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doc

合集下载

第5单元国乐飘香《彩云追月》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5单元国乐飘香《彩云追月》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演唱《彩云追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彩云追月”一词表现了在清澈、透明、幽淡的月夜中,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

富 1935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唱片。

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

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七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20世纪 80年代,词作家付林在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基础上加入歌词,并将乐曲改为 C调。

为便于学生体验、感受民族器乐曲的旋律韵味,教材编写组特选用由刘麟填词的《彩云追月》,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二声部,以便复习巩固合唱教学的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一)审美感知1.初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

2.初步了解民乐团乐器组成及分布。

3.注意歌曲中的二声部、装饰音、切分节奏的演唱,感受其作用。

4.能够随伴奏演唱歌曲。

(二)艺术表现1.在感受中国民族音乐韵味的基础上,聆听范唱、分析歌曲、重点节奏、情感表达。

采用逐句教唱、乐段分析、小组配合、模仿体验等方法,学唱、表现歌曲。

2.通过逐句教唱、模仿、对比,初步感受唱出歌曲中云月相逐的美好。

(三)创意实践1、欣赏钢琴曲、诵读诗词等方式体验歌曲意境,深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元素。

2、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合唱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四)文化理解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使学生增进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对民族音乐热爱之情。

2、在体验歌词的基础上,能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思恋之情。

【学习目标】1.能用二声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比较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体会民族器乐曲旋律韵味。

【教学难点】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中的《彩云追月》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掌握其音乐主题,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演唱《彩云追月》,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彩云追月》的音乐主题,学会歌曲的演唱。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典诗词中描绘月亮的名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主题。

2. 作品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3.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播放《彩云追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主题,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4.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唱《彩云追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理论知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进行歌曲演唱和音乐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彩云追月》创作背景2. 音乐主题:展示《彩云追月》主题旋律3. 民族音乐元素:介绍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作品背景的介绍。

2. 教学目标中关于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分析。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短文。

一、作品背景介绍《彩云追月》是著名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它以江南丝竹风格为基础,融合了西方作曲技巧。

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

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

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

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

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

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

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

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

音乐教案《彩云追月》(精编文档).doc

音乐教案《彩云追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彩云追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听: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二)唱:歌曲《彩云追月》二、教学目标:1、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通过情景式教学,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

2、了解并掌握切分节奏和前倚音,能用“X X X X X”节奏为乐曲伴奏。

3、用柔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怀着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切分音,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学生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在乐曲中体会诗画般的意境,在歌曲中表达思念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寻找有关云或月的歌曲,听听唱唱。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云月遐想。

师:伴着舒缓的旋律,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来到浩瀚的天空。

(点击课件,出现云的图片)1、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欣赏一组月亮图片。

3、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截取1小段)(1)师: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夜空中的一对好朋友,这么美的的景色让你想到了什么?(2)它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到这段民乐合奏中寻找答案吧。

(3)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曲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彩云追月》,该曲由著名作曲家任光在1935年所写。

原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舒缓优雅,把人们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课件播放)(3)师提问:这首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提供学生选择的答案:节奏:平稳的多变的自由的情绪:雄壮的抒情的活泼的速度:中速稍慢较快(二)渗透音乐知识——切分节奏。

1、认识切分音、切分节奏(1)师:刚才这段美妙的音乐中有一个节奏频繁出现,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X X X,指明切分节奏。

