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角度理解木桶理论

合集下载

人体健康管理的木桶理论

人体健康管理的木桶理论

——人体健康管理的木桶理论(一)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盛具(容器)——木桶。

这种盛具是使用多块木板,由能工巧匠借助桶外箍的捆扎力撺起来的,可以用来盛物,最多的是用于盛水。

在金属和塑料被广泛应用以后,木桶便逐渐遭到淘汰,快要变成“文物”了。

可是这时,又出现了木桶文化。

木桶文化最核心的是“木桶理论”也称木桶定律或木桶原理。

短板效应是木桶理论的经典。

经典的木桶理论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或全部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为,水的液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继续增加那些较长的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根据这个理论,又有五个推论:一,只要有一块壁板不够高,木桶就不可能装满水。

当所有的壁板都达到要求的高度时,木桶才能盛满水;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没有意义,高得越多,浪费越大;三,最短的木板也是最有用和最关键的,不能当作烂苹果扔掉,而是需要加以提升;四,最短的木板对较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因此,需要向长的看齐,才能提高整体水平;五,薄弱环节是必然存在和永远存在的,需要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妥善处理。

经典的木桶理论在人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更大。

比方: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因素有精神、运动、休息、饮食、环境等,缺一不可,差了不行;人体必需营养素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一样也不可缺,不足也不成;人体在多种疾病共同攻击或存在的情况下,抵抗和修复都是从最重的着手,而不是一起处理或是先拣其中最轻的。

以上,还不是木桶理论的全部。

还有什么桶底理论、桶缝理论、桶箍理论和桶胶理论等等。

现在,木桶理论已经打破了盛具小圈子的桎梏,向更多的领域挺阔。

如经济策划,企业管理,教育事业和商务运做等。

总之,木桶理论象征着团结、整体、均衡、协作与合力,方兴未艾。

——人体健康管理中的木桶理论(二)木桶理论在人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是非常大的。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那么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启示1: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从木桶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木桶的最终储水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木板间的衔接与配合。

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桶的储水量,比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的储水量就会比正立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地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木桶储水量。

启示2:通过激励让"短木板"变长毫无疑问,在企业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是明星员工,即少数能力超群的员工。

管理者往往器重明星员工,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

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团队的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

想要避免这个问题,管理者就需要多关注普通员工,特别是对那些"短板员工"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

启示3:别让"短板"葬送自己如果把木桶比做人生,那么"短板"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弱点。

比如,很多人不注意个人习惯,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失误。

木桶定律原理

木桶定律原理

"木桶定律"是指在一组不同长度的木板或金属条组成的桶形结构中,桶的装水高度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或金属条决定。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于1648年提出的。

具体来说,木桶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描述:
1. 最短板决定高度:在一个桶形结构中,无论桶的其他部分有多高,水的高度都受到最短的部分的限制。

这是因为水会流出最短的那一块,而不是其他较高的部分。

2. 整体平衡:水在木桶中的高度取决于整体平衡。

即使桶的其他部分很高,如果最短的一块板或条无法容纳更多的水,整个桶的水位就不会再升高。

3. 弱者决定命运:这个定律类比于一个团队或组织,弱者决定了整体的表现。

无论团队中其他成员有多出色,如果最弱的成员无法跟上,整个团队的表现将受到限制。

木桶定律在各种领域都有类似的应用,如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它强调了系统中最薄弱环节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在设计和优化系统时需要关注到整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管理之木桶理论

管理之木桶理论

华立集团副总裁 帅新武“木桶理论”用在团队建设中,讲的是团队当中一个人弱(短板),则整体都强不了;或者是在一件团队组合实现的事情当中,一个方面的事情没做好(短板),其他事情做好了,整件事情还是没做好,由于存在“短板”,这桶水还是只能装到最低的那块板的水平。

