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民居系列之碉楼
中国建筑史民居系列之碉楼

三、碉楼分析
4.实例分析—广东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在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 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 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 建成)。类型上,约分三大类 一:更楼或灯楼 二:众楼 三:居楼 开平碉楼中西合璧, 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 意愿选取不同的 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 自成一体。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羌族碉楼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 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 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 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 。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 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是塔楼的 顶部,中国式的屋顶,中西混 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 穹顶,美国城堡屋顶,欧式别 墅屋顶,庭院式的阳台顶。 上部造型有:柱廊式 、平台 柱廊式 式 、退台式 、悬挑式 、混 合式。 合式。
突出悬挑 射击孔 穹顶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藏堡: 内坡依然是垂直的,上层房屋的建 藏堡:外墙向内收缩,但内坡依然是垂直 内坡依然是垂直 筑方式除支撑系统为圆木立柱,横榫外,其余部分都是将圆 圆 木对剖,横向放置,圆的那面朝外,平面向内。以一个开间 木对剖 为组合,转角交角处做成凹凸榫 凹凸榫搭接的交合而成,层层重叠, 凹凸榫 直至达到所需高度。半圆木上下之间做一些连接榫,以保证 其整体性。井干式建筑 井干式建筑,墙体厚实。 井干式建筑
三、碉楼分析
1、功能用途分析
【精品资料首发】碉房有哪些建筑风格?

【精品资料首发】碉房有哪些建筑风格?
碉房有哪些建筑风格?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
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
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俗称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
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
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
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
居住在四川阿坝和甘孜的藏族碉房,其木装修部分则增多一些。
居住在甘肃南部的藏族则多采用青海庄窠形式,说明地区条件对民居的影响甚至比民族因素的影响更大。
四川茂汶地区居住的羌族亦采用碉房形式,其外墙为片石垒砌,建筑密度极高,并附建有极高的碉堡及过街楼,防御性极强。
云南红河州一带的哈尼族民居称为土掌房,为土墙、平顶、外墙无窗的两层楼房,这种体系应说与藏族碉房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本文由王敏老师编辑整理,感谢大家的支持!。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 古建筑的探索之旅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古建筑的探索之旅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古建筑的探索之旅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是中国稀有的古代民居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带领读者展开一次精彩的探索之旅,探寻开平碉楼的独特魅力。
一、碉楼的历史背景开平碉楼建立于明朝时期,是当时地方士绅为了保卫家族和财产而修建的防御性建筑。
由于当时的广东一带经常受到倭寇的侵袭,居民为了自保,建造了这些独特的碉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碉楼不仅仅具备防御功能,还成为了家族居住和经商的场所。
二、碉楼的建筑特点1. 外观独特:开平碉楼外观雄伟壮观,多为砖木结构,高度往往达到四至五层楼。
外立面用砖砌成,并装饰有精美的壁画、浮雕等艺术元素,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风貌。
2. 结构稳固:由于碉楼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因此碉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牢固。
楼体采用了坚固的木质框架,内外墙面使用了厚实的砖石材料,具备优秀的抗震性能。
3. 内部布局:碉楼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一楼通常用作商铺或集市,二至四楼是居住空间,顶层是观景台。
不同楼层的使用方式为碉楼的居民提供了灵活的居住和经商环境。
三、探索碉楼的奥秘1. 游览开平碉楼:参观开平碉楼是了解其独特魅力的最佳方式。
游客可以欣赏到碉楼的壮丽外观,近距离感受其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
2. 欣赏壁画和浮雕:开平碉楼的外立面装饰有丰富多样的壁画和浮雕,反映了地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仔细观赏这些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艺术作品,还可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
3. 感受碉楼的居住环境:游客可以进入碉楼内部,参观不同楼层的布局和功能。
在逛碉楼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当年居民在这里生活和经商的情景,感受碉楼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4. 了解碉楼的历史变迁:通过参观陈列馆或博物馆,了解碉楼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碉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四、保护和传承碉楼文化1. 加强保护措施:对于古建筑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加大保护力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碉楼的维修、防火和抗震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传承。
图说碉楼

边界碉楼