)(2)师:切分节奏中强且长的音叫做“切分音”,它改变了基本的强弱规律,它从弱起过渡到强又回到弱。

包含切分音的节奏叫切分节奏(3)学生自己拍打节奏。

[word格式] 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word格式] 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口徐大成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是我国音乐家任光(1900--1941)与聂耳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这首乐曲以其诗意浪漫的曲名,清雅悠长的旋律和情景交融的意蕴为人们所喜爱.整首乐曲用民族五声调式写成,音乐素材汲取了广东潮州的民间音调,配器手法也融进了该地方的民族特色.该乐曲旋律由笛,萧,二胡,中胡等乐器齐奏,扬琴,阮,扬琴则弹拨出轻盈的探戈式节奏(起源于非洲的一种舞蹈节奏),并使用木鱼敲击出空旷,神秘,清悠之感.1975年,作曲家王建中将其成功地改编为同名钢琴曲,既保留了原曲的音乐素材和浓厚的中国韵味,又将钢琴演奏技巧融人其中.民族音乐与西方乐器及演奏技巧相结合,成为众多改编曲中极其成功,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一首作品,经常作为国内重大钢琴比赛规定曲目之一.钢琴独奏曲《彩云追月》,相比原民族管弦乐曲更为紧凑连贯.速度也略快,在具备中国传统乐曲特有的清淡高雅的同时,又有众多西方音乐讲究的力度层次对比.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把人们带进了浩瀚的夜空中彩云与月亮相互追逐的诗画般意境.一,曲式结构分析.该乐曲的曲式结构为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结构图示:引子A间奏B连接A’尾声(呈示段)(中段)(再现段)(1—8)(9一l8)(19—20)(21—36)(37—46)(47—56)(57—70)引子由8小节构成,在A宫调式上奏出,给出乐曲的速度与整个乐曲的意境.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Jb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四度模进.第五小节用重复的五声爵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是一幅浩瀚的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46厂音乐教育与包44~/2012..2呈示段为不方整的乐段结构,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长度为两小节,从微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作级进的上行,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第二小节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和声与节奏的填充,同时也发挥了钢琴织体的作用.第二乐句的音乐材料与第一句有所对比,由两个乐节构成,采用动机重复式的展开手法写成,如下图:::?,.篱疆季簿塞1≥遗程雾鑫歪篷.哆惫嚣置阵罄蓬量:≯lllI参毫蓠‘¨一-,{,l一一缝≤长度为四小节,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有羽调式的色彩.第三乐句采用模进的发展手法写成,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自由模进.结束终止于A宫调式的主和弦.整个乐段音乐材料简练,音乐形象完整统一.间奏长度为两小节,音乐材料取自引子的第一小节.同时也起到了乐段之问过渡的作用.中段为引申型的中段.音乐材料来源于呈示段,是呈示段的引申发展.是一个四句式的方整性乐段.四个乐旬的长度均为四小节,第一和第二乐句是两个对比式的乐句结构,调性仍然在A宫调式上进行.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第三乐句是第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结束于A官调式主和弦.整个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音乐对比的方面主要存在于旋律的变化发展与钢琴织体和作曲手法方面.连接部分长度为九小节,音乐材料来源于呈示段和中段的音乐材料,只是片段性的展开,起到过渡的作用.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采用八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则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47/音乐教育与囟f~/2012.2律;使音乐富于动感,就像乐器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是在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嬉戏.尾声采用了引子的写法,与引子遥相呼应,钢琴演奏上变化不大,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作渐慢,渐弱处理,加强整个乐曲的终止感.钢琴曲《彩云追月》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二,演奏技巧分析《彩云追月》在演奏技巧方面要求演奏者去了解该乐曲,创作背景, 音乐风格特色.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能够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钢琴传递给听众.使听众和演奏者,作曲家产生共鸣.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彩云追月》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处理.1.音色的处理在演奏该乐曲的引子和呈示段中的衬腔时,钢琴的音色就要求模仿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的音色,要演奏得轻盈跳动,还要注意每个旋律音的颗粒性以及能够圆滑演奏;在演奏到乐曲的中段时,又要要求钢琴模仿民族乐器中弦乐的音色,要演奏得轻快,连贯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些音色的变换呢?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所有钢琴家追求的重要而困难的目标.这是因为,一方面,钢琴以其宽阔的音域,宏伟的音量,多变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能力与交响乐队相媲美;而另一方面,钢琴的所有琴键都是由同一的以锤击弦的方式发声,因而它的音色在本质上又是单一的.钢琴的音色变化说到底是演奏家极端细致极端敏感的指触差别所造成的,它包括:触键弧度,触键高度,触键力度,触键速度,触键深度,触键角度;但是,决定钢琴音色唯一的最好的导师是自己的耳朵.用耳朵仔细地倾听自己弹奏的每一个声音,多方面地随时地调整自己的触键,自己只有试着多尝试几种方法,才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音色.2.踏板的使用踏板像控制声音流量,时间和方式的”控制开关”.俄罗斯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曾把踏板比喻为”钢琴的灵魂”.踩踏板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指触键的同时踩下踏板,称之直踏板;另一种则是在手指触键的同时将以前踩得踏板放净,紧接着在手指离键之前再踩下去,称之为音后踏板.踏板运用的一般规则是:发挥并利用钢琴特有的泛音和延长音的色彩与效果,有助于连奏连音,增强乐句的连贯,有助于保持乐句的渐强,渐弱,有助于加强力度变化或对比,有助于腾出双手(单-T)在不同48/音乐教育s镪作/2ol22音区上弹奏,有助于乐曲的装饰,使音响更丰富饱满等等.lf/,/§囊纛;藕漆篡;;黪上面这个例子是乐曲的开始部分,曲子刚开始用的是直踏板,之后的几小节都运用的是音后踏板:正确的使用音后踏板的方法是:手和脚要密切配合,根据制音器的作用原理,在手触键的一刹那间,把脚抬起来,使制音器回到琴弦上,然后迅速把踏板踩下去,让制音器离丌琴弦,这样声音既干净又有共鸣.在使用时要做到:旋律进行清晰,乐句走向自然,和声织体变换恰当,弹奏技法严谨密切.正确的运用踏板是弹好一首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弹奏时要以和声,旋律,节奏等因素为基础换踏板,通过对乐段,乐句的正确理解,合理地运用全踏板,半踏板,甚至只踩三分之一的踏板,做到连而不糊,叠而不混,并可以起到丰富音色,连接声音,改变力度层次,加强节奏动力等作用. 3.音乐情感的整体把握几乎所有的音乐都符合这么一个对比与统一的原则,钢琴曲《彩云追月》也不例外,从曲式结构方面来说,三段曲式的结构中都已经体现了曲式结构的三部性原则,即音乐的呈示,对比与再现原则.呈示段的音乐是最先让欣赏者听到,在创作和演奏方面都要求音乐形象鲜明,集中,易懂,演奏者速度为中速,同时这个乐段演奏的力度方面要做一些处理,演奏引子时为弱奏(P),主题出现时力度为中强(mf).和声方面也要求清晰.中段足一个对比段,音乐情感进入发展阶段,右手的旋律音区较高,但整个演奏力度不易过大,要求演奏时音的颗粒性,轻轻奏出,描写月光朦胧,轻盈之感.再现段在演奏时要求和声的饱满,力度比呈示段也要加强.虽为再现,但与呈示段的作用是不同的,也是音乐的高潮部分.尾声是音乐高潮的延续和结束部分.演奏上与再现段基本相同,但在最后几小节要做减弱处理,音乐慢慢从人们面前消失,美丽的云戏月的画面却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遗忘.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副教授)49/謇乐教育s创4~~/20/2.2。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彩云追月》这首经典音乐作品。

