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值得商榷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_中国药典_2005年版金银花和山银花品种分列的商榷

_中国药典_2005年版金银花和山银花品种分列的商榷

这种清除 自 由 基 作 用 强 弱 与 绿 原 酸 含 量 的 多 少 实 验 结 果 一 致 [13 ] 。木犀草苷能显著提高自由基 ,而绿原酸有较强的清除自 由基作用 ,忍冬对自由基的作用如何 、对于防止人体衰老是否有 效 ,以及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大家都公认忍冬是金银花的道地药材 。但据调查它绝对不 是主流品种 。湖南灰毡毛忍冬的产量要比山东 、河南两省忍冬的
小 ,因此忍冬的入药部位是花蕾和初开放的花 ;并且花蕾期短 ,一 几年内即将出现“药贱伤农 ”的毁林 、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现象 。
株金银花前后要采摘多次 ,一个劳动力每天摘花约 5 kg,费工费
我们在从事本研究时发现红腺忍冬 、华南忍冬的研究报道非
时 ,遇到下雨天 ,容易沤坏 、变质 。
常少 ,研究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文献特别多 。
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主要原因是 :“中药材内含成分差别较大的多 来源品种 ,按一物一名的原则逐步分列 ”,金银花“1977年版增加 了 3种植物来源 ,是由于受了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从
就化学成分而言 ,“忍冬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 ,其余品 种此成 分 甚 少 ”, 2005 年 版 规 定 : 金 银 花 含 绿 原 酸 不 得 少 于 1. 5% ,木犀草苷不得少于 0. 10% ,山银花只规定含绿原酸不得 少于 1. 5%。木犀草苷真的就是忍冬的有效成分吗 ? 目前未见有 文献记载木犀草苷是忍冬有效成分的报道 。河南新乡的花生壳
以不要请工摘花 ,一个劳动力每天可摘花 75 kg,节约大量人力与 现各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执法是一种高压态势 ,处罚相
财力 ,大大降低成本 。现已在全国各地嫁接 、扩种近 0. 67万 ha。 当严厉 。如果处罚势必会导致金银花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山

关于2005版《中国药典》几个问题的商榷

关于2005版《中国药典》几个问题的商榷
治 的病 证 则 是 “ 眠 症 ” 兼 有 “ 眠 ” 证 , 瓜 蒌 薤 白半 夏 汤 而 改 善 睡 眠 。 失 或 失 之 如
正 是 因胸 痹 而 多 “ 得 卧 ” 证 , 在 瓜 蒌 薤 白 白酒 汤 基 础 上 加 不 一 即 此 种 方 案 不 仅 能 延 长 患 者 的 夜 间 睡 眠 时 间 而 且 能 提 高 睡 眠 入“ 半夏” 一药而成方 , 由此看来半夏确能治疗失眠无疑 。 质量 , 同时也立足于改善患者机 体 白天 的功 能状 态 , 患者 白天 使 4 分 时和调营卫治失眠 的警觉性 和注意力专心程度得到更大提高 , 这正是较为理想的安
维普资讯
时珍 国医国药 20 0 8年第 l 9卷第 6期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 O .9N . I 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 8V L 1 O 6 H 0

关 于 20 05版 《 国药 典》 个 问题 的 商榷 中 几
刘 来 正 , 慧 荣 裴
( 山西 生物应 用 职业技 术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பைடு நூலகம்3 ) 3 0 1
摘要: 目的 澄清天南星药材气味混乱及几种药材来源的植物学名印刷错误问题。方法 进行文献研究并对天南星药材
嗅 气尝味 。结果 天南星气的描述“ 气微 辛” 不妥 ; 几种 药材 来源的植 物 学名印刷有 误。结论 建议将 天 南星气味的描 述 改为“ 气微 , 味辣 , 有麻舌 感” 为好 ; 纠正 药材来源 中植 物学名的印刷错误 。
综上可见 , 临床对于失眠症患者从 调补营卫 之法着手不仅有 眠药物所应该具有 的特点 。美 国明尼苏达 大学盖尔伯格博士说 : 其理论根据 , 而且在实践 中也 是可行 的, 营卫 二气 随着 日夜 阴阳 “ 按正确时间服药 , 可使康复 的速度 加快一 倍。 医生通过时 间治 ” 升降而有规律 的变化 , 是人 体生 命节 律 的一种 反映 。平 旦 阳气 疗法尽可 能帮助患者建立 与环境协调 的 自身节律 , 有助于更好地 生, 日暮阳气衰 , 营卫二气也 随着发生 相应 地改变 , 即在昼夜 的不 工作 生活 。因此 , 针对非 器质性失 眠 , 根据 昼夜节律 不 采取不 同时间里 , 人的某些生理机能有盛 衰的变化 , 其生 理指标有 一定 同的 治 疗 方 法 正 是 中医 “ 因时 制 宜 ” 疗 原 则 的 具 体 运 用 。 治 幅度的波动 。因此 , 不同的时间 , 机体对针刺 、 药物等 的敏感性有 参 考文 献 : 所 不 同 , 而 影 响 着 治 疗效 果 。 从 在《 内经》 以营卫 循行 为基础 的 中医睡眠理论 指导 下 , 以药 [1 杜 蕾 , 培奇 . 眠症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 ] 中 国 制 药 信 息 ,0 4,0 ] 马 失 J. 20 2

