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周周练:第一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周周末训练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周周末训练题(满分:70分时间:50分钟)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有关题目。
(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该诗首句写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对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简单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有关题目。
(14分)阿豺折箭命母弟⑤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延不能(选自《魏书·吐谷浑传》)[注释]①阿豺:南朝宋时西北少数民族吐谷(yù)浑的首领。
②奉:拿。
③只:通“支”。
④俄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⑤母弟:这里指同胞弟弟。
⑥汝曹:你们。
⑦戮力:合力,共同尽力。
3.用“/”给下列句子标注朗读停顿。
(每句限标注一处)(2分)(1)慕利延折之 (2)然后社稷可固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阿豺曰( )(2)言终而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汝等各奉吾一只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阿豺折箭是为了告诉他的儿子们什么道理?请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三、阅读《春》选段,完成有关题目。
(13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部编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周周练试卷(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周周练试卷(含答案)实验学校梦溪校区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周周练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8分)酝酿..()()嘹.亮()黄晕.()应和.()贮.()蓄hōng tuō()()撑.起伞()lǎng rùn()()抖擞.()huā zhī zhāo zhǎn()()()()hóu lóng()() 2.默写填空(26分)(1)“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红的像火,,。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4)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5),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
(6)秋风萧瑟,。
(7),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8),谬以千里。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阅读书籍能使你的修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B 、当暴风雨袭来时,我感到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 、老师总是使用幽默风趣的讲课方法,常常使我们茅塞顿开....。
D 、人生短如白驹过隙....,当及时把握,千万不可浪费光阴。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其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9分)①登上山梁远望,你不禁会被到处漫山遍野的绚丽景象所震撼。
那1000多亩人工种植的山茶花竞相开放,犹如万丈红霞盖满了山坡,用妖娆的彩服妆点着紫溪山。
②紫蝶、鹿城春、大理茶、狮子头……等各种茶花争奇斗艳。
嫣红、粉红、嫩红……色彩斑斓尽显娇媚。
③千枝万朵、花团锦簇,纷纷引得游人步入花丛留影。
据植物学家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紫溪山中就有人工种植的茶花。
这里的茶花树龄早、品种多。
花色齐全,在滇中首屈一指。
“云南茶花甲天下,紫溪茶花甲云南”之说流传百年,至今未变。
第句,改法为:第句,改法为: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 ……………………. ………………………………………命题人:审核人:第句,改法为:5.语文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次 周周练(0)

第一周周周练(5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书写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薄烟(báo)抖擞.(sǒu)风筝.(zheng)呼朋引伴(bàn)B. 喉咙.(long)酝酿.(niàng)瘦削.(xiāo)倾盆瓢泼.(pō)C.稀疏.(shu)应和.(huò)窠.巢(kē)花枝招展.(zhǎn)D.烘.突(hōng) 嘹.亮(liáo)黄晕.(yùn)披蓑.戴笠(suō)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A. 春天,许多竹笋破土而出,竹林里显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春光明媚春意浓,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开始规划新一年的行程。
C.今年暑假期间,同学们呼朋引伴....去看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D.深夜,城市灯光秀和高层建筑完美融合,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截至3月5日,有大约420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B.春天的兰州是最美丽的季节。
C.202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D.邵晓航对自己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充满了信心。
4.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排比、比喻)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对偶、借喻)D.下雨了,地上溅起千万个箭头。