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十章“民族器乐欣赏”中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彩云追月》的背景介绍、旋律分析、演奏形式、音乐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演奏形式及音乐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彩云追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彩云追月》旋律的分析和音乐特点的讲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彩云追月》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云追月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来源。

3. 旋律分析:播放《彩云追月》,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分析音乐结构。

4. 演奏形式:讲解《彩云追月》的演奏形式,如独奏、合奏等,并让学生亲身体验。

5. 音乐特点:分析《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丰富等。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奏形式表现《彩云追月》。

7.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彩云追月》的旋律,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段《彩云追月》的旋律。

六、板书设计1. 《彩云追月》2. 内容:创作背景演奏形式音乐特点旋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彩云追月》中的和声运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和声运用丰富,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难点是否讲解清楚。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word格式] 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word格式] 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口徐大成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是我国音乐家任光(1900--1941)与聂耳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这首乐曲以其诗意浪漫的曲名,清雅悠长的旋律和情景交融的意蕴为人们所喜爱.整首乐曲用民族五声调式写成,音乐素材汲取了广东潮州的民间音调,配器手法也融进了该地方的民族特色.该乐曲旋律由笛,萧,二胡,中胡等乐器齐奏,扬琴,阮,扬琴则弹拨出轻盈的探戈式节奏(起源于非洲的一种舞蹈节奏),并使用木鱼敲击出空旷,神秘,清悠之感.1975年,作曲家王建中将其成功地改编为同名钢琴曲,既保留了原曲的音乐素材和浓厚的中国韵味,又将钢琴演奏技巧融人其中.民族音乐与西方乐器及演奏技巧相结合,成为众多改编曲中极其成功,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一首作品,经常作为国内重大钢琴比赛规定曲目之一.钢琴独奏曲《彩云追月》,相比原民族管弦乐曲更为紧凑连贯.速度也略快,在具备中国传统乐曲特有的清淡高雅的同时,又有众多西方音乐讲究的力度层次对比.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把人们带进了浩瀚的夜空中彩云与月亮相互追逐的诗画般意境.一,曲式结构分析.该乐曲的曲式结构为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结构图示:引子A间奏B连接A’尾声(呈示段)(中段)(再现段)(1—8)(9一l8)(19—20)(21—36)(37—46)(47—56)(57—70)引子由8小节构成,在A宫调式上奏出,给出乐曲的速度与整个乐曲的意境.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Jb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四度模进.第五小节用重复的五声爵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是一幅浩瀚的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46厂音乐教育与包44~/2012..2呈示段为不方整的乐段结构,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长度为两小节,从微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作级进的上行,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第二小节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和声与节奏的填充,同时也发挥了钢琴织体的作用.第二乐句的音乐材料与第一句有所对比,由两个乐节构成,采用动机重复式的展开手法写成,如下图:::?,.篱疆季簿塞1≥遗程雾鑫歪篷.哆惫嚣置阵罄蓬量:≯lllI参毫蓠‘¨一-,{,l一一缝≤长度为四小节,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有羽调式的色彩.第三乐句采用模进的发展手法写成,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自由模进.结束终止于A宫调式的主和弦.整个乐段音乐材料简练,音乐形象完整统一.间奏长度为两小节,音乐材料取自引子的第一小节.同时也起到了乐段之问过渡的作用.中段为引申型的中段.音乐材料来源于呈示段,是呈示段的引申发展.是一个四句式的方整性乐段.四个乐旬的长度均为四小节,第一和第二乐句是两个对比式的乐句结构,调性仍然在A宫调式上进行.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第三乐句是第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结束于A官调式主和弦.