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和五代的划分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B【解析】【分析】B。

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

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汤周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昌东周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9-23年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山西临汾高祖光文皇帝刘渊319-329 长安陕西西安成汉306-347 成都四川成都太宗武皇帝李雄前凉314-363 姑臧甘肃武威高祖明王张寔后赵319-351 襄国河北邢台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 龙城辽宁朝阳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前秦351-394 长安陕西西安世宗明皇帝符健后秦384-417 长安陕西西安太祖武昭皇帝姚苌后燕384-407 中山河北定州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西秦385-431 苑川甘肃榆中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后凉386-403 略阳甘肃平凉太祖懿武皇帝吕光南凉397-414 西平青海西宁烈祖武王拓跋乌孤南燕398-410 广固山东益都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西凉407-421 酒泉甘肃酒泉太祖昭武王李暠胡夏407-431 统万城陕西靖边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北燕407-436 和龙辽宁朝阳高句丽人高云北凉397-439 张掖甘肃张掖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冉魏350-352 邺城河北临漳汉人冉闵*西燕384-394 长子山西长子鲜卑族慕容泓*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四川成都汉人谯纵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前蜀891-925 成都四川成都高祖王建后蜀925-965 成都四川成都高祖孟知祥杨吴892-937 扬州江苏扬州太祖杨行密南唐937-975 金陵江苏南京烈祖李昪吴越893-978 杭州浙江杭州武肃王钱鏐闽国893-945 长乐福建福州太祖王审知马楚896-951 长沙湖南长沙武穆王马殷南汉905-971 兴王府广东广州高祖刘龑南平907-963 荆州湖北荆州武信王高季兴北汉951-979 太原山西太原世祖刘崇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辽国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太祖段思平西夏1032-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景帝李元昊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朝1206-1368 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明朝1368-1644 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清朝1616-1911 北京北京皇太极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南京孙中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初中地理知识点:五带的划分

初中地理知识点:五带的划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热带的范围是23.5°S-23.5°N;北温带的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故答案选B。
故选:C。
3.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M点的经纬度是(40°N,20°E),故M点位于北温带。故选:B。
6.地球上为了避免将一些国家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于是将20°W经线和160°E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选A。
7.由图可以看出,C点的纬度是0°,从热量带的划分是位于五带中的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高温,故选C。
8.图中D点的纬度是位于南纬10°,从纬度的范围来划分,是小于30°的低纬度地区,故选C。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甲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C.甲地四季分明 D.甲地无太阳直射的机会
13.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温度带名称:A_______B_______带,________带有阳光直射现象,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填名称)
【解析】
【分析】
根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进行分析解答。

一年级科学认识四季

一年级科学认识四季

一年级科学认识四季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循环往复。

它是地球公转和自转规律的结果,也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了解四季的变化是帮助他们认识自然和世界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介绍四季的基本认识。

春季春天是四季之首,是大地苏醒的季节。

在春天里,冰雪融化,万物复苏。

小朋友们会发现,树木上的嫩芽慢慢地长大,变成了绿叶。

鸟儿也开始筑巢,欢快地唱起了歌。

而且,春天的气温也逐渐升高,天空变得湛蓝。

夏季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夏天的阳光很强,天空中常常会出现白云朵朵。

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夏天,因为这是放暑假的季节。

在夏天,我们可以穿上凉爽的衣服,去海边游泳,或者到公园里放风筝。

此外,夏天还是水果丰收的时节,比如西瓜、葡萄等美味的水果都成熟了。

秋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黄金的季节。

在秋天里,我们会看到树叶变黄了,有的还会变成红色和橙色。

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片片金黄的羽毛。

小朋友们还会注意到,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早晚温差变大。

此外,秋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我们可以一起吃月饼,还可以赏月。

冬季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短的白天。

小朋友们会发现,冬天里,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地面被洁白的雪覆盖。

因为天气冷,我们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和帽子,才能保暖。

此外,冬天还有一个令人期待的节日——圣诞节,我们可以一起庆祝圣诞,相互送上礼物,分享快乐。

通过对四季的简要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变化。

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里体验和探索自然的奥秘。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四季的变化,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同时,在享受四季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四季的美景永远伴随着我们。

认识四季,就像读一本大小写的书,每个季节都是书中的一页。

通过认识四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地间万物的变化,也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家园。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有,太阳照射点的南北移动,引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节气:节气太阳照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春分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增秋分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增归纳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纬度: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存有一次太阳照射,照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说随其时间变化图:(北半球)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划分变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有,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划分成左右短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概论复习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地球概论复习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名词解释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7.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

24小时15.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2、经度:是一种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 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 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 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 .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7. 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 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 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 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 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 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

24小时15. 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 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地壳物质的循环沉积岩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外力作用与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极 圈 南寒带 0 90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练习题: 练习题:
3、4、5月为春季的划分方法,是属于什 、 、 月为春季的划分方法 月为春季的划分方法, 么划分方法( 么划分方法( ) A、我国传统上的划分 、 B、西方国家的划分 、 C、根据气候统计的划分 、 D、根据习惯上的划分 、
练习题: 练习题: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A、五带的范围变大 、 B、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 温带的范围将变小 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 温带的范围将变大 D、热带、温带的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热带、温带的范围不变、
几条重要的纬线 五带的划分 各带的主要特征
90
0
五 带23°26ˊ 的 0 划 23°26ˊ 分
0
66°34ˊ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南 回 归 线 南 极 圈 90
0
66°34ˊ
五 带23°26ˊ 的 0 划23°26ˊ 分
0
66°34ˊ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66°34ˊ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34ˊ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26ˊ 有太阳直 0 0 射现象 23°26ˊ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66°34ˊ
作者: 作者:杨后保 单位: 单位:漫川中学
四 季 的 划 分
一、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划分依据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 划分方法: 二、划分方法: 气候四季: 1、气候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 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 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 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 二季的 度季节 、 四季 的四季: 1 的四季: 四 季节的 的四季节: 的四季节: 二分二 四季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