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呼吸训练技术1

合集下载

呼吸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呼吸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呼吸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喘息不止或者呼吸急促的患者,坚持不懈的做呼吸训练,不仅能放松大脑,还能有效改善肺功能,进而改善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为此,下文为您讲讲呼吸训练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您做好呼吸训练,取得良好的呼吸训练效果。

一、呼吸训练——等量呼吸该呼吸训练适合睡前做,不仅能改善肺功能,还能缓和神经系统,进而让自己静下来,避免某些事情或者纷飞的思想影响自己的睡眠。

此外,等量呼吸重点是吸气、吐气相等,长期坚持做该呼吸训练,可提升呼吸的控制和专注能力,且该呼吸训练方法比较简单益行,随时都可以进行训练。

(1)呼吸训练方法:舒适姿势躺下或者坐下,可闭上眼睛,也可睁开眼睛,吸气4次,随后呼气4次。

(2)呼吸训练技巧:呼气、吸气均用鼻部完成,这会增加呼吸的自然阻力。

此外,掌握基础呼吸训练方法后,逐渐增加呼吸次数,呼吸达到6次-8次为宜。

二、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做迟缓、深的腹式呼吸,可降低吸气摩擦阻力,扩大潮气量,改善换气/血液比例的失衡。

此外,腹式呼吸还能增强膈肌功能,继而提升换气量,减小氧耗量,改善呼吸不畅等症状。

(1)呼吸训练方法:坐位或者立位,双手分别放在腹部、胸部,每分钟吸气7次至8次,每次锻炼维持10min-30min,每日锻炼2次。

(2)呼吸训练技巧:吸气时最大程度挺腹,但要保持胸部不动。

呼气时最大程度呼出气体,同时腹部缓缓凹陷。

三、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该呼吸训练法适合肺功能受损的患者,例如慢阻肺患者,坚持进行缩唇呼吸,可延长吐气过程,进而降低呼吸频率。

于此同时,还能增加吸入新鲜空气的量,进而改善缺氧症状,预防二氧化碳潴留。

此外,缩唇呼吸还能对胸壁肌肉进行有效锻炼,可有效增强腹部肌肉活力,且降低耗氧量,缓解膈肌疲劳。

(1)呼吸训练方法:首先,闭上嘴巴,鼻部吸气,然后嘴唇呈吹口哨样,缓慢进行呼气。

(2)呼吸训练技巧:缩唇程度可自由调节,且保持长时呼气、小量吸气,以便在支气管内产生一定的压力差,避免胸内高压、无放射牵引等导致塌陷。

呼吸功能训练课件

呼吸功能训练课件

预防和治疗呼 吸系统疾病, 如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等
呼吸功能训练的益处
增强心肺功能: 提高心肺的供 氧能力,改善 心血管健康
改善呼吸质量: 提高呼吸效率, 减少呼吸困难
增强免疫力: 提高身体抵抗 力,减少疾病 发生
缓解压力:调 节呼吸节奏, 减轻心理压力
2
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
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的定义: 通过胸部的扩张和收
训练强度
训练强度应逐渐增 加,以适应身体变 化和训练效果
训练强度应根据个 人身体状况和训练 目标进行调节
训练强度不宜过大, 训练强度应保持稳
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定,避免忽高忽低,
或损伤
影响训练效果
训练环境
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噪音和空气污染 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 地面防滑,避免摔倒
空间宽敞,便于进行各种训练动作
保持呼吸的深度和持 续时间,以达到最佳
效果
3
呼吸功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训练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2-3次呼吸功能训练,每次训练时 间控制在30-60分钟。
训练频率可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训练效果进行 调整,如感觉身体不适,可以适当减少训练频率。
训练频率不宜过高,以免造成身体疲劳,影响 训练效果。
训练频率不宜过低,以免训练效果不佳,达不 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呼吸功能训练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02. 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 03. 呼吸功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04. 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估
1
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呼吸功能与健康
01
呼吸功能:人体 重要的生命活动, 维持生命所需氧 气和二氧化碳的 交换
02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节律和深度,增强肺活力,促进氧气的吸收与运输,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1. 深呼吸法:坐直或平躺,用鼻子慢慢吸气,使气流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下降),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将肺中废气全部排出。