整个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音乐对比的方面主要存在于旋律的变化发展与钢琴织体和作曲手法方面.连接部分长度为九小节,音乐材料来源于呈示段和中段的音乐材料,只是片段性的展开,起到过渡的作用.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采用八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则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47/音乐教育与囟f~/2012.2律;使音乐富于动感,就像乐器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是在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嬉戏.尾声采用了引子的写法,与引子遥相呼应,钢琴演奏上变化不大,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作渐慢,渐弱处理,加强整个乐曲的终止感.钢琴曲《彩云追月》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二,演奏技巧分析《彩云追月》在演奏技巧方面要求演奏者去了解该乐曲,创作背景, 音乐风格特色.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能够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钢琴传递给听众.使听众和演奏者,作曲家产生共鸣.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彩云追月》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处理.1.音色的处理在演奏该乐曲的引子和呈示段中的衬腔时,钢琴的音色就要求模仿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的音色,要演奏得轻盈跳动,还要注意每个旋律音的颗粒性以及能够圆滑演奏;在演奏到乐曲的中段时,又要要求钢琴模仿民族乐器中弦乐的音色,要演奏得轻快,连贯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些音色的变换呢?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所有钢琴家追求的重要而困难的目标.这是因为,一方面,钢琴以其宽阔的音域,宏伟的音量,多变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能力与交响乐队相媲美;而另一方面,钢琴的所有琴键都是由同一的以锤击弦的方式发声,因而它的音色在本质上又是单一的.钢琴的音色变化说到底是演奏家极端细致极端敏感的指触差别所造成的,它包括:触键弧度,触键高度,触键力度,触键速度,触键深度,触键角度;但是,决定钢琴音色唯一的最好的导师是自己的耳朵.用耳朵仔细地倾听自己弹奏的每一个声音,多方面地随时地调整自己的触键,自己只有试着多尝试几种方法,才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音色.2.踏板的使用踏板像控制声音流量,时间和方式的”控制开关”.俄罗斯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曾把踏板比喻为”钢琴的灵魂”.踩踏板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指触键的同时踩下踏板,称之直踏板;另一种则是在手指触键的同时将以前踩得踏板放净,紧接着在手指离键之前再踩下去,称之为音后踏板.踏板运用的一般规则是:发挥并利用钢琴特有的泛音和延长音的色彩与效果,有助于连奏连音,增强乐句的连贯,有助于保持乐句的渐强,渐弱,有助于加强力度变化或对比,有助于腾出双手(单-T)在不同48/音乐教育s镪作/2ol22音区上弹奏,有助于乐曲的装饰,使音响更丰富饱满等等.lf/,/§囊纛;藕漆篡;;黪上面这个例子是乐曲的开始部分,曲子刚开始用的是直踏板,之后的几小节都运用的是音后踏板:正确的使用音后踏板的方法是:手和脚要密切配合,根据制音器的作用原理,在手触键的一刹那间,把脚抬起来,使制音器回到琴弦上,然后迅速把踏板踩下去,让制音器离丌琴弦,这样声音既干净又有共鸣.在使用时要做到:旋律进行清晰,乐句走向自然,和声织体变换恰当,弹奏技法严谨密切.正确的运用踏板是弹好一首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弹奏时要以和声,旋律,节奏等因素为基础换踏板,通过对乐段,乐句的正确理解,合理地运用全踏板,半踏板,甚至只踩三分之一的踏板,做到连而不糊,叠而不混,并可以起到丰富音色,连接声音,改变力度层次,加强节奏动力等作用. 3.音乐情感的整体把握几乎所有的音乐都符合这么一个对比与统一的原则,钢琴曲《彩云追月》也不例外,从曲式结构方面来说,三段曲式的结构中都已经体现了曲式结构的三部性原则,即音乐的呈示,对比与再现原则.呈示段的音乐是最先让欣赏者听到,在创作和演奏方面都要求音乐形象鲜明,集中,易懂,演奏者速度为中速,同时这个乐段演奏的力度方面要做一些处理,演奏引子时为弱奏(P),主题出现时力度为中强(mf).和声方面也要求清晰.中段足一个对比段,音乐情感进入发展阶段,右手的旋律音区较高,但整个演奏力度不易过大,要求演奏时音的颗粒性,轻轻奏出,描写月光朦胧,轻盈之感.再现段在演奏时要求和声的饱满,力度比呈示段也要加强.虽为再现,但与呈示段的作用是不同的,也是音乐的高潮部分.尾声是音乐高潮的延续和结束部分.演奏上与再现段基本相同,但在最后几小节要做减弱处理,音乐慢慢从人们面前消失,美丽的云戏月的画面却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遗忘.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副教授)49/謇乐教育s创4~~/20/2.2。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音乐欣赏》第七章《民族器乐欣赏》中的《彩云追月》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曲式结构等,掌握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意境,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 学会欣赏《彩云追月》的旋律美、节奏美和音色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曲式结构的学习,以及民族乐器的演奏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等。

