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名词解释康复护理学

呼吸训练名词解释康复护理学
呼吸训练是一种康复护理学的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呼吸技巧和练习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肺活量、提高氧气摄取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深呼吸练习:通过深入缓慢的呼吸,使肺部充分扩张,增加肺活量。
这种练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效率,减轻呼吸困难。
2. 腹式呼吸练习:通过将呼吸重心放在腹部,使膈肌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增强呼吸功能。
这种练习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的患者尤为有益。
3. 唇齿呼吸练习:通过用嘴唇轻轻包住牙齿,形成一定的阻力,使呼气时间延长,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废气。
这种练习对于患有哮喘等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4. 吹气练习:通过用力吹气,使肺部内的空气迅速排出,有助于清除肺部内的痰液。
这种练习对于患有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5. 吸气与呼气比例练习:通过调整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使呼吸更加协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总之,呼吸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学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呼吸功能指导训练操作技术(1)

全屏特写 特写
局部特写
操作步骤四特写
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有效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困难,提高呼吸肌及心 肺功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接下来,阿姨要对你进行评估,请你配合一 下阿姨好吗? 患儿:好的。 护士:那花花和花花妈妈,那我先问你们几个问题可以吗? 患儿(家长):可以。 护士:花花吃饭多长时间了? 患儿(家长):有一个小时了吧。 护士:近期有没有胸背部的手术? 患儿(家长):没有。 护士:最近坐起来过吗?起来的时候有头晕吗? 患儿(家长):坐起来过,没有头晕。 护士:阿姨现在要看一下你的皮肤情况,可以吗? 患儿:好的。 调节室温,围帘遮挡。解开衣领,观察胸口无伤口及管道,全身皮肤完好。 (动作) 护士:接下来我要进行肺部听诊。我说吸气你就吸气,我说呼气你就呼气, 能听懂么? 患儿:可以的。 听诊 4 个部位,肺尖(2)、中叶(2),每个部位听 2 个循环。(动作) 护士:花花现在双肺呼吸音稍微有点粗,还有少许痰鸣音,可以进行呼吸功 能训练,你现在需要去下卫生间吗?
1)体位:患儿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也可采用前倾位、 立位,婴幼儿可取仰卧位。让患儿正常呼吸,尽量放松身体。
2)方法:先闭口用鼻深吸气,此时腹部隆起,使膈肌尽量下移, 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 2~3s(熟练后可逐渐延长屏气时间至 5~ 10s);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收,缓慢吹气达 4~6s,呼气 同时操作者一手放于患儿腹部并逐渐向腹部加压,促使横膈上移;也 可将两手置于肋弓,在呼气末时加压(向内向上的压力)以缩小胸廓, 促进气体排出
患儿:不用。 护士:那阿姨现在就教你呼吸训练的几种方法好吗? 患儿:好的。 护士:阿姨先扶你坐起来(动作)。感觉还好吗? 患儿:嗯。 护士:我们今天的呼吸训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缩唇呼吸,其次是腹 式呼吸,最后是呼吸肌训练,不用紧张哦,放松点。在训练前我们先一起做 一个面部放松操,阿姨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好吗? 患儿:好的。 护士:阿姨先示范一下啊。将嘴尽量张大,做出喊“啊”的口型,而后并拢 双唇,可重复做 3-6 次,锻炼脸颊和下颌处肌肉。接下来我们闭紧嘴唇,将 右嘴角尽量向右撇,保持 5 秒钟,而后放松右嘴角,再将左嘴角尽量左撇, 重复上述动作 3~6 次,锻炼脸颊和嘴角的肌肉。(动作) 患儿:重复面部放松操动作。 护士:小朋友放松嘴角的时候数:12345。花花,你做的非常棒! (字幕)缩唇呼吸训练法
呼吸功能训练范文

呼吸功能训练范文呼吸是人体生命的基本行为之一,它通过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来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
正常的呼吸功能可以保证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各脏器的正常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中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的呼吸功能出现了问题,例如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而呼吸功能训练就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方法和训练手段来改善和增强呼吸功能的方法。
在呼吸功能训练中,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可供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1.深呼吸训练:深呼吸是一种将气体完全吸入到肺部的呼吸方式,可以增加肺部的容量,提高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深呼吸训练可以通过练习深、慢、均匀的吸气和呼气来达到目的。
2.脊柱呼吸训练:脊柱呼吸是一种通过调整脊柱的姿势来改善呼吸的方法。
通过调整脊柱的姿势,可以拉伸和放松胸部和背部的肌肉,增加呼吸的幅度和深度。
3.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是一种通过腹部的运动来调整呼吸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呼气时腹部应该缩进,吸气时腹部应该膨胀。
然而,很多人由于习惯不良或者过度紧张导致呼吸方式错误。