2. 腹式呼吸法:坐直或平躺,将手放在腹部,用鼻子慢慢吸气,使腹部随之鼓胀,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使腹部逐渐塌陷。

3. 慢呼吸法:坐直或平躺,用鼻子慢慢吸气,数到4,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数到6。

尽量使呼吸节奏缓慢匀称,放松身心。

4. 吹气训练:将嘴闭上,用大力吹气,感觉腹部肌肉收缩。

吹到气完全排空时,再慢慢吸气,重复多次。

可帮助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5. 喘息训练:在吸气时,向上挺胸并拉紧腹肌,像是扎紧了一根腰带。

吸气时间为2秒,呼气时间为4秒,重复多次。

可帮助改善呼吸节奏和深度。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适用于一般人群。

如果需要更专业的呼吸功能训练,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

呼吸训练的方法

呼吸训练的方法

呼吸训练的方法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备条件,更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提高专注力,甚至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深呼吸法。

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坐下或躺下,放松身体。

2. 慢慢吸气,让空气充分进入肺部,感觉腹部隆起。

3. 屏住呼吸,保持几秒钟。

4. 缓慢呼气,尽量让肺部的空气排空,感觉腹部缩小。

5. 重复进行深呼吸,每次至少进行5-10分钟。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是一种有助于增强肺活量和放松身心的呼吸训练方法,适合长期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的人群。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放松身体。

2. 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

3. 慢慢吸气,让腹部隆起,胸部保持相对静止。

4. 缓慢呼气,让腹部缩小,胸部保持相对静止。

5. 重复进行腹式呼吸,每次至少进行5-10分钟。

定向呼吸法。

定向呼吸是一种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放松身心的呼吸训练方法,适合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人群。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或躺下,放松身体。

2.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身体的感觉。

3. 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深度,保持均匀和稳定。

4. 心无旁骛地专注在呼吸上,排除其他杂念。

5. 重复进行定向呼吸,每次至少进行10-15分钟。

总结。

呼吸训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身心健康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提高专注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深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定向呼吸法的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享受呼吸训练带来的益处。

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呼吸训练是一种通过专注呼吸方式的练习来提高身心健康的方法。

下面是关于呼吸训练的10个基本方法和技术,并附有详细描述:1. 深呼吸法:坐直或躺下,用鼻子缓慢地吸气,腹部逐渐膨胀。

然后用口缓慢地呼气,腹部逐渐收缩。

每次呼吸都要集中注意力。

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提高血氧含量。

2. 顺序呼吸法:数数来帮助调整呼吸节奏。

吸气时数到4,屏息并数到4,然后缓慢呼气并数到4。

这种呼吸法有助于减轻压力和促进放松。

3. 等比呼吸法:通过限制呼气时间来延长呼吸节奏。

吸气时数到4,然后呼气时数到8。

等比呼吸可以有效地平衡自律神经系统,提高心率变异性。

4. 肚脐呼吸法:将手放在胸部上方,另一只手放在腹部上方,然后用鼻子慢慢吸气,使腹部凸出。

随后,用嘴巴慢慢呼气,使腹部收缩。

这种呼吸法可以增加氧气流动,并改善慢性呼吸问题。

5. 计数呼吸法:用鼻子吸气,并在心中数到4或8。

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并用心中再次数到4或8。

持续进行数次,可以帮助舒缓压力和高度集中注意力。

6. 鼻腔通气练习:用拇指堵住一侧鼻孔,用鼻孔吸气,并在呼气时将拇指放在另一侧鼻孔上。

然后交替堵住鼻孔进行练习。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平衡气流和提高呼吸效率。

7. 正念呼吸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过程中,不评判也不干涉。

只是观察呼吸的感觉,冷热、流畅、深浅等。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自我认知和专注力。

8. 渐减呼吸法:缓慢而有规律地减少呼吸的次数。

开始时每分钟呼吸10次,然后逐渐降低到9次、8次,以此类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和平衡呼吸频率。

9. 呼吸与冥想结合:在冥想过程中,专注于呼吸的感受和节奏。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气和吸气上,可以实现更深入的冥想状态,并促进内心的平静与集中。

