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摘要:人类的战斗,不仅仅止于武力斗争,心理战也始终贯穿整个战争。
自古以来,心理战与武力战如图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互为作用,不可分离。
随着战争的发展,攻城略地、扩张疆域已不再是战争仅有的目的,政治目的与心理目的渐渐成为军事行动的服务对象。
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即是如此。
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第一时间签署了对伊拉克开展心理战的秘密授权命令,把心理战推向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结合翔实的资料,以通俗易懂的笔触,客观介绍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心理战的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美军心理战;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国际影响。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 the Iraq WarName:Shentu Jun-jie StudentNo:3120101541Abstract:War is not only the contest of strength,but also the confrontation of psychology.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the psychological war is more than a phrase wriiten in the paper.On the battle feild,by 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warfare aims to disintegrate the enemy troops combat from the spirit. It is also known a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o influence a target audience's value systems, belief systems, emotions, motives, reasoning, or behavior。
海地危机中的心理战

1994年9月美国解决海地危机,是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通过心理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战例。
一、广泛实施宣传攻心自海地危机发生后,美国从未停止对海地的宣传攻心。
一是对海地军事要人进行恐吓和规劝。
9月15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说:“美国对海地独裁者们的警告十分清楚:你们的期限已到,现在就下台吧,否则我们将把你们赶下台”。
在海地危机的最后一刻,克林顿派出了卡特等8名说客,对海地军事领导人进行劝说、诱导,晓以利害,同时以武力威慑相配合,使海地军方领导人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改变态度,签定城下之盟。
二是对海地广大军民进行渗透和瓦解。
美经过周密的计划后,利用空军一架C—130运输机向海地海岸投撒了数以千计的传单、像片、收音机。
传单用海地的克里奥尔语许诺“民主的阳光——正义之光将照耀着海地,随着阿里斯蒂德总统回国,人民将享受到和解的温暖。
”像片是流亡总统阿里斯蒂德的画像,上面附有他要返回海地的富有诗意的誓言。
收音机可以收听到美国对海地的宣传广播,使本就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的海地军民更加沮丧和不安。
三是广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影响,控制国际社会的舆论,争取中立国站到自己这边来。
如反复利用新闻媒介强调这次出兵是为了捍卫“人权”和“民主”,是致力于在加勒比海国家建立“稳定和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促使入侵联盟不断扩大,截止9月16日,美国已争取了24个国家入盟。
四是对本国民众进行鼓动和说服。
克林顿在讲话中指责海地军人政权实行“恐怖统治”,杀害儿童、奸污妇女、残害牧师。
阿里斯蒂德是民主选举的总统,是被独裁者窃取了权力。
使美国公众产生了对海地独裁者的憎恨和对海地人民的同情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心理。
二、大力进行武力威慑美国利用海地因贫穷弱小而怯战的心理,借助强大的军事实力,毫无顾忌地进行武力威慑。
一是频繁炫耀武力。
