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鹿和狼的故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教案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板书“鹿”和“狼”1、谁能说说你对狼的认识?你对鹿的了解呢?(鹿:温柔善良,让人喜欢。

狼:凶恶狡猾,让人憎恨,如《会摇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题目后你想说些什么?温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凶恶的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读书)二、学生读课文。

1、自己将全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你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三、课文中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部分,边读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

四、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部分。

1、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目的是为了保护鹿,让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经过25年的猎捕,鹿没有了天敌。

3、鹿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无数只,还有一些饥饿而死。

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择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不同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进行一次辩论赛。

正方罗斯福是对的,他杀狼是为了保护鹿。

反方罗斯福是错的,他违犯自然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

六、总结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

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作者:黎明八校王利志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鹿和狼的故事|人教新课标 (共33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鹿和狼的故事|人教新课标 (共33张PPT)

词义辨析
充足——充裕
课文解读
20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 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①有四千只 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 大敌。[句解:此处写狼是鹿的大敌为下文 埋下了伏笔。]
段析:开篇写凯巴伯森林有四千只左右 的鹿在林间出没,狼是鹿的大敌。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 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 些。[句解:交代了总统保护鹿的目的。]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 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冰冷”体现了枪口的无情,“惨叫”“一命呜呼” 等词语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③“25年”“数千只”这两组数字说明了什么? 写捕杀时间长、被射杀的狼数量之大。
④“宠儿”“自由王国”分别指什么?为什 么这样称呼?“
宠儿”指的是鹿,因为它得到了总统的特 别保护;“自由王国”指的是鹿生活的凯巴伯 森林。由于捕杀狼这一行动大功告成,因此鹿 自由自在地过着“幸福生活”。这样称呼形象 生动。
读写错混提示
1.“繁殖”的“殖”读“zhí”, “殖”与“植”左边的偏旁不同,要注意区 分。
2.“角色”的“角”应读“jué”, 不读“jiǎo”。
一字多音
同音字词
【zhí】殖(繁殖)(生殖)植(植树) (植被)
【kěn】啃(啃青)(啃书本)肯(肯 定)(首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5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7:15:3317:15:3317:158/25/2021 5:15:33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517:15:3317:15Aug-2125-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7:15:3317:15:3317:1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4课《鹿和狼的故事》

14课《鹿和狼的故事》

鹿和狼的故事寓意着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故事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故事告诫我们,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鹿和狼的故事启示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鹿和狼的故事 传达了生态系 统平衡的重要 性,强调了尊 重自然、保护 生态的必要性。
通过故事中鹿 和狼的关系, 说明了生物之 间的相互依存 关系,强调了 人类应该尊重 自然规律,保 护生态平衡。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故 事 背 景 02 鹿 和 狼 的 生 态 平 衡 03 故 事 情 节 04 故 事 寓 意
时间:XXXX年 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
鹿和狼原本是互相捕食的关系,但因为人类的过度捕猎,狼的数量减 少,鹿失去了天敌 鹿群数量激增,过度啃食植被,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人类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开始保护狼群,使其数量逐渐恢复
狼重新成为鹿的天敌,生态平衡得到恢复,故事发生
鹿是森林中的重要植食动物,能够控制森林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狼是食物链中的重要掠食者,能够控制鹿等植食动物的数量,维护 生态平衡。 鹿和狼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鹿和狼的存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鹿是狼的主要 猎物之一,为 狼提供食物来

狼通过捕食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助于控制鹿 的数量,维持
生态平衡
鹿在生存过程 中,通过奔跑 和团队协作来 逃避狼的捕食, 促进种群进化
鹿和狼之间的 捕食与反捕食 关系是自然界 的生存法则, 共同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
鹿和狼的矛盾起源 鹿和狼的斗争过程 鹿和狼的最终结果 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鹿和狼的故事∣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鹿和狼的故事∣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狼与鹿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添加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狼与鹿之间彼此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加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求、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两种动物并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他们给你们留下的印象并说出理由。

(狼是凶悍的、残忍的,鹿是温顺的、仁慈的。

)是啊,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想要消灭狼从而保护鹿的情感。

但是狼真的就这样罪大恶极吗,必须杀害吗?这节课让我们经过一个故事了解一下鹿和狼的关系,看看经过学习你们的想法会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简介罗斯福。

2.请同学们自在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上下文、工具书理解词句并做出标记。

(3)标出自然段。

3.找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课文次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罗斯福为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也大量死亡的故事。

4. 随文理解以下词语:厄运锐减保护要挟相悖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三、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1~6),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狼与鹿的故事。

第二部分(7),鹿和狼与森林的关系。

第三部分(8),人们对狼与鹿的认识同理想相悖。

第四部分(9)总结全文,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默读鹿和狼的故事部分(1)边读边考虑:为甚么杀狼?(保护鹿)采取哪些措施?(消灭狼—25年六千多)结果怎样?(狼被灭鹿病死森林枯死)经过狼的呐喊与鹿的心声感受这个决策酿成的严重后果。

(2)请同学复述故事。

罗斯福为保护鹿而杀掉吃鹿的狼,由于狼的灭绝使鹿大量繁殖,从而过度啃食植被,使森林的生物链不平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教师寄语: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厄运、相悖、狩猎、罪魁祸首、糟蹋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预习案【写作背景】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