腹式呼吸训练可以通过练习将气体引入到下腹部来调整呼吸方式。
4.呼气训练:呼气训练是一种专注于改善呼气能力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呼气应该是自然、轻松且不费力的。
然而,很多人由于习惯性紧张或者肺部疾病导致呼气困难。
呼气训练可以通过练习放松呼气肌肉来改善呼气能力。
除了上述的基本训练方法外,呼吸功能训练还可以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例如氧气疗法、呼吸节律训练等。
这些辅助手段可以进一步增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功能训练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进行。
如果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和强度。
此外,呼吸功能训练应该坚持长期进行,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方法和训练手段来改善和增强呼吸功能的方法。
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提高人体的生理健康水平。
呼吸功能训练实施方案

呼吸功能训练实施方案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适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感染等。
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模式,从而减轻呼吸困难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实施方案,帮助康复人员更好地进行训练。
首先,进行评估。
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呼吸肌力量、肺活量、呼吸模式、呼吸困难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确定训练的目标和重点,为后续的训练提供指导。
其次,制定训练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呼吸功能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具体训练方法。
一般来说,呼吸功能训练可以包括深呼吸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呼吸耐力训练和呼吸模式调整训练等内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量,逐步提高训练强度,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接着,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口吸气、鼻吸气、深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同时,要注意训练方法的正确性,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动作,避免出现错误的训练效果。
最后,进行效果评估。
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肺活量、呼吸肌力量、呼吸模式等指标的变化,评估训练效果的达成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康复人员更好地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训练效果,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呼吸功能训练实施方案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训练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一、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原理1.呼吸肌力增强:通过一系列的肌力训练方法,如进行呼吸肌张力训练、深呼吸练习、呼吸肌耐力训练等,以增强呼吸肌群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机能。
2.改善呼吸模式:采用一系列的训练手段,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脐式呼吸等,以调整和改善呼吸模式,确保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
3.有氧运动:通过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车等,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氧气吸纳和利用能力。
4.呼吸训练的监测与评估:通过呼吸功能的监测与评估,确定训练的目标和进程,选择适合病人的训练方法。
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1.呼吸肌力训练:包括嘴呼气和鼻呼气训练、嘴呼吸和鼻呼吸训练、肋间肌群的训练等,可通过呼吸肌力训练仪器进行训练。
2.呼吸模式改善:包括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脐式呼吸等,通过训练来改变不良的呼吸模式,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深度。
3.肺功能训练:包括吸气、呼气和气体交换练习等,通过逐渐增加呼吸力量和呼吸频率来提高肺活量和吸气能力。
4.有氧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车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氧气利用能力。
5.呼吸训练的机械辅助:通过呼吸训练仪器和设备,如呼吸肌力训练仪器、呼吸治疗仪器等,对呼吸功能进行辅助及训练。
三、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1.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呼吸频率、呼气力度等指标的测量,用于评估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