_中国药典_200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显微鉴别项存在问题的探讨

_中国药典_200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显微鉴别项存在问题的探讨

玄参
五味清浊散 、十六味冬青丸 、脑得生 丸 、八味檀香散 、七厘散 、五虎散 、金 蒲胶囊 、跌打丸 、痛经丸
红花
再造丸
制何首乌
栀子金花丸 、青果丸
金银花
复方皂矾丸 、青娥丸
核桃仁
龙胆泻肝丸 (水丸 、大蜜丸 ) 、补中 益气丸 、得生丸 、舒肝和胃丸 、逍遥 丸 (水丸 、大蜜丸 )
柴胡 (北柴胡 、南柴胡 )
人参养荣丸 、桂附理中丸
含甘草的成方制剂
当归养血丸 明目地黄丸
羚羊清肺丸
处方中药材 丁香 丁香 丁香 大黄 川芎 川楝子 马钱子 甘草 炙甘草
甘草
白芍
玄参
荷叶丸
玄参
龙胆泻肝丸 (水丸 、大蜜丸 )
地黄
首乌丸
地黄
艾附暖宫丸 、化症回生片 、再造丸 、 济生肾气丸 、女金丸 、纯阳正气丸
化症回生片
肉桂 延胡索
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 ,多角形 ,壁薄 ,下方叠 合有网纹细胞 。 (同肥儿丸 )
纤维束棕红色
纤维束棕红色 ,壁甚厚 ,有的周围细胞含草酸 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 。
不规则碎块无色或淡绿色 ,半透明 ,有光泽 , 有时可见细密波状纹理 。
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 ,多破碎 ,完整者长 多角形 、长方形或不规则形 ,壁厚 ,有大的圆 形纹孔 ,胞腔棕红色 。
制剂名称 梅花点舌丸 、红灵散 麻仁丸
处方中药材 人工麝香 火麻仁
跌打活血散
没药
清肺消炎丸 、牛黄清心丸 (局方 ) 苦杏仁 (炒 )
标准规定 无定形团块淡黄棕色 ,埋有细小方形结晶 。 果皮石细胞淡黄色至红棕色 ,表面观多角形 ,壁厚 。 不规则碎块淡黄色 ,半透明 ,渗出油滴 ,加热后油滴溶化 , 现正方形草酸钙结晶 。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 丸剂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 丸剂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是药物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关于丸剂的内容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为您全面解读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关于丸剂的内容,帮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丸剂的细节和意义。

1. 丸剂的定义和分类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对丸剂作了明确定义,同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丸剂是一种制剂形式,是将活性药物或药物的复配物质加入到辅料中,经过适当的处理,制成呈圆柱形的固体制剂。

根据药物和辅料的性质,丸剂又可以分为水丸、软丸、糖衣丸、薄膜衣丸等不同类型。

2. 丸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在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丸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也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和规定。

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丸剂的成型工艺、炼丸、晾晒等工艺环节,以及对成品丸剂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都有具体的规定。

3. 丸剂的临床应用和药效丸剂作为常见的药物制剂形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也对丸剂的临床应用和药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用途、剂型选择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4. 丸剂的发展趋势和展望本文还将从个人观点和理解的角度出发,共享对丸剂制剂形式发展趋势和展望的见解。

结合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探讨丸剂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关于丸剂的内容涉及到了丸剂的定义、分类、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药效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文的全面解读,相信您对丸剂制剂形式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也希望本文的个人观点和展望能够为您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以上就是本文对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关于丸剂的内容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够为您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对丸剂的内容是药物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对丸剂的定义、分类、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药效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丸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内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医药行业的从业者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执行《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中遇到的问题

执行《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中遇到的问题

执行《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中遇到的问题《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在丸剂重量差异检查项、水分测定法、栓剂融变时限检查、中药分散片检查、中药片剂脆碎度检查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完善提供参考。