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走进作者】西奥多·罗斯福(18581027—19190106),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1901-1909)。

曾任海军副部长,1900年当选副总统。

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预习自测】4.结合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认真读一读第一至第六自然段,想一想,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自读第七至第九自然段,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从文中体会出什么道理?学习建议: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学习了课文,说说罗斯福错在哪里?为什么?3.想一想: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当堂检测】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把要说的话用最简洁的语句告诉每一个进入森林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4 鹿和狼的故事 (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4 鹿和狼的故事   (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14*《鹿和狼的故事》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揣摩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

【自主学习】一、新知预习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角.色(jué jiǎo)相悖.(bó bèi)承载.(zǎi zài)糟蹋.(tà tɑ)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相悖:苟延残喘:罪魁祸首: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谁)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

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二、课堂探究1.研读1~6自然段,看看故事的发生地凯巴伯森林前后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填一填表格。

2.用箭头及简单的文字来表示“鹿、狼、森林”之间的关系?三、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狼、鹿、森林,或者是环保志愿者,请选择一种身份给罗斯福总统写信。

2. 如果要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立一个警示牌,你会怎么设计?3.资料链接——《引狼入室计划》这场灾难出现后,美国政府为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这个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

当年从加拿大运来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学习评价】自评☆☆☆师评☆☆☆附:参考答案一、新知预习1.角(jué)相悖(bèi)载(zài)蹋(tɑ)2.相悖:相违背。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1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让鹿繁殖的`更多些,所以他下令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经过25年的捕猎,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让狼群变的所剩无几了。

自从狼被捕杀后,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鹿能吃的东西都难逃厄运,山坡被吃的土地也裸露出来了。

灾难最后发生了,原本有十万只鹿,现在只剩下四万只病鹿在苟延残喘了。

我觉得总统的做法不对,那样会让鹿群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某些不法分子滥砍乱伐,把山坡上的树都砍断了,植被遭到了破坏,动物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

虽然那些狼吃掉的也都是病鹿,所以在没有懂的情况下,不要乱断定,会造成不同结果,造成错误。

森林里需要狼,也需要鹿,两者不可缺少。

人们必须要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人们也要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的关系。

“如果谁要是说了谎话,那么大灰狼就会吃掉他哟”。

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给她的孙子讲故事,小孙子睁大眼睛撅着小嘴望着奶奶说:“为什么不在大灰狼来之前就打死它呢?”而这却与20世纪初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想法差不多。

那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

1917年,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凯巴伯森林,森林中约有四千多只可爱的鹿经常出没,但森林中凶残的狼却时常捕杀它们,人们非常担心可爱的鹿会因此而消亡。

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想让森林中的鹿得到保护,于是请来猎人,经过25年的捕杀,杀死了森林中几乎所有的狼。

狼没有了,但森林里却出现了可怕的事情——一天天增多的鹿不断地啃食着森林中的资源,森林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能被食用的资源已所剩无几。

不久,没有食物而饥饿的鹿从十万多只锐减到四万多只,然后迎接它们的就是病魔的缠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4鹿和狼的故事狼简介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4鹿和狼的故事狼简介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学学习资料
狼简介
狼与狗是亲属,外貌长得很像,只是狼的个儿比狗稍大些,体毛一般是灰黄色,有时产地不同,它的颜色也有差别。

狼的身材较瘦,四条腿较长,尾巴拖在两条后腿当中,很少摆动,人们叫它木头尾巴。

它的吻部较狗尖一些,嘴巴较阔,眼睛有点斜,耳朵直竖,看上去一副凶相,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狼生性凶残、机警、多疑和狡猾,加上它的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十分敏锐,又成群结队地活动,所以在牧区常乘牧人疏忽的时候,窜入来咬杀或叼走羊。

而且还会使用埋伏、围攻等方式,捕杀羊、鹿、狍和家禽等,甚至伤害人命。

由于狼对人的危害很大,有的国家甚至用直升飞机来消灭狼群。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狼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有一定作用,由于狼善于捕猎黄羊和鹿群内的不健康个体,在客观上起着自然选择的效果。

狼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生活在山地。

平原、森林和冻原地带,甚至高达5000米的山地都有,在开阔的原野上数量最多。

平时单独或雌雄同栖,冬季常常集合成群,一般每群10多只在一起。

狼的毛皮可以制皮衣、褥和帽子等。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鹿和狼的故事
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朱菊雪审核:
学校班级学生
一、基础训练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充满生命力的样子。

()
指死(含诙谐或讽刺意味)()
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样子。

()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纯朴优良()
维持()()纯洁优秀()
保持()()纯熟优质()
3.缩句
1.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也被捕杀了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时达标
读句子,回答问题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1.“垂”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再
查画。

2.“垂”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东西的一头向下②流传③将近
“垂下了头”中的“垂”的意思是,“生命垂危”中的“垂”的意思是,“名垂千古”中的“垂”的意思是。

3.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4.选择正确答案。

总统主持葬礼是因为( )
A.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都来了,总统主持显得更加尊重客人。

B.为了能唤醒更多的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C.许多人都在关注此项活动,他必须得参加。

三、能力提升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清晰可闻。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

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世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1.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尤其”、“更是”起什么作用?
2.积累描写流量、水声、水形的词语(每类至少2个)
流量
水声
水形
3.大瀑布逐渐消失的原因有三点,用简要的话概括在下面。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