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教学版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

2024年初中作文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作文指导”,详细内容为“欲扬先抑”写作技巧。
该技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通过先否定或批评某一事物,再对其进行肯定和赞美,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能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作文创作,提高作文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学会分析并运用该技巧进行作文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文、作文素材。
2. 学生准备:作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欲扬先抑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结合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分析。
3. 实践:a. 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对身边的同学或事物进行口头描述。
b. 指导学生根据素材,运用“欲扬先抑”进行作文创作。
4. 互动:学生互相交流、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5. 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共同评析。
六、板书设计1. “欲扬先抑”写作技巧a. 定义b. 作用c. 应用2. 作文创作步骤a. 确定主题b. 选择素材c. 运用欲扬先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关注并学习其他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同时,开展作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2. 实践环节中的口头描述和作文创作。
3. 互动环节中的作文修改和评析。
2024版《初中语文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选取 一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欲扬 先抑”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该片段中 “欲扬先抑”手法的具体运 用,如人物塑造、情节发展、
主题表达等方面。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欲扬先抑” 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阅
读体验。
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01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阐述对所选片段 中“欲扬先抑”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难点
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欲扬先抑手法, 使其自然、贴切,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写、多思考 来逐渐掌握这一表现手法。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自主发现欲扬先 抑的表现手法;
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欲扬先 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运用欲扬先抑手法
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05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运用“欲扬先抑” 手法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创设与“欲扬先抑”相关的故事情境,如讲述一个采用 此种手法的短篇小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它 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掌握欲扬先抑表现手法,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情 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
力。
同时,欲扬先抑也是文学创作中 常用的手段之一,了解并掌握这 种手法,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文学
创作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可以引 导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的韵味和魅 力,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欲扬先抑》教案

《欲扬先抑》教案教案:《欲扬先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欲扬先抑》。
本课主要讲述了抑扬顿挫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文章中的运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抑扬先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能够识别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抑扬先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能够识别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运用抑扬先抑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抑扬先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能够识别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引导学生注意景物之间的对比和变化。
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抑扬先抑。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抑扬先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通过示例文章让学生感受抑扬先抑的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抑扬先抑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文章中的运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抑扬先抑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运用抑扬先抑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抑扬先抑定义:……特点:……作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抑扬先抑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小作文。
2. 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新课导入、课堂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抑扬先抑的修辞手法。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了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抑扬先抑及其他修辞手法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欲扬先抑教学版课件.文档全文预览

欲扬先抑教学版课件.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欲扬先抑教学版课件》的第三章“策略运用”部分,详细内容涉及欲扬先抑的概念解析、实际应用案例以及策略的变形运用。
具体包括:3.1节“欲扬先抑定义与价值”,3.2节“经典案例分析”,3.3节“实际操作指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欲扬先抑策略的定义,把握其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价值。
2. 学会分析并运用欲扬先抑策略,提高沟通效果。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欲扬先抑及其变形策略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欲扬先抑策略的变形运用。
教学重点:欲扬先抑策略的定义、应用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操作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案例视频、教鞭、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水性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欲扬先抑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展示一段日常交流视频,视频中人物运用了欲扬先抑策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种策略在交流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应用价值以及经典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PPT课件,结合案例,深入剖析欲扬先抑策略的内涵,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该策略。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欲扬先抑策略的运用讲解。
教师挑选一道实际操作题,引导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策略解决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欲扬先抑策略的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教材案例,尝试运用欲扬先抑策略,提高沟通效果。
5. 互动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欲扬先抑策略的变形运用,分享心得。
学生分小组,针对欲扬先抑策略的变形运用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欲扬先抑定义2. 应用案例分析3. 实际操作指导4. 欲扬先抑策略变形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欲扬先抑教案(2)

