力,让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举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欲扬先抑的例子,如一篇描写某个景点的文章,先描述景点的不足之处,再描述其美丽之处。
2. 分析例子中的欲扬先抑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运用方式和效果。
四、练习写作(1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如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品等。
2. 要求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先贬低或批评,再赞扬或肯定。
3.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欲扬先抑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写作手法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 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多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变化。
欲扬先抑教案

调整语序和句式
通过变换语序和句式,使 文章节奏更加紧凑有力, 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注意情感过渡
在欲扬先抑的过程中,要 注意情感的过渡和衔接, 避免出现过于突兀或牵强 的情感变化。
03 课堂教学设计与 实践操作指南
导入环节设置注意事项
紧扣主题,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
01
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
关键段落和语句筛选方法
确定文章主题和情感基调,找 出与主题相关、情感色彩鲜明 的段落和语句。
分析段落和语句在文章结构中 的作用,如开头、结尾、过渡 等,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 的部分。
注意筛选具有细节描写和形象 刻画的段落和语句,以便更好 地展现欲扬先抑的效果。
情感色彩调整技巧
运用修辞手法
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使情感色彩更加 鲜明。
强化心理韧性
通过挫折教育、逆境锻炼等方式,增 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培养乐观心态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教会 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保持乐 观心态。
05 评价反馈机制建 立与完善建议
传统评价方式局限性分析
单一性
传统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结果,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过程性评价方式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 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差异性评价标准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进 步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反馈信息收集渠道拓展
教师反馈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应 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给予针对性的
欲扬先抑技法作文专题小学语文习作教案

欲扬先抑技法作文专题小学语文习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认识其特点和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文,掌握欲扬先抑的运用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技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欲扬先抑技法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使文章情节曲折,富有变化。
2、难点(1)如何巧妙地安排“抑”与“扬”的情节,使文章过渡自然,富有逻辑。
(2)引导学生在运用欲扬先抑技法时,能够突出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读过的很多文章中,作者常常会运用一些写作技法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很特别的写作技法——欲扬先抑。
(二)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欲扬先抑这个词吗?谁能来说说自己的理解?2、讲解: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
“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三)结合范文,分析欲扬先抑的作用1、出示范文《丑菊》“这真是一个很丑的花。
颜色暗暗的,有点像黄泥巴的颜色。
花瓣儿细细的,稀稀疏疏,极不规整。
花蕊倒是不少,黄黄的,像一个个小圆盘。
整个花就像一个倒扣的小盘子,歪歪斜斜,难看极了。
我越看越觉得它丑,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种它。
可是,这花到了夜晚,却有了奇妙的变化。
白天看起来不起眼的丑菊,晚上居然开花了!那花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向日葵,花瓣儿一层一层地围着花蕊,整整齐齐,又好看又奇特。
而且,它的香味特别浓郁,整个房间都弥漫着它的香气。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丑菊是这样的美丽和迷人。
”2、引导学生分析(1)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2)学生回答后总结:作者先写丑菊的外形丑,这是“抑”;然后写丑菊夜晚开花的美丽和香气,这是“扬”。
欲扬先抑教案(2)

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欲扬先抑》。
该课文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散文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后,通过反思和努力,最终走出困境的故事。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欲扬先抑》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欲扬先抑》的内容,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难点: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当时是如何面对和克服的。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欲扬先抑》,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主人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在挫折中的心态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努力走出困境。
讲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在文中的运用,并理解其作用。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经历的文字。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作业一:请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修改并完善自己写的经历分享。
作业二: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加深对欲扬先抑手法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欲扬先抑》内容:主人公经历挫折,通过反思和努力,走出困境。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作用:揭示社会现象,反映人性弱点,启发思考。
七、作业设计作业一:请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修改并完善自己写的经历分享。
欲扬先抑教案(版

欲扬先抑教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章《修辞手法》第三节“欲扬先抑”,详细内容包括“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实际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欲扬先抑”的定义及作用。
(2)讲解“欲扬先抑”的分类及示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段话。
(2)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欲扬先抑2. 板书内容:(1)定义:先抑制,后发扬。
(2)作用:增强语言表现力,丰富情感色彩。
(3)分类:正抑、反抑、侧抑。
(4)示例:范文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找出其中所运用的“欲扬先抑”修辞手法。
2. 答案:(2)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更多运用“欲扬先抑”修辞手法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开展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
2.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3. 作业设计: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引导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内涵:通过讲解定义、作用及分类,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章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描写手法的,“抑”和“扬”指哪两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欲扬先抑的作用
“欲扬先抑”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
1.可使文章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曲折动人
2.使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比鲜明
3.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
三、技巧要点
1、“欲扬先抑”既可写人,也可写物,只要运用得当即可
一对一学生个性化教案
授课时间:2015.4.11
备课时间:2015.4.4
年级:小四
课时:2
学员姓名:沈隽尧
课题: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
教学目标
1、“欲扬先抑”的运用范围
2、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应重“扬”轻“抑”。
3、“抑”与“扬”的对照
难点重点
1.欲扬先抑的理解
2.“抑”与“扬”的关系比重把握
2、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应重“扬”轻“抑”。
3、“抑”与“扬”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强烈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文赏析
豆腐“王老抠”
“豆腐!豆腐!谁买豆腐!一斤豆换三块!一元钱两块!”每天一早一晚,当我们街口准时响起这叫卖声时,我总会不经意地自言自语:“王老抠!”
教学
步骤及
内容
教学
步骤及
内容
一、技法说明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指作者本来要大力赞扬的对象,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却贬抑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他,即作者对描写的对象先有某种看法,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的写法。这里的“抑”做了“扬”的铺垫,使得“扬”更有力,更突出。
“王老抠”是我们街上送给王老伯的绰号,原因是他卖豆腐的时候一两一钱也不差,那份认真,让人觉得他真是太小气了。这,我也领教过。一天早晨,妈妈让我卖豆腐,我端着半盆豆去换。王老伯称一下,刚好一斤六两。我满以为他会给我五块豆腐,可他却说:“你一斤六两豆应该换四块半多一些。”然后,他竟真的在一块豆腐上切去了一小块,给我的盆里装了四块零半块多豆腐。时间长了,我们街上的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他“王老抠”。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摆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的一面。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定会挨骂的。正在运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练一练
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课堂表现
作业
老师建议
学管师签字:学生签字:
思考思考:
1.为什么说“老哑巴”很傻?你认为他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晚上放学后,妈妈又让我去卖豆腐。我往家走时,正好碰见一个,豆子撒了一地,有的还滚进了路边水沟。小姑娘见此情景哭了起来。这时,只见“王老抠”快步走到小姑娘身边,轻轻地把她扶起来,一边哄着小姑娘,一边把她领到豆腐车前,在小姑娘的盆里装了几块豆腐。小姑娘走了,他又蹲下身子用粗糙的双手一粒一粒地捡着豆子……
我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夕阳映照在王老伯身上,刹那间他变得高大起来。
美文与阅读
摆渡的老哑巴
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