如9月11日美军三艘军舰在距太子港不足6 公里的海面游弋,3 架美军直升机在太子港附近飞行;9月14日美军巡逻艇在海地海岸附近横冲直闯,小型飞机在太子港低空飞行;9月16日24艘美国军舰和运输船进入海地附近水域。
美国扩大心战部队

成为军令杨通 的主要集道 直 系统的正 常 运转
。
过去的 目标选择理论 选择正 确的打击目标是达成战争 目的的关 键 从重心 的形式来看 一种是物理
目标
,
、 、
接关系着 口
。
冷战后的 空权理 论既重过程 的 空 中力
、
,
空权理论家们都认为
,
,
由于空中力
,
所具 有的诸多属
也 重形式 为 了达成战争的政治 目
敌 国的战争能力或进行战争的意志
。
如果一 个 目标被空袭摧毁后能形晌
,
造成其难以承受的损 失
。
,
迫使
敌国领导 人接受有限的政治经 济条 件成为新的战争形式 战争的 目的 有 限 战场空间有限 战争使用的 手段有限 从 而使战争的可控性增
强
。 , , ,
成为连接军 队上下的桥
,
那么它就是 战略 目标
。
, , ,
也一 直 很低调 神秘 美军军事词
。
典里对它们进行了宫有 愈思 的解释
。 ,
“
和平友
、
以
确保这 些部队能够对其他作战 力 和美 军的作战行动提供更有效和更 多的支援
“ 。
为推 行斌 权立 下
“
赫赫战 功
”
好 比如民事行动是 指为促进军事行动 在友好 中立 或敌对作战地区 建 立 维持 形 响或拓展军队与当地 民政机构之间 关系的活动 它们的工 作可能在军 事行动 之 前就 已经开展 民事部队 的任务主要是在战时减少当地居 民 对军事行动的干扰 平时则协助当 地 军政当局处理有关民政事 宜 民 事部队人 员必须能够熟悉工 作区 城 的文化 习俗
,
美军心理战作战部队

美军心理战作战部队美军心理战作战部队的构成,一般是由各军种的2~5心理作战营为主。
但是在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力量最强,在特种作战司令部下面设有一个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下设一个心理战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
这个大队在战时与空军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平行受中央司令部指挥,负责策划和实施整体心理战的作战计划。
各兵种参战的心理战营,在归属临时组建的战役军团(军)指挥外(主要是行政管理和后勤支援),在作战中一般直接受第4心理战大队派出的心理战特遣部队统一协调指挥。
心理作战营的任务是研究、制作和散发宣传品,就第4心理战大队的计划和作战中的效果提出建议。
各营下属有心理作战直接支援连,由后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动态情报组、轻型印刷组、视听器材组和扩音组组成,直接配属在美军师、独立旅和特遣部队的心理作战行动。
美军第10山地师第350战术心理战部队的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基尔库克省的村庄上空散发传单,意在促进当地居民的自治意识。
1950年秋,美军将陆军的战术情报分遣队改建为第1无线广播与传单连,并将其派往朝鲜战场,为第8集团军提供战斗宣传支援。
这是美军正式组建的第一支心理战部队。
目前,美军编有1个现役心理作战大队和两个预备役心理作战大队。
第4心理作战大队是美国陆军惟一的现役心理作战大队,下辖第1、6、8地区支援营和第9战术支援营以及1个心理作战宣传营。
第4心理作战大队能够从事小型印刷、大型印刷、声像产品制作、战术广播等宣传活动。
它拥有的技术力量能够协助空军确定空中投送传单的方式。
它的官兵中有熟悉目标群体背景的地区专家、语言专家,也有精通排版、印刷、插图制作、新闻报道、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战术通信等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
其军官除具备语言技能外,都经过地区定向课程培训,大部分具有硕士学位。
目前,第4心理作战大队共有语言专家400名,能讲35种语言。
每个地区支援营由1个营部、1个勤务连和两个地区支援连组成,均按地区定向,以便熟悉作战地区的情况。
美军心理作战对象群体探究-军事心理学论文-军事论文

美军心理作战对象群体探究-军事心理学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目标群体是具有共同特点和弱点,可以受到心理作战行动影响的人群[1]36.目标群体分析就是分析目标群体的弱点,列出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判定目标群体的易受性、有效性和可接近性,以便于确定心理作战主题,对目标群体实施有效的心理影响。
目标群体分析是心理作战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是心理作战指挥官筹划心理作战,进行先验评估的重要依据。
为准确把握作战对象的心理弱点和特性,美军心理作战吸纳了大批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进行目标群体分析,并在作战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相关理论,形成了一套严密、精细的目标群体分析流程。