10. 瑜伽呼吸法:瑜伽中有许多呼吸技巧,如缩短呼气时间、延长吸气时间、鼻腔交替呼吸等。

这些技巧旨在平衡体内能量,并促进身心的健康。

可以通过参加瑜伽课程或自学来学习并实践这些呼吸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呼吸,作为我们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能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训练手段,来改善和提升呼吸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体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深呼吸是最常见的呼吸训练技术之一、深呼吸是指通过扩大呼吸幅度,充分利用肺部容积,增加氧气的吸入量。

正常呼吸时,我们通常只使用肺部的一部分容积,通过深呼吸可以让我们更充分地利用肺部呼吸的潜力。

深呼吸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训练,比如通过慢慢地吸气和呼气来延长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或者通过逐渐增加吸气和呼气的幅度来增加肺部容积。

深呼吸的好处包括增加氧气供给,促进气体交换,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等。

呼气技巧训练是另一种常见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呼气技巧训练主要针对呼气时的肺部活动和腹肌的控制能力。

呼气技巧训练包括吐气训练和闭唇呼气训练。

吐气训练是指在呼气时,有意识地用力将空气排出体外,加强腹部和胸部肌肉的用力控制能力。

闭唇呼气训练是指在呼气时,将嘴唇轻轻合拢,维持一定的阻力,使呼气变得更加缓慢和有力。

呼气技巧训练的好处包括加强腹肌的力量和控制能力,有效应对呼气时的重力抵抗,提高肺活量和气体交换效率。

间歇训练是一种相对较高强度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间歇训练主要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呼吸活动,以锻炼呼吸系统的适应和耐力能力。

间歇训练可以包括高强度的快速呼吸和低强度的深呼吸的交替进行,或者是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高强度呼吸活动,然后逐渐减弱强度恢复正常呼吸。

通过间歇训练,可以提高肺部容积和弹性,增加肺通气量,提高呼吸肌肉的耐力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如吸呼比训练、呼吸节律训练等。

吸呼比训练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调整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以适应不同的活动强度和需求。

呼吸节律训练是指通过控制呼吸的节奏和速度,达到放松身心、平衡神经系统的效果。

总结起来,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包括深呼吸、呼气技巧训练、间歇训练、吸呼比训练和呼吸节律训练等。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目的: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强化呼吸肌,
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

二、适应证:
1、胸部、腹部的术前及术后
2、胸部扩张受限,如肋骨骨折的病人
3、重症肌无力等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
4、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肺气肿的病人
三、呼吸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深呼吸(缩唇膈腹式呼吸训练)、拍背协助患者排痰、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1、深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每次呼气之前将气体保留在肺内2~3s,即有意识地延长吸、呼气
时间,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慢、深、有规律的呼吸训练。

频率保持
在6次/min左右,每次训练15min,每日2~3次。

2、拍背协助患者排痰:排痰时机与呼气的节奏相一致,呼气时手成杯状有节奏的叩击胸壁,且应在一次呼气期中快速多次叩打,
叩击时间持续2-3分钟。

后患者深吸气后短暂的屏气,用爆发力把
痰液咳出
3、呼吸训练器:
呼吸训练器可训练患者缓慢而均匀地用力深吸气,其深慢吸气
模式可减轻术后病人呼吸训练时伤口疼痛度。

方法:a、取出呼吸气训练仪,将连接管与外壳的接口咬嘴连接,垂直摆放,保持正常呼吸
b、含住咬嘴吸气,以深长均匀的吸气流使浮子保持升起状态,并尽量长时间的保持
c、放开咬嘴缓慢呼气,不断的重复进行吸气训练10-15分钟。

d、使用者可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量的测试,并记录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四、呼吸训练的禁忌症:
近期严重咯血、高血压
严重心脑血管问题
肺水肿、气胸、肋骨骨折存在移位者。

呼吸训练方法

呼吸训练方法

呼吸训练方法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甚至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掌握一些呼吸训练方法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深呼吸是最基本的呼吸训练方法之一。

当我们感到焦虑、紧张或疲惫时,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练习。

坐下或躺下,放慢呼吸节奏,深吸一口气,使腹部扩张,然后缓慢地呼气,使腹部收缩。

重复这个过程几次,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感。

其次,间歇性呼吸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方法是在呼吸过程中加入一定的间歇,比如在吸气和呼气之间停顿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呼吸。