这个理论曾经激发许许多多的公司、许许多多的组织、许许多多的上司去关注、发现团队中的弱项、“短板”,从而引发大规模、全面化的“改错”、“补弱”运动。

其结果是搞得组织中人人自危、鸡飞狗跳,最终,“短板”并没有补好,反而企业、组织的氛围破坏了,连整个团队都散架了。

我是一个对用人问题采取“用优势的眼光看别人、以不足的眼光看自己”的理念的推崇者,我强调的是我们花了薪资聘用 员工、经理人,是要让他来发挥他的优势和长处,应该多多发掘人才的优势并将他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去,为企业做贡献,而不是花了大把大把的钱请人来改进缺点的!不过,由此,我倒是想到了团队建设中的另外一些问题,权且叫做“新木桶理论”。

我把这个“新木桶理论”展开了三种说法。

一、新木桶理论第一说:“长板无功说”现实:是指一个班子、一个部门,如果其他人水平差不多,个别人能力素质再好,也无法使组织的整体绩效得到提升。

而且假如这个能力水平高的人再来一个自命清高、不能融入团队的话,反而会起到严重的破坏作用。

原理:一个木桶中的水不会因为那块高“板”而跟上去,高出的板对桶中的水平没有贡献。

而且这块长板还会影响你整个木桶的平衡,不便于木桶盛水!对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三种可选的对策,一种是采用“短板理论”原理,大面积地换短板或补短板,这种策略的结果上面已经说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再一种办法是直接“锯掉长板”,但这种策略会形成水桶永远不提升的恶果;我倡导第三种策略——“锯短长板补短板”,就是企业不要过分倡导个人英雄主义,应该提倡、鼓励团队中优秀的成员降低姿态,融入到团队集体中,要带动其他人一起提高,即所谓要讲究大家互相协同达成整体绩效的提高。

木桶原理的五个推论

木桶原理的五个推论

木桶原理的五个推论迟雅木桶理论有五个推论:第一个推论是,在木桶中只要有一块壁板不够高,木桶就不可能装满水。

只有当所有的壁板都达到同一高度时,木桶才能盛满水。

联系到生活实践你会发现,有很多事物和现象都有这个规律。

比如,一个人,他的身体的某一个零件出现了毛病,他就病了。

一个脏器衰竭了,整个人也就报废了。

按照理论值,人可以活到120岁以上,可是,实际上能活动100岁的都非常罕见。

为什么呢?因为在某个方面存在着短板效应。

比如,中风,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心理疾病,等等。

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生命的终结或者缩短。

尤其是心脏这个发动机……因此,在养生方面,要关注木桶效应。

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注意自己的心理维护,注意及时消除各种身心疾病。

力争使身体中的“短板”得到补充。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生命水平,提高自己的寿命水平。

比如,一个人本来身体非常健康,但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失去了学习、工作能力,甚至自杀了。

身体上所有器官再健康也没有意义了。

那些患抑郁症的人,患精神病的人,多数身体器官都是正常的,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但是,由于存在着心理上的短板,就几乎残疾了。

所以有病早知道,有病早治疗非常重要。

经典的木桶理论在人体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更大。

比方: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因素有精神、运动、休息、饮食、环境等,缺一不可,差了不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一样也不可缺,不足也不成;人体在多种疾病共同攻击的情况下,抵抗和修复都是从最重的着手。

这也是木桶效应的实际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了“短板”也就等于改变了全局。

养生方面是这样,产品质量方面也是这样。

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

比如,一架航天飞机的坠毁,往往不是发动机出了问题,而可能是一个密封圈出了问题。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坠毁。

否定“木桶原理”的三个理由_利用短处模板

否定“木桶原理”的三个理由_利用短处模板

论文导读::“木桶原理”用于指导生产管理已久,但笔者认为确实有很多不妥之处,在管理学探索的道路上,尤其是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理论基础时,要用批判继承的态度来对待,既要看到短板给可持续发展留足的空间,又要善于经营长处,不要让自己的长处白白地浪费,以至上了木桶原理的当。

论文关键词:木桶原理,经营长处,利用短处,优势互补木桶原理是这样说的:“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获“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 我要说“木桶原理”着眼点过于偏颇,切莫上“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的当!否定“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理由之一。

短板效应信奉者认为:“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

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个人认为:木桶只能用作盛水,无疑有点片面利用短处,谁说木桶里面就不能装沙子,盛大米,我看装黄金白银都可以。

