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心得体会(3篇)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心得体会(3篇)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一场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大行动正在全国展开,党员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理念,率先垂范,带头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推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在做好“三者”中照见自觉行动。

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引导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实现了“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但对粮食的安全要始终有危机意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必要性、紧迫性,大力宣传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坚决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践行“文明餐桌”要求,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等做起,教育引导子女亲属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自觉养成艰苦朴素习惯。时时刻刻提醒、劝导身边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用餐

习惯,广泛传播“爱惜粮食”“健康生活”“科学用餐”等观念,持续推进“光盘行动”进餐厅、进社区、进村镇、进单位、进校园、进家庭,让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社会共识,自觉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引导者。

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先行者食关乎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能彰显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和良好作风。厉行节俭、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义务和责任。党员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是一个单位的形象,要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于“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在生活中处处彰显勤俭节约精神,时时倡导“光盘行动”,带头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群众的标杆和领头羊。要严守纪律规定,坚决杜绝在生活中大肆挥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外出就餐时要文明用餐、节俭用餐,养成一种文明习惯和文明责任,以良好的作风引领社会风尚,自觉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先行者。

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推动者传承优良传统、倡导制止餐桌上的浪费是构建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要求,餐桌文

明是全面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直观体现,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无论是在饭店、食堂等公共场所用餐,还是在家中吃饭,要自问每一顿饭能做到“光盘”吗?每一次家庭聚餐“光盘”“打包”了吗?要在反思中杜绝“细水长流”式的浪费,坚决破除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陋习,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对食物的尊重就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粒粮,那全中国14亿中国人加起来那是多大的数字?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吃饭是个人的私事、与别人关系不大这种错误思想。要积极行动起来,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践行节俭节约新风尚,让更多的人形成有“光盘行动”的意识和习惯,推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自觉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推动者。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开展“光盘行动”,营造节约光荣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小小的餐盘,可以照见党员干部的素质,而无数张餐桌,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懂得珍惜,恰恰是现代消费文明的标志,文明用餐,吃出新风尚、吃出好习惯,会让自己受益终生。党员干部要行动起来,久久为功,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让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成为全社会一种新时尚。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心得体会第二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

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力戒“三心二意”。

戒“虚荣心”,不要“好面子”。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价值观泛滥,一些人思想观念发生了扭曲,认为只有奢靡和铺张才算“有面子”“有地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靡之风腐蚀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执政力量,污染社会风气,滋生腐败土壤。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一个人在吃饭上的表现也体现了其修养和风度,点了一桌子菜最后却不吃完而倒掉,这不是“有面子”,而是“丢面子”。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带头勤俭节约,树立节俭新风。

戒“攀比心”,不摆“官架子”。所谓“官僚主义”,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脱离群众、爱摆架子、爱讲排面的作风、风气。餐饮浪费也是一种“官僚主义”,三五个人点了一桌子招牌菜,没吃几口就全部倒掉,正是把餐桌当成了竞相攀比的“排场”、展示官威的“秀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员干部餐桌上的浪费行为不仅反映出个人生活习惯不良,更折射出思想根源、生活作风乃至党风、政风不正。制止餐饮浪费,既要靠个人自觉,也要强化制度

刚性约束,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戒“贪婪心”,不忘“老样子”。中国古书有云,爱财为贪,爱食为婪。贪婪,是需求多而不知满足,是一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病态心理。“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饱食过度,同样也是一种餐饮浪费。党员干部手握公权、执掌一方,要时刻不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时警惕“心中欲望猛虎”,管住口腹之欲,勿让“贪婪”的洪水冲破理智的闸门。

戒他人“美意”,不搞“小圈子”。老乡圈、球友圈、品酒圈……“小圈子”的形式各式各样,但大都伴随着各类饭局、酒局和玩乐项目,是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低调为人,谨慎交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加强“八小时之外”的自我管理,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

戒个人“随意”,要过“紧日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把每一笔

钱花在刀刃上。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根弦,杜绝餐饮浪费,精打细算过“紧日子”,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各项民生事业中,让老百姓“好日子”更有奔头。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心得体会第三篇: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社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党员干部更应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自觉从思想上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当好节约机关的“建设者”。严格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求自己,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规规定,自觉把节约理念贯穿公务接待、食材采购、做餐配餐以及用餐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减少粮

食浪费。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意识,坚决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敢于对奢靡铺张、享受主义等不正之风说“不”,积极抵制“舌尖上的腐败”,坚决杜绝公款吃喝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坚守、一种习惯。

用好勤俭节约的“传家宝”。要扎实扮演好言传身教者,积极向家人传播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教育引导子女亲属深刻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内涵,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自觉养成艰苦朴素习惯,发现铺张浪费等行为要及时制止,绝不看之任之。要主动扮演好制止铺张浪费的推动者,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政策讲解等举措,让更多群众认识到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教育引导全社会人人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做好文明餐桌的“光盘侠”。在外就餐聚餐时,要弘扬艰苦朴素、精打细算的生活作风,做到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坚决杜绝“吃剩有余”“顿顿有余”等餐饮消费习惯,上桌的饭菜尽量吃完,吃不完的打包带走,做到人走桌清,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践行好“光盘行动”。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摒弃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不良风气,不争“面子”,不比“气派”,不求“高档”,用心节约每一粒粮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战“疫”、斗

“贫”、抗“洪”等重大考验面前,唯有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才能渡过难关赢得最终胜利。党员干部要把恪守勤俭节约作为检验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具体实践,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