这种训练可以增强肺部肌肉的力量,改善呼吸节奏,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和提高氧气供应。

另外,冥想呼吸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

冥想呼吸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自己的呼吸,深呼吸和缓慢呼气。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用呼吸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进入一种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最后,有氧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呼吸效率。

比如慢跑、游泳、骑车等运动可以让我们的呼吸系统得到锻炼,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节奏。

通过有氧运动,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增强抗压能力。

总之,呼吸训练方法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呼吸训练,我们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改善呼吸效率,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睡眠质量,甚至改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呼吸训练,让自己拥有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呼吸训练技术第一节基础知识一、概述呼吸训练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手术后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期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维持正常呼吸和胸廓、呼吸肌、肺组织、气道、呼吸中枢与神经传导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以导致通气或换气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一)解剖与生理学方面的依据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不是直接作用于肺和支气管,而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肺泡的扩张和回缩,驱动气体出入。

这些肌群主要为膈肌、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

1.膈肌(1)解剖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向上的穹隆状,封闭胸廓下口,构成胸腔的底部及腹腔的顶部。

(2)神经支配C3~C5神经纤维组成的膈神经。

(3)作用膈肌收缩时,膈顶下移,同时肋骨向外、向上移动,从而增加胸腔的容量。

(4)活动度正常活动度约为1.5cm;深呼吸时可达7~8cm,甚至10cm。

2.肋间肌(1)解剖位置肋骨之间,由肋间内、外两层肌纤维组成。

(2)神经支配T1~T11神经纤维。

(3)作用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前端拾起,使胸廓向上、向外扩展,胸腔的前后径扩大;肋间内肌收缩时,肋骨下降,胸腔缩小。

(4)肋间肌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主要作用,只有在深呼吸时才起作用。

3.辅助呼吸肌(1)组成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等。

(2)作用可抬高和固定胸廓于最大前后径位置,并能提高膈肌的呼吸功能。

(3)在安静状态下,辅助呼吸肌不收缩,只有当呼吸困难时,才开始收缩,以便在原有呼吸肌收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呼吸效应。

4.腹肌(1)组成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直肌。

(2)神经支配T7~L1神经纤维。

(3)作用收缩时压迫腹腔,把胸廓向下拉。

(4)肌电图眼镜表明,无论是正常人或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或在轻度用力呼吸时,腹肌均不活动。

只在深度呼吸时,腹肌才增添辅助呼吸作用。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可受意识支配,因此可以进行主动训练。

通常吸气时主动的,吸气时因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而被动完成的,在呼吸训练中应着重训练吸气肌。

(二)呼吸节律的调控呼吸运动是节律性运动。

大脑皮质对呼吸的调节是有限的,有意识地抑制呼吸很少能超过1min,这是因为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张力下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超过大脑皮质的控制,于是节律呼吸重新开始。

中枢神经系统内有的神经元呈节律性放电,并且其节律性与呼吸周期相关,这些神经元被称为呼吸相关神经元或呼吸神经元。

在延髓及延髓与脑桥、中脑之间均有呼吸调节中枢。

1. 在延髓背侧有背侧呼吸群,主要属吸气神经元,在吸气时放电。

2. 在延髓腹侧有腹侧呼吸群,主要含有吸气和呼气神经元,其中以呼气神经元为主。

吸气神经元根据其功能及分布不同又分为α、β、γ、δ4种。

α、β在背侧呼吸群。

γ、δ在腹侧呼吸群I。

(吸气神经元)的轴突下行至脊髓颈节段支配膈肌运动神经元,I y无下行到脊髓的纤维,但接受I。

和肺牵张感受器传来的冲动。

I y纤维主要支配肋间外肌,少部分支配膈肌,因而a、y主要是吸气神经元纤维,当这些神经元兴奋后即引起吸气反应。

随着吸气的进行,I 受到肺牵张反射的反馈,使兴奋增强,并和脑桥的呼吸调节中枢一起激活吸气中断机制,抑制吸气神经元的活动,促进进入呼气相。

而后因肺泡的回缩和呼吸调节中枢活性下降,又抑制了吸气中断机制的兴奋,吸气神经元重新又恢复放电,导致吸气活动再次发生。

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节律性的呼吸运动。

(三) 肺的功能潜力肺有非常突出的功能潜力,成人肺活量平均达到3L,而每次呼吸的潮气量只有0.5L,仅占肺活量的1/6。

健康人动脉血氧分压为13.3kPa(110mmHg),血氧饱和度为97%,依靠氧离曲线的特殊状态,即使血氧分压降至8kPa(60mmHg),血氧饱和度仍可保持在90%的水平。

