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偏法测电阻
半偏法测电阻和测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的测量误差

半偏法测电阻和测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的测量误差1、半偏法测电阻测电流表内阻和测电压表内阻都可以用半偏法,《限流半偏法》(滑动变阻器R01限流法连接:因为测量电路的等效电阻太小)(测量结果偏小)(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R01为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G为待测电表。
(2)实验操作顺序①按原理图连结好电路,断开S1、S2,将R01阻值调到最大;②合上S1,调节R01,使电表G达到满偏;③保持R01阻值不变,再合上S2,调节R′,使G达到半偏;④断开S1,记下R′的阻值;⑤在R01>>R′时,G表的内阻R g=R′。
(3)误差分析本实验是在R01>>R′的情况下,并入R′后,对总电阻影响很小,即认为干路电流仍等于I g时,R g=R′。
但实际上并入R′后,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I>I g,通过R′的电流I R'>I g/2,因此,R g>R′。
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而且R g越小,测量误差越小。
下面结合实验步骤用图示详细说明:实验操作顺序①按原理图连结好电路(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1所示),断开S1、S2,将R01阻值调到最大;(为了说明电流的变化情况在干路中有多连了一块相同的电流表G2,待测表为G1)②合上S1,调节R01,使电表G1达到满偏;此时另一块电流表G2的指针位置也在满刻度处(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2所示)③保持R01阻值不变,再合上S2,调节R′,使G1达到半偏(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3所示);此时另一块电流表G2的指针位置由于并入R′已经越过了满刻度处(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4所示)④断开S1,记下R′的阻值;⑤在R01>>R′时,G1表的内阻R g=R′。
显然此时通过R′的电流I R'>I g/2,因此,R g>R′。
《分压半偏法》(滑动变阻器R02分压法连接:因为测量电路的等效电阻太大,测量结果偏大)(1)实验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V为待测电表。
用半偏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

{用半偏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用半偏法可以测量电流表的电阻(含灵敏电流计)、伏特表的电阻和未知电阻的阻值.如何设计实验电路,如何测量,怎样减少实验误差,下面分类解析.1、 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R g电流表的内阻R g 的测量电路有图1和图2两种电路. 应用图1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步骤: (1)先闭会开关S 1和S 2,调节变阻器R ,使电流表指针指向满偏;(2)再断开开关S 2,仅调节电阻箱R /,使电流表指针指向半偏; `(3)电流表的内阻等于电阻箱的阻值R /.实验仪器的基本要求:R << R /. 表流表内阻误差分析:图1是串联半偏,因为流过R g 和R /的电流相等,应比较它们的电压U g 和U 2的大小,S 2闭合时,两者电压之和和U =U g +U 2=U g +0= U g ,S 2断开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总电流减少,R 的右端电阻、R 0和电源内阻三者电压之和减少,并联部分的电压U 并增大,即U 并= U g /2 +U 2/> U g所以U 2/ > U g /2 ,R /> R g .故测量值偏大.注:在图1电路中,R /只能用电阻箱,而不能用滑动变阻器,其阻值只需比灵敏电流计的电阻大一点就可以了.R 一般使用滑动变阻器,其阻值要求较小,要求R << R /,以减小因闭合S 2而引起总电压的变化,从而减小误差.应用图2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步骤:(1)先将R 调到最左端,闭合S 1,断开S 2,调节R 使电流表满偏; (2)使R 不变,闭合S 2调节电阻箱R ’使电流表指到满刻度的一半; (3)此时电阻箱R ’的读数即为电流表的内阻R g . 实验的基本要求:R >> R /. 表流表内阻误差分析图2是并联半偏,在半偏法测内阻电路中,当闭合S 2时,引起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 ’的电流比电流表电流多,R ’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但我们就把R /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注:图2电路中,R ’只能用电阻箱,而不能用滑动变阻器,其阻值只需比灵敏电流表的电阻大一点就可以了,R 一般使用滑动变阻器,也可用电阻箱或电位器,但其阻值要求较大,要求R >> R /,以减小S 1 R 0 R S 2图1 ,R /~图2因闭合S 2而引起总电流的变化,从而减小误差.2、用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 应用图3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步骤:(1)先将R 调到最左端,闭合S 1和 S 2,调节R 使电压表满偏;(2)使R 不变,断开S 2调节R /使电压表指到满刻度的一半;(3)此时电阻箱R /的读数即为电压表的内阻R V . 电压表内阻误差分析: |在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电路中,在断开S 2时,引起总电阻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分得电压将超过原电压表的满偏电压,调节R ’使电压表半偏时,R / 上的电压将比电压表半偏电压大,故R /的电阻比电压表的内阻大,所以测得电压表内阻偏大.注:在图3电路中,R /只能用电阻箱,而不能用滑动变阻器,其阻值只需比电压表的电阻大一点就可以了,R 一般使用滑动变阻器,其阻值要求较小,以减小因闭合S 2而引起总电压的变化,从而减小误差.3、用半偏法测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拓展1:如果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R g ,将一个未知的电阻R x按图4连接,可以测出未知的电阻R x 的阻值. 步骤同图1;测量结果为:R x =R /- R g 误差分析如图3;拓展2:如果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R g ,将一个未知的电阻R x按图5连接,可以测出未知的电阻R x 的阻值.,步骤同图2;测量结果为:R x =R /- R g 误差分析如图2 题例分析:例1(04天津理综)现有一块59C2头),满偏电流为A μ50,内阻约为800~850ΩmA 1、mA 10的两量程电流表.