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前言随着空中交通的不断发展和航空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维修工程师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大规模的航空维修工程中,维修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航空维修工程的管理必须正确和高效。

而为了充分发挥航空维修工程师在航空维修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实际的教学,完善与拓展他们的知识与技能。

该论文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研究内容理论基础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在理论基础上展开。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航空维修基础知识航空维修基础知识是学习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基础,包括机体结构、材料、机载系统、燃油系统、电气系统、滑行系统等基础知识。

航空维修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以便更好的维修航空器。

航空维修管理理论熟悉航空维修管理理论是航空维修工程师进行工作必备的知识。

如何组织航空维修活动,如何管理维修人员、工具、设备等资源,如何确保维修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理论,是航空维修工程师必须掌握的。

航空维修法规航空维修活动是按照法规进行的,航空维修工程师必须掌握法规知识,特别是涉及安全方面的法规,例如:飞行安全条例、安全指令、管理评估规定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内容深入探讨航空维修管理的主要要素,使学生更快速和更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思想。

航空维修管理的组织结构掌握航空维修管理理论中的组织结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以及有效管理整个航空维修过程,从而提高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维修程序的掌握航空维修工程师要掌握维修程序,理解维修程序的每一步,确保维修步骤按照流程进行,重点对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进行引导和解答,以保证维修安全和质量。

与设备管理相关的知识学习航空器设备的知识,将学习呈现方式投入到实践中,由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关注细节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同时要掌握维修设备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对航空维修活动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分为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概述、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探讨、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的贡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高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教学、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概述、教学模式、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贡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作为航空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飞机维修效率、保障航空安全具有关键作用。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外对于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探讨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细致分析和探讨,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提出一套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教学实践和学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将在对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概念进行梳理后,重点分析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并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促进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的维修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更好地适应航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学要点和重点,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教学方法,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现代民用航空维修管理-飞机维修大纲

现代民用航空维修管理-飞机维修大纲
5
中国邮政航空 China Postal Airlines 工程技术分部
制定飞机维修大纲的基本原则
3. 充分发挥各种优势 充分发挥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科研及管理部门的经验和 特长;充分吸收类似飞机改装、维修和使用的经验;充分吸收 试验、试飞中的维修经验;给用户尽可能多的方便。
6
中国邮政航空 China Postal Airlines 工程技术分部
中国邮政航空 China Postal Airline
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飞机维修大纲
中国邮政航空 :工程技术分部 编写:茹金 蒋涛 课时: 4
2011-8-16
1
中国邮政航空 China Postal Airlines 工程技术分部
飞机维修大纲
• 3.1概述
• 3.2 制订维修大纲前的准备 • 3.3 系统和动力装置检查大纲的制订 • 3.4 结构维修大纲的制订 • 3.5 区域检查大纲的制订 • 3.6 维修大纲的申报、批准和更改 • 3.7 维修大纲的推荐格式及内容 • 3.8 不同MSG大纲的特点、转换和比较
13
中国邮政航空 China Postal Airlines 工程技术分部
3.2制订维修大纲前的准备
2.经济性方面 某些项目的故障后维修费用要与预防故障所花费的费用相比较。另外,还要确定一下 两个指标的界限: (1)使用性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2)经济性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3.飞机结构方面 应用MSG-3制订飞机结构维修大纲,应具有损伤容限设计、试验和分析资料,以及 类似结构的维修检查要求。
12
中国邮政航空 China Postal Airlines 工程技术分部
3.2制订维修大纲前的准备
• 3.2.1 选定逻辑分析方法:

航空维修管理

航空维修管理

RCM原理: RCM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英文字母代号。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称为现代的维修理论。
RCM原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故障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 2、功能故障的后果决定维修工作的先后次序,其后果分为四类: A、啊安全性后果。 B、使用性后果。 C、非使用性后果。 D、因患性后果。 3、满足适用性和有效性准则的维修工作区分为以下四种: A、视情工作。 B、拆修工作。 C、报废工作。 D、隐患检查。 4、提出了RCM决断图,为制订维修大纲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分析工具。 5、预定维修大纲必须修改。
2、进行功能、故障、影响和原因分析 “重要维修项目”选择好后,必须对每个“重要 维修项目”按下述要求进行鉴定: A、功能------项目正常的特性作用;] B、功能故障------项目如何不能遂行其功能; C、故障影响------功能故障的后果是什么; D、故障原因------为什么发生功能故障。 应用上述的程序来确定维修大纲中所要求的工作 任务的时间间隔,与经济性、使用性和安全性 有关的工作都要列入,以便制定出一个初始的 预定维修大纲。
维修大纲的目的: 一个有效的航空器维修大纲的目的是: A、保证实现装备的固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B、当装备的技术状态发生恶化时,把安全性和可 靠性恢复到固有的水平; C、为固有可靠性差的项目实施设计改进,而获取 必要的信息。 D、以最低的总费用(包括维修费用及由于故障所 引起的费用)达到上述目的。 由此可见,这样的维修大纲并不能改进装备 的固有安全性的可靠性方面的不足,而只能放 之故有水平的恶化。如果发现这些装备的固有 水平不能满意,则可要修改设计是以使其获得 改进。
MSG-3逻辑图兹实际应用于每个项目之前,必须确定飞机的重要维修 项目,即重要系统和部件。确定“重要维修项目”的过程是一个保守的过 程(应用工程判断发),要以预计的故障后果为考虑基础。 “重要维修项目”是由制造厂家确定的,其故障: A、会影响安全性(空中或地面),和/或 B、会具有隐蔽功能或在使用中几乎不能发现,和/或 C、会有重大的使用性影响,和/或 D、会有重大的经济性影响。 “重要维修项目”的初始清单由制造厂家准备,提交给“工业指导委员会” 并分发给各相应的工作组进行分析和讨论。 “自上而下法”(Top-Down Approach)或者叫“故障后果”分析法,使 MSG-3确定飞机上重要维修项目的一种方式,通常是按下述方法进行的。 A、根据ATA系统和分系统划分标准,把飞机案主要功能进行划分; B、划分过程直到能够确定飞机可在航线上更换的子部件为止; C、“重要维修项目”通常是一个系统或一个分系统,在多数情况下, “重要维修项目”的等级都高于上述B条所述的最低等级(在飞机上), 这种登机被认为是可管理的最高等级。例如,一个项目的等级高道不需要 在进行分析;项目的等级低到经过适当的分析,就能保证其包括所有的功 能、故障及其原因。

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0868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086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以人、机、环境三要素为对象,以人为中心,按照人的作业机能、管理与文化、作业特性和作业条件的顺序,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

深入研究了航空运输生产过程中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确保航空运输安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能够运用人机工程的知识对航空运输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加以分析;根据航空运输生产的实际,对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性质及危害进行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了解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人为因素的学习方法及实际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人为因素》是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它与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的其它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飞机结构与系统》、《发动机原理与构造》、《航空维修管理》是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航空安全的重要意义,了解航空人为因素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为差错的原因与基本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航空安全、事故和事故征候(重点)人为差错的原因与模式应用:人为因素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一)航空安全理解:安全的基本概念应用:航空安全(二)人为因素理解:人为因素及其应用应用:航空中的人为因素(三)人为差错理解:人为差错的原因及分析应用:民用航空人为差错分析第 1 页共 5 页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为因素课程代码:0868 (四)航空人为差错模式理解:人为差错基本模式应用:航空人为差错基本类型(五)人为因素研究动态理解:国外人为因素研究应用:民用航空人为因素研究人的机能特征第二章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维修管理(第6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维修管理(第6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Data Collection System;
Data Display And Report System;
Performance Standard System;
Data Analysis System;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
Maintenance Program Change System;
维修管理(第6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 理
Ø 航空营运人和维修单位通过贯彻执行维修方案,能达到(目的): 安全营运;高的可靠性;低的维修费用;维修停场时间最短; 最好的客舱环境。
Ø 维修方案中规定的维修工作必须满足维修大纲的要求,只能超 过,不能低于其要求。
Ø 没有维修方案的用户,不得维修飞机。没有维修方案的机队或 飞机,不能发给适航证,也不能参加营运飞行。
中国MRBR的制订机构和流程
WG(工作小组) MSI(重要维修项目) PPH(政策与程序手册) SSI(重要结构项目)
维修管理(第6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 理
典型的MSG-3大纲形式
维修管理(第6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 理
维修计划文件(MAINTENANCE PEANMNG DATA/ MPD)
1、编写MPD的目的 Ø 为帮助航空公司和用户尽快制订符合运行规章要求的维修方
维修管理(第6次课)航空 维修工程管理
2020/12/13
维修管理(第6次课)航空维修工程管 理
Ø 维修大纲(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MRBR)) :
Ø 维修大纲是经管理当局批准的针对某一特定运输类飞机及装机 发动机制定的初始最低预定维修/检查要求,是承运人制订其 维修方案的基础和框架。
Ø 是航空器在型号合格审定前,在适航当局主持下,由航空器和 发动机制造厂家以及该型号航空器的首批用户(航空公司)组成 的工作组一起制定的航空器维修计划文件。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用航空器技术和运输事业的发展概述一、民用航空的发展历史·1903年12月17号,美国自行车技师莱特兄弟在滑翔机上用12马力汽油机带动两副螺旋桨,历时59秒,飞行262M,高度3M,对空速度48km/h,对地速度16km/h。