[Abstract] Pill weight variation check, moisture test, suppository melt time limit test, dispersible tablet of Chinese medicine test, tablets of Chinese medicine broke brittle test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1 had imperfect places, and th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hoping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10.[Key words]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Problem《中国药典》2005版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共收载品种1 146种,其中,新增154种,修订453种。

本版药典附录较2000版进行了较大的增修订,如农药残留测定法中增订了对12种有机磷和3种拟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方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增订了小容量注射剂的检查,薄层色谱法中增订了系统适用性试验,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为按给药途径要求,并增加了方法验证试验。

《中国药典》2005版自2005年7月1日开始执行至今已3年多,作为基层药检所,在执行一部附录过程中有些不明确的地方,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希望2010版药典能够明确。

《中国药典》2005年版制剂通则几点探讨

《中国药典》2005年版制剂通则几点探讨
维普资讯
・4 8・ 6
《 海 医 药 》2 0 淮 0 7年 9 第 2 月 5卷 第 5期
JHu ia Me ,e tmb r20 , 1 5 N . ah i d S pe e 0 7 Vo.2 , o 5
《 国药典 )0 5年 版 制剂 通 则 几 点探 讨 中 ) 0 2
具体 见表 1 。
标 准 要 求
表 1 两 部 通 则 中 同剂 型 标 准 规 定一 致 项 目

剂: 外 观 均 匀 度 装 量
装 量 差 异
取 供试 品适 量 , 光 滑纸 上 , 铺 约 5c , 色泽 均匀 , 花 纹 与 色斑 置 平 mz应 无 多 剂 量包 装 的散 剂 、 两部 均 照 最 低装 量 检 查 法 检查 单 剂 量包 装 的散 剂 , l ( )两 部 限 度 要求 一 致 取 O袋 瓶 , 均 应符 合 规 定 不 能 通 过一 号 筛 与 能 通 过五 号 筛 的 总 和不 得 超 过 1 5 可 溶 性 颗 粒应 全 部 溶 化 , 许 有 轻 微 浑浊 , 不 能有 异 物 允 但 均 照 最 低装 量 检 查 法 检查 , 部 限 度要 求 一 致 两
推 动提高 药品生 物制 品质 量 、 进我 国医药产业 发展 促
检查项 目
现 , 为一部 国家药 品法典在 基础 细节处 还有 待进一 作 步完善 , 笔者 结合实 践体会 就药典 一部 和二部 制剂通 则项 下 内容[ 提几点 看法 。 1 q] 1 两部通 则 中同剂型标 准规定 一致项 目
2 6 注 射荆 .
药 典