可供选择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20Ω; 电阻箱R ',最大阻值Ω9999"1 图4电池E 1,电动势;电池2E ,电动势V 0.3;电池3E ,电动势V 5.4;(所有电池内阻均不计) 标准电流表A ,满偏电流mA 5.1;单刀单掷开关1S 和2S ,单刀双掷开关3S ,电阻丝及导线若干.采用如图6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 ;选用的电池为 .图6解析:根据半偏法的实验原理,提高测量精确度,按图6电路,就要求R >> R /,以减小因闭合S 2而引起总电流的变化,从而减小误差.因此题中已知的器材滑动变阻器选2R (或最大阻值Ωk 100).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A μ50,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Ωk 100,可知其需要的电压为A μ50X Ωk 100=5V ,故选电动势的3E .同型题:1(05年江苏)将满偏电流I g =300μA 、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 改装成电压表并进行核对.(1)利用如图7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图中电源的电动势E=4V ):先闭合S 1,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 2,保持R 不变,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32,读出此时R ′的阻值为200Ω,则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 g= Ω.(2)将该表改装成量程为3V 的电压表,需 (填“串联”或“并联”)阻值为R 0= Ω的电阻.答案:(1)100 (2)串联 9900 例2(88年全国高考)如图8所示是测定电流表内电阻实验的电路图,电流表的内电阻约在100Ω左右,满偏电流为500μA,用电池作电源. 某学生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先将R 的阻值调节到最大,合上K 1,调节R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偏到满刻度.②合上K 2,调节R ′和R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偏到满刻度的一半. 》③记下R ′的阻值.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什么错误.]图8GR^ K 1 K 2答:.解析:②只调节R′,不能调节R同型题2(84年全国高考)测定电流表内电阻的实验中备用的器件有:A、电流表(量程0~100μA),B、标准伏特表(量程0~5V),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Ω),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E、电源(电动势2V,有内阻),F、电源(电动势6V,有内阻),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Ω,额定电流,还有若干电键和导线.(1)、如果采用图9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A的内电阻并且要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末从以上备用的器件中,可变电阻R1应选用 ,可变电阻R2应选用 ,电源ε应选用.(用字母代号填写)(2)、如果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A、合上K1;B、合上K2;C、观察R1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R1的阻值调至最大;图9'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E、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F、记下R2的阻值.把以上步骤的字母代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空白处:①;②;③;④;⑤;⑥.(3)、如果在步骤F中所得R2的阻值为600欧姆,则图9中电流表的内电阻R g的测量值为欧姆.(4)、如果要将第(1)小题中的电流表A改装成量程为0~5V的伏特表,则改装的方法是跟电流表联一个阻值为欧姆的电阻.(5)、图10所示器件中,一部分是将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所需的,其余是为了把改装成的伏特表跟标准伏特表进行核对所需的.首先在下面空白处画出改装和核对都包括在内的电路图(要求对0~5V的所有刻度都能在实验中进行核对),然后在图2上画出连线,将所示器件按以上要求连接成实验电路./答案:(1).D,C,F (2).CADBEF (3).600. (4)、串,49400.(5)、图119图12。
半偏法测电阻

例6.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0 V的电压表的内阻,可 以采用图示的电路,在测量时,可供选择的步骤如下: V A.闭合开关S R0 a b B.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最大 R 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 S D.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 使电压表示数为 1.5 V,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 E.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0 V F.断开开关S G.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到b端 H.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到a端 上述操作步骤中,必要的操作步骤按合理顺序排列应 为 HACEDF 。若在步骤 D中,读出R0的值为 2400 Ω ,则电压表的内阻RV = 2400 Ω 。用这种方 返回 法测出的内阻RV与其真实值相比偏 。 大
伏安法测电压表电阻
电压表是一个能够显示自身电压的特殊电阻, 因此,可以用一个安培表测量其电阻。
V
A1
返回
.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千欧~50千欧之间,现要测量 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待测电压表V (量程3V) A1 V 电流表A1 (量程200μA ) 电流表A2 (量程5mA) 电流表A3 (量程0.6A)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1KΩ) 电源ε(电动势4V) 电键K.