2.氧气摄取量测定:评估运动时氧气的利用能力,反映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3.功能性评估:通过进行功能性评估,如步行测试、梯级测试等,评估呼吸能力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4.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采用生活质量问卷等方法,评估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够通过增强呼吸肌力、改善呼吸模式和气体交换,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运动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时,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病人的训练方法,并通过效果评估来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评分标准

②呼吸肌训练
a腹肌训练:仰卧位,上腹部放置1-2kg沙袋,吸气时肩和胸部保持不动并尽力挺腹,呼吸时腹部下沉
5
b吹蜡烛法:坐位,将点燃的蜡烛放于面前10-15cm处,吸气后用力吹动火苗,使之持续飘动
5
取舒适卧位
2
再次核对
2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4
质量
评定
关爱患者,有效沟通,患者安全
5
操作有序,动作轻柔,熟练
2
告知:告知患者呼吸功能的目的和方法,呼吸训练过程中的配合要点,正确的呼吸方法及呼吸训练的注意事项等
2
操
作
流
程
核对、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串号、姓名、腕带
2
评估、告知
3
拉上床间隔帘或屏风遮挡
2
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训练: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扶膝,用鼻腔缓慢深吸气后不要急于呼出,稍屏气片刻将嘴唇缩进如吹口哨状,将气体缓慢吹出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目的:让肺叶充分膨胀,以增加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活量,提高肺功能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
分
姓名
准备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
用物准备:①建议呼吸训练器②沙袋数个③蜡烛(撕成条状的薄纸)④打火机
2
环境准备:空气清洁、安静、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
2
评估:病情、意识及生命体征,肺功能情况,呼吸模式
5
健康教育方法适当,病人掌握目的及注意事项,积极配合
用物齐备,处置规范
5
理论提问
10
总分
100
签名
15
(2)腹式呼吸训练: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放松闭口缓慢经鼻深吸气,双手置于腹部随之隆起上抬,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2-3s,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收,缓慢呼吸达4-6s,也可将双手置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廓,促进气体排除
呼吸功能训练操作标准

呼吸功能训练操作标准
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和健身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肺活量,提高肺部的灵活性和耐力。
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标准:
1. 姿势,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建议选择坐姿或站姿,保持身体的挺直和放松,以便更好地进行呼吸练习。
2. 深呼吸,深呼吸是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鼻子缓慢吸气,让空气充分进入肺部,然后通过口腔缓慢呼气,尽量将肺部的空气排出。
3. 控制呼吸节奏,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需要注意控制呼吸的节奏。
可以尝试练习深呼吸和慢呼气,逐渐延长呼吸的时间,让呼吸变得更加深沉和有力。
4. 使用辅助设备,有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呼吸训练的辅助设备,比如呼吸训练器或者呼吸肌力量训练器,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人们更
好地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5. 定期训练,呼吸功能训练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蹴而就。
建
议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呼吸功能训练,保持持续性的训练效果。
6. 注意安全,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因
为过度训练导致不适。
如果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总的来说,呼吸功能训练的操作标准包括姿势、深呼吸、呼吸
节奏的控制、辅助设备的使用、定期训练和注意安全等方面。
遵循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呼吸系统
的健康水平。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呼吸,作为我们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能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训练手段,来改善和提升呼吸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体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深呼吸是最常见的呼吸训练技术之一、深呼吸是指通过扩大呼吸幅度,充分利用肺部容积,增加氧气的吸入量。
正常呼吸时,我们通常只使用肺部的一部分容积,通过深呼吸可以让我们更充分地利用肺部呼吸的潜力。
深呼吸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训练,比如通过慢慢地吸气和呼气来延长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或者通过逐渐增加吸气和呼气的幅度来增加肺部容积。
深呼吸的好处包括增加氧气供给,促进气体交换,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等。
呼气技巧训练是另一种常见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呼气技巧训练主要针对呼气时的肺部活动和腹肌的控制能力。