如果我把木桶先装满干净的金条,然后倒入水以利用金条之间的空隙,也可以用金条堵着短下来的木条,水不是照样能被盛满,并且我还装进了金条,原来的缺陷被闪闪发光的金条取代。

也正是短下来的木条给金条得以向外界展示自己发光的机会。

但也不能否认长出的部分就没有作用,他无法拦液体,但用他拦固体,并且一根木条就可以拦一堆固体,也不需要太多的木条中国论文网。

所以说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长处不是用来浪费的,只有不善于经营长处的人才让长处白白浪费。

否定“木桶原理(短板效应)”理由之二。

既然短板效应信奉者认为:“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

木桶理论名词解释

木桶理论名词解释

木桶理论名词解释
木桶理论名词解释如下:
木桶理论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从三个角度理解木桶理论

从三个角度理解木桶理论

从三个角度理解木桶理论木桶理论在企业管理界流传很广,对组织管理的指导简单明确,把深奥不易理解的组织管理问题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对木桶理论的理解仅限于一个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由最短的木板决定,一个团队的能力或一个项目的推进,由团队中能力最弱的人、部门或最薄弱的环节决定,进而指导人们,工作中要发现瓶径,解决关键性问题,才能四两博千斤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全方位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读木桶理论,发现其它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谈谈我对木桶理论的理解。

第一、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由最短的木板决定。

这点大家都知道,不再累述!第二、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由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决定。

如果木桶的木板之间缝隙很大,是装不了水的。

如果木桶的木板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一定可以装水,并且不会出现任何的浪费。

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团队的凝聚力会决定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否有缝隙。

如果合作愉快,齐心协力,那么这个团队成员间就会建立高效的沟通合作关系,没有内部损耗、没有浪费,工作高效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反过来,如果一个团队成员之间一盘散沙,推诿扯皮,就像有了大缝隙的木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里边的水就漏光了。

因此,我们在团建设中,必须重视统一目标,用统一利益关系把大家凝聚起来,淡化利益冲突,平衡利益关系,规范游戏规则,强化共同目标,统一团队思想;强调换位思考,促使相互理解,先合作而后共赢;树榜样,鞭落后,以相应的正负激励管理手段进行引导,才能建设真正的无缝隙的团队。

第三、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还由桶底的大小来决定。

试想桶底很小,木板再长、木板的紧密度再高,也装不了多少水。

在一个团队中,具体表现就是领导者的格局的大小,它决定团队的目标与作为大小。

俗话说:“兵慫一个,将慫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大格局的领导者,胸怀全局,着眼战略,目光长远,运筹帷幄,考虑周全;不惧小败,不喜小胜,不图一时之快,不计个人得失,不争蝇头小利,不惑一城一地;能广开言路,不刚愎自用;能容人缺点,不吹毛求疵;能知人善任,不嫉贤妒能;能惠及一方,不妇人之仁;具此品质者方可开创大格局,成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个角度理解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在企业管理界流传很广,对组织管理的指导简单明确,把深奥不易理解的组织管理问题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对木桶理论的理解仅限于一个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由最短的木板决定,一个团队的能力或一个项目的推进,由团队中能力最弱的人、部门或最薄弱的环节决定,进而指导人们,工作中要发现瓶径,解决关键性问题,才能四两博千斤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全方位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读木桶理论,发现其它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谈谈我对木桶理论的理解。

第一、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由最短的木板决定。

这点大家都知道,不再累述!
第二、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由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决定。

如果木桶的木板之间缝隙很大,是装不了水的。

如果木桶的木板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一定可以装水,并且不会出现任何的浪费。

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团队的凝聚力会决定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否有缝隙。

如果合作愉快,齐心协力,那么这个团队成员间就会建立高效的沟通合作关系,没有内部损耗、没有浪费,工作高效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反过来,如果一个团队成员之间一盘散沙,推诿扯皮,就像有了大缝隙的木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里边的水就漏光了。

因此,我们在团建设中,必须重视统一目标,用统一利益关系把大家凝聚起来,淡化利益冲突,平衡利益关系,规范游戏规则,强化共同目标,统一团队思想;强调换位思考,促使相互理解,先合作而后共赢;树榜样,鞭落后,以相应的正负激励管理手段进行引导,才能建设真正的无缝隙的团队。

