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共5卷)_9页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
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
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目录.doc

容简介:《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 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
其中第1 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第2 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 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 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5 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 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至第五版,累计销售量超过120 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最强、销售量最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其中,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 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 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 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 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 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械设计手册 之 详细目录

内容简介:《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
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至第五版,累计销售量超过12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最强、销售量最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2002年,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推荐下载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第一卷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一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第二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第三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和结构要素第四章、焊接和铆接设计的工艺性第五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第六章、热处理第七章、表面技术第八章、装配工艺性第九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第十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第十一章、符合造型、荷载、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第十二章、装备要求及设备基础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一章、机械制图第二章、极限与配合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第四章、表面结构第五章、孔间距偏差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一章、黑色金属材料第二章、有色金属材料第三章、非金属材料第四章、其他材料及制品第4篇:机构第一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第二章、基本机构的设计第三章、组合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第四章、机构参考图例第二卷第5篇:连接与紧固第一章、螺纹及螺纹连接第二章、铆钉连接第三章、销、键和花键连接第四章、过盈连接第五章、胀紧连接和型面连接第六章、锚固连接第七章、粘结第6篇:轴及其连接第一章、轴和软轴第二章、联轴器第三章、离合器第四章、制动器第7篇:轴承第一章、滑动轴承第二章、滚动轴承第三章、直线运动滚动功能部件第8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第一章、起重机械零部件第二章、输送机械零部件第9篇: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一章、操作间及小五金第二章、管件第三卷第10篇:润滑与密封第一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第二章、润滑剂第三章、密封第四章、密封件第11篇:弹簧第一章、弹簧的类型、性能及应用第二章、圆柱螺旋弹簧第三章、截锥螺旋弹簧第四章、蜗卷螺旋弹簧第五章、多股螺旋弹簧第六章、蝶形弹簧第七章、开槽蝶形弹簧第八章、膜片弹簧第九章、环形弹簧第十章、片弹簧第十一章、板弹簧第十二章、发条弹簧第十三章、游丝第十四章、扭杆弹簧第十五章、弹簧的特殊处理及热处理第十六章、橡胶弹簧第十七章、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简称复合弹簧)第十八章、空气弹簧第十九章、膜片第二十章、波纹管第二十一章、压力弹簧管第12篇: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第一章、螺旋传动第二章、摩檫轮传动第13篇:带、链传动第一章、带传动第二章、链传动第14篇:齿轮传动第一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二章、圆弧圆柱齿轮传动第三章、锥齿轮传动第四章、涡杆传动第五章、渐开线圆柱齿轮行星传动第六章、渐开线少齿查行星齿轮传动第七章、销齿传动第八章、活齿传动第九章、点线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第十章、塑料齿轮第四卷第15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悬挂安装结构第三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第四章、柔性支撑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第五章、专业技术特点第六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第七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动力学计算第16篇:减速器、变速器第一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第二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第三章、机械无极变速器及产品第17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及升降机第一章、常用电机第二章、常用电器第三章、电动、电液推杆及升降机第18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第三章、线性振动第四章、非线性振动机随机振动第五章、振动的控制第六章、机械振动的利用第七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第八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第19篇:机架设计第一章、机架结构概论第二章、机架设计的一般规定第三章、梁的设计与计算第四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第五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第六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第七章、其他形式的机架第20篇