一、目标群体的识别与分类识别目标群体是实施目标群体分析的第一步。
目标群体的范围可以从广泛的一般种类的人群(比如伊拉克人民)到具体种类的人群(如步兵连).对象可以依据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倾向、地理位置、社会团体、种族、宗教、文化习俗以及其他因素划分。
美军心理作战对象分析包括对心理作战信息所要送达的全体对象的研究,有时还包括非指定目标群体的人群。
区分目标群体的类型。
美军认为,目标群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功能群体、分类群体和区域群体[2]11 -13: 功能群体是被共同的行动和目标聚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它是心理作战计划者首选的目标群体。
在群体对象内部又分为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两类。
主要群体通常指在社会组织中长期存在的、内部关系牢固、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如家庭或一个小型军事单位(如战斗班或排).这些群体成员利益一致,情感相近,内群体意识较强,非常注意防止其成员受到外部的影响,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忍受艰难困苦。
次要群体多为临时性社会组织,其成员具有流动性,内部关系相对松散;分类群体是以人口统计学标准划分的人群,比如按种族、性别、年龄划分的人群。
这种分类特点通常不足以引起群体中成员的一致行动,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效力;区域群体是以共同地理区域划分的人群,如欧洲人、亚洲人、中东人和北非人等。
最著名的心理战案例

最著名的心理战案例
最著名的心理战案例之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
之间进行的“不可思议的计划”行动。
该行动使用假情报和虚假广播,旨在诱使德国军队错误地相信盟军将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登陆,从而分
散其军队,并减少对盟军的抵抗。
另一个著名的心理战案例是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使用的“海伦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在越南军队中播放诱人的音乐和传真,以及传
播敌军内部存在的分歧和违反规定行为的消息,来破坏越南士兵的士气。
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将心
理战作为其“深爆炸”战略的一部分。
该战略使用了精心制作的广播
和传单,旨在诱使伊拉克军队投降或离开其防御位置。
这些作战行动
被认为对美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胜利至关重要。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

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核心要素美国空军一号条令明确指出信息优势能力是美空军实施攻防作战的支撑。
信息优势能力是指:使己方拥有不间断地搜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剥夺敌方的这种能力。
概念产生军事变革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军事变革大潮中,美军信息优势概念应运而生。
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军总结战争经验,提出了信息作战的概念。
在波黑战争后,美军于1996年12月颁布《信息作战条令》,正式明确了信息优势的概念,并将信息作战能力分解为13种能力。
1998年10月9日,美军颁布了第一版《联合信息作战条令》。
美空军在2002年对《空军信息作战条令》进行了修订,丰富了信息优势的概念与内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信息优势是美空军的核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是美空军拥有“交互式作战空间态势感知与共享能力”。
二是比敌方更全面地掌握战场空间情况,包括双方态势和企图。
三是拥有比敌方更先进的天基信息系统,有阻止敌方利用太空威胁美国的能力。
四是具有比敌方更强的情报搜集与评估能力、侦察与监视能力、信息传输与通信能力,以及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能力。
五是拥有很强的信息防护能力,能确保美军遍布全球的传感器、通信和信息处理网络系统不被敌方干扰、破坏和利用。
六是具有很强的信息进攻能力,能用“软”、“硬”手段,影响、干扰、削弱、破坏或摧毁敌方信息系统。