图1中E为电源,其电动势为ε, R1为滑线变阻器,R2 电阻箱, A为电流表,用此电路,经以下步骤可近似测得A的内阻RA : ①闭合K1,断开K2,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0 ;② 保持R1不变,闭合K2,调节R2 ,使电流表读数等于I0/2,然 后读出R2 的值,取RA ≈ R2 。 (1)按图1所示电路在图2所给出的实物图中画出连接导线。 ( 2 )真实值与测得值之差除以真实值叫做测量结果的相对误 差,即 R A R2 ,试导出它与电源电动势ε、电流表量程I0及电
04.半偏法测电阻

实验:半偏法测电阻一、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测小电阻) 1. 测量原理电路图如图所示,第一步,闭合1S ,调节1R 使电流表指针满偏;第二步,保持1R 不变,再闭合2S ,调节电阻箱2R ,使电流表指针半偏,读出2R 的值,则2R R g 。
2. 误差分析:当闭合1S 并使电路电流为g I 时,闭合2S ,电路总电流大于g I ,故闭合2S 后,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2g I 时,通过2R 的电流大于2g I 。
由于2R 与电流表并联,故2R <g R .为减小实验误差,应使1R 远大于g R ,这样由于2R 的并入对电路中的电流影响不大。
3.注意事项(1)电阻箱2R 不能用滑动变阻器替代。
(2)1R 远大于g R 本质上指的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远大于g R 。
(3)在保证电路正常工作时,E 尽量选大一些。
二、半偏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测大电阻) 1. 测量原理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第一步,闭合开关S 之前,将电阻箱R 的阻值调到零,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滑到左端。
第二步,闭合开关S ,调节滑片P 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为满刻度0U 。
第三步,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再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021U (半偏), 读取电阻箱的阻值R ,则有V R =R 。
2. 误差分析考虑到实际情况,当把电压表示数调为满刻度0U 后,再调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示数变为021U 时,加到电压表与R 两端的电压值实际已超过0U ,即此时电阻箱两端的电压值已大于021U 。
因此R >V R ,即测V R >真V R ,此种方法测量值偏大。
应使'R 远小于V R 。
3.注意事项(1)电阻箱R 不能用滑动变阻器替换。
(2)'R 远小于V R 本质上指的是'R 与并联的部分的阻值远小于V R 。
(3)在保证电路正常工作时,E 尽量选大一些。
综上所述,当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时,用电压半偏法,测量值偏大;当待测电阻远小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时,用电流半偏法,测量值偏小。
减小半偏法测电阻误差的方法

减小半偏法测电阻误差的方法一、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
1.1 首先得知道半偏法是个啥玩意儿。
半偏法呢,就是一种测量电阻的巧妙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电路中的某些参数,让电表达到半偏状态,然后根据电路的一些关系来计算出我们要测的电阻值。
就像走迷宫一样,得找到那个关键的点,半偏状态就是这个关键的点。
1.2 但是呢,这里面存在误差。
为啥会有误差呢?这就好比是做蛋糕,原料的一点点偏差就可能让蛋糕的味道不太对。
在半偏法测电阻中,电路的一些理想化假设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就导致了误差的产生。
二、误差产生的原因。
2.1 电表内阻的影响。
电表可不是完美的,它自身有内阻。
这就像一个人身上背着个小包袱,这个包袱会影响他的行动。
在半偏法测量中,电表的内阻会让我们计算出来的电阻值和真实值有偏差。
比如说,我们以为是一条畅通无阻的路,实际上因为这个内阻的存在,就像路上有了小石头,阻碍了我们准确测量。
2.2 电源电压的波动。
电源就像人的心脏,给整个电路提供动力。
但是电源电压可不是纹丝不动的,它可能会波动。
这一波动可不得了,就像海上的风浪,让船偏离航线一样。
电源电压波动会使我们在进行半偏操作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情况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测量误差。
2.3 电路元件的精度。
电路里的元件,像电阻啊什么的,它们的精度也是有限的。