(夸张、借喻)5.在下面语段括号里依次填入句子,恰当的一项是()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想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二、文言文阅读(9分)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七上语文周测第一周(原卷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周周练(第一周)(对应内容:《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积累与运用(37分)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冬末春初,万物yùnniàng着生机。
冰雪消融,眨眼间,湖水涨满,鸟儿们从窠.巢中飞出,卖弄着清脆的喉咙,相互应和,唱出一支支迎春曲。
一年之计在于春,老老小小都出来舒活筋骨。
春雨贵如油,在黄晕.()的光下,农人依然pīsuōdàilì在田间劳作。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窠.巢黄晕.yùnniàng pīsuōdàilì(2)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参考答案】(1)kēyùn酝酿披蓑戴笠(2)拟人2.按要求默写。
(8分)(1)《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朱自清《春》)【参考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春天来了,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迸发出向上的精神力量。
B.春光如此好,我们不要辜负它,周末有空就扶老携幼、呼朋引伴....,一起去踏春赏花吧。
C.在校园艺术节上,张静梅同学凭着花枝招展....的表演,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D.奥运会上的体育健儿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迸发出奋力拼搏、勇夺桂冠的豪情。
【参考答案】C【解析】“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引起全社会警惕。
初一语文完美阅读周周练一

初一语文完美阅读周周练一(2现代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1古诗词鉴赏)阅读的秘诀就在于多练多总结!!!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一、现代文阅读(一)雨季心理杨机臣(23分)做题时间(分钟)得分(分)⑴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
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
听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
可是,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的雨声。
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⑵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唯不缺雨。
⑶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
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
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
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
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
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
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
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
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⑷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
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昏。
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
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射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
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
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
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⑸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
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周周练试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宜陵镇中七年级语文周周练〔1〕1、给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脸颊.〔〕占卜.〔〕倔强.〔〕地窖.〔〕窘.迫〔〕颤抖..〔〕一liǔ()tī()透Zì〔〕情踌chú〔〕2、以下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获得2021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乎起来。
B、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阔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即将播出,大家都拭目以待....。
3、以下句子表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有无扎实的根底知识,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B、我们必须随时纠正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C、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们教育太深入了。
D、在校篮球比赛中,三班被我们班打败了。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理解传统文化。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D“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HY生的喜欢。