能力目标体系高效美空军认为,信息优势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体系高效,作战需求是信息优势的根本动因,拥有信息优势能力对作战的真正意义在于掌握时空主动权。
美《2020空军构想》指出,随着航空航天能力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化的发展,空军将能够在任何地区发现、锁定、评估、跟踪、瞄准和攻击任何有军事价值的目标;将把完成上述任务的时间从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
而信息优势则是空军获得上述能力的关键。
只有提高信息优势能力,才能使空军作战决策的质量更高、速度更快,使敌人来不及反应,以确保对敌拥有决策优势。
能力构成五大要素2006年2月修订的《联合信息作战条令》将原先的13种信息作战能力归纳为5种核心能力: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心理战、作战保密和军事欺骗能力。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心理战

海湾危机刚刚爆发,美国总统布什就连续签署了三项心理战秘密授权令,指示全国舆论工具、情报机构、科研单位、心理战专家和东方学者拟订"特殊计划"。同时,美国军事统帅部迅速成立了负责心理战的专门机构"副手委员会",作为海湾战争心理战的最高领导者。美军意在先声夺人,从心理上首先占据优势地位,为其一举击败伊军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些欺骗措施的影响下,伊拉克错误地认为美军不会轻易动武,即使动武也可能是从科威特海岸发动登陆作战,因而从战争准备到兵力部署严重失误,给了美军以可乘之机。当1月17日美军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时,伊拉克方面只有零星的地面炮火进行反击,直到几小时后的第二次空袭,才遇到了伊军防空炮火的较强回击。战后,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美国的上述心理欺骗,才使战争一开始便带上了强烈的突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网首尔11月26日电(记者姬新龙)韩国媒体26日援引政府人士消息报道说,在韩朝西海交火事件发生以后,韩国军方23日晚利用大型气球向朝鲜放飞了40万张传单,重启对朝鲜的心理战。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军方在涟川、金浦、铁原等地利用气球飘撒传单,传单上写有韩方对“天安”号事件的调查结果、批评朝鲜制度、敦促朝鲜改革开放、宣传自由民主主义体制优越性等内容。
韩国YTN电视台报道称,韩国在“天安”号事件调查结束后,作为对朝军事制裁措施的一环,印刷了120万张对朝心理战传单,但未使用。
日前刚刚辞去韩国国防部长官职务的金泰荣5月24日曾在就“天安”号事件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韩国从当天起恢复“对朝心理战”,韩方还在军事分界线附近设置了大功率扬声器。
据称,若将音量调到最大,声音最远夜间可传播24公里,白天也可传播到10公里处。
对此,朝鲜方面不久前曾警告称:“韩国如不终止反朝心理战广播和散发反朝传单,广播工具和传单散布地点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朝鲜军队的武力攻击。
”YTN、韩联社等韩国媒体当天还援引军方高级人士的话报道说,军方尚未决定恢复对朝宣传广播,“将视朝鲜今后举动再作决定”。
按照朝韩军方2004年6月达成的协议,朝韩双方从当年8月15日起停止在军事分界线沿线的所有宣传活动,包括高音喇叭广播、广告宣传牌等。
朝鲜战争心理战:美军用可乐巧克力诱惑志愿军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二次大战后的第一场现代局部战争。
在狭窄的半岛上,美军倾泻了330万吨弹药,相当于二次大战总耗量的一半及后来海湾战争的30倍,中朝军队的前线后方昼夜都是铁与火交织的场景。
不过长期较少有人提及的是,美军依仗着物质生活优势,在“硬摧毁”同时也施展了“软拉拢”,曾出现过世界战争史罕见的一些画面。
志愿军第38、第50军在汉江南岸实行阻击期间,当夜晚战斗沉寂时,美军见志愿军火力薄弱,竟派坦克到前沿扯起银幕,向饥寒交迫的中国战士播放电影,镜头中出现了摩天大楼、美女歌舞、美国式的灯红酒绿……以玻璃袋精美包装的水果糖和点心,经常空飘到志愿军阵地及后方纵深,还夹有漫画、照片和“安全路条”;满天盘旋的飞机,又不分昼夜用高音喇叭喊话,其中有台湾特务劝诱也有投敌分子现身说法;在三八线附近的春川狭小地段,美军还创造过5分钟向志愿军撒放154万份传单的纪录。
据有人计算,若把美军在朝鲜战场撒放的宣传品堆积起来,可筑成150公里长的纸墙。
这种以猛烈空炮火力相伴的糖弹、纸片攻势,经常是遮天盖地而来,构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另一个特殊作战领域。