学具: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乐谱、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月光下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彩云追月》。

2. 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和音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3. 学习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和曲式结构,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4. 民族乐器演奏实践:分组进行民族乐器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彩云追月》2. 内容:创作背景旋律、节奏、音色特点曲式结构民族乐器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创作一段以《彩云追月》为主题的旋律,并标注节奏和音色。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了解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会或实地考察,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彩云追月》授课时数: 1 日期:
设计要素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设计内容
《彩云追月》是上个世纪30 年代我国年轻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
作。

在这里老师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曲作家任光。

任光的这首《彩云
追月》是 1932 年他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
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定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
追月》就是其中一首,乐曲既古典又通俗,几十年来深受听众的喜
爱。

1、学生能用体会歌曲情绪,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知识
2、了解并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和倚音,能用“X X X X X ”节奏为歌与曲伴奏。

技能3、欣赏超女版本的《彩云追月》,让学生了解速度、节奏和演唱形式等音乐元素的变化会引起音乐风格的改变。

过程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与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
方法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

培养学生大胆推荐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以及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学习者
特征分析
教学
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重点
教学
1、了解切分音、波音和倚音,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难点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学生能用“ X X X X X ”
分析
教学
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
解决
以视听相欣赏为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办法
教学策略
以直观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学教师用书教案、有关大海的视频资料,音乐光资源盘,钢琴、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彩云追月》
1、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 D 4/4
32 11│3 211〢
mi mi mi ma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环节
一、师生问好,
一.情境二、导入师:同学们,今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天课的一开始,老师想请你
们听一个歌曲片段,听一听思考并回答
歌曲描绘的是什么?(播放
歌曲《月亮月光光》42 秒)生:月亮师:
那么,月亮通常带给你们怎这个片段选自歌
样的感觉呢?师:人们会曲《月亮月光光》。

借助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
呢?生:生:宁静、寂
三、学唱歌曲《彩云追月》静
1.师:《彩云追月》也是一
首和月亮有关歌曲,请你们
听一听它借助月亮表达的生:思念亲
是怎样的情感?(播放歌曲人哼唱歌曲二.音乐《彩云追月》第二段)旋律两遍
欣赏2.师:歌曲描绘了作者思
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他提醒学生注意
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唱歌的姿势和状
面,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态
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
律,用“lu”轻轻哼唱。