边界碉楼一般建在 部落不部落,圁司 不圁司,或是村寨 不村寨之间自然分 领地交界的重要地 点,作为界标,以 避免边界争端或纠 纷。
一 按功能介绍
房中碉、姊妹碉
一 按功能介绍
家族碉楼
家族碉楼就是由一户或 几户近血统亲属,为了 自身的安全,在紧靠住 房附近建造的碉楼。 修建家族碉楼时的所有 支出均由这户人家承担, 碉楼的所有权归建碉户, 平时多用以家庨的物资 储藏和防卫。若发生大 的战事,才投入到集体 的防卫不战斗中去。 在地处大小釐川的嘉绒 藏区,过去还有一种风 俗:凡本地人,家里生 下男孩后,就开始备石 取泥,筹建碉楼,倘若 男孩长大成人,家碉还 没有修好,就别想娶到 媳妇。这至少可以说明 家族碉楼在人们主活中 的重要性。
一 按功能介绍
风水碉楼
由亍在横断山域盛 行原始自然崇拜,相 信在某些特定的地方 存在危害人畜的魔鬼, 如果这种地方位亍村 落内或村寨附近,人 们便在其地修建一座 高大的石碉楼用以镇 邪,使地下的魔鬼丌 能出来危害人间。 风水碉楼一般为八 角碉楼,数量较少, 往往一个村寨,或是 一个圁司辖区内只建 一座这种风水碉楼。
二 按“角”介绍
四角碉楼
二 按“角”介绍
五角碉楼
亐角碉楼数量极少,是碉楼建筑中的珍品。 亐角碉楼是在四角碉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特殊变形的碉楼。此类碉楼多因建碉 地点为斜坡地,为增强碉楼临坡地下方一 面墙体的受力强度,将该面墙体逢中线部 位砌出一道突出墙面约0.10—0.40米的角 以支撑墙体中部。亐角碉楼在平面上皆呈 近方的“回”字形。 目前这类碉楼数量很少,仅存5—7座。
一 按功能介绍
村寨碉楼
村寨碉楼是一个部落 或一个圁司管辖的自 然村落,或几个相邻 的自然村落,为了抗 击外来的武力迚攻, 由部落首领或圁司头 人组织所属臣民建造 的碉楼。 修筑村寨碉楼的所 有支出全部由集体共 同承担,碉修好后由 部落首领、圁司或寨 首指派辖区内的寨民 坚守。 村寨碉楼多数是一 碉多能,有的既是军 事防御碉楼,又是烽 火碉楼、要隘碉楼, 而有的村寨碉楼功能 则相对单一。
碉堡了!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

碉堡了!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原创2017-06-13明哲文化传统文化二十四品导读:《说文解字》有曰“楼,重屋也”,《尔雅》亦有云“陕(狭)而修曲曰楼”,由此可见所谓“楼”即一种体量高而瘦的多层建筑。
“碉”字最早是出现在唐朝李贤所注的《后汉书》中,指的是一种多层石结构的少数民族建筑。
故而“碉楼”一词很形象的将“楼”的建筑体型特征与“碉”的防御功能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开平素有“中国碉楼之乡”之称,开平碉楼民居建筑是以开平地区为代表的广泛分布在广东五邑侨乡地区的一种由当地人民建造的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多层塔式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其数量众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保存完整,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从御敌避水到奢华美观碉楼最初是以防御为首要目的而建造的,因此碉楼上随处都体现出防御的特征。
大门通常做成凹门洞的形式,而在门洞或进门入口正上方会设有射击孔。
有些碉楼则索性在门口正中悬挑出角楼,以加强入口的防御。
顶层平面则主要通过悬挑的挑台或角楼以及上人屋顶平台的形式在扩大防御范围同时,有效地打击楼外敌匪。
(凹门洞形的大门和屋顶平台)上世纪10至30年代,大量侨民返乡兴建碉楼,他们在带来大量侨汇的同时,还积极传播西方文化,为侨乡开平注入了开风气之先的文化气息。
对西方审美观的认可使得西方建筑装饰元素成为碉楼装饰的重要标志,这些因素使得碉楼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华丽建筑形式美的追求渐渐的超过了对防御的功能要求,碉楼成为了楼主拥有财富的象征。
(迎龙楼)兴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迎龙楼属于早期建造的碉楼,与后期建设的开平碉楼相比,其主要强调了对防御性要求的设计,外观拙壮朴实,没有任何额外的装饰。
迎龙楼四角所设的落地式塔楼完全是从防御功能出发,使射孔覆盖其周边更大的范围。
迎龙楼使用坚固的墙体作为防御的对策,对门窗等非实体墙部分也进行防卫性的装饰。
大门是面积最大的开口部分,门扇背后是若干把铁制的门锁,横竖交错在铁门背部。
碉楼

分类:隘碉 烽火碉 寨碉 家碉 风水碉 伏魔碉
外形:四角 五角 八角 少数达十三角 高度:多数30米左右 少数达60米
特点:每个碉楼都有自己的性别和名字
碉 楼 群
斜碉
八角碉
开平碉楼
•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 化的发展而鼎盛于二十世纪初,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 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1833座,被誉为“华侨文化 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文艺长廊”。
•
开平碉楼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其建筑风格既 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 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巴 洛克式等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开平碉楼突出的历史 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日益被国内外所关注和认同。2001 年6月,国务院公布开平碉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开平碉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 遗产。
羌民碉楼
作用:御敌 储存粮食 高度:10米——30米
形状:四角 六角 八角
建筑材料: 石片 黄泥土
永平堡
丹巴碉楼
• 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全县现存 古碉数量种类之多、建筑之奇,堪称全国 之最,世界罕见。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 岸,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顶三处的古石 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古碉保存完整,并 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
建筑之美
碉楼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述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特色,因 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 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 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 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 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 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
开平碉楼,几大细节你都认识吗?

