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内容衔接不够完善。
初中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则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在教材编写方面,初中和高中的教材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容易出现困惑和迷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中更加注重内容的衔接性,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与高中数学的拓展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初高中数学之间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有效的转变。
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练习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未能及时转变初中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思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时期,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
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教材和课堂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由于在初中阶段缺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例如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等,使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需要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内容的衔接性,教师应以初高中数学教学要求为指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
初中数学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高中数学则更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由于这种差别,很容易使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感到困难。
在初中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但在高中却需要深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就需要重新掌握相关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对高中数学学习造成影响。
初中数学的教学普遍偏重于应用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较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基础薄弱的问题,导致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
加强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
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
加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重复教学或者遗漏重要知识点的情况。
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了解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为学生做好过渡准备。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培训。
在重要的学习节点,可以开展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的课程,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并掌握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教师合作等多方面考虑。
只有全面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顺利过渡。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不连贯性、难度层次的跳跃、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渐丧失等。
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教师之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一致,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当建立起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机制,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交流。
只有通过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课程设置,以及密切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学生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中实现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
通过这些改进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和成绩,促进数学课程的持续发展。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脱节问题,原因分析,改进策略,教学衔接机制,师资培训,专业交流,总结。
1. 引言1.1 导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压力。
这种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脱节。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概念,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过渡时往往无法顺利适应。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入手。
建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机制,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过渡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合改进策略的提出,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为学生的教育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多衔接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来改进。
本文将讨论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问题: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性不足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并不十分顺畅。
初中数学教材存在一些知识点的缺失,高中数学教材也缺少一些必要的回顾和延伸知识。
这会造成学生在上高中后难以理解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础内容,导致学习发生困难。
改进策略:加强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解决初中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同时,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应该重新审视初中数学教育所覆盖的知识点,加强对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问题:初中数学教育中缺乏实用性初中数学教育中,太重视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部分。
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没有实用价值,难以掌握其实质。
改进策略:引入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为了解决初中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我们应该改变初中数学教育中缺乏实用性的问题。
引导教师引入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具体事例中的问题和解题方法。
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学习理论知识,理解想解决的问题的实际含义和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更加关注实用性。
问题:高中数学教育中理论知识不够深入高中数学教育中,太重视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部分。
教师会过度注重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介绍更深层次的知识。
为了解决高中数学教育中理论知识不够深入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深度与拓展。
在教育中加强解析几何和高等代数等较深入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自己的数学理解,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结论:。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高中数学学科的衔接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知识点的重复和遗漏、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本文将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知识点的重复和遗漏。
由于初中和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重合,导致在初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学过,而在高中又重新学习一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有些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在高中学习中没有足够的强调,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较为薄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中,对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剔除或精简,同时增加一些高中的重点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衔接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初中数学学习主要以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掌握为主,而高中数学学习则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由于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较大,导致一些学生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出现困惑和迷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适当引入一些高中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初中就接触到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衔接也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