见表 7 。
有 关 物 质 要 求 符 合各 品种 项 下 规 定 未 做 要 求

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中某些内容的商榷

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中某些内容的商榷

仅在 “ 注意 ” 项下 标注 了“ 品 内服 宜慎 ” 生 。既然 “ 品 内服 宜 00 0 ” 用量 4 5 —9 g 1 1页 荆芥 穗 “ 挥发 油 不 得少 于 生 .2 % , . ;6 含 慎 ” 说 明生 品也允许 内服 , , 但要 谨慎 。在 临床应 用 中 , 品 内服 0 4 % (r /g) 含胡薄荷酮 (C。 O ) 生 . 0 n l , 。H 6 不得 少 于 0 00 ” .8 % , 的例 子并不鲜 见 , 药 典》 载可供 内服 的玉 真散 (0 如《 收 49页 ) 医 用量 5— 1 。荆芥穗挥发油或胡 薄荷酮含量均 比荆芥定得 高 。 、 0g 痫 丸(7 4 2页 ) 中所含有 的生 白附 子及/ 或生 南 星 即是 一例 ( 真 习惯上认 为荆芥穗解表 散风功能优 于荆芥 , 玉 用量 等同或略低于荆 散用 量 1— 15g次 , . / 内含生 白附子 07 —10 , . .5g 生南星0 0 9 芥 , .5 这可能与挥发油或胡 薄荷酮含量高低有关 。如果从这方面 考 0 0 8g 。生半 夏 、 南 星均 为毒性 中药管 理 品种 。在半 夏 虑 , 穗用量就不该定得 比荆芥 高 ; . 8 ) 生 荆芥 如果不 从挥 发油 或胡薄 荷 的用 法与用量项下为“ —9 g外 用适 量 , 汁涂 或研末 以酒 调 酮含 量考 虑 , 3 ; 磨 不知何 以将 荆芥穗用量定得 比荆芥高? 敷患 处” 。按《 药典 》 凡例 中的说 明, 可理解为在 半夏 药材项 下 的 《 药典)4 4 3页血康 口服液是 以肿节风浸膏 加水溶解 、 乙醇 用 生半 夏 、 清半夏 、 姜半夏 成人一 日用于水煎 剂的 内服量。 生半 夏 处理后制成 , 规定每 1 n“ O『 含肿节风 以异嗪皮啶 (C O ) , l H 。 计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几点商榷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几点商榷
变化 时 ,只有该 检 品 的生 产 企业 知 晓 ,而除此 之
( 不少于 2 0m ) 的增菌培养基 中 ,如此操作 , 0 1
检 验 结果将 与 微 生 物 限 度标 准 中规 定 的 “ 1 每 0 g或 1 l 得 检 出沙 门菌 ” 不 一 致 ,导致 无 论 0m 不
பைடு நூலகம்
检 出与否 ,均不能下正确结论。若 “ 检验量”代
员 只能从 检 品标准 中的处方 及 生产工 艺 上判 断其 有无 抑 菌活性 。然 而多 数检 品仅 从其 处 方 和生产 工艺 上难 以判 别是 否具有 抑 菌 活性 ,此 时 的供 试 液制 备 的特 殊 方法 ,对 检 验 员 就 无 操 作 性 可 言 。
未作明确 的具体规定 ,这也使检验机构在作方法 验证时 ,不便操作。笔者认为,对何时作计数方 法 和控制 菌 检查 方法 作验 证 , 《 中国 药典 》 应 更
表 的是 整个 微 生物 限 度检查 的总 体检 验 量 ,则 即
外的检测机构却不知晓,因而对 “ 药品的组分 ” 的改 变 ,实 际 上 也 无 可 操 作 性 ;② “ 检 验 条 原
件 ” 对不 同 的 检 测 机 构 而 言 一 定 不 同 ,因 此 ,
便增 加 1 0g或 1 l 0m ,也不能满 足整个 检验 要 求 ,因为 正 常 的细菌 、霉 菌及酵 母 菌检 验 需 1 0g 或 1 l 0m ,沙 门 菌检 查 需 样 品 1 0g或 1 ,而 0ml
《 中国药典》2 0 05年版 ( 以下简称 《 中国
药典》 )对 附 录Ⅺ J“ 生 物 限 度 检 查 法 ” 作 了 微 较大 幅度 的修订 ,并 增加 了方法 验证 实验 。通 过 不 同的检 测机 构 的检 验 方法不 可照 搬 ;③ 在 方法 验 证 条件 中 ,对 同一 品种 不 同生产 企业 产 品 ,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值得商榷问题探讨
黄勤挽1,陈文文1,郝柳妮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611731) 2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611130)
E-mail :hqwan2163@ 摘 要:本文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某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自身学习心得并参考网络论坛中某些观点和勘误表,认为槐花性状、对照品称量等问题需要完善或修订。

通过探讨,可为2006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本)进言。

关键词:《中国药典》2005年版,槐花性状,对照品称量,问题探讨
1.引言
《中国药典》2005年版已于2005年7月1日正式使用,部分值得商榷的问题已见报道[1]。

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05年9月2日在网上颁布了一、二、三部勘误表,修订了部分出错问题。

笔者发现一部仍存在部分未勘误的问题,对其进行归纳探讨。

2.值得商榷的问题
2.1 性状方面
药典收载的有不同入药部位的品种其性状多为分别描述,而蒲黄项下却未对草蒲黄(带有雄花的花粉)规格的性状进行描述。

槐花项下性状为“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

而《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槐花性状为“雄蕊10枚,基部稍联合,花丝细长”,伪品刺槐花性状为“雄蕊10枚,两体,分别为9个联合成鞘状,另一个上部离生或部分离生”;《中华本草》中槐花性状为“雄蕊10,分离,不等长”。

故疑药典中槐花的性状有误。

[2][3][4]2.2 制法方面
刺五加浸膏为制备刺五加片的原料,来源为“刺五加加工制成的浸膏。

用水提者为水浸膏,用醇提者为醇浸膏”。

其制法为“取刺五加药材1000g ,粉碎成粗粉,用水煎煮两次,每次3小时,……;或加75%乙醇,回流提取12小时,……”。

笔者提出三个疑问:药材粗粉水煎,大生产滤过有无困难?刺五加水浸膏和醇浸膏的物质基础及药效是否等同?企业从生产成本考虑是否会采取成本较高的醇提?刺五加浸膏始见于77版药典,直到2000版药典其制法均只有醇提。

