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程序设计入门与VB集成开发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程序设计入门与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入门、Visual Basic发展、功能及特点;Visual Basic的运行环境及启动、退出;Visual Basic的集成开发环境;以及建立事件驱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初步概念;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VB源程序的格式与文件组成;一个简单程序实例。

1.1程序设计概论

计算机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进行自动工作的,它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都依赖于解决问题的程序。学习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学会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出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程序。程序包括数据和施加于数据的操作两方面的内容。数据是程序处理的对象,操作步骤反映了程序的功能。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和取值范围,程序设计需要考虑数据如何表示以及操作步骤(即算法)。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人类在计算机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当一个求解问题能够用数学模型表达时,人们会考虑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表达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形式,再由计算机自动处理这个程序,生成人们所需要的结果。

程序设计语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由最早的机器语言形式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形式。

20世纪50年代的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用这样的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相当烦琐、复杂,不同机器所使用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几乎完全不同。能够使用这类语言编写程序的人群极其有限,这就限制了这类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普及和推广,理所当然地影响了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研制出来的FORTRAN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历史上的第一个所谓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在数值计算领域首次将程序设计语言以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引入了许多目前仍在使用的程序设计概念,如:变量、数组、分支、循环等。20世纪50年代后期研制的Algol语言进一步发展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提出了块结构的程序设计概念。即一个问题的求解程序可以由多个程序块组成,块与块之间相对独立,不同块内的变量可以同名,互不影响。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设计出来的程序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程序越庞大,程序的可靠性越差,错误更多,难以维护。程序的设计人员都难以控制程序的运行,这就是当时的“软件危机”问题。为了解决“软件危机”问题,荷兰科学家E.W.Dijkstra 在1969年首次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这种思想强调从程序结构和风格上研究程序设计方法。后来,瑞士科学家Niklans Wirth的“算法+数据结构=程序”思想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将一个大型的程序分解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部分(称之为模块),模块化能够有效分解大型、复杂问题,同时每个模块因为相互独立,提高了程序的维护效率。这就是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所谓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是人们在求

问题时,不断要提出求解的问题,还要精确地给出求解问题的过程(将问题的求解过程分解成多个、多级相互独立的小模块)。早期的BASIC语言就是典型的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从求解问题的功能入手,按照工程的标准和严格的规范将求解问题分解为若干功能模块,求解问题是实现模块功能的函数和过程的集合。由于用户的需求和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按照功能划分将求解问题分解出来的模块必然是易变的和不稳定的。这样开发出来的模块可重用性不高。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是为了解决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所不能解决的代码重用问题。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是从所处理的数据入手,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求解问题的功能为中心来描述求解问题。它把编程问题视为一个数据集合,数据相对于功能而言,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就是“对象+对象+……=程序”的理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关心的是所要处理的数据,而后者关心的是求解问题的功能。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软件危机”问题。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有两类:一类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另一类是兼顾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混合式语言。Visual Basic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无论是面向过程的还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都遵守如图1.1所示的计算机语言模型。因为这个模型是从人类的自然语言中抽象出来的,任何计算机语言都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子集。这样让学生回忆学习某种人类自然语言的方法来思考如何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这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某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时,以某种人类自然语言成为计算机语言的参照对象。其实,人类语言的模型也类似于图1.1,只是人类语言比计算机语言复杂,其字符集等可能是无限的,而计算机语言的字符集等必须是有限的,而且通过有限套规则可以表达出来。

图1.1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模型

1.2VB的安装、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1.2.1Visual Basic简介

1.4对象与事件驱动编程机制

1.4.1对象与类

世界上存在的任何具体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对象。对象是具体存在的,每个对象都是唯一的,有着自己的特性。对象是指现实世界中具体存在的实体。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包括自己特有的属性和同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属性反映对象自身状态变化,表现为

当前的属性值。对象是代码和数据的组合,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对象可以是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比如可以是控件或窗体。整个应用程序其实也是一个对象。实际上“对象”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要理解编程中“对象”概念,还必须有一些“类”的知识。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在系统中通常有很多相似的对象,它们具有相同名称和类型的属性、响应相同的消息、使用相同的方法。对每个这样的对象单独进行定义是很浪费的,因此将相似的对象分组形成一个类,每个这样的对象被称为类的一个实例,一个类中的所有对象共享一个公共的定义,尽管它们对属性所赋予的值不同。在Visual Basic的“工具箱”上,控件代表类。在创建控件之时也就是在复制控件类,或建立控件类的实例,这个类实例就是应用程序中引用的对象。在设计时操作的窗体是类;在运行时,Visual Basic建立窗体的类实例。

对象和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具体的,而后者则是抽象的。

1.4.2属性、事件和方法

属性:属性窗口包含被选择的窗体、控件在设计时拥有的属性的列表,这些属性能够在设计时被改变。当用户选择多个控件时,属性窗口包含的属性列表被所选择的控件共享。

设置或改变对象属性的一般步骤为:

(1)选中要操作对象。

(2)在属性窗口的属性列表框中找到要操作的属性。此时设置框中为当前控件该属性的当前设置。

(3)在设置框中键入或选择用户的设置。

事件:Windows下应用程序的执行是由事件驱动的,如果说属性是程序员与控件之间的桥梁,那么事件便是用户与程序之间的桥梁。用户使用程序的过程,便是不断触发各种事件,向程序下达指令的过程。离开了事件,程序便难以知道用户“在干什么”及“想干什么”,因此,程序员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用户和程序之间架好桥梁。

方法:方法是用来描述对象动态特征的一个操作序列。如对学生数据的输入、输出,按出生日期排序,查找某个学生的信息等。方法也是VB控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方法通常用于操作控件,这跟属性有点相似,但方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操作控件的途径,而且,某些控件操作是必须用控件的方法来完成的。

1.4.3控件和标准控件

在VB编程中,控件是最为重要的,利用控件我们可以进行图形界面的设计,制作出符合各种要求的界面。

窗体和控件都是Visual Basic中的对象,它们是应用程序的“积木块”,共同构成用户界面。因为有了控件,才能使得VB不但功能强大,而且易于使用。控件是构造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图像化工具。在程序开发环境中,控件放置在工具箱中,使用一系列简单的单击和拖拽操作就能够使用它们在窗体上创建对象。

VB控件分为三类:内部控件、ActiveX控件和可插入对象。其中内部控件又称标准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