肺循环有巨大代偿能力,如果做全肺叶切除,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仍可在正常范围。

即使出现部分症状。

通过呼吸训练,仍有可能产生足够的代偿能力。

呼吸运动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更为明显。

在大脑皮质功能完整的条件下,最大自主通气量每分钟可达100L以上,由此表明呼吸功能的可塑性。

二、呼吸训练呼吸训练(breathing training)是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整体呼吸康复方案的重要组成之一。

呼吸训练的要点是建立膈肌呼吸、减少呼吸频率、协调呼吸(即让吸气不在呼气完成前开始、调整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

(一)目的1.改善通/换气能力。

2.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3.预防肺部损害。

4.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和协调性。

5.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性。

6.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

7.促进放松。

8.教会患者对呼吸急促的正确处理方法。

9.提高全身体力,尽可能恢复活动能力。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1)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限制性肺疾病、肺炎、肺不张、慢性肺实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等。

(2)胸、腹部疼痛如手术或外伤导致。

(3)继发性气道阻塞如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潴留而导致气道阻塞。

(4)呼吸肌肌力减退如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慢性而渐进性神经、肌肉病变。

(5)严重的骨关节畸形如脊柱侧弯和后凸。

(6)精神紧张。

(7)各种疾病的早起恢复阶段。

2.禁忌症(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得到控制者。

(2)呼吸衰竭者。

(3)因训练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者。

(三)操作程序1. 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

2. 对患者说明针对其所进行的呼吸训练目的和原理。

3. 选择患者舒适、放松的体位。

4. 对患者在休息和活动的呼吸模式给予观察和评定。

5. 制定患者需要的呼吸模式。

6. 要求患者在休息、活动过程中,以不同的体位矫正呼吸模式。

第二节常用训练方法一、膈肌呼吸训练膈肌呼吸亦称腹式呼吸,是利用膈肌的上下移动来获得最大通气的呼吸方式。

(一)机制和意义膈肌呼吸不是通过提高每分钟呼吸量,而是通过增大膈肌的活动范围以提高肺的伸缩性来增加通气的。

膈肌活动增加1cm,可增加肺通气量250或300mL,深而慢的呼吸可减少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膈肌较薄,活动时耗氧不多,又减少了辅助呼吸肌不必要的使用,因而呼吸效率提高,呼吸困难缓解。

此外,缓慢膈肌呼吸还可防止气道过早萎陷,减少空气滞积,减少功能残气量。

(二)训练方法1.患者放松全身肌肉、选择舒适体位,如卧位、半卧位、斜倚坐位。

2.治疗者向患者演示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

3.治疗者将手置于前肋缘下腹直肌处。

4.要求患者通过鼻慢而深地呼吸,保持肩部及胸廓平静,允许患者腹部抬高。

5.然后告诉患者有控制地呼气,慢慢将气体呼出。

6.让患者重复3或4次后休息,不要让患者过度通/换气。

7.患者用自己的手置于腹直肌处,体会呼吸时的感觉。

患者的手在吸气时随腹壁上抬,呼气时向上后方用力按压,加强腹部回缩。

8.在患者掌握膈肌呼吸后,要求患者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9.逐渐在变化的体位(坐位、立位)和活动过程(行走、上楼)中进行膈肌呼吸。

(三)注意事项1.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列控制在1:1。

2.强调适当深呼吸,控制呼吸频率,提高通/换气效率。

3. 注意呼吸训练不应过频,尤其是COPD患者。

二、呼吸肌训练改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的训练称为呼吸肌训练,改项技术注重对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用于治疗与吸气肌无力、萎缩或吸气肌无效率等有关各种急性或慢性肺疾病。