这就好比是用一把不是特别精确的尺子去量东西,量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有误差的。
元件精度不够高,就会在半偏法测量电阻的过程中引入误差。
三、减小误差的方法。
3.1 校准电表。
这就好比给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让他们发挥出最佳水平。
校准电表可以减小电表内阻带来的误差。
我们可以用更精确的仪器去测量电表的内阻,然后在计算的时候把这个内阻的影响考虑进去。
就像给有包袱的人减轻包袱一样,让他能更轻松准确地往前走。
3.2 稳定电源电压。
我们要想办法让电源电压像定海神针一样稳定。
可以使用稳压电源,这样就能避免因为电源电压波动带来的误差。
这就像是给在海上航行的船提供一个平静的港湾,让它不会因为风浪而偏离方向。
完整版用半偏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

完整版用半偏法测电阻及误差分析半偏法是电阻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电阻两端加上偏置电压,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从而计算出电阻的数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偏法测电阻的步骤以及误差分析。
一、半偏法测电阻的步骤1.准备工作a.将所需测量的电阻准备妥当。
b.准备一个恒定电压源,能够产生相对较小的电压(通常在1V左右)。
c.准备一个测量电流的电流表和一个测量电压的电压表。
2.建立电路a.将电阻连接到待测电路中,并将待测电路与电压源相连。
b.将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测量电流。
将电压表与电阻平行,测量电压。
3.计算电阻值根据测得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电阻的数值。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R=U/I,其中R为电阻值,U为电压,I为电流。
4.误差分析二、误差分析1.仪器误差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误差,称为仪器误差。
通常情况下,仪器误差会在一定的范围内。
b.仪器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这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环境误差a.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称为环境误差。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为了尽量减小环境误差的影响,可以在较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并避免温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进行测量。
3.人为误差b.为了降低人为误差的影响,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提前熟悉测量方法和操作规程。
4.综合误差a.综合误差是由仪器误差、环境误差和人为误差等诸多因素共同引起的测量误差。
为了减小综合误差,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结:。
半偏法测电表电阻

半偏法 测电阻
1、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分流半偏法)
测量原理
I= Ig
I
I
调节R1
I
调节R2
当I1=I2=I/2时, Rg=R2
保持R1不变
I1
I2
I
I
实验操作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一个内阻约500Ω,满偏电流为 200μA的待测电流表;
(1)按图连接实物电路; (2)变阻器R1置最大,
误差分析
小电阻 阻值>>待测电阻
R测<R真
小结
分压法
R3 G
S3
R4 S4
大电阻
阻值<<待测电阻 R测>R真
I I
误差分析
I1为原来电流 的一半(半偏)
I2大于原来电 流的一半
并联R2后,
总电阻减小
I1
I2
I
I
总电流 增大
I
结论:R测<R真
设法减小误差 干路中的电流变化越小越好
R1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越大越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 大阻值 滑动变阻器
选 大电动势
电源
2、分压半偏法
U
U/2
U/2
保持R4不变
测量原理 U=Ug
调节R4
调节R3
结论: RV=R3
U1=Ug/2
U>Ug U1
U U2
结论: R测>R真
误差分析 U2>Ug/2
串联R3后,总 电阻增大
设法减小误差 分压部分电压变化越小越好
R4分压部分电阻阻值越小越好
选 小阻值 滑动变阻器
选 大电动势
半偏法测电阻和测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的测量误差