5.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台独〞分子研讨会,并发表支持“台独〞的言论,连日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口诛笔伐....。
B.初中生活快完毕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主持人周涛、倪萍的煽情本领可谓一绝,听凭曹颖等小辈怎么“克隆〞,也难以望其项背....。
6.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七年级语文第一周周练测试卷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武汉六中七年级语文第一周周练测试卷命题人:邓洁测试: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班级: 姓名: 得分: (满分100分)正式答题之前,请用你的笔将下面的话语规范地抄写一遍:寒风料峭,大雪肆掠,挡不住春的脚步。
当我们还在推算开学日期的时候,一眨眼,已经度过两周了。
这大概就是“时光如流水”吧,面对这流水的时光,你一定准备好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2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2分)菜畦()秕谷()确凿()人迹罕至()呵斥()抽噎()伫立()女娲补天()(qíng)着(dăo)告天(qióng)人声(dǐng)沸2. 默写填空(4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下面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指鉴定欣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指精神不集中)。
C.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指说话吐词不清,听不清楚)着:“不对,不对。
”D.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指不能痛快的出声哭),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4.下面对加点的词语品析有误的是()(4分)A.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似乎:因为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确凿:说明对野草记忆深刻。
)B.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伏: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蜂采花时的情状。
)C. 春天又到了。
(“又”字可以删除,在文章中没有特别的意义。
)D. 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飘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老师抓住线绳后的快乐得意和满足之情。
)5.下面句子语序已经打乱,请选择正确的排序()(4分)①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2022届中考语文复习-阅读周周练七年级第周1

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 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 5 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 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 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 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 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 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 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 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家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 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2)一直蒙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割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后,信心骤增、豁然开朗的心理。 3. 请从 A、B 两句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赏析。(3 分) A. 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B. 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A. 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 B.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工大鸿志教育初一语文阅读周周练:第一周【古诗词阅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感情?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文言文阅读】阿豺折箭阿豺①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汝等各奉②吾一只③箭。
”折之地下。
俄而④命母弟⑤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延不能折。
阿豺曰:“汝曹⑥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⑦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
(选自《魏书▪吐谷浑传》)[注释]①阿豺:南朝宋时西北少数民族吐谷浑的首领。
②奉:拿③只:通“支”④俄而:过来一会儿,不久。
⑤母弟:这里指同胞弟弟。
⑥汝曹:你们、⑦戮力:合力,共同尽力。
1.用“/”给下列句子标注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1)慕利延折之(2)然后社稷可固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阿豺曰.() (2)言终.而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