呼气技巧训练包括吐气训练和闭唇呼气训练。
吐气训练是指在呼气时,有意识地用力将空气排出体外,加强腹部和胸部肌肉的用力控制能力。
闭唇呼气训练是指在呼气时,将嘴唇轻轻合拢,维持一定的阻力,使呼气变得更加缓慢和有力。
呼气技巧训练的好处包括加强腹肌的力量和控制能力,有效应对呼气时的重力抵抗,提高肺活量和气体交换效率。
间歇训练是一种相对较高强度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间歇训练主要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呼吸活动,以锻炼呼吸系统的适应和耐力能力。
间歇训练可以包括高强度的快速呼吸和低强度的深呼吸的交替进行,或者是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高强度呼吸活动,然后逐渐减弱强度恢复正常呼吸。
通过间歇训练,可以提高肺部容积和弹性,增加肺通气量,提高呼吸肌肉的耐力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如吸呼比训练、呼吸节律训练等。
吸呼比训练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调整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以适应不同的活动强度和需求。
呼吸节律训练是指通过控制呼吸的节奏和速度,达到放松身心、平衡神经系统的效果。
总结起来,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包括深呼吸、呼气技巧训练、间歇训练、吸呼比训练和呼吸节律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
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
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
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
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
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
6)肺栓塞。
7)COPD。
8)换气障碍。
9)支气管痊孪。
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
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
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
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
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
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
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
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
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
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
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
2)减少呼吸次数。
3)减少分钟换气量。
4)增加呼吸功率。
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一)缩唇呼吸: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
此方法气道的内压高,能防止气道的陷闭,使每次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降低,可调解呼吸频率。
2、方法:1)吸气时用鼻子。
2)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3)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
(二)腹式呼吸:此呼吸法的目的是使横膈的活动变大,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呼吸辅助肌的活动减少,从而使每次通气量、呼吸效率、动脉氧分压上升,使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减少。
腹式呼吸法中主要使用的呼吸肌为横膈,因此也称为横膈呼吸。
横膈分割胸腔和腹腔,向上方隆起呈板状,中部有腱膜,在进行深呼吸时可有上下7~13cm 的移动,也就是横膈有1750~3250ml的通气能力。
横膈易受重力的影响,在仰卧位的位置最高,坐位、立位时处于低位。
卧位和立位相差2cm。
横膈呼吸可在卧位、坐位、立位、步行、上下楼梯、上下坡道等日常生活动作中使用。
1、仰卧位的腹式呼吸:1)操作:让患者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全身处于舒适的肢位。
患者把利手放在腹部上,另一只手放在上胸部,此时治疗师的手与患者的手重叠放置,进行缩唇呼吸。
精神集中,让患者在吸气和呼气时感觉手的变化,吸气时治疗师发出指令让患者放置于腹部的手轻轻上抬,治疗师在呼气的结束时,快速地徒手震动并对横膈膜进行伸张,以促进呼吸肌的收缩,此训练是呼吸系统物理治疗的基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指导,训练的时间每次5~10分钟,训练的效果随次数增加显现。
2)指导的要点:(1)把握患者的呼吸节律:呼吸训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呼吸节律被打乱,特别是指导者对呼吸训练不熟练时,不注意患者的呼吸节律,只用自己的节律指导训练,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所以在训练开始的时候,顺应患者的呼吸节律进行呼吸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2)开始时不要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决不是腹式深呼吸,在开始时期指导患者进行集中精力的深呼吸,可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的指导应在肺活量1/3~2/3通气量的程度上进行练习。
应理解腹式深呼吸是充分的腹式呼吸。
(3)应了解横膈的活动:横膈在吸气时向下方运动,腹部上升,了解横膈的运动,易理解腹式呼吸。
(4)指导者应从患者的斜角肌的收缩把握患者的呼吸类型。
(5)可使用姿势镜等视觉反馈进行患者自我训练。
2、坐位的腹式呼吸:1)操作:坐位的腹式呼吸的基础是仰卧位的腹式呼吸。