由于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导致一些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出现断层和隔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和交流会议,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共识,从而有效地衔接初高中数学学科。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是学习数学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但是,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内容的断层
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初等数学知识和初步代数部分,而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则涉及到高精度计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知识。
这种内容上的断层会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学时出现困难,而且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难度的跨度
初中数学的难度比较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但是,当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难度突然飙升,让一些学生茫然无措。
三、师资力量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师资力量存在着差异,有些初中老师并没有完全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因此,当学生进入高中时,老师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讲解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问题导致了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着许多困难,这也是让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些改进策略包括:
1、打破学科和年级的限制,采用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在数学、物理等科目间建立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导师制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更有针对性。
3、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探索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4、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效果更佳。
总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的连续性发展过程,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但
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高中数学之间存在着一些衔接问题,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难度提升、学科能力培养等方面,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
高中数学作为进阶课程,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
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并没
有充分覆盖高中数学所需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知识断层的问题。
初
中数学通常没有涉及到复数、向量、三角函数等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这使得
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概念时感到困惑。
改进策略之一是要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高中数
学知识点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够对高中数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接触。
初高中数学教学难度的提升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相对较低,而高中数学教学的
难度较大。
在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数学教学难度的突然增加可能给学生带来困
惑和挫败感,导致他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
我们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度提高
教学难度,引导学生逐步接受和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一、问题分析1.教学目标的不一致性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常规应用。
高中数学教育则强调学生的探究、研究和发现能力。
因此,初高中教材针对的能力层次不同,难度和深度也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性往往会导致初高中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
2.教学内容的不连续性初中数学教育主要包括数学基本概念、初等代数和几何知识。
高中数学教育则进一步探讨了函数、微积分等知识。
然而,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内容连接不够紧密,存在一定的断层。
这种不连续性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3.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数学教育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式授课,重视传授知识与技能。
高中数学教育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初高中教学方法的不同也是衔接问题的一个方面。
二、改进策略在初中和高中数学教育中,应尽量保持教学目标的统一,让教学目标的转变相对渐进,避免因学科阶段变化而掌握不上来。
为更好地促进初高中数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应当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加入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增加数学课程的连续性和深度。
同时,要注重网上资源的分享,把干货共享出来。
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引入一些高中数学教育中所采用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育中也可以注重传统教材的适当调整和优化,助力初高中数学教育之间的过渡。
同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一致性。
为打破初高中数学教育之间的隔阂,教育家和教师们应注重初高中数学教育的统一和连续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淺談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問題與策略遂寧市攔江中學陳榮華[摘要]: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教材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式、思維層次以及學習方法上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如何銜接好初高中數學教學,是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這些都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要認真思考和研究兩者彼此潛在的聯系和區別,做好新舊知識的串連和溝通,在教學中合理處理好二者的銜接。
[关键词]:高中數學;初中數學;銜接每一個升入高一的同學都滿懷著美好的憧憬,都有強烈的愿望把高中階段的所有課程學好。
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普遍感覺高中數學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易學。
新課改后學生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性格特點等方面都有了較大改變。
他們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動手能力強,但是運算能力卻較弱,書寫不規范,有很強的隨意性。
初中升入高中后將面臨很多變化,若高一學生不能很快進入高中學習狀態,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會出現GAGGAGAGGAFFFFAFAF較大的分化。
相當部分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的“困難期”,數學成績出現嚴重的滑坡現象。
漸漸地他們認為數學神秘莫測,從而產生畏懼感,動搖了學好數學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還在于初、高中數學教學上的銜接問題。
下面就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其原因,尋找解決對策。
一.新課改后銜接問題分析1. 新課改后初高中數學知識的銜接問題新課標在義務教育階段刪減了很多內容,而這些內容在高中階段卻有著重要作用。
例如乘法公式只有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沒有立方和與立方差公式。
多項式相乘僅指一次式相乘。
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公式法,導致學生數式化簡的能力不夠。
從而使教師在高中數學的函數、數列、不等式、平面解析幾何初步的教學中會感到很吃力,學生也會感到困難重重。
在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對一元一(二)次方程中含字母系數的方程、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無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不作要求,導致學生解方程能力不足,大大影響學生在GAGGAGAGGAFFFFAFAF高中函數、數列、不等式、圓錐曲線、三角函數等方面的學習。
新課標在義務教育階段,對配方法要求較低,對運算能力要求也比較低,而高中課程標準中,對配方法要求較高,在學習函數的單調性、最值、指數對數運算、圓和圓錐曲線的方程等時,遇到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的配方法問題,所以對運算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