(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4.阿豺折箭是为了告诉他的儿子们什么道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怎么样的启示?【现代文阅读】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的心阅读答案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略有改动) l.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3分)“我”想吃螃蟹→(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3)_______________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4分)(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
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行走的父爱邹扶澜因为工作忙,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母亲家了。
那天,我开车去一个村庄采访,结束时已近黄昏,晚上又有朋友约着吃饭。
走到一条僻静的沙石路,远远的,我看见一个矮小的身影在前面慢慢走着,近了,看清是一位老人,佝偻着腰,拄一根拐杖,走起来十分吃力。
我落下车玻璃,说:”大爷,您去哪儿,要不要我捎您一程?”老人耳朵有些背,明白了我的心意后,满是皱纹的脸上显得很感激。
我下车,扶他在后座上坐下。
车启动,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错误,老人要去的村子跟我并不顺路,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可我已经不能把他放下了,只好掉头加速前进,边走边和他拉着家常。
他说,他是去看女儿的,从昨天早晨一直走到现在,也不知怎么回事,这路走起来就这么长,我有些惊讶,心想这雷锋还真当着了,要是寒冬腊月,还不得把人冻死?我回头看了他一眼,大着声说:“大爷,您是迷路了,这样走下去,再走十天也到不了你女儿家的。
”老人眯缝着眼,微微地笑着,不住地说着感谢话。
我说:“您女儿家没有电话吗,怎么不叫她来接您呢?你这么大年纪了,真走丢了可怎么办哪!”这一问不要紧,[A]老人干裂的嘴唇动两下,眼窝里就噙满了泪水。
他说女儿病了,家里的人都瞒着他。
他一共有六儿一女,女儿最孝顺,每半月必定回来看他跟老伴一次,这次两个月没回来了,他生了疑,后来就偷着听孩子们说话,知道女儿查出得了那种不好的病。
他说的不好的病我知道,就是癌症。
他怕女儿突然死去,见不到女儿最后一面,所以就瞒着家人跑出来了,谁知却迷了路。
我不由得一阵感叹,说:“大爷,您这么一声不响地走了,家里人不知道该多着急呢。
您知道家里的电话吗?我先跟他们说一声。
”他摇了摇头。
一个小时后,到了老人说的那个村庄,很顺利,我找到了他的女儿家。
他的女儿五十多岁,看上去气色还好。
[B]老人一下车,扔掉拐杖就向女儿跑过去,一把抱住她,老泪纵横。
女儿一边抚着他的肩膀,一边张着疑惑的眼神问我怎么回事,你怎么把他送到这里的?我家里出了什么事吗?我把事情的原委简单地解释了一下,说:“你爸为了来看你,走了两天,昨晚还在一间破屋底下蹲了一夜呢。
”女人听了,顾不上谢我,抱住老人的肩膀失声痛哭,说:“爸爸,我没事,真的没事,我给你看病历,医生说只要动个小手术,就没事了,真的,爸爸,我没有骗你…… ”[C]老人不信,推开女儿,左看看,右看看,哽咽着说不出话。
边上围过来几个人,也上前劝慰老人,帮着他女儿解释。
我悄悄发动引擎,走了。
走出很远了,我的眼前还在闪现着刚才的影像。
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我拿出手机,跟朋友辞掉了约会,拨通了父母家的电话。
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改。
1.文章的题目是“行走的父爱”如果改成“父爱”可以吗?为什么?(3分)2.文中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刻画老人的形象,请从选文的画线句中选择一句,说说其表达作用。
(3分)3.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分)4.选择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
(60字以上)(3分)【妙笔生花】同学们,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的父母在你的身上一定也倾注了很多很多的爱吧,请拿起你的笔,动手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的点滴。
范文1:母爱母爱在身边流淌,如一缕舒和的微风。
照亮了黑暗的道路,温暖了冻僵的心灵,驱散了疲惫的痛苦。
凝聚于身边的小事之间。
清晨,冬日的朝霞懒散地躲藏在天边。
月光轻柔,拂过即将出门的我的面颊。
前方的道路阴沉。
在黯淡的灯光中,我迈出家门,披星戴月地向阴暗的小路走去。
背后温暖的灯光吸引着我不禁回头,却发现母亲有些憔悴的身影倚在门上,望着我迟疑的步伐,她轻声说道:“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叮嘱声回响于耳。
暖暖地拂过心头,不由得点了点头,再向前方望去,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曙光在前方闪耀,之前阴暗的道路已被母亲的话语点亮。
那句话中,分明凝聚着母爱。
下午,刺骨的寒风冻伤了我奔跑着的身躯。
灰蒙蒙的天空榨干了跑道的颜色,只留下昏暗的光芒。
跑完全程,冷风咆哮着愤怒,手指早已被冻僵。
脸上唯一一点血色被骤然的降温带走,同学们的水壶已冻成冰块,我苦笑着拾起自己的水杯,一丝暖意却透过冰冷的金属传来,忽然想起母亲早上为我换了一个新水杯——保温杯。
惊诧着啜饮数口,母爱顺喉咙而下,滋润了被狂风肆虐过的心田,温暖着被冻僵的四肢。
那杯温水中,分明凝聚着母爱。
深夜,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半空中,洒下阵阵白练般的光华充斥了我的小屋。
轻轻抬笔,思索着那繁琐的试题。
不知不觉地忘了时间,人们都已进入梦乡,我却才心满意足地搁下笔。
轻轻踱到客厅,母亲的房门虚掩着,一缕灯光从狭缝中透出。
有些疑惑的我轻轻推开房门,向里面望去。
母亲却未睡着,见是我,她疲惫的脸庞微笑起来,端起桌上一杯还有余温的牛奶,递给我。
我顿时惊诧,母亲身体并不好,每日的早起已使她过度劳累,可她却为我苦等到深夜。
那杯牛奶中,分明凝聚着母爱。
母爱,不需大的行为,有时只需一句叮咛,一壶温水,一杯牛奶足矣。
事物虽小,却凝聚着浓浓的母爱。
范文2:沉默的父爱4岁。
稚嫩的小手连笔都握不住,却还摇摇晃晃的在那本子上画着,写着,突然,一双大手强有力的将那写满歪歪扭扭的“1,2,3……”本子扯去,抬头望去,是冰冷的面容,随即,就是“嗤啦,嗤啦”的声音,“字都写不好,一天还想干嘛!”小女孩的泪下来了,恐惧的望着父亲那张冰冷的脸,又在一个崭新的作业本上写着“1,2,3……”可是,父亲转身就走了,一步,两步,三步……,小女孩多么想让父亲抱抱她,亲亲她那冷冰冰的小手,可是,父亲头也没回,有的只是那冰冷的脚步声。
可是,父亲的双眼已经湿润,心在微颤,可还是头也不回地走了,一步,两步,三步……脚步声是那么的坚定。
8岁。
在宽阔的马路上,女孩在学期自行车,父亲只在旁边观望,没有一句知道,没有一句安慰。
女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鲜血淋漓,可父亲依旧站在那儿,眼里充满了不屑与冷漠。
女孩多么想让父亲来扶她一下,可是,当她用求助的眼神看父亲时,回应她的只有不屑的眼神;女孩多么想让父亲来鼓励他一下,可是,只有那冰冷的面容。
女孩无奈的喊了一声“爸爸!”可是父亲转身就走了,显然,父亲已兴趣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