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 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其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聂耳的成长经历与作品及其影响

聂耳的成长经历与作品及其影响

【摘要】聂耳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是我国近代‎年轻有为的‎作曲家和革‎命歌曲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有儿童歌曲‎、女性歌曲以‎及革命歌曲‎等。

在聂耳的众‎多作品中反‎映出了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呐喊‎和战士的怒‎吼,从其中我们‎也学习到了‎他热爱祖国‎的时代精神‎和抗日救亡‎的坚定信念‎。

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深刻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在国旗下‎中华名族团‎结一致的决‎心。

他的革命歌‎曲不仅在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崛起,在当今也激‎励着华夏炎‎黄子孙不忘‎历史,奋发图强。

【关键词】聂耳;革命歌曲;奋发图强聂耳简介聂耳是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原名聂守信‎,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

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聂耳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

在这期间,他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

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

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苏联之友社‎)。

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教材分析】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

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

《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

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

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学生:“聂耳”“冼星海”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高中音乐_第二十八节聂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第二十八节聂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第二十八节聂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二十八节聂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3.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并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法。

2.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演示,结合自己在网络中搜集的音像资料。

【教具】多媒体、钢琴【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国歌》,慢慢导入音乐创作背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

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由此引入,介绍作者: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了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

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二.学习新课1.介绍聂耳生平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

应该告诉学生,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

那么,聂耳是如何由热爱音乐的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音乐家的?接下来再一一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足迹。

由此引出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下一步学生了解聂耳的学习、创作历程做有力的铺垫。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

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他还有个绝活就是表演两只耳朵分别一前一后地动,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

聂耳音乐作品特点及其中民族元素分析

聂耳音乐作品特点及其中民族元素分析

1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3意义,也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启示[2]。

(二)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一,聂耳的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聂耳的音乐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对时代的回应。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强烈关注,通过音乐传递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

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成为抗日战争期间的精神象征,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聂耳的音乐在表达上直接而富有感染力,这反映了他对于社会责任和民众情感的深刻理解。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目的,旨在唤醒和鼓励广大民众。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易于被大众接受,而且能够快速在民众中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社会情绪和公众意识。

第三,聂耳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元素,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激发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对当代中国音乐表达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提供了范例。

第四,聂耳的音乐作品在传递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自身的深刻思考。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政治观点或社会意识,更是对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和表达能力的探索。

在聂耳的作品中,音乐不仅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艺术创新和表达技巧的展示。

这种对音乐艺术深度思考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在传递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保持了高水平的艺术价值。

(三)创新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第一,聂耳在音乐语言方面展示了显著的创新性。

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中国音乐的旋律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处理技巧,从而创造出一种新颖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在中国音乐界中独树一帜,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他的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中国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和节奏,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表达方式。

高中音乐鉴赏--聂耳

高中音乐鉴赏--聂耳
(4)、分组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
(5)、完整的复听乐曲。
4、鉴赏《毕业歌》
(1)、请三组同学简介《毕业歌》。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
(2)、请四组同学简单介绍左翼音乐运动。
(3)、学唱《毕业歌》部分旋律,强调音色、速度、力度等。
(4)、完整聆听《毕业歌》跟唱学过的旋律,并引导学生深思当代学生应怎样领会“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通过聆听演唱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曲作者导入本课课题。
引导总结本课知识
掌握创作技能
掌握“螺蛳结顶”和对答呼应两种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动手、动脑、动口全员参与,体验音乐创作。
适当点评学生作品,以鼓励为主,减低难度,增强学生自信。
完整的再次聆听乐曲,感受音乐完整性的同时,复习巩固创作手法。
播放《金蛇狂舞》设问音乐情绪
播放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引导学生总结“螺蛳结顶”和对答呼应。
请同学分组创作。
展示同学作品并作出点评。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聆听。
请三组同学简介《毕业歌》播放作品设问音乐情绪。
导出左翼音乐运动,请四组同学介绍。
教唱《毕业歌》部分旋律。
播放《毕业歌》
课前学生拿到助学资料,仔细阅读学习相关内容,如:聂耳生平、其代表作品、《毕业歌》、《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及乐曲风格等,了解左翼音乐运动的相关知识,感受聂耳的革命精神,及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做出的深远贡献。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反复演奏《金蛇狂舞》作为背景音乐,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的作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请问《金蛇狂舞》的改编创作者是: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

《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

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

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

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

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

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

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

那曲调时而高昂欢快,时而低沉忧伤,穿插其间的打击乐,节奏明快,动人心弦。

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赏析

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赏析

聂耳的资料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

云南玉溪人,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云南玉溪。

1912年2月1日生于昆明市甬道街72号,1935年7月1日在日本藤泽市海滨溺水而卒。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

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现昆明第十中学),1925年考取云南省昆明市第一联合中学(现昆明市第一中学)插班生。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入云南第一联合师范学校(现昆明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

并开始学习小提琴。

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

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苏联之友社)。

这时期他还自修了和声学、作曲法等作曲理论。

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

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

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

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的这些歌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浅析聂耳的群众歌曲

浅析聂耳的群众歌曲

浅析聂耳的群众歌曲摘要:聂耳是我国新音乐运动的旗帜,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一位人民音乐家。

他为新音乐革命事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革命艺术实践,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音乐牢固的基础。

