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生平介绍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导语: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欢迎阅读。
一、人物生平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潮州。
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
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
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
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
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着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
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

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哲学家,他作为当时的文坛泰斗和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有着十足的气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人物韩愈的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出生在唐朝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他生在官宦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在朝中或者地方为官的。
所以韩愈自幼就深受家风的熏陶,七岁能言,十二岁能文,少时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天赋。
韩愈字退之,世人称他为韩昌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韩愈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无奈时运不佳,前后七次都未能成功。
但是韩愈却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他自信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一直坚持不懈。
当时也有人看出了韩愈的才干,董晋就是其中之一。
董晋举荐韩愈为宣武军的观察推官,韩愈在董晋帐下做了三年。
后董晋病逝,韩愈扶着他的灵柩离开宣武军。
没想到四天后军中就发生了变乱,韩愈因为提前离开躲过了一劫。
回到徐州的韩愈终于在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通过了考试,第二年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又一年被提升为检查御史。
由于韩愈说话直接,话语直入事情的要害,道理深刻有力,所以时常受到那些小人甚至是皇上的不满,也由此韩愈数次被贬地方。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的诗词作品被誉为具有高度人道和文化内涵的杰作,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以下是对韩愈简介资料及其代表作的详细介绍。
一、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原名韩退之,字退之。
生于唐朝贞元十一年(公元817年),卒于宣宗天复二年(公元873年)。
其家族为汉朝时期的三公之一韩信后裔,而韩愈后来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韩愈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
自幼好学,学有所成,十八岁时便通过了科举考试。
在任国子监博士期间,他积极倡导新学说,主张典礼主义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并在唐代文坛上崭露头角。
但随着唐代政治动荡的加剧,韩愈身陷朝政斗争中。
曾被监禁、贬谪多次,直到晚年才得以重归政治舞台,担任太子少傅的职务,为官方提供“新儒家”思想与文化建设的倡导。
二、韩愈的诗词作品韩愈以其绝世的诗词作品著称于世。
他的诗词作品注重表现人类情感,崇尚自然,极具人文主义的色彩。
以下是韩愈的三首著名的诗词作品:1、《竹石赋》《竹石赋》是韩愈的代表作。
该文描写了一组竹石的形象和特征,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整篇文章以“竹石”为载体,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庐山谣》《庐山谣》又称《庐山谣辞》,是韩愈创作于太和元年(公元827年)的一首赞美名山美景的诗词。
该作品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反映了韩愈的自然观和审美情趣。
其中“芳林新叶催陈叶,残峰浅翠闭苍烟”一句,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3、《秋雨行》《秋雨行》是韩愈在贬谪途中创作的一首诗。
该诗通过描述秋雨的形象和特征,与自己的境遇相对比,表达出愁苦与孤独。
诗中那悲壮豪放的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韩愈的个性和情感体验。
三、韩愈的思想贡献韩愈的思想和文化建设对唐代社会发展和中国文化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倡导新学说,强调了中心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典章制度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韩愈的简介和

韩愈的简介和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也因为他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就韩愈的生平事迹、思想和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生平事迹(1)早年经历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于河南南阳人,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
他十分聪明,自小勤奋好学,对于经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14岁的时候,他考入了洛阳的大学学习。
自此,他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着手研究网络安全。
(2)官场生涯韩愈在唐朝时期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官员,在多个地方的政府和宫廷都有过任职。
他曾在唐玄宗和唐肃宗的朝廷上担任过散骑常侍、礼部侍郎和集贤宾等职务。
但考虑到他固执的性格和对朝廷的批判态度,他被迫多次辞职和落职。
最终,他辞去了所有官职,成为了一名自由写作家和学者。
二、思想韩愈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文化观念家之一,他的思想相对于当时的主流思想更为开放和包容。
他在《师说》、《进学解》等著作中,阐述了自身的教育思想,并强调了学生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强调必须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三、文学作品韩愈的文学功底精湛,作品风格优美,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类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原毁》等,它们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四、传世佳话韩愈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佳话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被授予了文学殿试上状元的头衔的故事。
据说当时他手写了一篇辩论文章,三日三夜不合眼,最后获得了殿试的最高分数。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五、影响韩愈的作品和思想超越了唐代,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开放和包容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发展,为后代的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韩愈的一生中,他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对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简介资料

韩愈简介资料韩愈简介资料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简介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韩愈简介资料一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
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
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
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鳄鱼文》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后转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
韩愈简介资料二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涉及方面很广,有“扶树教道”宣传儒家思想的作品,如《原道》《原姓》《原毁》;有寓意深刻的杂说,如《龙说》《马说》;有刺社会之弊的议论和表状,如《讳辩》《论佛骨表》;有谈“求师之道”的,如《师说》;有感情激荡真挚动人的祭文墓志铭,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愈的诗作也取得很大成就。
他不拘泥于李杜,而是有所革新与创造,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
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
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
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的简介和作品