: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一章、塑料制品设计第二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第三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四章、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第五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实例第六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标准模架第七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程序与CAD第五卷第21篇:液压传动第一章、基础标准与液压流体力学常用公式第二章、液压系统设计第三章、液压基本回路第四章、液压工作介质第五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第六章、液压缸第七章、液压控制阀第八章、液压辅助件及液压泵站第九章、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第22篇:液压控制第一章、控制理论基础第二章、液压控制概述第三章、液压控制元件、液压动力元件、伺服阀第四章、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第五章、电液比例系统的设计计算第六章、伺服阀、比例阀及伺服缸主要产品简介第23篇:气压传动第一章、基础理论第二章、压缩空气站、管路网络及产品第三章、压缩空气净化处理装置第四章、气动执行元件及产品第五章、方向控制阀、流体阀、流量控制阀及阀岛第六章、电--气比例/伺服系统及产品第七章、真空元件第八章、传感器第九章、气动辅件第十章、新产品、新技术第十一章、气动系统第十二章、气动相关技术标准及资料第十三章、气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机械设计手册 之 详细目录

内容简介:《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
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至第五版,累计销售量超过12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最强、销售量最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2002年,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
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
各产业机械的设计,特别是整体和整系统的机械设计,须依附于各有关的产业技术而难于形成独立的学科。
因此出现了农业机械设计、矿山机械设计、泵设计、压缩机设计、汽轮机设计、内燃机设计、机床设计等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分支学科。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
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卷常用设计资料第1篇常用资料、常用数学公式和常用力学公式第1章常用符号和数据第2章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第3章常用数学公式第4章常用力学公式第2篇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钢铁材料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第3章非金属材料第4章复合材料第3篇零部件设计常用基础标准第1章技术制图及图形符号第2章公差与配合第3章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第4章表面结构第5章螺纹第4篇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1章概述第2章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3章锻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4章冲压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5章粉末冶金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6章工程塑料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7章热处理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8章橡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9章焊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10章金属切削加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11章零部件的装配和维修工艺性第2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第5篇连接与紧固第1章连接总论第2章螺纹连接第3章键、花键和销连接第4章过盈连接第5章焊、粘、铆连接第6篇带传动和链传动第1章带传动第2章链传动第7篇摩擦轮传动与螺旋传动第1章摩擦轮传动第2章螺旋传动第8篇齿轮传动第1章概述第2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3章圆弧齿轮传动第4章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第5章蜗杆传动第9篇轮系第1章轮系概论第2章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第3章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第4章谐波齿轮传动第5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装置第10篇减速器和变速器第1章一般减速器设计资料第2章标准减速器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第11篇机构第1章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第2章机构选型第3章连杆机构设计第4章共扼曲线机械设计第5章凸轮机械设计第6章棘轮机构、糟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第7章组合机构第8章并联机构的设计与应用第9章机构系统方案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 第12篇轴第1章概述第2章轴的结构设计第3章轴的强度计算第4章轴的刚度校核第5章轴的临界转速第6章钢丝软轴第7章低速曲轴第13篇滑动轴承第1章滑动轴承的应用第2章无润滑滑动轴承第3章固体润滑滑动轴承第4章含油轴承第5章脂、滴油、油绳或油垫润滑滑动轴承第6章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第7章可倾瓦块滑动轴承第8章液体动压止推轴承第9章液体静压轴承第11章其他轴承第12章滑动轴承座第14篇滚动轴承第1章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第2章滚动轴承的特性与选用第3章滚动轴承计算第4章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第5章滚动轴承支承设计实例第6章常用滚动轴承的基本尺寸与数据第15篇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第1章联轴器第2章离合器第3章制动器第16篇弹簧第17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第18篇机架与箱体第19篇管道与管道附件第20篇润滑第21篇密封第4卷流体传动与控制第22篇液压传动与控制第1章常用液压基础标准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第3章液压基本回路第4章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第5章液压泵第6章液压执行元件第7章液压控制阀第8章液压辅件第9章液压泵站、油箱、管路及管件第11章液压伺服控制第12章电液比例控制第13章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诊断第23篇气压传动与控制第1章常用气动基础标准第2章气压传动的特点和气体力学基础第3章气源装置及气动辅助元件第4章气动执行元件第5章气动控制阀第6章气动控制系统第7章气动真空元件第8章气动系统的设计计算第9章气动