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尊重开始
教育从尊重开始

心爱 护 ,以为 关 注学 生 的学 习状 因为对 学生 而 言 ,学校 教学 的本 化 , 能够及 时 回校 ,保质保 量完 况 、考试 分数 就 是关 心爱 护 ,有 身 ,就 是其 生 活 中的主 要 内容 ,
人说 ,对 学 生 ,可 以没有 爱 ,但 学 生 的交 际 ,大部 分是 围 绕其 自 学生 。
得别 人 的尊 重。 很 多事 情去和 孩 被 孩子很 容 易地接 受。 首先 我们 子平 等 交流。 倾 听他们 的心声 ,
要对 孩 子说 “ 对不起 ”。 在 与孩
( 郑 州喜 洋洋托管教育 中心)
做 孩子 的朋友 ,这 样会 赢得他 们 子相 处 中要放 下 大人 的架子 ,如 化 ,以为 不讽 刺不 挖 苦不 歧视 不 就 要不 断地 去 引导 而不 是一 味 地
要 尊 重 。我 却 以为 ,尊重 就 是一 身 的学 习生活 展开 的。 因此 ,我 五 、教育心得 种爱 ,真 正 的爱 不能 没有 尊 重 。 很难 想象 ,一个 无视 学生 人格 、 们 教育 的内容 ,就 应该 模 拟学 生 没 有教 不好 的学生 ,只 有不 更 加深 刻 的理解 。孩子 就像 一 张 的学 习生 活进 行训 练 :就 应该 利 会教 的老师 。现 在对 这 句话 有 了
古 人 云爱 人者 人 恒 爱之 , 一种对 别人 不卑
不 亢 、 不 仰 不 俯 的平 等 相 待 ,
一
教 育从尊重 开始 尊 心 , 就 要 会 对 他 们 说
。张文杰
果 我们 犯 了错误 ,损伤 孩子 的 自 “ 对 不 起”。 一句对不起 ,是很容 易做 到 的, 它会给 孩子 带来一个 诚 恳
之 ,伤 害 了学生 的 自尊 心 ,就会 治效果 。
教育故事1(教育从尊重开始)

教育故事1
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
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
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
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
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
"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
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
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
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读《教育从尊重开始》有感

读《教育从尊重开始》有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当孩子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斥骂,但在威风凛凛的训斥后,效果又是什么?也有许多人以为只要是爱孩子就怎么做都可以,而实际上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甚至会伤害孩子。
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
只有尊重生命,才能理解生命的巨大潜能和复杂的差异性,也才会有科学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首要的和关键的标准就是好的亲子关系。
大家一定会有感触,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那你的教育就可能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槽的,你的教育就必定走向失败。
今年暑假,我读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确实让我受益非浅,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
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
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
书的一开始他就提出了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而付出真爱需要五个原则——一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二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亲近与信任,三真爱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四以爱育爱,五平常心才是正常心。
书中也提到了女儿也会犯错,他心情急了也会揍女儿,而他又说打孩子是愚蠢的行动,这样对孩子的开导的实际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同时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书中举了一个高二学生徐力杀母的例子。
在第二章中提到好的关系胜地过许多教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六座“代桥”,一家庭教育实质是人格教育,二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隐私权,行使自己民主生活的权利。
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儿童的权力受到侵犯的事件。
也有许多父母会认为,给孩子那么多权力,还怎么管孩子,这样不适无法无天了吗?其实这样得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一个懂得珍惜自己权力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力的人更容易教育,因为这说明孩子在成长。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5篇)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5篇)《教育从尊重开始》读书心得范文篇1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我的性格,都决定了我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还没有受到世俗熏染的孩子们。
但是很多年过去了,我遗憾地发现:面对一个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而这种爱的能力恰恰是我不具有的。
我越来越渴望自己拥有这种点石成金的爱的能力——教育的智慧,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学生需要的真正的老师,有能力捕捉到学习生活中的一次次转瞬即逝的教育机会。
所以,作为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渴望自己快快成长。
带着这种渴望,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垦荒之旅。
从一开始我就喜欢苏霍姆林斯基,因为他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一个把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教育的、身体力行的、充满悲悯情怀的、高尚的人!当我读他的作品时,我的内心常常充满感动。
正因为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的教育”充满了向往,所以在众多的教育论著中,当发现孙云晓的时候,当我看到他提倡的“一切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的时候,当我感到他的作品不像其他专家的论著那么深奥,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实在在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他。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几年前我曾翻阅过。
几年后的今天,我选择了再次阅读,完全是由于这本书的书名和主要观点:教育从尊重开始,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在这本书里,孙云晓结合女儿孙冉的成长过程,通过自己敏锐的教育触角,将自己深切的生活体验,为我们总结出很多教育箴言。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主张少年儿童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做中学”。
我通过孙云晓的教女经历感觉到,其实不仅儿童,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专家还是普通人,要想学好任何事情不都是在“做中学”吗?起初的孙云晓面对女儿的胆小怯懦,也曾和我们大家一样怒气冲天,口不择言。
他之所以成为教育专家就在于,他不仅仅事情过后善于深刻反省,而且是说到做到。
教育从尊重开始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是我校2012-2013年的教育主题。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进而转化一个个问题学生。
事实上许多问题学生,在家庭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的训斥。
由于他们受到太多的批评、训斥、指责甚至惩罚,因而他们就与人们之间产生对立情绪,教师的指导在他们身上很难奏效。
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需要温暖,需要尊重。
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思想、学习、生活上去关心爱护他们,处处体现尊重。
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家庭变故已经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自我感觉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行为偏激。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
我们教师以行动去关心受伤害的学生,消除他们偏激的心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待,希望之火从此点燃,不由自主地就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在爱的怀抱中,问题学生怎能不进步?问题学生的思想是复杂的,转化工作是艰巨的。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学生。
必须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多层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需要老师们用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子女的工作中来,除了沟通和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外,还要与他们探讨正确的教育方式,携起手来共同关心和帮助问题学生的进步及发展;当然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爱护。
否则,转化工作将有可能功亏一篑。
因此,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人的灵魂再塑造的过程。
我们必须树立起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责任感,把后进生视为自己的子女,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他们。
以自己那双会发现的眼睛让他们寻找到自信的支点;把爱与尊重的情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浇灌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都扬起理想的风帆,在人生的旅途上乘风破浪。
读《教育从尊重开始》有感