韩愈的简介和作品韩愈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散文家、文学家、思想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他的作品不仅凝聚了唐代文化,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韩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进行介绍。
一、韩愈的生平韩愈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出生在北魏的河南省河南郡洛阳。
他从小聪明好学,年少便执著于读书和诗词,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后来,在成为名士的道路上,他先后担任过大理寺少卿、礼部员外郎、骆州刺史等职务,但是都不久就辞职了。
韩愈在唐代文学中属于思想派人物,提倡文化自强和质疑前人从而形成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思想,如“圣人观天下,化乱为治,治民如君子”,“王者定策立事,以稳定天下”,“圣人之治也,必令人民怨不在身”。
尽管他在唐代的文学界声名很高,但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他的名声开始受到一些损失。
例如在玄宗天宝中,他因为对朝廷的不满而离开官场不久后被贬为九江县尉,但是过了两年后才被太和殿士舍选为招词臣,成为文坛风云人物。
韩愈的思想在唐朝尊崇佛法的时期,是一种古代儒家思想的再现,他在文学上力促“文人”复兴,推崇贵族文献,弘扬儒学正道。
他在诗歌作品中抨击官吏的不当行为,倡导社会公正;在散文中反对形式的虚华,倡导返回本心,革新语言;同时又批评佛教较多,要求建设一种承续传统、丰满的文化体系。
他的思想为唐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文化影响打下了新的基础和高峰。
韩愈去世的时间是唐宪宗永贞元年(823年),享年88岁,现埋葬于河南省长葛市的长葛县园梓陵中。
二、韩愈的代表作品1.《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韩愈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唐代极富价值和影响力的著作。
这部书是韩愈回顾自己参加唐明皇“开元盛世”的经历、记录唐朝贤达及时事的一部笔记。
《东京梦华录》不仅是一部艺术历史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史著作。
2.《师说》《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温馨、感人的人际关系,又有批评和谴责不成器的学生或教育者。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生平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陵府法曹参*。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学者,他的作品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受唐代文学界和后世学者的推崇和追捧。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来介绍韩愈。
一、生平经历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汉族,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南滑县。
咸阳元年(785年)考中进士,进入太子洗马的职位,后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历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位。
因为他在言辞和行为上甚为刚直和不拘礼法,在朝廷上与李林甫等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后被贬为黔州刺史。
期间他刻苦钻研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大量的著作,成为唐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和学者。
晚年因病返回故里逝世。
二、主要作品韩愈的主要作品包括诗、文、论、史、赋等多种文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文赋》《文赋》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篇赋。
它以“章、句、点、画”四个方面解析文学艺术的构成要素,讲述了文章的构思、写作、收尾等方面的方法技巧和原则,成为了后代人文学写作的重要指南。
2.《进学解》《进学解》是韩愈的另一篇文论名篇,主要讲解功名、文章、治道、忠良四个方面。
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精于心,则神明;高于物,则雅俗;深于事,则通达;简于礼,则寡尤”的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3.《杂说》《杂说》是韩愈在免职黔州期间所著的一部随笔集,分为十二卷,内容涉及文化、历史、政治、诗词等多个方面,精辟深刻。
这部著作以张载的“气学”为依据,主张“气质”为“道德”的核心,在唐代文化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4.《师说》《师说》是韩愈主张教育改革的名篇,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以实事求是、以诚意尽力、以言语思欲陶冶、以德行相扶持”等方面的创新性建议,对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代表作品除了上述的主要作品之外,韩愈还有很多代表作品,这里列举几个: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韩愈的一首诗,通过对春景和忧国忧民之情的描绘,表达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生平介绍困苦童年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
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
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
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
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科举之路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
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
是年,韩愈在长安落地,生活无所依靠,又传来从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
约在此年末,韩愈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
此间,韩愈得到了马燧的帮助,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
贞元五年(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
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
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
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两入幕府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
韩愈刚离开四日,宣武军便发生兵变,留后陆长源等被杀,军中大乱,韩愈因先离开而得免祸。
韩愈随董晋灵柩至洛阳,其后于二月末抵达徐州。
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同年冬,张建封派韩愈前往长安朝正。
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贞元十六年(800年)春,韩愈回到徐州,于夏季离开徐州,回到洛阳。
同年冬,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吏部考试。
屡遭贬谪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过铨选。
次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他曾告假回到洛阳,前往华山游玩。
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
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
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贞元二十年(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获赦免,于夏秋之间离开阳山县。
八月,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县令。
当时,魏、郓、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
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百姓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任尚书职方员外郎,回到长安。
元和七年(812年)二月,复任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便创作《进学解》来自喻。
宰相看后,很同情韩愈,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于是调韩愈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韩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馆修撰。
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诰。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晋升为中书舍人,此后获赐绯鱼袋。
不久,厌恶韩愈的人称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
裴均之子裴锷是平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父亲时,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
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韩愈因此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随征淮西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
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
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
”他便找到柏耆。
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
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
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
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书左仆射郑余庆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
韩愈被引为副使,参与修定工作。
谏迎佛骨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
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
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
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
”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
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
”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
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
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
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出使镇州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当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杀害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
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自称留后,并向朝廷索求节钺。
长庆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凑及成德士兵,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
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
元稹说:“韩愈可惜。
”唐穆宗也后悔,命韩愈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
韩愈说:“皇上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
”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到镇州后,王庭凑将士拔刀开弓迎接韩愈。
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
王庭凑对韩愈说:“之所以这么放肆无礼,都是这些将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
”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有一士卒手执兵器上前几步说:“先太师(指王武俊)为国家击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这里。
我军有什么地方辜负了朝廷,以致被作为叛贼征讨!”韩愈说:“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就好了,他开始时叛乱,后来归顺朝廷,加官进爵,因此,由叛逆转变而为福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到吴元济、李师道,割据叛乱,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众人回答:“没有。
”韩愈又说:“田弘正举魏博以归顺朝廷,他的子孙虽然还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归顺朝廷,还未成人就被任命为节度使;刘悟、李祐当初跟随李师道、吴元济叛乱,后来投降朝廷,现在,都是节度使。
这些情况,你们都听说过吗!”众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军不安。
”韩愈说:“但是你们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残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众人都称善。
王庭凑恐怕将士军心动摇,命令他们出去。
然后,对韩愈说:“您这次来成德,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
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
”便和韩愈一起饮宴,正逢牛元翼逃溃围出,王庭凑也不追。
晚年生活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
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
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
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改职兵部侍郎。
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韩愈为吏部侍郎。
病逝于家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
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