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第24篇液力传动第1章概述第2章液力偶合器第3章液力变矩器第4章液力机械变矩器第5卷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第25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第1章机电一体系概述第2章基于工业控制机的控制器及其设计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4章基于单片机的控制器及其设计第5章传感器及其接口设计第6章常用的传动部件与执行机构第7章常用控制用电动机及其驱动第8章机电一体化设计实例第26篇机电系统控制第1章概述第2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分析方法第4章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第5章先进控制理论基础第6章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第27篇工业机器人技术第1章概述第2章工业机器人本体第3章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第4章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第5章机器人传感器第6章机器人视觉第7章机器人人工智能第8章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第28篇数控技术第1章概述第2章数控系统的点位和轨迹控制原理第3章数控程序编制第4章数控伺服系统第5章数控检测装置第6章计算机数控装置第29篇微机电系统及设计第1章微机电系统概述第2章微机电系统制造第3章微机电系统设计第4章微机电系统实例第30篇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第1章概述第2章信号采集系统的组成第3章机械故障诊断中的信号处理第4章旋转机械运行状态的振动监测技术第5章机械故障诊断中的模式识别方法第6章旋转机械和典型零件的故障诊断方法第31篇激光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第1章激光加工概论第2章激光打孔第3章激光切割第4章激光焊接第5章激光淬火第6章激光熔覆与合金化第7章激光冲击强化第8章激光在其他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第9章激光加工的安全防护第32篇电动机、电器与常用传感器第1章常用交直流电动机第2章控制电动机第3章电器与常用传感器第6卷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3篇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第1章现代机械及制造技术发展趋向第2章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一般过程及几个关键问题第3章现代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简介及分类第4章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其特点第34篇普适设计与功能设计第1章概论第2章普适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章功能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5篇创新设计第1章创新的基本理论第2章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第3章创新设计的分析与描述第4章创新设计中的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分析第5章创新设计中的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第6章创新设计中的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分析方法第36篇绿色设计与和谐设计第37篇机械系统概念设计第38篇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第39篇机械结构的有限元设计第40篇疲劳强度设计第41篇机械可靠性设计第42篇造型设计和人机工程第43篇摩擦学设计第44篇优化设计第45篇虚拟设计第46篇智能设计第47篇并行设计与协同设计第48篇反求设计与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第49篇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50篇计算机辅助设计第51篇公理设计与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第52篇产品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目录——机械设计手册 (第五版) 1-6卷 阎邦椿主编

第05篇 连接与紧固 第06篇 带传动和链传动 第07篇 摩擦轮传动和螺旋传动 第08篇 齿轮传动 第09篇 轮系 第10篇 减速器和变速器 第11篇 机构
第12篇 轴 第13篇 滑动轴承 第14篇 滚动轴承 第15篇 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第16篇 弹簧 第17篇 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 第18篇 机架与箱体 第19篇 管道与管道附件 第20篇 润滑 第21篇 密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33篇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 第34篇 普适设计与功能设计 第35篇 创新设计 第36篇 绿色设计与和谐设计 第37篇 机械系统概念设计 第38篇 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 第39篇 机械结构的有限元设计 第40篇 疲劳强度设计 第41篇 机械可靠性设计 第42篇 造型设计和人机工程 第43篇 摩擦学设计 第44篇 优化设计 第45篇 虚拟设计 第46篇 智能设计 第47篇 并行设计与协同设计 第48篇 反求设计与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第49篇 快速响应变型设计 第50篇 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51篇 公理设计与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 第52篇 产品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22篇 液压传动与控制 第23篇 气压传动与控制 第24篇 液力传动
第25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 第26篇 机电系统控制 第27篇 工业机器人技术
第28篇 数控技术 第29篇 微机电系统及设计 第30篇 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第31篇 激光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第32篇 电动机、电器与常用传感器
《机械设计手册》 (第五版) 1-6卷 阎邦椿主编
第1卷 常用设计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
第1卷包括:
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
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第4篇:机构;
第2卷包括:
第5篇:连接与紧固,
第6篇:轴及其连接,
第7篇:轴承,
第8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
第9篇: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
第3卷包括:
第10篇:润滑与密封,
第11篇:弹簧,
第12篇: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
第13篇:带、链传动,
第14篇:齿轮传动;
第4卷包括:
第15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
第16篇:减速器、变速器,
第17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8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第19篇:机架设计,
第20篇: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第5卷包括:
第21篇:液压传动,
第22篇:液压控制,
第23篇:气压传动等
第1卷目录
第1篇一般设计材料
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
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
第3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
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
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
第6章热处理
第7章表面技术
第8章装配工艺性
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
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
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
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
第1章机械制图
第2章极限与配合
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4章表面结构
第5章空间距偏差
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
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
第3章非金属材料
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
第4篇机构
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
第2章基本机构的设计
第3章组合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第4章机构参考图例
第5篇连接与紧固
第1章螺纹与螺纹连接
第2章铆钉连接
第3章销、键和花键连接
第4章过盈连接
第5章胀紧连接和型面连接
第6章锚固连接
第7章粘接
第6篇轴及其连接
第1章轴和软轴
第2章联轴器
第3章离合器
第4章制动器
第7篇轴承
第1章滑动轴承
第2章滚动轴承
第3章直线运动滚动功能部件第8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
第1章起重机械零部件
第2章输送机械零部件
第9篇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
第1章操作件及小五金
第2章管件
第10篇润滑与密封
第1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
第2章润滑剂
第3章密封
第4章密封件
第11篇弹簧
第1章弹簧的类型、性能及应用
第2章圆柱螺旋弹簧
第3章截锥螺旋弹簧
第4章蜗卷螺旋弹簧
第5章多股螺旋弹簧
第6章蝶形弹簧
第7章开槽蝶形弹簧
第8章膜片弹簧
第9章环形弹簧
第10章片弹簧
第11章板弹簧
第12章发条弹簧
第13章游丝
第14章扭杆弹簧
第15章弹簧的特殊处理及热处理
第16章橡胶弹簧
第17章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简称复合弹簧)
第18章空气弹簧
第19章膜片
第20章波纹管
第21章压力弹簧管
第12篇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
第1章螺旋传动
第2章摩擦轮传动
第13篇带、链传动
第1章带传动
第2章链传动
第14篇齿轮传动
第1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
第2章圆弧圆柱齿轮传动
第3章锥齿轮传动
第4章蜗杆传动
第5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形星传动
第6章渐开线少齿差形星齿轮传动
第7章销齿传动
第8章活齿传动
第9章点线啮合圆柱齿轮传动
第10章塑料齿轮
第15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
第1章概述
第2章悬挂安装结构
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
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
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
第6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和选型方法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力学计算
第16篇减速器、变速器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
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
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
第17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第1章常用电机
第2章常用电器
第3章电动、电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8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第1章概述
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
第3章线性振动
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
第5章振动的控制
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
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
第8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
第19篇机架设计
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
第2章机架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
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
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
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
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
第20篇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第1章塑料制品设计
第2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
第3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第4章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模具
第5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实例
第6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标准模架
第7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程序与CAD
第五卷目录
第21篇液压传动
第一章基础标准及液压流体力学常用公式
第二章液压系统设计
第三章液压基本回路
第四章液压工作介质
第五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第六章液压缸
第七章液压控制阀
第八章液压辅助件及液压泵站
第九章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第22篇液压控制
第一章控制理论基础
第二章液压控制概述
第三章液压控制元件、液压动力元件、伺服阀
第四章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五章电液比例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六章伺服阀、比例阀及伺服缸主要产品简介
第23篇气压传动
第一章基础理论
第二章压缩空气站、管道网络及产品
第三章压缩空气净化处理装置
第四章气动执行元件及产品
第五章方向控制阀、流体阀、流量控制阀及阀岛
第六章电气比例、伺服系统及产品
第七章真空元件
第八章传感器
第九章气动辅件
第十章新产品、新技术
第十一章气动系统
第十二章气动相关技术标准及资料
第十三章气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