心理诱惑是美军战略攻势的重要一环从古至今,战争都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竞赛,还是人的精神心理素质较量。
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心理战的手法和渠道也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对志愿军展开的“心理作战”规模之大和手段之多,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遇的。
美军对心理作战一直很重视,自第二次大战期间起各集团军、军和师都设有“心理作战”处、科、组,并配备了专门的宣传部队,情报机构也大力配合。
朝鲜战争一开始,美军“第一无线电广播和传单散发大队”便进入战区执行心理作战任务。
美国在此领域依仗的有利条件是拥有最发达的经济基础,能放手实施物质收买诱惑,以图达到“不战而胜”。
其心战手段虽不断发展,基本方针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宣扬本国的“自由人权”及生活水平,引诱对手丧失斗志,从而在精神上屈服。
巧克力、可口可乐和野战饭盒,是二次大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三件受用物,对其所到之处的军民也印象尤深。
自诩“二线球员”的美国直至1944年才大规模参战,400万出境军人在一年中竟喝掉了10亿瓶可乐!外表吊尔郎当的美国大兵所到之处,嘴里总嚼着巧克力,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撒放,那些被战祸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多羡慕不已。
战时大骂“米英鬼畜”的日本兵,若未按“武士道”要求自尽而当了美军俘虏,多数人很快被其生活水平折服而甘心效劳。
过去日军常以亚洲其他较落后国家为对照,宣扬“大和民族优越”,日本兵为吃到袋装米、干菜团和“战力面包”自豪,可是一见到美军每餐配给吃完便扔的铝饭盒,便马上自惭形秽。
这种野战饭盒里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有午餐肉、沙拉佐料,边上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三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
后来美军占领了日本,饥肠辘辘的日本人最羡慕的也是这种剩余物资仓库中可随意取出的饭盒。
美国出兵朝鲜后,马上也把优裕的物质生活水平当作炫耀资本。
据统计,三年朝鲜战争中美国运去物资7500万吨(其中多数用于生活消费),而兵力数倍于美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消耗国内运去的物资不过560万吨(当时在朝基本不能就地取给)。
美国兵日均消费物资30公斤,为中国军人的十几倍,其用品质量也普遍高得多。
美军平均不到4人便有一辆机动车,志愿军平均100多人才有一辆机动车。
靠着这种不是一个等量级的物资技术差距,美军对志愿军进行了无孔不入的“心战”攻势和诱惑。
在无法封堵敌宣传时以我军批驳为主进行防范志愿军入朝之初,美军因大感意外,在狼狈败退之际未组织起系统的心理攻势。
进入1951年初之后,美军在反扑时便发起各种渠道的心战,并召来台湾的“政战”人员配合。
这种心理攻击常同空炮打击相伴,一阵猛烈的火力覆盖后,低空盘旋的飞机和坦克上的扩音器便传来喊叫:“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厉害不厉害?”接着又是女特务柔声劝降。
发现来自华东、西南的新部队后,美军喇叭中又常出现山东、江苏、四川等相应口音的喊话,播音和传单中还很注意针对中国的国内政策和部队供应困难进行挑拨、威胁和利诱。
战争初期,美军的心理攻势对新中国久经锻炼的一些英雄部队作用并不大,只引诱了个别不良分子。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实施阻击战时,是衣食弹药不济的最艰苦阶段,某师虽伤亡减员过半,总共只有三人叛逃。
其中一人是在辽沈战役被俘时隐瞒了国民党卫生营长身份混入第38军当卫生员的王顺清,他被美军送去接受特务训练后,还委任为战俘营中最高的俘虏官。
还有一个东北老解放区入伍的副班长受美色诱惑投降,几天后美军飞机便向该师阵地大量投撒他与两个裸女在一起的合影,只引来大家骂其无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全国军民已深入进行了“三视”(仇视、鄙视、藐视美帝)教育,加上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的旧账犹在心头,部队又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指战员对敌方几近下流的诱惑一般都采取鄙视态度。
不过随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日子持续数月未得改善,加上大批缺乏思想准备的新部队入朝,志愿军中一度也出现了少数部队短期不巩固的现象。
入朝之初,志愿军各部沿用国内战争中的政治保卫方法,对敌方宣传和诱惑单纯采取查禁防堵,要求不听、不看、不议论,不拿其投来的物品,违者给纪律处分,结果因美军心理战手段广泛而防不胜防。