05版药典网上征求意见稿中新增的“刺五加提取物”,实为水浸膏工艺。

在药典定稿后将两者合二为一,可能会给刺五加浸膏及刺五加片的生产、检验带来波动。

[5]2.3 含量测定方面
2.3.1 对照品称量
药典凡例规定“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目前制药企业、药检所、科研院校大多仅有十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少有百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按精密称定要求,需称取10mg 以上方能称准。

但马钱子、半枝莲、血竭、蒲公英、蓼大青叶、七厘散、午时茶颗粒等项下对照品的称量在10mg 以下。

[6]2.3.2 供试品制备粉末等级
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多对称取粉末的等级有一定规定,粉末粒度不同势必影响测定结果,
[7]
如人参项下“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

但人参叶、儿茶、大蓟、安息香、连翘、灵芝、密蒙花等品种的含量测定项下粉末未明确等级。

2.3.3 供试品制备超声参数
超声提取是供试品溶液制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多数品种都有明确参数,如人参项下
[7]
“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

但赤芍、连翘、大黄、儿茶、广藿香、牛黄、地肤子、红景天、青皮、淫羊藿、路路通、藁本、小青龙颗粒、牛黄降压丸、元胡止痛片等品种的含量测定项下未明确超声参数。

2.3.4 云芝含量测定
云芝项下测定多糖的方法是先测总糖,再测单糖,两者相减即得多糖含量;但总糖和单糖的测定方法描述相同,造成结果错误。

经查阅2005版药典网上征求意见稿,发现总糖测定时需将多糖水解成单糖(“加稀硫酸 25ml,加热回流4小时”),而单糖测定无此操作。

建议按照征求意见稿中操作方法修改。

2.3.5 炒苦杏仁含量测定
苦杏仁及炒苦杏仁的含量测定采用滴定法,炒品含测方法中需加入苦杏仁粗粉,并需苦杏仁做校正。

若炒苦杏仁直接购买饮片投料,还需找到同批药材用于含测,实为不便。

用HPLC
[8]
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早有报道,建议改进苦杏仁含测方法,增大炒苦杏仁含量测定的可操作性。

2.4 不同炮制品的功能与主治方面
炮制品经不同的方法如炒炭、煨、醋制、酒制之后其功效多与原药材有所区别,此类药味应单独列出其炮制品的功能主治。

如干姜辛热以温中散寒、回阳救逆通脉为主,而姜炭苦涩
[9]
温守而不走、功专温经止血,两者性味功效相差较大。

类似尚有煨川木香与川木香、乌梅炭与乌梅、白茅根炭与白茅根、地榆炭与地榆、黄柏炭与黄柏、灯心草炭与灯心草、蒲黄炭与蒲黄、藜芦炭与藜芦等。

2.5 附录方面
附录Ⅲ为“成方制剂中本版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及饮片”,归纳整理不全,如二十五味松石丸中的木香马兜铃、绿绒蒿、鸭嘴花等,三金片中的羊开口、金沙藤,坎离砂中透骨草,十二味翼首散中的铁棒锤叶、止泻木子等均未收载,建议补充完善。

3. 讨论与小结
对于上述提及的值得商榷的问题,认为槐花的性状描述和对照品称量问题属于知识性错误,应予以修订;对于炒苦杏仁含量测定问题应予以标准提高;对于供试品制备粉末等级、供试品制备超声参数、附录等问题应予以补充完善。

通过本文探讨,希望为2006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本)进言。

参考文献
[1] 刘志辉.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中六味地黄丸与六味地黄颗粒定量标准商榷.中国药房. 22:1756-1757, 2005.16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3]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4(常用花叶、全草、动矿物及其它药材分册),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四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7] 沙明,张振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6:397-398,1996.16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9] 原思通,医用中药饮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
To Discuss Some Questions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Huang Qinwan 1,Chen Wenwen 1,Hao Liuni 2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Sichuan·Chengdu (611731)
2.Sichuan Vital Pharmaceutical CO.,LTD Sichuan·Chengdu (611130)
Abstract
This paper to discuss some questions in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through studying by self and referring to various views on Internet BBS and errata. Some questions such as character of Flos Sophorae and weighting of control article, etc. should be consummated and revised. It maybe can give a suggestion to the edition 2006 pharmacopoeia of PRC.
Keywords: Edition 2005 Pharmacopoeia of PRC, Character of Flos Sophorae, Weighting of Control Article, Discussion
作者简介:黄勤挽,男,1979年10月生,四川成都人,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炮制与中药新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