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串联习题课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电容器的串联教案

电容器的串联教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睢宁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课程教案
授 课 班 级 11 计、机械 专 业 计算机、机械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编号
课时
使用教具
直尺、小黑板、多媒体
王居 2 课时
能力目标 授 课 目 标 知识源自标学会判断电容串联在外加电压时是否会击穿。
1、 熟练掌握电容串联的特点 2、 能灵活求解电容串联时的耐压值
3、电容值不等的电容器串联使用时,每个电容上分配的 电压与其电容成反比。
Q=C1U1=C2U2=C3U3
4、两电容串联耐压值的计算 取两电容在各自耐压下带电荷最小值作为串联时
的最大电荷
课堂练习 《 讲义》
总结
板书设计 电容器的连接 一、电路 二、串联特点
1 、 串联时每个极板上的电荷量都是 q。
2、 串联等效电容
电容器的等效电容是多大?每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多
大?在此电压下工作是否安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图 4-3 电容器的串联
请思考: 两电容串联等效电容 C
请推出: 两电容串联分压公式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例 4-4】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电容器的电容为 C1 = 2 F,额定工作电压为 160 V,另一只电容器的电容 为 C2 = 10 F,额定工作电压为 250 V,若将这两个电容 器串联起来,接在 300 V 的直流电源上,如图 4-4 所示, 问每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少?这样使用是否安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团体合作精神
1、熟练掌握电容串联的特点 教 学 重 点 2、能灵活求解电容串联时的耐压值 教 学 难 点 两电容串联分压、耐压值的计算
学情分析

《主题五第一节电容器电容》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电工电子类

《主题五第一节电容器电容》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电工电子类

《电容器电容》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电容器与电容”。

电容器作为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元件,在电路中起着储存电能、隔直通交等关键作用。

电容作为电容器的重要参数,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能的能力。

本课将围绕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电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理解电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容计算。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识别常见的电容器,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容量;培养电路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表现,评价学生对电容器及电容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容计算和电容器测量的掌握情况。

3. 阶段性测试: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评价学生对电容器与电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容麦克风、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引入电容器与电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容器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讲解电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介绍电容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电容器的基本特性和测量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过程。

4. 学生操作:学生动手操作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容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容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及实际电路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电容计算和电容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阶段测验:进行一次阶段测验,全面评价学生对电容器与电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

第三章电容器一、本章教学目的:1、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

了解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它的计算公式。

2、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的意义。

3、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以及电路计算。

4、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

掌握电场能的计算。

二、教学步骤:(共七课时)1、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课时;2、第二节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一课时;3、第三节电容器的联接二课时+一课时练习课;4、第四节电容器中的电场能一课时;5、机动一课时。

三、基础知识:1、电荷电量的概念;2、电源的内部结构;3、回路电压定律:U=U1+U2+U3。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3 一、新课导入:1.莱顿瓶的故事: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马森布罗克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

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

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2.导语:莱顿瓶就是简单的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作用。

教师:叙述,导入学生:集中精力,聆听第三章电容器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电容器:1.特性:储存电荷。

2.定义:被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导体的总体。

(极板,介质)3. 充电:使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4.放电:两极板带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不带电。

12五、课堂例题讲解:(多媒体投影) 1.书本例1。

2.书本例2。

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保持电容器两极板与电池两极相连,电容器的C 、Q 、U 、将怎样改变?师生互动3六、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老师指正。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重要?2.作业:p56练习,补充一(多媒体投影)指导学生整理思路2. 第二课时第三章 电容器 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 一、 电容器: 1.特性:储存电荷。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课串、并联电路习题课教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课串、并联电路习题课教案 苏科版

二、新课教学
一、串并联电路的区分方法
1、电流流向法:
流流向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

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者,为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
为几条支路,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最终电流又重新汇合到一起,像这样的电路为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2.、拆除法:
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例1 判定图1中四个电阻的连接方式。

图1
[解析]我们可以用手挡住任意一个电阻,观察去掉这个电阻后是否影响其他电阻的工作,注意利用拆除法可以拆除一个也可同时拆除几个用电器,本例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
让学生先用电流流向法分析
学生思考
让学生分析图1,找到节点分析出电阻的连接方式
学生思考。