生:集体演唱歌曲
第一遍哼唱歌曲
3.师:同学们哼唱的不错,
声音感觉很适合歌曲的意生:第二遍哼唱歌
境,老师想请大家再哼唱一曲,并找出切分节
遍,并且找一找歌曲里哪一奏。

种节奏频繁出现了?生:弱强弱
4 讲解切分节奏小组练习并讨论
.师: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是回答:
什么呢?
师:我们用动作来感受一拍腿—拍手—拍
下。

(师:歌曲中的切分节腿)生跟着老师
奏是带着它的好朋友一起做一遍(拍腿—拍
出现的。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手—拍腿)
这个节奏:
“X X X X X”。

5.师:既然我们已经掌握这
个节奏了,那咱们就一起来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
读一读划线部分的歌词,
生按节奏朗读部分歌词,老
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地方。

学唱歌曲第二段
6.师:我们试着唱一遍歌
词,注意唱好切分节奏的地
方。

【提醒学生注意唱歌的
姿势和状态】生跟琴唱歌
曲第二段第 1 遍
7.师:(纠正唱的不好的地
三.合作方)我们再来唱一遍,唱出
探究你们在哼唱时的那种声音
感觉。

【提醒学生注意唱歌
的姿势和状态】生跟琴唱
歌曲第二段第 2 遍
8.师:同学们学的很快,掌
握的也不错。

如果请大家将
这段歌词来划分成两个乐生:“亲人啊,亲
段,大家会怎么划分呢?人”之前为第一乐
9.师:老师给你们两个力度段,之后为第二乐
记号 mp 和 mf(边出示边请段。

学生说出含义:中弱和中
强),请你们思考一下第一
四、情感乐段适合哪一个,第二乐段(学生边思考,老延伸又适合哪一个呢?师边提示:第一乐
10.师:老师的想法和你们段作者在借助月
一样:第一乐段适合用 mp,亮叙述思念之情,
第二乐段适合用 mf 。

请大家而第二乐段作者
用这样的力度感再来唱一似乎将这种想念
遍歌曲。

因为第二乐段是中上升到盼望的情
强,所以请大家唱时一定要感了。

)生:第一
控制好声音,不要太响,将乐段用 MP,第二
情感抒发出来就可以了。

乐段用 mf。

【提醒学生注意唱歌的姿
势和状态】学唱歌曲第一
段( 15 分钟)
11.师:其实歌曲《彩云追月》
还有另一段歌词。

因为大家
已经会唱一段了,所以另一
段老师想请大家自学。

现在
给你们一些时间,自己唱一清唱歌曲第一段,
遍,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找出难点处。

12.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处
进行纠正; (如学生没有找
出)老师觉得有的地方有点
难度,那我来考考大家。

(第
一段歌词的第二乐段)生演唱歌曲第一
14.师:歌曲的名字告诉我段【提醒学生注意
们,云追逐月亮在一起玩唱歌的姿势和状
耍,它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态】
五、教学台湾虽然因为一些历史原
总结因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但是它永远是中国不可分.生完整演唱歌曲
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和大一遍。

陆人民也永远是一家人。


以希望同学们在演唱时要
把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和盼
望亲人重归的期望之情表
达出来。

生完整有感情地
演唱歌曲。

【提醒
四、拓展(学生注意唱歌的
师:歌曲《彩云追月》美妙姿势和状态】
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些歌手还将其重新填词,
用全新的方式进行演绎。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边听
边想这个版本和我们唱的
有什么不同?(听超女版本
《彩云追月》1 分 30 秒)【提
醒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和
演唱形式方面去考虑】
生:师:超女版本的
速度快,演唱时里面有和
声,节奏不是很规整。

五、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
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
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学生分组讨论,所
乐句情绪的变化要表达的歌曲
小组练习并展示
师生评价总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分别演唱
和欣赏了歌曲《彩云追月》,
虽然两个旋律基本相似,但
是由于速度、节奏和演唱形
式等发生了变化,让大家明
显感受到了曲子风格的改
变。

这就好像现在很流行的
翻唱一样,歌手根据自己的
风格重新演绎一些老歌,听
过之后往往会让大家有耳
目一新的感觉。

今天,老师
给大家留个作业:请同学们
课后搜集类似的翻唱歌曲,
在下一次课上咱们一起来
分享。






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