欲扬先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欲扬先抑》。
该课文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散文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后,通过反思和努力,最终走出困境的故事。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欲扬先抑》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欲扬先抑》的内容,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难点: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当时是如何面对和克服的。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欲扬先抑》,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主人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在挫折中的心态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努力走出困境。
讲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在文中的运用,并理解其作用。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经历的文字。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作业一:请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修改并完善自己写的经历分享。
作业二: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加深对欲扬先抑手法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欲扬先抑》内容:主人公经历挫折,通过反思和努力,走出困境。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作用:揭示社会现象,反映人性弱点,启发思考。
七、作业设计作业一:请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修改并完善自己写的经历分享。
欲扬先抑教案(版

欲扬先抑教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章《修辞手法》第三节“欲扬先抑”,详细内容包括“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实际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欲扬先抑”的定义及作用。
(2)讲解“欲扬先抑”的分类及示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段话。
(2)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欲扬先抑2. 板书内容:(1)定义:先抑制,后发扬。
(2)作用:增强语言表现力,丰富情感色彩。
(3)分类:正抑、反抑、侧抑。
(4)示例:范文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找出其中所运用的“欲扬先抑”修辞手法。
2. 答案:(2)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更多运用“欲扬先抑”修辞手法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开展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这一修辞手法。
2.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欲扬先抑”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3. 作业设计:运用“欲扬先抑”编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引导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内涵:通过讲解定义、作用及分类,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欲扬先抑教案(版

1.导入环节:约5分钟,通过情景导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2.知识讲解与例文分析:约20分钟,确保学生对欲扬先抑的理解。
3.课堂互动:约10分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20分钟,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巩固知识。
5.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约10分钟,明确作业要求,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分析、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欲扬先抑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欲扬先抑,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欲扬先抑教案(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章“修辞手法”中的“欲扬先抑”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此修辞手法。
5.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作业布置:布置一篇运用欲扬先抑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1.欲扬先抑的定义、作用、分类。
2.例文分析:欲扬先抑在作文中的应用。
3.课后作业:运用欲扬先抑的作文题目。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运用欲扬先抑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答案:略。
四、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在例题讲解环节,要注重讲解思路的清晰和逻辑性。讲解完毕后,随即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目应与例题类型相似,难度适中,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欲扬先抑的运用。
欲扬先抑教案(版)

