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作文指导”,详细内容为“欲扬先抑”写作技巧。

该技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通过先否定或批评某一事物,再对其进行肯定和赞美,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能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作文创作,提高作文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分析并运用该技巧进行作文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文、作文素材。

2. 学生准备:作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欲扬先抑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结合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分析。

3. 实践:a. 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身边的同学或事物进行口头描述。

b. 指导学生根据素材,运用“欲扬先抑”进行作文创作。

4. 互动:学生互相交流、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5. 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共同评析。

六、板书设计1. “欲扬先抑”写作技巧a. 定义b. 作用c. 应用2. 作文创作步骤a. 确定主题b. 选择素材c. 运用欲扬先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关注并学习其他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同时,开展作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实践环节中的口头描述和作文创作。

3. 互动环节中的作文修改和评析。

欲扬先抑作文教案

欲扬先抑作文教案

欲扬先抑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2.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技巧3. 典型例文分析4. 作文训练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欲扬先抑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作用和运用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欲扬先抑的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典型例文:收集一些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优秀作文。

2. 作文评改标准:制定作文评改的标准,以便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欲扬先抑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作用和运用技巧,结合典型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欲扬先抑的作文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评改: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教师进行总结讲评。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技巧。

2. 示例法:分析典型例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提高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能力。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准确无误。

2.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作文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关注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准确性和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技巧。

2. 结合自己的经历,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作文。

3. 下周课上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相评改。

六、教学内容:1. 学生作文展示:展示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的作文。

2. 作文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欲扬先抑作文指导

欲扬先抑作文指导
6他是一个陌生人,平凡而普通,然而他时刻将善远扬 ,将爱传播。我感谢这位大叔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尽管与 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他的善意我将铭记一生。“百善孝为 先”那句话,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生命中 最美丽的玫瑰。
7世界因善而美好,人间因爱而美丽。请将自己心中的 那份善传递给他人,让人类更加团结,让社会更加和谐, 让世界永远明媚如春。陌生人的善,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 守护的珍宝。
4这时,一直沉默的司机却说话了:“孩子,你怎么能吼你妈妈呢?”我气 未消,本来就不是很喜欢他,此刻更加厌恶了。我装迷糊,没理他。他接着 说:“无论你妈妈做什么,你都不应该这么大声对她说话。就算要批评也该 背着人批评,当着外人的面,你也要考虑她的感受。”虽然他说话时声音低 缓,说的话却掷地有声。我静下来,心中的怒气消了一半,仔细一想,确实 是我不对,我象征性地“哦”了一声,对他的厌恶也少了一些。他通过后视 镜看了我一眼,严肃地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孝道。人们都说‘百善 孝为先’,以后可得记住,要懂得维护父母的尊严!”我沉默不语。
课文回顾
《阿长与山海经》 主题: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阿长的感
激和怀念之情。 情节(故事): ①说话絮絮叨叨、睡相呈大字形 ②阿长所懂的许多规矩。 ③谋害“我”的 隐鼠 ④阿长历尽艰辛为“我”买《山海经》 ⑤“我”对阿长的感激怀念 心理(情感)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憎恶
——新的敬意——感激思念 构思特点:抑——抑——抑——扬(三抑一扬)
5 这时,妈妈接过话问:“师傅,您家庭很幸福吧? ”“算是吧,媳妇要做些什么事,我大都顺着她,就算是 过节回娘家,我也要陪着她。人人都有父母,孝顺是好事 ,我也经常这么教育女儿。”他憨厚地回答道。我更加愧 疚了。妈妈为了不让我难堪,拍了拍我说:“听见没?以 后可要记住这位叔叔的话。”我点点头,心中对他不再厌 恶,反倒有了些敬意。

考场作文“欲扬先抑”写作技法指导(例析+范文+名师点评)

考场作文“欲扬先抑”写作技法指导(例析+范文+名师点评)