开平碉楼,几大细节你都认识吗?说到开平碉楼,广东的朋友相信都不陌生,它坐落于江门的五邑侨乡。
现今在我们国内保存有碉楼建筑的地方也不少,四川、重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江西、广东等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散布。
为什么这里只挑江门的开平碉楼来讲呢?因为2007年它申遗成功,它是中国国内,乃至世界上的历史碉楼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
一、开平碉楼产生的历史为什么会有开平碉楼,这得从开平这个地方的历史说起。
碉楼比一般的民房要高,过去的普通百姓居住的大多是平房,之所以这一带会有这么高的房子,主要是为了御敌。
这里有那么多敌人吗?起因又是什么?首先,开平地处南越交界,在明朝中期以前,这个地方十分的偏僻,没有人管。
这给了那些流贼和一些造反的农奴很好的藏身之地,那个时候,开平这个地方的社会治安是十分的混乱不定的,打家劫舍是常有的事情。
到了明朝中期,因为明政府距离这个地方太远,实在是管不过来。
这个时候从北方迁徙过来的汉族居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之间爆发了较大的土地冲突,造成了强烈的民族冲突。
到了明朝末期至到清朝初期,开平当地的地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又激化了,最终得不到解决。
从这段历史发展来看,开平这个地方因为山高皇帝远,没人管,所以矛盾一层接着一层的激化,以致于社会治安越来越混乱。
为了防御农奴对地主的武装起义反抗,这个时候便出现了碉楼。
开平这个地区社会动荡真不少,从“社贼之乱”到“红匪之变”,再到后来种族联盟形成的土寇,这个地方极少有安稳的日子,不是农民战争,就是民族矛盾,还有各种土地问题。
加之清政府对广东地区实行的“海禁”和“迁界”政策,开平地区的发展一直滞后,大量农民家破人亡。
为了御敌自保,碉楼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碉楼的分类1、按材料来划分(1)石楼一看名字就知道材料是石头,它分为统一加工的石材和天然石块,自由垒砌,而垒砌的石缝就用黏土来填充。
此种材料用于碉楼兴建的兴起阶段,但是,这种材料保存性极差,容易受到战乱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导致损毁,至今能完整保存的基本上已经消失了,或许会有稀少的几段残桓,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几乎是销声匿迹。
中国建筑史民居系列之碉楼ppt课件

1,客家地区的碉楼 总体特点是碉楼与客家围宽厚的围墙相连,或正
面两角建楼(二碉),或正面两角与后围正中建 楼(三碉),或四角建楼(四碉),或四角加后 围正中建楼(五碉),或四角加左、右、后三围 正中建楼(七碉) 2,五邑侨乡和开平的碉楼 主要在于其建筑式样和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中西 建筑文化合壁,使其脱离了中国传统碉楼的样式 和风格,自成一体。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 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 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 ,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 奇
1
概述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因 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 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 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
羌族碉楼
开平碉楼
2
碉楼的起源
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碉
1、功能用途分析
楼 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 3、建造特点
的敞廊,封闭的碉房,开敞的廊檐,很有民族特色。
12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羌族碉楼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 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 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 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 。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 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化背景的差异,造型样式也有所不同。
17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 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 高临下,墙体坚固厚实,窗户小, 有鉄栅和窗扇,铁板窗门。碉楼上 四角突出悬挑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 堡,角堡内开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 孔,各层墙上也有射击孔,增加 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碉楼分析
4.实例分析—广东开平碉楼
