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单元分析

合集下载

[小初高学习]XX二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探索乐园上课教学方案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

[小初高学习]XX二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探索乐园上课教学方案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

XX二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设计了“探索3×3方格中图形的排列规律”和“探索图中各数和数列的规律”两个活动,通过有规律的排列图形和数列,使学生认识一些复杂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一、合理编排学习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突出重点。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材在安排时,把图形规律的学习和探索建立在个性化操作、观察的基础上,采用不断渗透,螺旋上升的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

二、鼓励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中,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展现小朋友们各自不同的排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规律,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3×3”方格中实物的排列规律。

2.在观察、交流图中各数之间关系的活动中,发现隐含的运算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天数问题。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对有规律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愉快的体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简单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难点:发现一些排列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会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

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有一部分是学生很熟悉的,比如在“3×3”的方格中有规律的摆图形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思维,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探索乐园》单元分析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探索乐园》单元分析冀教版

《探索乐园》(一)单元教育目标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3×3”方格中事物的排列规律。

2.在观察、交流图中各数之间关系的活动中,发现隐含的运算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填数问题。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对有规律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愉快的体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的基础上学习的,共安排2课时,内容编排如下:第1课时(教科书90页、91页),探索“3×3”方格中图形排列的规律。

教材设计了“用3个圆片、3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按要求摆”的两个操作活动。

活动(1),把它们有规律地排成一行。

以交流的方式给出学生的两种摆法。

活动(2),把它们有规律地摆在下面的方格里。

教材给出了“3×3”的方格,并以交流的方式给出了三种学生可能出现的摆法。

接着兔博士提出: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片各不相同,应该怎么样摆放?并给出两种三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摆放的示意图。

“练一练”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是活动(2)的基础练习,从“3×3”方格中给出的花朵摆放,发现规律并确定空格中放哪朵花;第2题,根据看到的扑克判断摆的规律,确定扣着的扑克牌是几。

本节课的活动(1)是学生以前已经熟悉的,教学的重点是在“3×3”的方格中有规律地摆图形,难点是在“3×3”的方格中摆成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每一行、每一列又不相同的情况。

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1),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将学生自己摆放、交流、展示不同摆法作为引出活动(2)的素材。

活动(2),要加强活动引导,先让学生了解“3×3”的方格,可以告诉学生这样“3×3”的方格,数学上也叫做“九宫格”。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探索乐园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探索乐园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找数字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期间最高兴的事情,然后启发学生庆祝春节中有规律的现象。

师:同学们,春节过得很高兴吧!谁愿意把你们最高兴的事情给大家说一说?(请几个人发言)师:春节期间,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增加了许多装饰品,营造喜庆的氛围,哪个同学发现了有规律摆放的现象:〔学生可能说出,街道挂的彩条、商场楼顶的彩灯等。

师:同学们真细心,能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三个图形来“创造”规律,有信心吗?二、自主探索把图形有规律地摆一行。

在九宫格里有规律地摆图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各三张,把它们有规律地摆成一行。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摆的情况。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摆法呢?告诉大家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启发式对话。

学生可能有图形位遭不同的摆法,让学生充分交流o(1)出示九宫图,提出“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的要求。

让学生把图片各3张摆在九宫格里。

学生摆,教师巡视。

关注学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个别指导。

(2)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规律是什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

(3)提出“要合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摆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摆一摆。

(4)交流学生不同的摆法。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说,教师摆。

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的机会。

(5)探索、总结图形排列规律。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了解方格中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练习。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八《探索乐园》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八《探索乐园》教案

备课人:授课日期:附记
《探索乐园》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经过大量的积累总结图形,数字在排列上的规
律。

2、初步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学会用加减算式的形式寻找数
字之间存在的规律。

3、使学生初步具有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事务间存在的规律。

2、并且要学会动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养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难点
1、养成学会独立的观察寻找到规律。

2、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PPT展示
师:看好多颜色的树叶吧,你们有多少同学见过这样的叶子
的?(出示幻灯片)
生:没见过,啊,好漂亮。

师:你们再看看,这些树叶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1:有的叶子颜色是一样的。

学生2:有的叶子形状是一样的。

学生3:有的叶子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老师:嗯,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你们回答的都是正确的。

