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5篇

高中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5篇

高中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学期中,高中生物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总结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1. 实验教学方面本学期,生物实验室完成了多个模块的实验课程,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实验室还开展了多个课外实验活动,如DNA提取与鉴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 实验室管理方面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实验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更新,为本学期的实验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安全方面,实验室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

3. 教师科研方面本学期,生物实验室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实验设备老化问题随着实验设备的长期使用,部分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影响了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原因在于设备维护不及时,缺乏专业的设备维修人员。

2. 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操作顺序错误、使用不当的试剂等,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不足,缺乏规范的实验操作培训。

3. 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问题虽然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规定执行不力。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设备维护与更新建议学校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老化设备,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应招聘专业的设备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

2. 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培训建议教师在实验课程中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就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知识点进行总结。

1.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测量释放氧气的量来判断光合作用的进行情况。

实验步骤:将水草放入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使水变碱性,然后将水草放置在强光下照射。

测量一定时间段内水草释放的氧气量,记录数据并分析。

2.细胞分裂实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细胞分裂实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变化。

实验步骤:制作玉米根尖切片,用乙醛固定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

3.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实验可以通过纪录下代和自交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推断出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步骤:选取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自交,记录下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根据数据推断基因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等。

4.酶活性实验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参与许多生物反应。

酶活性实验可以通过测量酶在不同条件下催化反应的速率,来判断酶的活性和酶反应的特性。

实验步骤:将酶溶液和底物混合,控制温度和pH值,测量一定时间段内底物的减少量,记录数据并分析酶的活性和反应特性。

5.影响呼吸作用实验呼吸作用是生命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影响呼吸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不同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步骤:将小麦胚芽置于不同条件下,如低温、高温、无氧等,测量一定时间段内的呼吸速率,记录数据并分析不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6.生态环境实验生态环境实验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实验手段,通过操纵环境因素,观察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选取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操纵环境因素,如水分、光照等,观察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

高中生物学实验结论总结

高中生物学实验结论总结

高中生物学实验结论总结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探究生物界的奥秘,并从中得出一些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几个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结论,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1. 光合作用实验结论光合作用是植物中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通过光合作用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a. 光合作用需要光合色素的参与。

在没有光合色素的情况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

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c. 光合作用的速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

2. 细胞分裂实验结论细胞分裂是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生长的基础。

通过观察细胞分裂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a.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常见于体细胞,减数分裂常见于生殖细胞。

b. 细胞分裂经历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和功能。

c. 细胞分裂的过程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丝分裂操纵复杂的蛋白质机制。

3. 遗传实验结论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通过遗传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有关基因遗传和变异的结论:a. 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通过基因的携带和传递,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b. 基因的表现型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

当同一基因具有不同表现型时,我们称之为基因突变。

c. 遗传实验中可以利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进行分析和预测。

4. 免疫实验结论免疫是生物体对于病原体侵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通过免疫实验,我们得到以下结论:a. 免疫反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方式。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抗各种病原体的普遍反应,而特异性免疫是对具体病原体的特异性应答。

b. 免疫反应主要是利用抗体和白细胞两大组成部分进行的。

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白细胞则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 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汇报5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汇报5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汇报5篇2021高中生物实验总结汇报1本学期在学校各级领导及科学教师的关心、配合下,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这一块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某些方面可以说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实验的管理员个人来说,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些方面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努力做到了使管理和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了学生诸多方面的素质。

现将本学期实验室工作总结如下:首先,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了一定的提高。

其次,本人努力工作,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管好实验室。

这一学年,我们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了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安排计划,以积极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为学校的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尽责尽力。

本学期实验室共完成学生实验23个,开展的学生实验效果好,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颇多;本学期学生实验开出率为100%,教师演示实验开出率为95%,我们实验室管理人员出色地完成了学校领导交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

第三、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帐册完备,手续齐全。

在实验室的工作中,我们实验室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到已经到位,帐册资料也已经全部登记造册,为广大师生的实验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更加严格规范,在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中,做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小组实验,必须做到先实验通知单,再安排相关的实验活动。

每一次的实验后都要的实验记录,有实验信息反馈和意见。

对于承购的实验用品,做到先打购物申请和计划,再进行采购,并按照财务制度进行,新物品进入实验室后,马上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入室入柜,进行入专项管理程序。

对于破损物品,有记录、赔偿登记,有当事人的鉴字和证明,报损后及时记入相关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第五、开源节流,用事实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同时,我们积极改进实验装置,设计方案,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最为突出。