半偏法测电阻和测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的测量误差1、半偏法测电阻测电流表内阻和测电压表内阻都可以用半偏法,《限流半偏法》(滑动变阻器R01限流法连接:因为测量电路的等效电阻太小)(测量结果偏小)(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R01为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G为待测电表。
(2)实验操作顺序①按原理图连结好电路,断开S1、S2,将R01阻值调到最大;②合上S1,调节R01,使电表G达到满偏;③保持R01阻值不变,再合上S2,调节R′,使G达到半偏;④断开S1,记下R′的阻值;⑤在R01>>R′时,G表的内阻R g=R′。
(3)误差分析本实验是在R01>>R′的情况下,并入R′后,对总电阻影响很小,即认为干路电流仍等于I g时,R g=R′。
但实际上并入R′后,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I>I g,通过R′的电流I R'>I g/2,因此,R g>R′。
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而且R g越小,测量误差越小。
下面结合实验步骤用图示详细说明:实验操作顺序①按原理图连结好电路(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1所示),断开S1、S2,将R01阻值调到最大;(为了说明电流的变化情况在干路中有多连了一块相同的电流表G2,待测表为G1),调节R01,使电表G1达到满偏;此时另一块电流表G2的指针位置②合上S也在满刻度处(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2所示)③保持R01阻值不变,再合上S2,调节R′,使G1达到半偏(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3所示);此时另一块电流表G2的指针位置由于并入R′已经越过了满刻度处(如半偏法误差分析用图4所示)④断开S1,记下R′的阻值;⑤在R01>>R′时,G1表的内阻R g=R′。
显然此时通过R′的电流I R'>I g/2,因此,R g>R′。
《分压半偏法》(滑动变阻器R02分压法连接:因为测量电路的等效电阻太大,测量结果偏大)(1)实验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V为待测电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半偏法”原理
如图(1),首先接通开关S 1调节R 1,使表头指针满偏;然后接通开关S 2并调节R 2,使表头半偏。
当R 1>>R 2时,表头内阻R g ≈ R 2。
二、“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
1、 实验电路,如图(2)。
2、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正确地连接好测量电路,把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调到最右端,电阻箱R 的阻值调到最大。
(2)合上开关S 1和S 2,调节R 1,使电压表指针满偏。
(3)断开S 2,调节R 使电压表指针半偏。
(4)读出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 ,则电压表内阻R v ≈ R 。
(5)撤除电路,整理器材。
三、电路思考
思考一:R v ≈ R 的条件是什么?
闭合S 1和S 2时:右
右
并11R R R R R V V +=
(R 1右即滑动片右边R 1的阻值)
闭合S 1,断开S 2时:
()()右
右
并
11'
R R R R R R R V V
+++=
当取R V >>R 1时,即同时满足R V >>R 1右和(R V +R )>>R 1右,
图(1)
S 2
图(2)
则有:R并≈R1右R′并≈R1右
可见,R1左和R1右分压比例恒定,即U R V + U R = 恒量
所以,当电压表指针半偏时,有U R V =U R,即R v≈ R。
故,即R v≈ R的条件是:R V>>R1
思考二:为什么选择分压式电路?
由于实验室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大和电压表量程偏小等原因,使限流式电路中电压表的分压极易越过其量程,故该电路采用分压式。
当R V>>R1时,可视为分压器输出电压恒定,故当电压指针半偏时有:U R V =U R
思考三:实验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什么?
当闭合S1、S2,调节R1使电压表满偏后,不能再调节R1的滑片位置,因为满足R V>>R1后,R1的输出电压是由R1右的大小决定的,要稳压输出,故R1的滑片不能再调动。
思考四:如何减小实验的误差?
因为断开S2,使电压表串联R后,R总增加,I总减小,R1左的分压减小,使R1右的分
压增大,当电压表半偏时,U R V稍小于U R,故应为R真<R。
当取R测=R时,结论是:R测>R真
若R V越大,U R V就越接近U R,则R V就越接近R。
所以,R V越大,R V的测量值R测
相对于其真实值R真的误差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