二、教学案例
1、摆一摆。

老师:同学们用这些图形摆一摆,按照书上的样子,你们发
现了什么?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表达。

老师: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摆法嘛?
2、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练一练的1~2题。

三、巩固练习
老师出示:练习小卷,自己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做完一、二题后,老师订正答案,让学生用它们的思维
去继续思考。

接着自己往后独立做,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探索乐园:图形的排列规律冀教版(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探索乐园:图形的排列规律冀教版(4)

《图形的排列规律》的教学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图形的排列规律》是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

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具:媒体课件学具:各种卡片(水果卡片、五角星卡片等、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验规律1、通过猜一猜,感知规律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吗?你们喜欢大头儿子吗?大头儿子也喜欢你们,今天他就从电视屏幕上跳了出来,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跟大家一起学习数学知识,你们欢迎他吗?大头儿子喜欢跟聪明的小朋友们玩,他跟大家出了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让你们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串断了线的珠子,红、蓝交错,让学生猜一猜,掉了的那颗是什么颜色。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今天刚好又是大头儿子的生日,大头儿子邀请了他的小伙伴一起来为他过生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_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_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设计了探索3X3方格中图形的排列规律”和探索图中各数和数列的规律”两个活动,通过有规律的排列图形和数列,使学生认识一些复杂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一、合理编排学习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突出重点。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材在安排时,把图形规律的学习和探索建立在个性化操作、观察的基础上,采用不断渗透,螺旋上升的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

二、鼓励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中,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展现小朋友们各自不同的排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规律,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 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 3X方格中实物的排列规律。

2. 在观察、交流图中各数之间关系的活动中,发现隐含的运算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天数问题。

3. 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对有规律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愉快的体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简单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难点:发现一些排列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会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

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有一部分是学生很熟悉的,比如在“3 x 3”方格中有规律的摆图形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思维,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一、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去摆一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经历动手摆、发现、交流图形和数规律的过程。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PPT课件

你能发现下面的图形规律吗? 那这个你知道吗?
拿出自己的小花卡片摆一摆吧!
我是三个一组,一个黄 色的、一个大红色的、 一个粉红色的这样排的。 你的规律是什么?
你会将你的卡片有规律摆在下面 的方格里吗?
按照自己的 排列规律在 方格里摆一 摆吧!
你知道它们的规律吗?剩余空 格里应该怎么摆?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你会使方格里每行每列的卡片都 不一样吗?
1.第一行各不相同。
2.第二行第一个与 第一行第一个不同。 3.第二行第二个与 第一行第二个不同, 并且第二行第一也 不同。
4.第二行的第三个与第二行其他都不同。
5.第三行你会吗?
我们先从第一列摆,你知道怎么 摆吗?(各行各列不同)
你还有其 他的方法 吗?一起 分享一下 吧!
4×4= 16 2×9= 18 3×8= 24
15 35
你知道图 形中三个 数字的关 系吗?
用同样的方式将其他式子表示出来。
3×5= 15 4×9= 36 6×7= 42 4×4= 16 2×9= 18 3×8= 24
36 49
24 38
你自己会写吗?
这些你会计算吗? 19+28+5= 52 28+35+15= 78
PPT素材:/s 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www.1ppt. co m/fa n wen/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8单元 探索乐园-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8单元 探索乐园-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8单元探索乐园-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小时和半小时。

2.学习整点、半点的读法。

能够简单朗读并书写小时和半小时的时间。

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记忆、组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感知时间的能力和时间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探索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小时和半小时。

2.学习整点、半点的读法。

能够简单朗读并书写小时和半小时的时间。

3.组合计算小时和半小时的时间。

了解一小时等于两个半小时。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时间的概念和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小时和半小时。

2.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读法,并能熟练地朗读并书写。

3.合理组合计算小时和半小时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1.概念教学法:根据时间的概念,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小时、半小时的定义。

2.演示法:引导学生观察钟表和时钟,教授读写整点、半点时间的方法。

3.游戏法:设计时间检测游戏,让学生在多个时钟中找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计算能力。

4.实验法: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加深对时间和计算小时和半小时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引入时间的概念,提问“时间是什么?” “小时又是什么?”“半小时又是什么?”激发学生思考并自行探究。