实验室里进行改进的相关实验装置有十几种,这不仅提高了实验安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建立更多的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总结1时间飞快,马上我就带了一个学期的高一生物教学,在教学当中,我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知识点的困惑,学生的各种表现等。

现在经过这个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让我在专业上,教学方法上都是受益匪浅,下面我简单谈一谈我这个学期的教学经历和反思。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一是内容比较多的一本书,并且也是实验较多的书籍,所以应当合理的安排好教学时间。

由于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学相对其他学校推迟了一周,所以在课程的学习上非常紧张,加上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很多时候课前准备的东西总是讲不完。

因此,经过几堂教学之后我自己下去认真反思,发现了问题,即我经常在课堂上补充一些课后扩展的东西,这些补充的知识点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这样我又花大量时间在课堂上细讲,最后导致课本当中的一些知识点没有讲完,学生也没有完全掌握补充的知识。

我发现问题之后,慢慢改进了教学,在课堂上尽量的以课本为主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提高。

关于课后作业的问题,也是我教学中比较困惑的问题。

我个人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得详细透彻,本以为学生百分之八十理解掌握了,可是,学生的作业情况却出乎意料的差,总是在不该出错的地方也会出现差错,甚至是一些最基本的记忆层次的东西,也没有把握好。

我就反思,是不是我布置的作业太难了,还是他们做的题目太少了?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作业问题。

实验课的管理和教学也是我头疼的问题,在实验课上,学生总是在里面进行交流等,这样就影响了我的教学,强调的问题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听进去了。

很多同学会时不时地问一些问题,导致我在实验课上非常忙,一节课下来感到无比疲惫。

后来我准备了一个扩音器,辅助教学,有了一定的起色。

但是学生还是会在实验课上出现各种状况,比如打烂试管,打烂量筒,打烂漏斗,不小心把氢氧化钠泼到衣服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在实验教学上经验还是不够,应该多像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完整版)⾼中⽣物实验总结⾼中⽣物实验总结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RNA 红⾊分布:真核⽣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细胞质呈红⾊.DNA 甲基绿绿⾊RNA 吡啰红红⾊实验⼆物质鉴定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沉淀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脂肪 + 苏丹IV~红⾊蛋⽩质 + 双缩脲试剂~紫⾊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或近于⽩⾊,如苹果,梨,⽩萝⼘。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浴加热2min 左右→观察颜⾊变化(⽩⾊→浅蓝⾊→砖红⾊)★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法:斐林试剂(⽔浴加热)或班⽒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出现砖红⾊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沉淀的是正常⼈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反应产⽣砖红⾊沉淀,⽽正常⼈尿液中⽆还原糖,所以没有发⽣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的组织越好,如花⽣的⼦叶。

(2)步骤:制作切⽚(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切⽚放在载玻⽚中央↓染⾊(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滴1~2滴清⽔于材料切⽚上→盖上盖玻⽚)↓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倍镜观察染成橘黄⾊的脂肪颗粒)3、蛋⽩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变化(紫⾊) 考点提⽰:(1)常见还原性糖与⾮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还原性糖。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篇(一):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总结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T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T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3、注意问题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f2C2H5OH+2CO2+少量能量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1.1明确实验目的;1.2分析实验原理;1.3选择材料用具;1.4设计实验步骤;1.5预测实验结果;1.6观察收集数据;1.7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⑴单一变量原则①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

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

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

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

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

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

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

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1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2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3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3、实验结果的获取(1)直接观察法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2)化学法、物理法①鉴定淀粉的方法:碘液②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③鉴定脂肪: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④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⑤鉴定:二苯胺试剂或甲基绿试剂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同位素标记法(3)生物特性①光合速率单位时间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淀粉生成量②呼吸速率单位时间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或氧气的吸收量或淀粉减少量③生长速率植物株高、干重或动物身高、体重④动物代谢速率 A.一定时间内耗氧量 B.消耗一定氧气所需的时间⑤某物质对生物的毒性①种子的发芽率或植株染病情况②动物寿命、染病情况常用的观测指标1.物理化学特性:颜色反应、有无气泡、沉淀等。

2.生物特性: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等。

、4、结果的分析,结论的书写5、高中生物常见实验实验一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绿色,红色分布:真核生物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 苏丹~橘黄色脂肪 + 苏丹~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的溶液,乙液:0.05的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的溶液,B液:0.01的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加双缩脲试剂A液1,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

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知识概要: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2、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问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3、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时间: 3~5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或0.02g /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