第五次战役前大批部队入朝仓促,如第3兵团刚编入大批刚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又来不及严格审查,政治教育也仅强调美帝是“纸老虎”,少数人入朝后感到正面教育与严峻的现实不符,遇到挨饿、挨炸的恶劣环境感到出乎意外,便对原来的教育产生怀疑,在敌火力和心理双重攻势下出现思想动摇。
第五次战役后期北撤时,少数单位遭敌追袭一度出现混乱,混在军内的原国民党骨干分子乘机破坏煽动,结果出现了2万人失踪(其中第3兵团失踪1.6万人),这里面的一部分人便属投敌分子。
如第180师在无组织的分散突围时,就有一个姓郭的连长带领两个排向敌缴械就俘。
朝鲜战争中的志愿军战俘,绝大部分都是在此次落入敌手,投敌分子们随后还在战俘营中胁迫人去台湾,起到极坏的作用。
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出现这次最大的损失,显示出对抗敌军心理攻势也是一项严峻任务。
政治机关总结经验教训后感到,敌人的心理攻势正是利用了我方思想工作中的弱点,必须根据新形势改变过去的内防方式,并决定采取积极清理、加强内部控制和主动揭露批驳三项措施。
从1951年夏天起,各部队开展了内部清理和评比,将来历复杂和不可靠者调离前线,并在各单位建立了政治保卫小组,同时又以主动揭露批驳敌宣传内容作为主要措施。
当时美军有绝对制空权且具备远程投放手段,空投传单、物品和广播煽惑等无法防堵,志愿军政治部门便索性将敌宣传内容向指战员们公开,再发动干部战士提问题,展开辩论,由政工人员解释,并寻找其弱点组织批驳,使干部战士从整体上都不予置信。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对志愿军进行宣传存在一个根本弱点,就是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材料和惯用口吻说话,往往只适合于国内被打倒的豪绅的心理。
如美机大量投撒一种精印的贺年片想动摇中国指战员的军心,上面绘着一个穿旗袍的漂亮女人怀抱衣着华丽的小孩,旁边写着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多熟出身于贫苦农家的指战员们看到后不仅不懂诗意,还对这种脱离自身生活的画片心生反感,纷纷骂:“不知是哪个地主婆子!”当时美方宣传中国的土地改革是“人民挨饿”,志愿军绝大多数官兵却感到自家在土改中得到了世代盼望的土地。
再如敌方宣传镇压反革命运动是“屠杀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却亲身感受到被镇压的是欺压人民的恶霸。
政工人员抓住这些谬论大力批驳,使广大指战员认为美军宣传完全是颠倒黑白,以后越听便越起到逆反效果,只是在心理上增加恶感。
增强实力提高凝聚力是抗击敌心理攻势之本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对抗和摧毁。
朝鲜战场上的事实也证明,靠政治鼓动和理论教育虽能让人们一时对敌物质诱惑产生鄙视,然而想长久地打赢心理对抗战,也需要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以此增强内部凝聚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方宣传中始终抓住志愿军的一项真实弱点,那便是物质条件落后。
例如双方阵地对峙时,敌方曾大量撒过来一种带有联想性的传单,上面印着“联合国军”均戴钢盔的照片,并写着“防炮防弹防碎石,钢盔戴头很重要”,想让中国官兵由此对上级不配发钢盔产生不满。
由于历史形成的差距,新中国成立时国民收入总量只有美国的1/24,人均收入则仅有其1/70,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又难以追上对手。
是以开放的眼光正视这一问题,还是用封闭的心态回避此事,成为当时志愿军政治工作亟需解决的难题。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充满着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对旧社会留下的残破家底并不避讳,并坚信以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
志愿军的政工人员针对中美物质条件的差距,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承认态度,同时进行针锋相对的解释,以摆原因、再看发展的教育方法,说明艰苦主要是由旧社会遗留以及现在敌人的轰炸封锁造成,同时我军上下都是同甘共苦,今后随着祖国的支援和国内经济发展,物质条件一定会得到改善。
这样的解释使指战员们心悦诚服,大家都认为经过短期忍耐困苦,从长远来看在物质条件上也一定可以追上美国,而自己进行的保家卫国之战恰恰是在保障国家的建设发展。
在环境艰苦时,志愿军各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影响着基层战士。
部队吃不上菜时,彭德怀司令员几个月坚持不吃菜,并同大家一样穿带补丁的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