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 ,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 防卫功能。
三、碉楼分析
5.现存价值分析
以开平碉楼为例:开平碉楼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 2、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 3、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 4、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二、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四川、重庆碉楼 1.四川是全国最早兴建碉楼的地方,大部分也 是与宅院相连,建在宅院围墙的转角处,的防卫 性建筑,楼高三层或五层(更有的达七层,如巴 县木洞镇蔡家碉楼)。 2。川西南的彝碉主要与房宅相连,多建立在 院落四角,一般二到三层,每层开有若干射击孔
二、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广东碉楼川西藏、羌少数民族地区的碉楼主要以 石、土为建筑材料,基本上是平顶。 1,客家地区的碉楼 总体特点是碉楼与客家围宽厚的围墙相连,或正 面两角建楼(二碉),或正面两角与后围正中建 楼(三碉),或四角建楼(四碉),或四角加后 围正中建楼(五碉),或四角加左、右、后三围 正中建楼(七碉) 2,五邑侨乡和开平的碉楼 主要在于其建筑式样和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中西 建筑文化合壁,使其脱离了中国传统碉楼的样式 和风格,自成一体。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 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 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 ,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 则的石材砌筑而成
其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居住作用
三、碉楼分析 1、功能用途分析
功能用途分析
藏族碉楼组成:一、底层二、楼梯三、阳台兼厕所四、 晒坝五、外墙六、大门七、主室八、经堂
“碉楼”,楼层铺木板,下层当库房,二、三层住人,并 设有经堂。四周围墙,中间庭院,墙厚,旧时可当碉堡打仗或 防御之用。窗户朝庭院开,院外用小窗窄门。便于挡风。楼顶 平台可以晾晒东西,或散步、观光。
台山的碉楼,大多建于二、三十年代碉楼的分布, 大致是丘陵地区和靠近山区的地方比较多,皆因防备盗贼 而起,主要由海外华侨捐资兴建,建立了具防护与居住功 能的“中西合璧”式碉楼。这些碉楼一般三、四层,高的 十层,墙有尺多厚,有黄泥拌石灰舂成的,有青砖或花岗 岩石砌的,更多的是钢筋水泥结构;
三、碉楼分析
三、碉楼分析
1、功能用途分析
乡间和山区的碉房, 一般依山而建,多为 三层:一层关栏牲畜, 二层当卧室、厨房和 储藏室,三层设经堂 。平顶用来晾晒谷物。 屋顶插经幡。房屋旁一 般有转经简。室内一般 都供有神龛、经书。通常 不用床铺和桌椅,睡卧和 坐都在垫子上。
高级住宅,在主要入口处或主要房间外侧设置一层或数层高 的敞廊,封闭的碉房,开敞的廊檐,很有民族特色。
2.造型及材料分析——西藏碉楼
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宽、顶是平的。碉房因所在地区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城市,碉房布局合理,造 型完整,装饰富丽。一般三层,最高六层,用石作墙 ,木头作柱,上方木铺排作椽。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比较
共同点:整体造型有一定相似性兼具防护和居住之功 能,一般高度较高
三、碉楼分析
防御设施
1、功能用途分析
秦汉时期的“角楼”或“望楼。碉楼的的建造受到 古代角楼或望楼的启示每层的四边墙上都开有枪眼。 顶层普通四边突出,形似阳台,“阳台”底也开有枪 眼;四角筑成瞭望台,甚至装有探照灯。门窗不大而 都用厚厚的钢板做门,整座碉楼都异常牢固。战乱时 期还有瞭望和火警监护
居住要求
三、碉楼分析
4.实例分析—广东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在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 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 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 建成)。类型上,约分三大类
一:更楼或灯楼 二:众楼 三:居楼 开平碉楼中西合璧, 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 意愿选取不同的 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 自成一体。
葡萄牙里斯本的贝伦塔
曼克顿塔楼
法国“罗马风” 钟塔
一、碉楼的起源
从中国范围考察
早在中国秦汉以前就有一种多层建筑存在,叫“角楼 ”或“望楼。碉楼的的建造受到古代角楼或望楼的启示 ,发展很早,远在汉代就已经很完备了。到了魏晋南北 朝时期,北方社会战乱纷争,民间大量兴建带防御性设 施的城堡式建筑——“坞”,碉楼是整个防御设施的重要 部分。
古格遗址的碉堡
一、碉楼的起源
秦汉时期的望楼羌族碉楼 Nhomakorabea二、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碉楼既然是一种具有专门用途的建筑,那么只要有社会需要的 地方,它就会出现在那里。目前碉楼就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青海、 西藏、云南、四川、重庆以及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和香港 特别行政区。