这个今天看来不足为奇的数字代表着当时人类航空技术的巨大突破,开创人类动力飞行新纪元。

·1905年生产出第一架样机“飞行者号”,保存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宇航博物馆,1906年获得专利,专利号(No831 393)·1916年7月15日,美国木材商人威廉·波音创立波音公司·1919年法国飞机制造商法尔曼公司成立第一家国际航空公司,英航开辟第一个国际航班,(伦敦──巴黎)50年代,是人类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的十年,涡轮发动机的使用为民航客机提供了足够的动力·1952年,英国研制第一种民用喷气客机“彗星号”,从伦敦飞到南非,载客36人·1954年5月15日,波音公司研制成功B707,民用航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60、70年代出现超音速客机和超大型宽体客机(B747,1970年投入运营和协和)代表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商业化,从事航空运输的航空公司大量出现,广大公众航空旅行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二、我国民用航空状况·旧中国民用航空发展过程·主要事件:·1919年3月,北洋政府交通部筹办航空事宜,购买8架飞机,1920年5月8日,北京-天津通航·1923年,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成立航空局·1930年8月,中美合资经营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1931年2月,中德合作经营欧亚航空公司,1943年改称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1932年9月和1936年11月,日本先后成立满洲航空公司和惠通航空公司,控制东北及华北地区的航空运输·1933年6月,两广地方政府成立西南航空公司·新中国三十年民用航空发展过程·主要事件:·1949年11月2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民用航空局,受空军领导,钟赤兵任局长·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从香港带回12架飞机,加上修复的17架旧飞机,成为新中国民航的家底,主要作专机使用。

航天维修技术教学大纲

航天维修技术教学大纲

航天维修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航天维修技术是航天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航天器件的维护、检修和修理等工作。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航天维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航天器件维修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航天维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航天器件的维修流程和方法;3. 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维修工具和设备;4. 具备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三、课程安排1. 航天维修技术概论- 定义航天维修技术及其作用;- 航天器件的分类和特点。

2. 航天器件维修流程-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维修中的注意事项;- 维修后的检验和测试。

3. 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基本维修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特殊维修设备的操作技巧。

4. 问题分析与解决- 遇到故障时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处理常见故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教学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航天维修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课教学通过模拟维修案例、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维修流程和技术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

3.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一份关于航天维修技术的论文,以检验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综合性考试,考核学生对航天维修技术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材《航天维修技术导论》《航天维修技术实践指南》七、参考资料1. 《航天器件维修技术手册》2. 《航天工程实用指南》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航天维修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祝各位同学学习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航空无线电导航与雷达系统课程代码:0852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知识面涉及很广、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这一方面体现在它本身内容的繁多,另一方面它要求学习者具有无线电信号的调制、解调、分析,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传播与接收等诸方面的扎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较广泛地识记现代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和雷达系统的基本功用、系统结构等基本知识,理解主要无线电导航系统和雷达系统的系统理论、基本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过程,理解主要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维修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导航及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深入的理解,同时具备跟踪国际民用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的能力。

要求学生:(1)识记现代飞机无线电导航系统及雷达系统的组成、功用及系统工作概况。

(2)理解各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基本性能。

(3)理解各系统的方块图工作原理,信号处理过程,理解主要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

(4)应用所学理论及各系统的接口、输入/输出信号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系统维修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雷达系统》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与《电子飞行仪表系统》课程互有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ARINC-429总线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数据总线的用途。