教案名称:欲扬先抑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
2.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理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
2.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享已学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3.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欲扬先抑”。
二、讲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10分钟)1.教师讲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在写作中,先压制某种情感或观点,然后再逐渐展现出来,以增强表达效果。
2.教师举例说明“欲扬先抑”的作用,如让读者产生悬念、增强文章的戏剧性等。
3.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欲扬先抑”的理解。
三、练习运用“欲扬先抑”(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写作题目,如“我的梦想”。
2.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先写出自己不喜欢的方面,再逐渐展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面。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一、复习“欲扬先抑”的手法(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运用“欲扬先抑”的经验和心得。
二、深化理解“欲扬先抑”的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欲扬先抑”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如增加悬念、突出主题等。
2.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欲扬先抑”作用的理解。
三、练习写作(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新的写作题目,如“我的家乡”。
2.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先写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再逐渐展现自己喜欢的地方。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 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 丢了肯定会挨骂的。正在运时,老哑巴 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 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 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村民哈哈 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 参考答案 ▪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
一、贬抑需有度 二、转变需自然 三、角度需恰切 四、情感需真实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
请以“宽容”话题,写一篇记叙 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 ▪ 1、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 2、以对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 3、详略处理得当。 ▪ 4、字数800字以上。
教师寄语
作文要写好 抑扬不可少 铺垫加蓄势 风光无限好
▪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对这个卖麻团的老 爷爷的看法,一下子改变了。 那是一个很晴朗的星期天的早晨,我照
例还是被这可恶的叫卖声吵醒,我用被子 紧紧捂住头,心里别提有多狠这老头了,
难得有这么一个休息日,也不让人好好睡 个懒觉,真是可恶!忽然,在声声刺耳的 叫卖声中,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百灵鸟的啼 鸣声,清脆悦耳,宛转悠扬,我的心不禁 一动,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出去看看早晨 的景色,顺便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 人,手艺究竟如何,于是我掀开被子,麻 利地穿了起来。
3.逆向起笔:
即欲正故反,逆锋起笔。或简单介绍一 下写作的主体,当然是不被认可的事,让读 者大概了解人或物,给人第一印象不好。这 样在后文的写作中才能有波澜,吸引人。
如:如果不是发生了某些事情,也许这 一天也就和其他三百六十四天没什么区别, 如流水般淡淡流去,慢慢消逝在记忆和历史 之中。可是,历史选择了这一天。
2.欲抑先扬法 (先扬后抑)即“抬高跌重”,先抬后压 。
技法举例
▪ 例一: 《阿长与〈山海经〉》 ▪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七件事: ▪ ①喜欢“切切察察”②睡相难看③元
旦有许多古怪仪式④知道一些烦琐的 道理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我” 的隐鼠⑦给“我”买《山海经》
技法举例
▪ 例二:杨朔《荔枝蜜》
▪ 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 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 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 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 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 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 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 我拿了点零钱,走出家门,嘿,好晴朗的天哟,天空
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我的心一下子也开朗起来。我顺着 叫卖声找寻那位卖麻团的老人,远远就看见一个老人被一 大群孩子围着,我心想,怪不得天天来叫卖,原来生意不 错。我赶忙紧走几步,走近一看,心中不由得有些吃惊, 我心中卖麻团的是一个全身沾满油污、邋遢龌龊的人,没 想到眼前的这位老人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却上下 整洁得体,显得干练精神。
——记叙文抑扬之法
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个儿子去做贼 ,
偷得仙桃献寿星。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这里的 “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要 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 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嘲讽,甚 至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否定它,最后才 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 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我真恨我自己,我怎么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位用
