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巩固练习题 精品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并序 巩固练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翳翳.(yì)靡.途(mí)犹望一稔.(niàn)B.轻飏.(yánɡ)熹.微(xī)或棹.孤舟(náo)C.流憩.(qì)耘耔.(zǐ)眄.庭柯(miǎn)D.盈樽.(zūn)出岫.(yòu)稚.子侯门(zhì)2.对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会.有四方之事(恰逢)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C.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D.帝乡不可期.(期求)3.比较下列各句加红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③觉今是而昨非.④富贵非.吾愿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于西畴.. B.将有事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农人告余以春及D.乐夫天命复奚疑6.下列各句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文:孩子满屋,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

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后悔过去,但现在也已经不好再说了,知道今后还可以补救。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译文:云烟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归。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译文: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自然地生死?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7—10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归去来兮辞练习题

归去来兮辞练习题

归去来兮辞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归去来兮”这个成语的是:
A. 昨天我因为生病没有上学,今天终于归去来兮了。

B. 难得有个假期,我一整天都在家中归去来兮。

C. 昨晚约定了今天见面,可是对方临时有事,归去来兮了。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辞”这个词的诗句是:
A. 我与春风辞宇宙。

B. 辞言,双泪垂,草原夜雪飞。

C. 故事已尽,无话可辞。

3. “辞”在古代的意思中,最接近的含义是:
A. 打破
B. 分离
C. 重逢
二、填空题
1. 成语“归去来兮”的意思是__________。

2. 在古代,辞的意思不仅仅指离开,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

3. 古代的文人常借用“归去来兮”来表达__________的情感。

三、简答题
1. 你认为诗词中使用成语和古文词汇有什么作用?
2. “归去来兮”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是否还有应用的空间?请举例说明。

3. 你认为古诗词对现代人的影响力如何?
四、论述题
请以“归去来兮”为题,写一篇文章探讨古代诗人如何运用“归去来兮”来表达对离别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习题(精)(原卷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习题(精)(原卷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园日涉以成趣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乐夫天命复奚疑D.当其欣于所遇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精品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精品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精品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0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情在骏奔骏奔:骑着快马奔跑B.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动用法,使愉快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它的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借以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借指音乐不知老之将至至:到来2.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悟言一室之内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介词,比)B.及其所之既倦(动词,求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于)C.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动词,到)4.下列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A.不能喻之于怀B.遂见用于小邑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怅然慷慨B.列坐其次C.问征夫以前路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6.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悟言一室之内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人们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追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归去来兮辞并序 练习(优秀实用)

归去来兮辞并序 练习(优秀实用)
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4.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5 分) 5.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 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5分)
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幼儿) 倚南窗以寄傲 (傲,自足自得的心情)
4: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快的神色)
(二)虚词 之
悟已往之不谏(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知来者之可追(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恨晨光之熹微(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
4.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今 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5分) 贤者身处于这个世界,如果天下政治不清 明,社会动荡,就选择归隐;就出来参与政 事 ,而现在是太平文明的世道,为何这 样为难自己呢?(5分) 评分细则: “隐于天下无道”,语序给1分; “奈何自苦如此”调整语序给1分; 其余3分,酌情给分。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 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 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 志,托物抒情。 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 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 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 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 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洋潮张岱故事..,三江①看潮,实无潮看。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

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注】①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2)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3)著面..皆湿(4)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古义:(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古义:(3)龟山一挡,轰怒非常..古义:稻谷的一种。

④舁(yú)篮舆:抬竹轿。

⑤宋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是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专用词语之一,指起用人任以官职。

1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1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1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心惮远役耘耔荒芜(wǔ)惆怅(chànɡ)B.晨光喜微盈樽稚子(zhì)眄庭柯(miǎo)C.敛裳霄逝流憩容膝(qī)遑遑(huánɡ)D.欣欣向荣遐观出岫(xiù)西畴(chóu)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山水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B.陶渊明的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并序》最有名。

C.辞,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020年 高中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 巩固练习(人教版)

2020年 高中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 巩固练习(人教版)

02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荒芜.(wú)惆怅.(zhàng)轻飏.(yáng) 熹.微(xī)B.载.体(zài) 僮.仆(tóng)壶觞.(shāng) 怡.颜(yí)C.流憩.(qì) 矫.首(qiǎo)出岫.(xiù) 盘桓.(huán)D.丰稔.(niàn) 西畴.(chóu)窈窕.(tiǎo) 耘耔.(zǐ)思路解析:A项,“怅”应读“chàng”。

C项,“矫”应读“jiǎo”。

D项,“稔”应读“rěn”。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脱然:轻快的样子。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思念的样子。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自然:本来的样子。

D.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怅然:失意的样子。

思路解析:C项,“自然”的意思是“不勉强,不拘束”。

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A.{①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②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C.{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思路解析:A项,“交”,①副词,都;②名词,有交情的人。