理解:数据字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字的传输特性;BNR码编码方法及信号特性;BCD码和BNR码字的格式及数据编码方法。

应用:各无线电系统中ARINC-429总线的作用、传输内容及编码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ARINC-429数据字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重点)理解:字的基本构成及其传输特性。

BCD码和BNR码字的格式及数据编码方法。

应用:ARINC-429字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二)ARINC-429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次重点)理解:ARINC-429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作用。

应用:ARINC-429发送器和接收器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第二章甚高频导航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VOR/ILS系统功用、工作频率、地面台配置、仪表指示。

理解:VOR磁方位、相对方位、飞机磁方位和磁航向的定义及角度关系;基准相位信号和可变相位信号的形成原理,基准相位30Hz和可变相位30Hz的相位关系;LOC、G/S地面台发射信号等效波束及调制特性,偏离信号与调制信号的关系;机载VOR/ILS系统的工作原理。

应用:VOR方位测量,VOR航道偏离测量,向/背台指示测量的方法;机载LOC、G/S测量偏离的原理。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VOR方位测量原理(重点)理解:VOR方位测量,VOR航道偏离测量,向/背台指示测量,LOC、G/S测量偏离的原理。

应用:测量偏离的原理的应用。

(二)机载VOR/ILS系统的工作原理(次重点)理解:基准相位信和可变相位信号发射的过程;LOC、G/S地面台发射信号等效波束及调制特性,偏离信号与调制信号幅度关系;机载VOR/ILS系统的基本电路,信号处理过程。

应用:分析机载VOR/ILS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

(三)机载VOR/ILS系统的组成与指示(一般)识记:VOR的组成;LOC、G/S地面台的配置;ILS系统的组成。

理解:VOR/ILS系统的指示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VOR/ILS系统信号指示电路的故障。

第三章指点信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指点信标系统的分类、功用、系统试验方法及指示,理解地面台发射信号的特点和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系统的一般故障。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指点信标系统基本工作原理(重点)识记:指点信标系统的组成。

理解:系统的信号特点。

应用:指点信标系统的故障分析。

(二)机载指点信标机(次重点)识记:机载指点信标机的系统组成。

理解: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

应用:指点信标灯指示信号与控制开关的控制原理。

(三)机载信标系统的指示(一般)识记:信标系统的指示。

理解:信标系统的指示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信标系统信号指示电路的故障。

第四章自动定向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ADF功用,机载设备组成及控制显示功能和系统试验方法,理解定向误差和51Y-7ADF系统的基本组成及信号处理(变换)过程,理解旋转环形天线式和固定环形天线式ADF的定向原理以及“M型”定向机和调相型定向机的系统结构和定向原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定向系统的误差特性。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定向原理(重点)理解:旋转环形天线式和固定环形天线式ADF的定向原理。

应用:根据定向原理分析机载定向系统的基本电路。

(二)定向误差分析(次重点)理解:极化误差,象限误差,天线效应误差的概念。

应用:减小定向误差的方法。

(三)ADF系统的指示(一般)识记:ADF的指示。

理解:ADF系统的指示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ADF系统信号指示电路的故障。

第五章无线电高度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LRRA的功用,测高机的种类;机载设备组成及其功用,控制与显示功能。

理解:普通FMCW无线电高度表测高原理,基本电路组成;普通FMCW信号处理(变换)过程;等差频FMCW无线电高度表测高原理,基本电路组成;等差频FMCW信号处理(变换)过程。

应用:影响LRRA性能的因素和故障排除方法。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无线电高度表测高原理(重点)理解:无线电高度表测高原理及信号特性。

应用:分析普通FMCW和等差频FMCW无线电高度表的工作原理,系统中信号的变换和信息处理流程。

(二)影响LRRA性能的因素(次重点)理解:测高精度、AID、信号强度与高度的关系、多路径干扰,飞机姿态对高度影响、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散射干扰等。

应用:减小各种影响测高精度的方法。

(三)机载LRRA系统的指示(一般)识记:LRRA系统的指示。

理解:LRRA系统的指示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LRRA系统信号指示电路的故障。

第六章测距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DME系统组成及功用;DME与VOR/ILS频率配对关系;试验方法及指示。