除此之外初中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
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著就是冪函數的分類問題。
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立體幾何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
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導致高一新生學習起來相當困難。
并且高中數學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于初中數學。
這都是學生進入高中后數學成績大幅度的下降的客觀原因。
2. 學習習慣、思維能力、教學方式的銜接問題在新課程改革后學生的應用能力、幾何變換能力、合情推理能力都有較大提高,這為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掌握圖像變換,以及培養嚴密的數學思維與推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GAGGAGAGGAFFFFAFAF但同時,學生的作業卻缺乏規范,質量不高,運算能力、演繹推理能力較差,這些將影響學生在高中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答過程的條理性、嚴密性與完整性。
運算能力的減弱也導致學生不敢面對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
而高中數學,正因為有數學思維的靈活性與多樣性才造就了數學思維的簡潔美與和諧美。
新課標在初中教育階段更注重探索過程以及對證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證明方法的數量和技巧,不控制證明的格式要求。
這樣導致了學生對高中很多知識也不求甚解,不太追求思維的邏輯性與嚴謹性。
初中時期數學教師對知識講解很細,數學題型歸類全面,強化學生進行數學習題練習,不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
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的是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要求嚴格的論證和推理。
在上課時除了分析書上的知識點外,還要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
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時思維不夠集中,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卻越來越多,下課后又沒有對知識及時的進行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忙于趕作業,對概念、法則、GAGGAGAGGAFFFFAFAF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除此之外,有的學生自我感覺良好,常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 水平" ,好高騖遠,重" 量" 輕" 質" ,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 卡殼" 。
3. 初、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銜接問題高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學生都是經過了中考,通過了一定選拔才進入高中學習的。
有不少學生在初中是班上的尖子生,進入高中后班上的同學都很優秀,競爭壓力增大,初中的榮耀與成績能否繼續保持就要看他是否能很好的進行心理調試。
學生成績好能激發他的學習熱情,增強信心,更加喜歡學習,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而數學成績的大幅度下降也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產生對數學的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在成績下滑的初期若能很好的進行心理調試,找到自己的定位,及時的總結,GAGGAGAGGAFFFFAFAF改變學習方法,那么經過努力還是會提高的。
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中,想要學好數學就會變成幻想。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生經歷了緊張的中考,進入高中后心態有所放松,認為高考離自己還很遙遠,學習不必要那么緊張,因而對數學沒有足夠的重視。
高一教材第一章前幾課時的內容又往往會讓學生覺得很簡單,更加放松了,導致數學成績越來越差。
同時在初中時有學生就聽聞高中數學很難,產生了畏懼心理,看到成績下降就認為理所當然。
這些心態都是不利于高中數學學習的。
二.初高中數學銜接的方法與對策(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1.搞好入學教育。
過入學教育提高學生對初高中銜接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緊迫感,消除松懈情緒。
這里主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給學生講清高一數學在整個中學數學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結合實例,采取與初中對比的方法,給學生講清高中數學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GAGGAGAGGAFFFFAFAF三是結合實例給學生講明初高中數學在學法上存在的本質區別,并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學法,指出注意事項;四是請高年級學生談體會講感受,引導學生少走彎路,盡快適應高中學習2.摸清底數,規劃教學。
在教學實際中,一方面通過進行摸底測試和對入學成績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基礎;另一方面,認真學習和比較初高中教學大綱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數學知識體系,找出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區別點和需要鋪路搭橋的知識點,以使備課和講課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具有針對性。
(二)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教學1.立足于大綱和教材,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層次教學。
高一數學中有許多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如集合、映射等,對高一新生來講確實困難較大。
因此,高一數學教學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
在知識導入上,多由實例和已知引入。
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后變通延伸用活課本。
在難點知識講解上,從GAGGAGAGGAFFFFAFAF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對教材作必要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并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點作必要總結及舉例說明。
2.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網絡。
數學知識相互聯系的,高中的數學知識也涉及初中的內容。
如函數性質的推證,求軌跡方程中代數式的運算、化簡、求值。
立體幾何中空間轉化為平面問題。
初中幾何中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點的集合,為集合定義給出了幾何模型。
可以說高中數學知識是初中數學知識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簡單的重復,因此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銜接,深入研究兩者彼此潛在的聯系和區別,做好新舊知識的串連和溝通。
3.重視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方法探索過程,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高中數學較初中抽象性強,應用靈活,這就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應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對知識結論的死記硬套上,這就要求教師應向學生展示新知識和新解法的產生背景、形成和探索過程,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方法的GAGGAGAGGAFFFFAFAF本質,提高應用的靈活性,而且還使學生學會如何質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4.重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要注重“導”與“學”,“導”就是教師在自學中起好引導、指導作用,開始教師列出自學指導提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怎樣讀,怎樣疑點和難點,怎樣歸納,教師逐步放手,學生逐步提高;“學”就是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使學生課前做到心中有數,上課著問題專心聽講,課后通過復習,落實內容才做習題,作業錯誤自行做好“紅筆”訂正,這樣能使學生開動腦筋,提高成績,而學生有了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就能變被動為主動學習。
5.重視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高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
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能力。
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抓住時機積極培養。
在單元結束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章節小結,在解題后,積極引導學生反思:思解題思路和GAGGAGAGGAFFFFAFAF步驟,思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思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的總結。
由此培養學生善于進行自我反思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高中數學教學要把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良好學習習慣是學好高中數學的重要因素。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這樣進行: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制定計劃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從盲目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可布置一些思考題和預習作業,保證聽課時有針對性。
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聽課,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細看清老師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適當做好筆記;“口到”,即隨時回答老師的提問,以提高聽課效率。
引導學生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下課后要反復閱讀書本,回顧堂上老師所講內容,查閱有關資料,或向教師同學請教,以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