《电容器的串并联》课件

《电容器的串并联》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电容器的串并联》ppt课

•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 电容器的串联 • 电容器的并联 • 电容器的串并联组合 • 实验与演示 • 总结与思考
目录
CONTENTS
0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感谢观看
储能装置
利用电容器的储能特性,可以将多个电容器串联或并联起来,形成 一个储能装置,用于能量存储和释放。
05
实验与演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实验目的
探究电容器的串并联 特性
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 分析技巧
理解串并联对电容器 性能的影响
实验设备
电容器若干(不同容量) 电流表和电压表
ERA
电容器的定义
电容器的定义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的电子元件,其主要由两个平行且相对的导体(通常为金属板 )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绝缘体。当电压施加在电容器上时,电荷会储存在两极板之间,形 成电场。
固定电容器
电容量固定,不易改变。
可变电容器
通过机械或电子方式改变极板间距或面积,实现电容量的可调。
电容器的单位
串联
总电容减小,总容抗增大,总电荷量不变。
并联
总电容增大,总容抗减小,总电荷量不变。
串并联组合
可以结合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实现更复杂的电路 设计。
电容器串并联组合的应用
滤波器设计
利用电容器的串并联组合,可以设计出不同性能的滤波器,用于 信号处理和电源滤波等。
调谐电路
通过改变电容器的串并联组合,可以调整电路的频率响应,实现调 谐电路的设计。

电容的串并联教案

电容的串并联教案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专业理论课课题:电容器的连接(串联)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主备人: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任务一:把几个电容器首尾相接连成一个无分支的电路,称为电容器的串联,如图所示。

串联时每个极板上的电荷量都q i设每个施器器的布为一卜C2、C3,血别为\uj a口U、任务引领探究体验U■q-,U■q-,1C2C12总电压U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的电压之和,所以则由U,则3■■q-3C3C、1U■U■U■U■q(―II-■—)123CCC1232.朋联总电容(等效电容)为C,C■q,可得U—■—■--CC1C2即:串联电容器总叩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叩3.串联的作用:增大耐压,但电容减小。

电容值不等的电容器串联使用时,每个电容上分配的电压成反比。

T['任务二应用电容器的特性解题【例1】如图中,C1=C2=C=C=200■F,额定工作电压为150V,电而压U=120V,求这组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是多大?每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多大?在此电压下工作是否安全?解:三只电容串联后的等效电容为C■C0■200■66.67■F33每只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为知道电容器串联的定义。

展示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电路图。

了解电容器串联的连接方式。

简绍电容器串联连接的特点。

知道电容器串联和学生一起推中容量、电压、电荷三者之间的关系。

导电容器串联电路电路中的几个关系式。

知道串联电容器简绍电容器串联的作用。

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a■a■a■a ■CU ■66.67«10*H20■8H0■?C 每只电容上血压为a 8H0.U■U■U■q ■—-0■40V 123C200B10”电容器上的电压小于它的额定电压, 因此电容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是安全 的。

掌握电容器串 联连接的解题方 法,会独立解题。

分析电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例T一只电容器的电容定工作电压为 的电容为 为250 来,接在4-4所多少?这样解容为各电容的为■2】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101C '= 1IT,额160V,另一只电容器C 2=10IF,额定工作电压V,若将这两个电容器串联起300V 的直流电源上,如图 示,问每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使用是否安全? :两只电容器串联后的等效电 CC 2B10 C■—■1.67■FC■C 2■1012“容量为 各电容器上的电压为2CU ■1由于电容器5no« ■250V 2印0» 5印0・ ■50V10印。

04电容的串并联

04电容的串并联
电容串联
电容并联
各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 都相等
各个电容器两端的 电压 都相等
串联电容器组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的 电压之和
并联电容器组的总电荷等于各个电容器所带 电荷之和
各个电容器两端电压与其电容值 成反比
各个电容器所带电荷与其电容值 成正比
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的 电容倒数之和
总电容等于各个 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q2 10 10 6 250 C 2.5 10 3 C
为了使 C1 上的电荷量不超过 3.2 104 C,外加总电
压应不超过
3.2 × 10−4
=
V ≈ 192 V
−6
1.67 × 10
电容值不等的电容器串联使用时,每只电容上分配
的电压与其电容成反比。
填空总结电容的串并联特点
电容的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前复习提问

1、电容器的结构是什么?

2、对有极性的电容接入电路,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导入
2019年5月5日,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成立
讨论一下
充电宝是不是一个电容?
充电宝的主体不是一个电容器,而是可充电电池,一般是用锂离子电池。就功能来说,
和电容器一样是储存电量的。不过锂电池储存的电量要比电容器大许多。
容为 20 F,充电后电压为 15 V,把它们并联在一起,其电压是多少?
解:电容器 A、B连接前的带电量分别为
q1 C1U 1 10 10 6 30 C 3 10 4 C
q2 C 2U 2 20 10 6 15 C 3 10 4 C
它们的总电荷量为
1
1
1
U U1 U 2 U 3 q (

电容器的串并联教案

电容器的串并联教案

电容器的串并联一、教学章节3.3电容器的连接& 3.4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并能应用电容器串、并联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电容器串、并联的条件与特点。

3、了解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4、理解电容器中电场能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电容器串联、并联后电容值的计算。

2、电容器串、并联的条件与特点。

3、*电容器串、并联后的耐压值计算。

难点:1、电容器串联、并联后电容值的计算。

2、*电容器串、并联后的耐压值计算。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复习旧课,处理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提问:电容器电容量的计算公式如何?电容器的重要参数有哪些?答:略。