理解:DME系统询问与应答信号特性;闪频效应;工作方式与状态。

应用:DME系统基本电路组成;信号处理(变换)过程,系统接口。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DME系统询问与应答信号特性,闪频效应,工作方式(重点)理解:闪频与同步应答识别原理,DME系统基本电路组成。

应用:分析DME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和系统工作状态转换。

(二)DME电路基本工作原理(次重点)理解:DME测距电路组成。

应用:时钟频率与距离计数的关系。

(三)机载DME系统的指示(一般)识记:DME系统的指示。

理解:DME系统的指示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DEM系统信号指示电路的故障。

第七章空中交通管制应答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ATC系统组成及功用;机载设备组成扩控制显示功能;系统试验方法及显示。

理解:ATCRBS/MODE S的兼容性及其区别;旁瓣抑制原理;模式S地址获取方法;系统基本电路组成,信号处理过程,输入/输出接口。

应用:ATC系统询问模式及信号特性;识别及高度应答信号格式及编码方法;模式S系统询问模式及信号特性,应答机格式及编码方法。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ATCRBS/MODE S询问模式、应答模式及信号特性(重点)理解:识别及高度应答信号格式及编码原理。

应用:识别码的组成与变换。

(二)系统基本电路(次重点)理解:视频处理器、消窄限宽电路、自动过载抑制的基本原理。

应用:分析机载应答机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

(三)机载应答机系统的控制(一般)识记:机载应答机系统的控制合结构。

理解:应答机系统的控制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应答机系统的控制信号电路的故障。

第八章机载防撞系统(TCAS)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TCAS类别及其功用,基本性能;机载设备组成及其功用扩控制显示功能,咨询信息、图像。

理解:TCAS一般工作原理;模式C询问特点;TCAS功能方块图及输入/输出接口。

应用:防撞计算原理;威胁等级与灵敏度。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防撞系统的原理与系统组成(重点)识记:机载防撞系统的组成与信号接口关系。

理解:防撞计算的基本原理。

应用:TCAS系统与应答机系统的关系分析。

(二)防撞系统的功用与可提供的信息(次重点)识记:机载防撞系统的可提供的信号及其显示方式。

理解:防撞系统显示信息的含义和音响信息。

应用:TCAS系统与信号处理与传输关系。

(三)机载TCAS系统的指示(一般)识记:TCAS统的指示。

理解:TCAS系统的指示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TCAS系统信号指示电路的故障。

第九章近地警告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GPWS功用,机载设备组成及其功用;系统试验方法及显示信息。

理解:GPWS输入/输出信号及其作用;风切变警告原理和使用信号;GPWS基本电路组成,信号处理过程,输入/输出接口。

应用:六种警告方式的定义;各警告方式使用信号及警告范围与飞行参数的关系;各警告方式提供的警告信息。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警告方式(重点)识记:各警告方式使用的输入信号及提供设备。

理解:六种警告方式的定义。

应用:GPWS系统各警告方式提供的警告信息及其显示装置。

(二)GPWS系统(次重点)识记:GPWS系统基本电路组成。

理解:GPWS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

应用:分析系统工作原理。

(三)机载GPWSS系统的指示(一般)识记:GPWS统的指示。

理解:GPWS统的指示与接口关系。

应用:分析机载GPWS系统信号指示电路的故障。

第十章气象雷达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识记:机载雷达系统的种类与功用;脉冲雷达的组成。

理解:脉冲雷达信号的特性、技术参数。

应用:脉冲雷达的信号产生原理和影响气象雷达性能的主要因素;脉冲雷达信号的特性、技术参数和分析雷达性能及故障的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与考核目标(一)雷达性能与技术参数(重点)理解:雷达信号的特性、技术参数;全相参雷达收发系统的设计特点及其与雷达性能的关系;脉冲调制电路的结构特点与特殊器件的工作原理。

应用:分析机载彩色气象雷达的性能与技术参数的关系。

(二)雷达收发电路(次重点)识记:直接振荡式发射电路的结构、信号产生过程与信号特性。

理解:全相参雷达收发系统的设计特点及其与雷达性能的关系;雷达信号的检测原理与影响雷达检测能力的主要因素;脉冲雷达接收机的电路结构与技术特性;雷达数字式信号处理电路的基本理论与电路结构;湍流检测的基本理论与电路工作原理;应用:接收机主要参数的测量原理与维修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