B项,“夫”,①名词,成年男子的通称;②助词,用在句中。

C项,“奚”,①副词,为什么;②代词,什么。

D项,“形”,都是名词,指身体。

答案:D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善万物之得时——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C.复驾言兮焉求——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D.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委曲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思路解析:D项,“委心”的意思是“随心”,“去留”的意思是“生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荒芜.(wú)惆怅.(chànɡ)稚.子(zhì) 轻飏.(chànɡ)B.倚.靠(yǐ) 装载.(zǎi)僮仆.(pú) 熹.微(xī)C.窈窕..(yǎo tiǎo) 东皋.(ɡǎo)出岫.(xiù) 矫.首(jiǎo)D.遑.遑(huánɡ) 斟酌.(zhuó)怡.颜(yí) 翳.翳(yì)解析:A项“飏”读“yánɡ”,B项“载”读“zài”,C项“皋”读“ɡāo”。

答案:D2.下列各句加线的词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断绝交游B.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包括父母在内的内外亲,范围比现代汉语广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耕种之事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行休:将要得以休息一下解析:“行休”意为“将要结束”。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快要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遐:远解析:C项“谏”意为“劝止”,可释为“挽救,改正”。

答案:C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谏止,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B.觉今是.而昨非:这样园日涉.以成趣:牵连,牵涉C.策扶老..以流憩:拐杖抚孤松而盘桓..:徘徊、留恋不去D.请息交以绝游.:交往帝乡不可期.:至,及解析:B项“是”意为“对,正确”;“涉”意为“涉足”。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项①乐趣,②趋向,取向;B项①拄着,②鞭打;C项都当“日光”讲;D项①随从,顺从,②托付,交给。

答案:C6.比较下边两组句子中带点的字的意思或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行”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行”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行”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行”字也不同解析:两个“之”均为动词,意为“到,往”;③句的“行”意为“将要”,④句的“行”意为“行为”。

答案:B7.比较下列句子中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问征夫以.前路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家叔以.余贫苦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解析:①③“以”为介词,都是状语后置的标志,但意义不同,①句“以”可译为“用,拿”,③句“以”可译为“把”;②“以”相当于连词“而”;④句“以”意为“因为”。

答案:D8.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①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②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解析:D项连词,表修饰。

A项①助词,无实义;②语气词,表反问。

B项①相当于“而”;②“把”,介词。

C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助词,“的”。

答案:D9.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园日.涉以成趣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③善.万物之得时④眄庭柯以怡.颜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吾得兄.事之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乐.琴书以消忧⑨策.挟老以流憩⑩携幼.入室A.①⑥/②⑤⑨/③⑧/④⑦/⑩B.①⑥/②⑤⑨/③⑩/④⑦/⑧C.①⑥/②⑤/③⑨/④⑦/⑧⑩D.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解析:①⑥为名词作状语,②⑤⑨为名词作动词,③⑧为形容词作动词,④⑦为使动用法,⑩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D.既窈窕..以寻壑解析:A项“亲戚”古代包括内外亲属;B项“河”古代专指“黄河”;D项古有“幽深曲折”之意,现没有。

答案:C11.下列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B.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C.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解析:扶老,古义是竹制的拐杖,今义指搀扶老人。

答案:A12.以下句子与“而君幸于赵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C.遂见用于小邑D.复驾言兮焉求E.问征夫以前路解析: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与例句是被动句,E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②景翳翳..以将入翳翳:阴暗的样子))役:奴役,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谏:劝止,谏正,②觉今是.而昨非是:对,正确))来:回来,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或:有时))解析:“来”为助词,无义。

答案:D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一样的是()A.曷.不委心任去留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奚.惆怅而独悲D.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解析:“曷、胡、奚”三个词为疑问代词,而D项的“为”是动词,意为“做”。

答案:D15.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窈窕以寻.壑②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怀良辰以孤往. A .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不同B .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相同C .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相同D .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不同解析:第一个“寻”为“寻找”,第二个“寻”意为“不久”;第一个“往”为“离去、过去”,第二个“往”为“前往”。

答案:D(一)课内阅读阅读《归去来兮辞 并序》序言部分的内容,回答16~19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1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生生.所资 维持 B .求之靡.途 没有 C .彭泽去.家百里 距离 D .因事顺心.. 顺遂心愿 解析:“生”为名词,生活。

答案:A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故.便求之 ⎩⎪⎨⎪⎧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④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旧交,②所以,③④都是“不久”。

答案:C18.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

B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谋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厚爱、家叔引荐、彭泽不远的缘故。

C.陶渊明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是陶渊明辞官的因素之一。

解析:“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的说法错误。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陶渊明也不例外。

答案:A19.翻译下列句子。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

(2)本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勉强所能够改变的。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费,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作《归去来》。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2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属:写作B.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嗜:爱好C.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堪:能够D.素简贵,不私.事上官私:暗地里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发现C项“堪”的意思应该是“忍受,经得起”。

答案:C2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因。

B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因。

C项,“之”①代词,指陶潜;②助词,的。

D项,“于”都是介词,表对象。

答案:D2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①不慕荣利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②写他读书入迷的状态,⑥写他怎样做官。

排除这两项即可。

答案:C2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他家宅旁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为“五柳先生”,还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

B.陶潜的亲友知道他生活困难,就设酒招待他,陶潜必去,一去就喝得醉醺醺的,一点儿也不顾及亲友的情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