直到今天,它的影响依然深远。

聂耳的歌曲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卓越的艺术珍品,而且永远是我国人民值得骄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聂耳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非常尖锐的时代,国内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些人在彷徨,在悲观叹息;有些人则醉生梦死。

于是,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大肆泛滥。

面对这样黑暗的生活和腐败的社会现象,聂耳曾说道:“你不听见在这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你周围呐喊,狂呼;成都大学欧小琪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创作出新鲜的艺术。

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

”有了这样的认识,聂耳确定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艺术道路和创造道路。

他的歌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喊出人们的心声。

是聂耳第一个喊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要做中国的主人”。

聂耳从事音乐创作虽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他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不断接受时代进步潮流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始终不渝地进行革命理论与文艺的学习,并投身于实际斗争,走过了一条由具有自发的革命要求,而成长为自觉地同人民大众命运相结合的革命的道路。

他在艺术思想、音乐素养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掌握等方面,也不断地刻苦自学和探求磨练,因此,当他开始音乐创作时,已经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择定了正确的方向。

一、聂耳群众歌曲的创作内容1、工人阶级的形象聂耳的歌曲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战歌。

他的歌曲创作,植根于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面向着那个时代深刻的社会矛盾,紧紧地把握住当时最迫切的主题——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用他富有独创性的音调,十分响亮地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 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 腾的情绪。《金蛇狂舞》运用了螺蛳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 《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4年。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 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表达了一代青 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救亡战场的作用。
• 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
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毕业歌》随着影片公映,旋即成


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许多青年高

唱《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找出哪几句是号召性的呼喊?
再听音乐,《毕业歌》中歌曲中多处采用了休 止符、三连音,请问这些对塑造音乐形象有什么作 用?
人民音乐家
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 耳
•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 溪人。从1932年到1935年,他曾为八部电影, 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谱写了20首主题歌和插 曲。
• 聂耳的主要作品有《卖报歌》、《大陆歌 》、《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码头 工人歌》、《开路先锋》等鼓舞人心的群众歌
聆听《毕业歌》,歌曲属于哪一类型的音乐?
进行曲
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强弱分明,节拍规 整且常用2/4拍子。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 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
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 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键的旋律和坚
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
•同是毕业类型的歌曲,为什 么
会有很大的差异呢?
1932“一二八”日寇进攻上海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1937年“八一三”上海事变
•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的“一二 八”日寇进攻上海,再到1937年的“七七”卢 沟桥事变、1937年的“八一三”上海事变,国 家和民族面临着劫难,整个中国被迫着发出了 一个声音:救亡图存!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音 乐家们不再高雅和轻松,也自然地投身到了民 族救亡的伟大斗争之中。
“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
发展,对当时及后来中国新
音乐的文化建设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是电影《桃李劫》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4
年,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影
片结束时又再响起,起到了提示影片主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

左翼音乐运动是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

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重要代

表人物是任光、田汉、吕骥、张曙。

• 第三段,上下句对答 呼应,句幅逐层减缩 ,速度逐渐加快,加 之锣、鼓、钹、木鱼 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
托,使情绪逐层高涨

.
• 4/4 56 56 54 5|12 12 56 1|56 56 16 5|12 12 56 1|

..
..
• 3/4 5 6 5 4 5| 1 2 5 6 1 |

..
• 2/4 5 6 • 1/4 5
曲,和《新女性》、《梅娘曲》
、《铁蹄下的歌女》等优美隽永的
抒情歌曲。
• 聆听乐曲,音乐让你有什么感受? • 音乐让你联想到一幅怎样的场景? • 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 《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 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 乐曲。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铿锵有力 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 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 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画了一幅生动
•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 12月10日 ,《毕业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 曲》词作者。
• 张曙,1909-1938,其代表作有 《日落西山》、《丈夫去当兵》 、《打豺狼》、《洪波曲》等。
• 吕骥,1909-2002,创作的《抗日
军政大学校歌》等歌曲广为传唱,致 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收集和 整理工作,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 奖颁发的“终身荣誉勋章”。
变换拍子:在乐曲中,
5 | 1 2 1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
交替出现,称作“变拍
子”。变换拍子可能是
|1
有规律地循环出现,这
时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拍号并列标明。
“螺蛳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 它将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层 删减收缩的方式形成上下句对答呼 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 的效果。
• 歌曲的旋律、节奏(进行曲)、力度、 及歌曲的情绪(高昂),词曲结合紧密
无间,情绪发展环环相扣。使音乐具有
短促有力的气魄,造成急速的气势,富
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塑造了一种斩 钉截铁的现象,虽有停顿,但其中有振

臂高呼的力量。
• 任光,1900-1941,主要代表 作《渔光曲》,中国乐器合奏 《彩云追月》。
思考:
• 音乐与历史的关系? • 音乐在历史中的功能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
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载体。 • 音乐在和平年代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在;在民
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它以号角式的呼 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
• 时代精神,他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中国 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的民间生活风俗画。

《金蛇狂舞》
• 乐曲中的打击乐器起到了怎样 的效果?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民族乐器 四大件
• 第一段,以明亮上扬 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
欢乐、昂扬、奔放的
情绪 。
பைடு நூலகம்
• 第二段,由两小节打 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 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 明快的旋律,令人感 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 命之活力。
思考:哪段音乐最热闹,情绪最高 涨?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