清海南部的玉树、果洛、黄南州藏 族居住的一些半农半牧地区普遍建 有一种石木结构的二、三层(个别 为四层)平顶楼房,形似碉楼, 外 形封闭、坚实、稳重、粗犷;开窗 小, 室内光线暗淡, 每层都有一个天 井式的方孔,一架圆木做成的独木 梯沟通上下.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是塔楼的 顶部,中国式的屋顶,中西混 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 穹顶,美国城堡屋顶,欧式别 墅屋顶,庭院式的阳台顶。 上部造型有:柱廊式 、平台 式 、退台式 、悬挑式 、混 合式。
突出悬挑 射击孔 穹顶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藏堡:外墙向内收缩,但内坡依然是垂直的,上层房屋的建 筑方式除支撑系统为圆木立柱,横榫外,其余部分都是将圆 木对剖,横向放置,圆的那面朝外,平面向内。以一个开间 为组合,转角交角处做成凹凸榫搭接的交合而成,层层重叠, 直至达到所需高度。半圆木上下之间做一些连接榫,以保证 其整体性。井干式建筑,墙体厚实。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羌族碉楼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 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 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 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 。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 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古代榫卯示意图
对剖凹凸榫卯
三、碉楼分析
4.实例分析—藏碉楼
藏碉楼一般建在山顶或河边,以毛石砌筑墙体,为了防御功能, 房屋建成像碉堡的坚实块体。常为三层,首层贮藏及饲养牲畜,二至 三层为居室,设平台及经堂,经堂是最神圣的地方,设在顶屋。由于 少雨,木结构以
石片及石块压边。 碉楼为木、石 结构建筑,墙体用片 石垒砌而成并有泥浆 为粘合剂。内部楼层 采用木坊,圆木搭筑 而面。
碉楼
探秘石头砌成的不朽传奇
概述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因 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 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 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
羌族碉楼
开平碉楼
碉楼的起源
碉楼的分类及分布
碉
1、功能用途分析
楼 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 3、建造特点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如今碉楼已失去了其当初的防御意 义,但却成为我国传统民居里一笔宝贵的财富。
谢谢观看! 2020
4、实例分析
碉楼比较与总结 5、现存价值分析
一、碉楼的起源
从世界范围考察
碉楼这种单体塔楼式建筑在西方也比较多。比如十至十二 世纪西欧以教堂建筑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中,它发挥 着召唤信徒、授时的功能,在封建战争频繁时期又用于瞭 望。到十二世纪,不仅继续起着瞭望的作用,而且增加了
军事防御和火警监护的功能。
相异处: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因而它们建造材料有所 不同,有的是木板石板,还夹杂有黄土,有的是混凝土结 构,还有的是石材堆叠而成。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
化背景的差异,造型样式也有所不同。
三、碉楼分析
3.建造特点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 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 高临下,墙体坚固厚实,窗户小, 有鉄栅和窗扇,铁板窗门。碉楼上 四角突出悬挑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 堡,角堡内开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 孔,各层墙上也有射击孔,增加 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 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 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 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可居 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
三、碉楼分析
2.造型及材料分析——台山碉楼
碉楼比较与总结
碉楼出现在中外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他们似乎有各 自的发展轨迹。而中国碉楼建筑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 区兴建的一种以防御性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其建 造受到古代角楼或望楼的启示而发展,汉代就已发展的很 完备。
碉楼形式多样,不同民族叫法和建造都不一样。可分为黄 土碉和石碉;其修建挑选了地势,多就地取材,考虑水源 、风向、向阳等因素;楼体上宽下窄,造型犹如金字塔, 整个建筑一气呵成,尽显雄健刚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