(二)方法1.膈肌阻力训练(1)患者仰卧位,头略抬高。

(2)首先让患者掌握膈肌吸气。

(3)在患者脐部放置重量为1Kg的沙袋。

(4)让患者深吸气同时保持胸廓上部平静,选用沙袋重量必须以不影响膈肌活动及上腹部鼓起为宜。

(5)逐渐延长患者抵抗阻力呼吸时间,当患者吸气不使用辅助肌而可以保持膈肌呼吸模式约15min时,则可增加沙袋重量。

2.吸气阻力训练用特别设计的呼吸阻力仪器以改善吸气肌的肌力及耐力,并减少吸气肌的疲劳的训练方法即为吸气阻力训练。

(1)患者应用阻力训练器吸气。

吸气阻力训练器有各种不同直径的内管,提供吸气时气流的阻力,内管直径愈小则阻力愈大。

(2)每天进行阻力吸气3或5次,每次训练时间由3或5min逐渐增加到20或30min,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3)当患者的吸气肌力和耐力有改善时,逐渐将训练器的内管直径减小。

以增加吸气时的阻力。

3.诱发呼吸训练器诱发呼吸训练器是一种低阻力的训练方式,或称为持续最大吸气的技巧,是强调持续最大吸气的低抗阻训练形式。

患者尽可能深吸气,呼吸训练器提供患者视觉和听觉反馈。

诱发呼吸训练器可预防术后肺泡萎陷,同时也能增强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呼吸肌。

这种呼吸方式无论使用呼吸训练器与否都课进行训练。

(1)患者舒适体位(仰卧位或半坐位)。

(2)让患者做3或4次缓慢、轻松的呼吸。

(3)让患者在第4次呼吸时做最大限度的呼气。

(4)然后通过呼吸器最大吸气并且持续吸气数秒钟。

(5)每次练习5或10次,每天可重复数次。

训练中避免任何形式长时间的吸气肌阻力训练。

出现吸气辅助肌参与吸气动作时,则表明膈肌疲劳。

三、局部呼吸训练局部呼吸训练用于活动胸部某一部位的专门呼吸法,扩张肺的局部,并增加这部分肺的通气量。

适用于因手术后疼痛及防卫性肺扩张不全或肺炎等原因导致肺部特定区域的换气不足。

(一)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1.患者取坐位或膝关节屈曲仰卧位。

2.治疗者双手置于患者下部肋骨侧方。

3.让患者呼气,同时可触到肋骨向下向内移动。

4.让患者呼气,治疗者置于肋骨上的手掌向下试压。

5.让患者吸气前,快速地向下向内牵张胸廓,从而诱发肋间外肌的收缩。

6.让患者吸气时扩张下肋,以抵抗治疗者手掌的阻力。

7.在患者吸气,胸廓扩张且肋骨外张时,治疗者对下肋区施加轻微阻力,从而增强患者抗阻意识。

8.当患者再次呼气时,治疗者轻柔地向下向内挤压胸腔来协助。

9.教会患者独立使用这种方法。

患者可将双手置于肋骨上或利用布带施加阻力。

(二)后侧胸廓底部扩张1.患者取坐位,垫枕,身体前倾,髋关节屈曲。

2.患者双手置于下肋后侧。

3.其余步骤上述“侧肋扩张”方法进行。

此方法使用于术后需长期在床上保持半卧位的患者,因为此时分泌物常堆积在肺下叶的后侧部分。

四、缩唇呼气训练(一)机制和意义COPD时,由于肺和支气管失去弹性,将空气从肺排出所需的胸腔正压减少,呼气时支气管过早塌陷闭塞,呼出气量减少。

缩唇呼吸时,可使口腔和支气管内的压力升高20或49Pa(2或5mmH2O),呼气时支气管仍处于开放状态,减少死腔通气,并减少克服呼气阻力所作的呼吸功。

(二)方法1.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位。

2.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并且避免腹肌收缩。

3.指导患者缓慢地深吸气。

4.然后让患者呼气时将口形缩小,缓慢呼气并发出轻微声响。

5.也可以吹蜡烛火苗结合练习,将火苗吹斜,注意不要吹灭,以免过度用力呼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