2.游戏环节: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体讲出数字,引导学生感知时间的重要性。

3.导入结束后,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正确读写1~5的整点时间。

第二步、知识讲解1.教师挂钟示范法演示时间,让学生逐级感受从九点开始,转动钟表,一小时一小时地推移,同时讲解整点的读法和记法。

2.教师设计口诀,教授半小时的读法和记法;同时加深学生对整数和小数的认识。

第三步、知识运用1.教师设计口算、算式、游戏等训练活动,让学生能够顺利读写、计算1~5的小时和半小时时间。

2.教师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实例,组合计算小时和半小时的时间,并加深对半小时概念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乐园》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育目标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3×3”方格中事物的排列规律。

2.在观察、交流图中各数之间关系的活动中,发现隐含的运算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填数问题。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对有规律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愉快的体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的基础上学习的,共安排2课时,内容编排如下:
第1课时(教科书90页、91页),探索“3×3”方格中图形排列的规律。

教材设计了“用3个圆片、3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按要求摆”的两个操作活动。

活动(1),把它们有规律地排成一行。

以交流的方式给出学生的两种摆法。

活动(2),把它们有规律地摆在下面的方格里。

教材给出了“3×3”的方格,并以交流的方式给出了三种学生可能出现的摆法。

接着兔博士提出: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片各不相同,应该怎么样摆放?并给出两种三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摆放的示意图。

“练一练”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是活动(2)的基础练习,从“3×3”方格中给出的花朵摆放,发现规律并确定空格中放哪朵花;第2题,根据看到的扑克判断摆的规律,确定扣着的扑克牌是几。

本节课的活动(1)是学生以前已经熟悉的,教学的重点是在“3×3”的方格中有规律地摆图形,难点是在“3×3”的方格中摆成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每一行、每一列又不相同的情况。

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1),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将学生自己摆放、交流、展示不同摆法作为引出活动(2)的素材。

活动
(2),要加强活动引导,先让学生了解“3×3”的方格,可以告诉学生这样“3×3”的方格,数学上也叫做“九宫格”。

然后提出:把3个圆片、3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按行、列或对角线,有规律地摆放在方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后,再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索稍复杂的变化规律。

这样分层指导操作,可以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减低难度。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摆的规律。

如果学生自主摆有困难,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91页上面摆好的图,发现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再自己试着摆出其他情况。

第2课时(教科书92页、93页),探索图中各数和数列的规律。

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

例1中有2个小题。

问题(1):观察下面图中的数,找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给出上下6幅图,上面3幅图把三角形分成三部分,并写出3个数,让学生找出图中3个数的关系。

然后,兔博士提出:按照找出的规律,在下图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

下面3个三角形中,左边的有2个数,要填一个数;中间的有一个数,要填2个数;右边的一个数也没有,可以任意按规律填3个数。

问题(2)仍然利用三角形,但是,数字摆放的位置及个数与问题(1)不同,三角形每个角上有一个数,三角形中间有一个数。

教材给出了三个填好数的图,三个缺一个数的图,要求:找出图中四个数之间的关系,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例2,找出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接着写数。

本节课例1的内容形式学生比较熟悉,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充分地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并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

如,例1中的问题(1),我发现6是2乘3的积,1 2是3乘4的积,10是5乘2的积,可以总结出图中三个数的关系: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积。

在交流空格里填的数时,中间和右边的图可以有多种填法,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只要符合规律就可以。

(三)目标评价建议
●目标1的评价。

主要通过课堂活动考查,看学生能不能按要求动手操作,能否在“3×3”的方格中摆出或发现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

另外,通过学生完成课本上“练一练”的题目考查。

●目标2的评价。

一方面通过课堂观察、交流活动考查,看学生能否发现图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并按发现的规律在空白处填出合适的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考查。

●目标3的评价。

主要通过课堂交流活动考查,看学生能否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能否有条理地说出自己判断和填数的思考过程。

●目标4的评价。

主要通过课堂活动进行。

首先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索活
动,考查学生对探索规律的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感受到探索出规律的快乐,对事物中的规律是否有好奇心,是否对探索规律有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