第三、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还由桶底的大小来决定。

试想桶底很小,木板再长、木板的紧密度再高,也装不了多少水。

在一个团队中,具体表现就是领导者的格局的大小,它决定团队的目标与作为大小。

俗话说:“兵慫一个,将慫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大格局的领导者,胸怀全局,着眼战略,目光长远,运筹帷幄,考虑周全;不惧小败,不喜小胜,不图一时之快,不计个人得失,不争蝇头小利,不惑一城一地;能广开言路,不刚愎自用;能容人缺点,不吹毛求疵;能知人善任,不嫉贤妒能;能惠及一方,不妇人之仁;具此品质者方可开创大格局,成大事。

小格局的领导者,拘泥于小节,劳烦于小事;计小利,患得失,妇人仁,无纲纪,喜奉迎,恶直言;整日忙忙碌碌,实则处处救火,劳而无功,烦而无果。

领导都小格局,就算个人能力很强,终为琐事所累,下属再团结,再能干,团队也没有实效!一个人是连长的格局,做连长很出色,做营长也可以,但做师长就会受到很大的局。

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不缺乏证明木桶理论的例子。

让我们分析一下现代的伟人毛泽东与他的对手蒋介石。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反对王明左倾冒险硬拼硬打,强调利用地形优势,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围而歼之;长征途中,灵活多变,动向无常,常出奇兵,冲破了围追堵截,最后到达陕北;抗日战争中运动战、游击战、即壮大了实力,又钳制了大批日军……,类似例子举不胜举,体现了他超凡的军事才能。

他眼光敏锐,很清醒的认识到当时的形势敌强我弱,善于发现敌、我双方的薄弱环节,并能迅速决策,及时调整,扬长避短或补足短板,很好地应用了木桶理论第一项。

毛泽东在创造团结的氛围,平衡利益关系,统一团队思想,建立共同目标方面也做到了极至。

他的军队扎根百姓,军纪严明,秋毫不犯创造军民团结的氛围。

在控制区开展土地改革,平衡利益关系。

弃南方北上延安救国抗日赢得了广大群众支持。

树立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以建立新中国为目标,凝聚了大批的有识之士……,大批实例证明他是一个组织管理大型团队的高手,很好的应用了木桶理论的第二项。

一首《沁园春-雪》展现了毛泽东胸怀山河的大领导格局。

他弃城镇耕农村,主动撤离延安转战西柏坡;他不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困惑,不以一时胜败论英雄;他知人善任,博采众长,集体决策,信任下属而又敢于放权,故而手下凝聚了大批有识之士;他发表《论持久战》,纵面全局,目光长远,而不急于求成;在三大战役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充分体现了他极强的宏观战略眼光。

他飞赴重庆,为和平谈判,不惧个人安危……,储多方面展现了他宏大的帝王格局。

而毛泽东的对手蒋介石占尽优势却最终失败,不仅仅因为他军事才能拙劣。

蒋介石虽然有很高的个人能力,但他善权术,谋同仁,他与下属之间失去信任;他急于求成,常为一城一地得失而困惑,进而自乱阵角;国民党内部分裂,不能统一思想,没有强有力的统一目标;他经常刚愎自用,越权指挥造成战局混乱,下属有才能不能发挥,与日军在合肥、武汉、南京三大会战的失败充分证明了他这方面的缺点……。

很多事例都证明他与毛泽东相比最大的弱点是格局不如毛泽东大。

在文学方面两人格局的大小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毛泽东在发表《沁园春-雪》后,蒋介石自感气势不如,忙搜罗一帮文人帮他也写一首诗词盖过毛泽东,最后却无人能及,草草了事。

历史是最公正的,事实告诉我们职位越高,领导越大,谋大事者,格局要大!而格局小者必失败。

在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也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翻翻《史记》就可知晓,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木桶理论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虽然我们多数是普通人资质有限,不能比及伟人,但只要我们足够努力,综合理解木桶理论,灵活运用,定能带出优秀的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