【作文专项】考场作文“欲扬先抑”写作技法指导(例析+范文+名师点评)欲扬先抑,作为一种精妙的写作技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先抑后扬的叙事策略,构建情节的张力与情感的深度。

此法中的“扬”,旨在褒扬、赞美,而“抑”则是为了按下、贬低,两者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情感的起伏中领略到文章的独特魅力。

一、实施要点:精准把控抑扬之度1. 对照鲜明,深化反差张力:欲扬先抑的艺术魅力,深深植根于其构建的鲜明对照与强烈反差之中。

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的开头与结尾:开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杨朔的《荔枝蜜》便是这一手法的典范之作,开篇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对蜜蜂的淡漠乃至排斥情绪,这种情感铺垫如同铺设了一条低洼的河床;而到了文末,作者却笔锋一转,以满腔的热情和深深的敬意,颂扬了蜜蜂那无私奉献、勤劳不息的高尚品质。

这一前一后的情感对比,犹如江河骤起波澜,让读者在情感的激流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冲击。

这种对照不仅让文章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立体,更在读者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它促使读者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深入探索作者情感转变的轨迹,思考这一转变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与深意。

因此,在运用欲扬先抑这一手法时,应当匠心独运,精心雕琢抑扬之间的对立面,力求反差鲜明、对比强烈,以此作为激发读者情感共鸣与深刻思考的强大引擎。

同时,还需注意,在构建这种对照关系时,应避免流于表面或过于生硬,而是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情节设置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使抑扬之间的转换自然而流畅,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跟随作者的笔触,经历一场情感的洗礼与升华。

2. 过渡自然,精心构建情感桥梁:在文学创作中,抑与扬之间的顺畅过渡,如同桥梁般连接着情感的两岸,是确保文章整体连贯性与流畅性的核心要素。

(初中作文指导)写作手法之欲扬先抑

(初中作文指导)写作手法之欲扬先抑
支点:情感的转变点
贰 转变自然
1.确定一个情感的转变点; 2.以对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老师: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 摊贩:短斤缺两、以次充好、见钱眼开——为人正直 听报告:内容老套、长篇大论——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叁 详略得当
抑是基础是铺垫,扬是目的是关键。
抑的部分略写,扬的部分详写
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个儿子去做贼,
偷得仙桃献母亲。
欲 先扬 写
作 技 法

先抑后扬:
要歌颂、赞美、肯定某 人、事、物、景,不从正 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 面着手,用曲解、嘲讽、 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 制,甚至否定它,最后 才显露自己真实意图的 一种构思方法。
技法阐释 扬:褒扬、抬高。 抑:按下、贬低。
技法举例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课文围绕阿长主要写了六件事:
①喜欢“切切察察” (抑)
②睡相难看
(抑)
③知道许多烦琐的规矩 (抑)
④讲“长毛”的故事 (扬)
⑤谋害“我”的隐鼠 (抑)
⑥为“我”买《山海经》 (扬)
可厌 可恶 可笑 可敬畏 可恨 可敬、感激
技法举例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先抑后扬手法的作 用是:
欲扬先抑,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 灵魂的高贵,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技法举例
《白杨礼赞》: ①平凡的外形(不是树中的好女子)(抑) ②坚强不屈的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扬)
欲扬先抑,突出了白杨树与其他树的不同,将白杨树内 在的气质揭示出来了,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丰满感人。 使文章主旨含蕴丰厚,鲜明突出。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