II.新课在实际工作中,选用电容器是必须考虑它的电容量和耐压。

当遇到单独一个电容器的电容或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时,可以把几个电容器串联或并联起来。

一、电容的串联 电容的串联:与电阻串联类似,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容器,连接成一个无分支电路的连接方式。

如图3-5所示。

适用情形: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而它的容量又足够大时,可将几个电容器串联起来,再接到电路中使用。

电容串联电路等效电容的计算: 3211111C C C C ++= (式3-4) 分析:电容起串联时,等效电容C 的倒数是各个电容器电容得到数之和。

总电容比每个电容器的电容都小。

这相当于加大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d ,因而电容减小。

注意:(1)串联电容组中每一个电容器都带有相等的电荷量。

(2)电容器串联时电容间的关系,与电阻并联时电阻关系相似。

推广后的计算公式:如果有n 个电容器串联,可推广为 n C C C C 111121+++= (式3-5)当n 个电容器的电容相等,均为C 0时,总电容C 为n C C 0= (式3-6)图3-5电容器串联电路二、电容的并联 电容的并联:把几只电容器接到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理论课教案
【组织教学】
1. 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2. 坐下,清点人数,指出和纠正存在问题
【导入新课】
分析作业情况,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题:电容器的串联习题课
一.知识回放
1.电容器串联时的特点:
2.电容器串联时的性质:
电容器的电容与其两端电压之间关系: 串联电容器组的分压公式: 二、例题部分
例题1、电容器串联之后,相当于增大了两极板的 ,总电容 每个电容器的电
容。

分析:几个电容器串联后,扩大了两极板间距离,根据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各部分结构之间的关系,电容量与两极板间距离成反比,所以电容变小,并且小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

例题2.电路如图所示,当321C C C >>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的关系为( ) A .321U U U == B .321U U U >> C .321U U U << D .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电容器串联时的性质可知,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容成反比,电容大,电压反而小。

所以选B 跟踪练习:
三只电容器C 1=9μF ,C 2=3μF ,C 3=18μF ,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到电路中,则等效电容C= ,电压之比U 1∶U 2∶U 3= ,电量之比Q 1∶Q 2∶Q 3= 。

例题3、两个电容器C1:“2μF ,160V ” ,C2:“10μF ,250V ”,⑴串联后接在300V 的直流电源上,求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这样使用安全吗?⑵这样的两个电容器串联,两端所能加的最大电压为多少?
解:
【课堂总结】
一、课堂纪律与学习气氛总结 二、教学内容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部分
三、练习部分 1.5个10V 、30μF 的电容器串联,等效电容是 ,耐压是 ;相并联等效电容是 ,
C2
C1
耐压是 。

2.将“10μF 、50V ”和“5μF 、50V ”的两个电容器串联,那么电容器组的额定工作电压应为100V 。

( ) 1.电容器C 1和C 2串联后接在直流电路中,若C 1=3C 2,则C 1两端的电压是C 2两端电压的( ) A .3倍 B .9倍 C .
91 D .3
1
3.两只电容分别为C1和C2的电容器,其额定值分别为200pF/500V ,300pF/900V ,串联后外加1000V
的电压,则( )。

A C1击穿,C2不击穿
B C1先击穿,C2后击穿
C C2先击穿,C1后击穿
D C1,C2均不击穿
4.两只电容分别为C 1和C 2的电容器,其额定值分别为200pF /500V 、300pF /900V ,串联后外加1000V 的电压,则( )
A .C 1击穿,C 2不击穿
B .
C 1先击穿,C 2后击穿 C .C 2先击穿,C 1后击穿
D .C 1、C 2均不击穿
5.1μF 与2μF 的电容器串联后接在30V 的电源上,则1μF 电容器的端电压为( ) A .10V B .15V C .20V D .30V
6.电容器C1和C2串联后接在直流电路中,若C1=4C2,则C1两端的电压是C2两端电压的( )。

A .4倍 B .16倍 C .1/16 D .1/4
7.1C (10μF/15V )和2C (20μF/25V )串联,其最大安全工作电压为( )。

A 、15V B 、25V C 、22.5V D 、40V
8、两个相同的电容器,标有“100pF 、600V ”,串联后接到900V 的电路上,每个电容器带多少电荷量?加在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大?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
9、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电容为0.25uF ,耐压为250V ,另一只电容为0.5uF ,耐压为300V 。

试求:(1)它们串联以后的耐压值;
10.电路如图,已知电源电动势E=24V ,内阻不计,外电路电阻R1=3Ω,R2=1Ω,电容C1=6μF ,C2=3μF 。

求:(1)R1两端的电压;(2)电容C1、C2两端的电压。

(3)电容C1、C2所带的电荷量;(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