辛苦劳动养活自己的老人呢?我忙把老人递过的钱又伸了
过去,说:"没什么,全买了。"老人将剩下的麻团全给了
我,说:"多两只,免费赠送。"我说什么也不肯收,可老
人笑呵呵地说:"这就算是亏本大甩卖,买五赠一吧。"说
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
▪ 望着老人越来越远的背影,我对他产生 了无比的敬意,我的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分: 平时所接触的小商小贩们,他们都是以次 充好,以少充多,欺骗顾客,人与人之间 哪有什么诚信?今天,这个老人为我上了 生动的一课,人间需要诚信,更要爱惜诚 信!
对工作负责令人敬重上来,转变很突然,这是不行的,一定 要有个变化过程。比如写老师,可按照“讨厌、害怕—
—有好感——佩服——敬重”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 ▪ 材料线索都安排好了,是不是所有事件都平均笔墨呢,这又
涉及到详略的处理方面了。
技法点拨
▪ ㈢详略的处理 ▪ 《阿长与〈山海经〉》是怎样处理详略的? ▪ 所以我们在采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还要注意详
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 讨厌起它来,
2.比兴映衬:即欲言此意,先言他物。
如:小草吸取雨露的甘甜,向辽远的平 野吐露一片苍翠:花蕾接收阳光的温暖, 为广阔的川原绽开一片绚烂:飞鸟沐浴东 风的和悦,在高旷的天空唱响一片欢歌。 此刻,楼外是如此的生气蓬勃,但他万念 俱灰,他很想像一直飞鸟从楼顶俯冲而下, 但理智又告诉他,绝对不能如此死去
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 脸上——他的确很丑。这就是“老哑 巴”。
2、请为下文的土豪写一段30字以 上的“扬”:
▪ 众人大眼一睁,只见土豪右腿向 后一拉,紧接着猛地向前一踢, 整一个凌空抽射的姿势。那可怜 的乞丐,向后滚了几圈,而他手 中的小盆,在一铺子的二楼哐哐 地回响着.....
我们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
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 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 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 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
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 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 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 竟
块半钱递给我,歉意地对我说:“小同学,刚才忙,没功
夫找你钱,实在对不住。”我莫名其妙,他忙说:“你给了
我五块钱。”我恍然大悟,原来因为着急,没在意错把五
块当成五角了。
▪
望着老人递过来的钱,想起自己头脑里的念头,我的
脸红一阵白一阵,不知怎么办才好,老人看到我这样,关
切地问:"小同学,怎么啦?哪儿不舒服?"我无言以对,
▪
我暗暗产生了几分好感,递过手中的零钱,说:"给
我来两只。"老人一手接过钱,另一只手拿起一双筷子和
一只方便袋,夹出两只麻团放到袋子里温和地说:"小心,
拿好。"我接过来,拿出一只,咬了一口,真是又香又脆,
口感极佳,味道好极了,我不禁对他喜欢起来,细细地打
量着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身体
指物作 诗立就
才能 (扬)
不能称前 时之闻
泯然众 人矣
伤生
五 年
(抑)
年
十二 三矣
又 七
龄
年
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人的缺点。 如外貌的丑陋等等,或者写出“物”的 不让人喜爱之处,或直接抒发对人或物 的不满,从感情上贬低所要写的主要事 物,这样才能在后文的情感变化中更好 地抒发喜爱,尊重等情感,更好地突出 主题。总之要从贬低的角度描写,这样 才能和后文的“扬”形成对比。
课堂练习
1、请为下文的老哑巴写一段30字以上的 “抑”: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 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 “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 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 了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 摇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 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
硬朗,脸上始终对孩子洋溢着可亲的笑容,怪不得孩子围
了一大圈,怪不得孩子这么愿意吃,怪不得天天来叫
卖……我满怀惬意吃着麻团往回走……
▪
谁知刚走了几步就被老人叫住了,我的心不由得“咯
噔”一下,心想我不是刚付过钱吗,怎么,想讹我?我心
中刚升起的对他的好感一下子风吹云散,荡然无存了,我
愤怒地转过身,刚想发作。谁知这位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四
从梦中吵醒,不用说,现在是五点三十分,离我该起床的 时间还有半小时。
不知怎地,就在最近,我们这来了一个卖麻团的老头 子,他每天五点半的时候就开始叫卖了,无论是平时,还 是周末;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每天 都是他搅乱了我的好梦,我本应在六点起床,这时候被他 吵醒,让我睡又不敢睡,起又不想起,只好在床上翻来覆 去,白白浪费半小时的时光,别提有多难受了,为此我对 这个卖麻团的十分痛恨,听到这个叫卖声就头痛心烦,不 知在心里恶狠狠地骂过他多少次了。
技法功效
▪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 章是不能吸引人的,而欲扬先抑写法的 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 的出现。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能够使 文章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造成波 澜,形成鲜明的对比,富有感染力,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顿悟,从而 留下深刻的印象。
抑扬法可分为两种:
1.欲扬先抑法 (先抑后扬)即先压后抬。
技法点拨
▪ ㈠题材的选择 ▪ ㈡线索的安排 ▪ ㈢详略的处理
技法点拨
▪ ㈠题材的选择 ▪ 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人如何去选材? ▪ 几件令人讨厌、憎恶的事,加上一两
件令人改变看法的事 。 ▪ 可以写老师、爸妈、同学、街坊、邻
居、陌生人等。
▪ 材料选好了,那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呢, 这就涉及到线索问题。
技法点拨
▪ ㈡线索的安排
▪ 《阿长与〈山海经〉》与杨朔的《荔枝蜜》线索?
▪ 《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 组织材料的。
▪ 杨朔的《荔枝蜜》也是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 料的。那么我们在作文时怎样安排线索。
▪ 线索:以对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 在安排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二字,有同学安排先抑后 扬的材料时,先写了两三件令人讨厌害怕的事,突然就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