凸显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传达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 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 素养。
锤炼语言表达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 和表达方式,准确、生动 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04
素材收集与整理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留意身边的人和事
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观察人物的 行为举止、言语表达以及情感变化。
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阅和修改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再次提交
学生将修改完善后的作文再次提交给教 师,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和讲评。
反思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的二次批改和讲评意见, 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和努力方向。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本次教学内容
1 2 3
欲扬先抑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回顾,使学生更加明确欲扬先抑是一种常用 的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增 强表达效果。
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增强读者的阅读体 验,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欲扬先抑在作文中运用
01
开头部分
在文章开头使用欲扬先抑手法 ,可以先给读者留下悬念或引
发思考,为后文做铺垫。
02
正文部分
在叙述过程中,通过欲扬先抑 的手法,可以使情节更加生动 有趣,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启示: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我们可 以发现欲扬先抑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 更加鲜明立体、主题更加突出。因此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手 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 时,也要注意在使用欲扬先抑手法时 要自然、合理、恰到好处不要过于刻 意或夸张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 如何将生活感悟融入到写作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作文范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吗?它是如何运用的?二、讲解欲扬先抑写作手法(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如先描述一个事物的缺点,再转折描述它的优点。

3. 分析欲扬先抑手法的效果,如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主题,如“我的老师”,让学生尝试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3. 教师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和分析。

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2. 让学生尝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感悟融入到写作中。

3. 学生现场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

2. 布置作业: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了这种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环节,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欲扬先抑手法,避免过度夸张或贬低事物,保持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作文技法指导之欲扬先抑课件

作文技法指导之欲扬先抑课件

作文技法指导之欲扬先抑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作文技法指导之欲扬先抑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七章第三节“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

详细内容涉及欲扬先抑的概念、作用、运用方法以及实际例文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技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作文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作文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欲扬先抑技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分析欲扬先抑在作文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例文、板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技法的作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理论讲解:(1)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

(2)分析欲扬先抑在作文中的作用。

(3)介绍欲扬先抑的运用方法。

3. 例文分析:(1)展示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技法的例文。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技法,修改一篇自己的作文。

(2)教师点评,指出修改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技法?(2)提出课后作业及拓展延伸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作文技法指导之欲扬先抑2. 主要内容:(1)欲扬先抑的概念(2)欲扬先抑的作用(3)欲扬先抑的运用方法(4)例文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欲扬先抑技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修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作文,学习并运用欲扬先抑技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欲扬先抑技法的理解和运用2. 例文分析的教学方法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欲扬先抑技法的理解和运用1. 理解概念:欲扬先抑是指在表达主题时,先从反面或者侧面入手,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习外 遇 惯 貌 阿长
《丑石》中的抑和扬
功外 用貌
丑石
的 伟 大 。
寂 寞 的 生 存
不 屈 于 误 解 、
抑 外貌、声音、习惯、个性、爱好、学识、
能力、境遇、身体状况等等。
扬 精神品格和情怀。包括:
忠、孝、礼、义、信、智、勇等优良品格。 亲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乡情、爱国情等伟大情怀。
跷跷板怎么翘不起来了?
反差震撼心灵
——欲扬先抑写法指导
厌烦 知聒病 知噪蝉 不 休
宽恕、敬佩 生命的意义
蛰伏之长 生命之短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
“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 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
扬点
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 落笔。然后通过触人心弦 的事件让情感发生突变, 达到褒扬某个人或物的目
抑点
情感突变点
的。用这种方法,使情节
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 容易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
欲扬先抑
的印象。
“抑”什么? “扬”什么?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抑和扬
1、名字的由来,黄胖而矮。
2、喜欢“切切察察”。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有许多规矩和烦琐的道理。

5、讲“长毛”的故事。 6、谋害“我”的隐鼠。 7、为我买《山海经》。
损 坏 建 筑
传 播 病 菌
有 时 会 咬 人
长 得 丑
瘦 小
大 力 士
未 雨 绸 缪
团 队 精 神
从 不 放 弃
深 谋 远 虑
积 极 进 取
蚂蚁

时 会 咬
长 得 丑
瘦 小

团 队 精 神
蚂蚁
蚂蚁喜欢甜食 蚂蚁告别大树 蚁球战洪水
跷跷板完成啦!





时 会 咬
长 得 丑
瘦 小

蚁球战洪水
蚂蚁
1、确定写作对象。 2、抓住特征抑和扬。 3、找准情感突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