患者采用的体位是坐在床上或椅子上足跟着地,让患者的脊柱伸展并保持前倾坐位。
患者一手放在膝外侧支撑体重,另一手放在腹部。
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的颈部,触及斜角肌的收缩。
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腹部,感受横膈的收缩。
这样能够发现患者突然出现的意外和不应出现的胸式呼吸。
正确的腹式呼吸是吸气时横膈膜开始收缩,然后斜角肌等呼吸辅助肌使收缩扩大,呼气时吸气肌放松处于迟缓状态。
2)指导的要点:(1)在座位的前面放置一面镜子,让患者通过观察理解自身的呼吸辅助肌的活动。
(2)让患者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内取前倾位,并保持平衡。
3、立位的腹式呼吸:手法:患者用单手扶床栏或扶手支撑体重。
上半身取前倾位。
治疗师按照坐位的腹式呼吸指导法指导患者训练。
4、平地步行时的腹式呼吸:1)操作:这是把呼吸的类型与行走的步数相协调相一致起来的训练法。
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在快速行走、长距离行走时也不出现呼吸急促。
一般阻塞性肺疾患的患者在行走时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为1:2,也就是两步吸气,四步呼气,临床上也有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为3:2、l:1进行行走练习的,重要的是在长时间行走时不要出现呼吸急促加重。
2)指导的要点:(1)先从短距离开始。
(2)不要快速行走,采用尽量不出现呼吸急促的步行速度。
(3)可利用计步器进行有目的行走。
其优点是可使患者容易设立目标和设定运动处方,患者的运动量明确。
5、在上下台阶、陡的坡道时的腹式呼吸法操作:以步行为基础,在上台阶、坡道时呼气时迈步,吸气时停止迈步,此时的重点是后足伸展锁住膝关节支撑体重,前足迈下一步,到下一次呼气前不支撑体重。
下楼梯时与平地步行一样,吸气呼气1:2 往前走。
先从一级楼梯练起,逐渐到两级、三级直到连续上楼梯。
对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走坡道是引起呼吸困难的活动之一。
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行走时伴随倾斜的角度增加时,氧的需求也增加,但是患者不能相应地增加氧的摄取量,因而增强了患者的呼吸困难。
(三)部分呼吸法:此方法是对特定的肺部组织进行扩张训练,特别是对肺不张、肺炎、肺部术后疼痛以及胸部肌肉过度紧张引起的部分肺组织换气能力低下所进行的,扩张的部位是胸壁和有病变的肺叶部分。
1、下部胸式呼吸法:此呼吸法主要在一侧或两侧进行。
指导的要点:1)训练肢位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2)治疗师手放在患者前部一侧下方的肋骨外侧,让患者意识集中在此。
3)在患者吸气时治疗师手向肋骨的外侧方移动,指导患者对抗治疗师的手产生下部胸廓扩张。
4)在患者呼气时治疗师的手向内侧移动并轻压肋骨辅助呼气。
5)在患者吸气前对肋骨进行快速的牵张。
6)指导患者自行训练。
2、后肺底区呼吸法:1)训练的肢位采取镜关节轻度屈曲的前倾坐位。
2)治疗师的手放在患者后部下方肋骨上。
3)以下训练的方法与下部胸式呼吸法相同。
3、右中叶和左舌区的呼吸法:1)训练的肢位采取坐位。
2)治疗师的手放在3~6前肋之间。
3)以下训练的方法与下部胸式呼吸法相同。
4、肺尖部的呼吸法:1)训练的股位采取坐位。
2)治疗师的手放在患者锁骨下方。
3)以下训练的方法与下部胸式呼吸法相同。
(四)强化呼吸肌的训练1、目的:改善通气功能;改善呼吸急促的状态;改善运动能力。
2、方法:1)腹部重锤负荷法:在腹式呼吸(吸气时)对抗腹部膨隆加以重物抵抗,使横膈膜运动的方法。
可采用患者膝立仰卧位,上腹部可放一沙袋,沙袋的重量以能够完整做10次腹式呼吸的负重量作为负荷的确定值,这也是横膈膜10次反复最大的收缩称为10RM。
以增强肌力为目的的训练设定为10RM的50%、 75%、100%,每个做10次,合计三组30次,以耐力为目的的训练设定负荷的35-75% 做10~15分钟。
2)利用呼吸训练器具增强呼吸肌法:此类器具是为胸部外科术前增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及耐力、术后预防肺不张所研制开发的。
利用此类器具可节省治疗师和护士指导时间。
呼吸训练器具分为增强吸气肌和呼气肌两种,前者也称为强制呼吸训练法,后者称为IDSPE法。
强制呼吸训练器特点为在吸气时施加抵抗,具有提高吸气肌的抵抗的构造,吸气时的气流量可通过视觉的反馈观察,可提高患者训练的意欲。
IDSPE法的特点是机械性地增加无效腔,具有在呼气时施加抵抗的构造。
体位排痰法排痰法是去除呼吸道中分泌物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净化呼吸道改善肺通气,去除气道上的分泌物的游留,减轻空气在气道中的流通障碍,减轻细菌的繁殖。
痰含有气道中流动空气带来的尘埃和细菌,可随纤毛的摆动排出体外。
有效地进行排痰法有助于纤毛的摆动、痰的咳出。
体位排痰技术包括体位引流、叩打、压迫和振动,以及分泌物的清除等环节。
一、肺部的防御机制:呼吸道虽与外界相通,肺部也不易受大气中的异物和有害物质的侵袭,是由防御功能所维持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构成。
1、咳嗽反射:气管、支气管的上皮存在着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受到机械的、化学的剌激时把异物咳出。
其过程是:刺激引起深吸气,声门迅速关闭呼气肌收缩,胸腔内压充分加压声门开放,一下呼出。
在声门闭锁不全、呼气肌肌力下降、呼吸道发生阻塞性变化时不充分的呼气速度造成不能充分的咳嗽。
2、滤过功能:呼吸道的黏液能附着、过滤一些微小的有害微粒。
直径在10μm的微粒主要由鼻黏膜附着,一些更小的微粒随气流主要黏附于支气管的分支处的气管壁上,2μm以下的小微粒到达肺泡由酶和巨噬细胞吞噬。
3、运输功能:为了维持滤过功能,防止过滤异物出现处理饱和,支气管壁覆盖的纤毛不停的做纤毛摆动运动,约1500次/分。
4、加温加湿功能:在进行气体运输时充分的温度和湿度是必要的,吸人的气体由呼吸道黏膜加温、加湿到达肺泡。
这是防止气体运输功能低下、避免分泌物黏稠的重要保证。
吸入干燥的冷空气后,呼吸道相对湿度降低,水分从黏膜表面失去,因此加温加湿是重要的生理功能。
鼻腔是气体加温加湿的重要场所,因此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用鼻吸气的呼吸训练是必要的。
二、体位排痰的适应证:体位排痰是否实施与咳出的痰量有明显的差异。
以下的几种状况适宜做体位排痰。
1、痰多不能咳出:患者的痰量多、黏稠、多存在末梢部位,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伴有感染;同时存在重度的通气障碍,气管切开,疼痛等引起的不能充分咳嗽;以及老人或儿童的理解力差,意识障碍等。
2、避免体力过度消耗:患者虽有咳痰的能力,但体质弱,患者自行排痰时易给体力造成很大负担,消耗很多能量,宜采用辅助下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