读《教育从尊重开始》有感
《教育从尊重开始》能够给予我思考的启发。
在书中,作者提出,真正有效的教育越来越发展着一种尊重的文化。
这种尊重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之间的文化营造上,更多的是由家长和教育者给予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对孩子的尊重,是鼓励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作者指出,这既不仅仅是给予孩子一个充满尊重的环境,还是及时给予孩子赞扬,表达肯定。
当孩子收到这种尊重和认可的时候,他们会更加热忱地参与学习,更加充满动力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同时,尊重还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建议上。
作者指出,对孩子应该更加尊重,建议时要比命令好得多。
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充分发展孩子自身的想法和思维能力,而不是压抑孩子的思考,削弱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在与孩子接触时,作者建议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接受孩子对事情的看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受尊重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总之,从《教育从尊重开始》中我汲取的最终的感悟是: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尊重的文化环境,而这种尊重的文化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参与,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潜力。
教育从尊重开始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
而尊重,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的。
以下是我对教育从尊重开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性格特点。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因材施教。
1.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在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特长解决实际问题。
2. 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性格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指导。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对于外向的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需求,我们要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1. 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
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尊重学生的情感差异。
学生的情感需求不同,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对于遭受挫折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信心。
3. 尊重学生的行为差异。
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差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从尊重开始五读后感

教育从尊重开始五读后感《<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当我读完《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就像被投入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的浪花。
这本书里讲了好多好多的故事,就好像是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它让我明白了,原来教育不是简单的批评和表扬,而是要从尊重开始。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我心里特别害怕,怕老师批评我,怕爸爸妈妈骂我。
可是老师没有,她轻轻地对我说:“孩子,一次没考好没关系,咱们找找原因,下次努力就行!”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我想这就是尊重吧。
老师尊重了我,没有因为成绩不好就对我另眼相看。
再说说我的同桌吧,他特别调皮,上课总是说话。
老师没有一味地指责他,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说:“你就像一只活泼的小猴子,聪明是聪明,可要是能把聪明劲儿用到学习上,那该多好啊!”你看,老师把他比作小猴子,多形象啊!这不也是一种尊重吗?尊重他的个性,然后引导他往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我们班的班长,学习特别好,可有时候也会犯错。
老师也不会因为他是班长就对他网开一面,而是一视同仁。
老师说:“班长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大家做榜样。
”这难道不是尊重吗?尊重规则,不因为个人的身份而有所不同。
想想以前,我总觉得老师对我们太严厉,这也不许,那也不行。
现在我明白了,老师的严厉也是一种尊重,是对我们未来的尊重,是希望我们能成为更好的人。
就像种一棵小树苗,如果不修剪枝丫,它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也是这样吗?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尊重就是打开这扇艺术之门的钥匙。
如果老师不尊重我们,我们怎么会愿意听老师的话?如果我们不尊重老师,又怎么能学到知识呢?教育从尊重开始,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你们说,难道不是这样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从尊重开始
宋楼镇中心小学宋彩云
一、尊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提
尊重不仅使人愉悦,而且能诗人聪明。
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差异是教育的前提,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齐步走只会扼杀学生的天赋。
泯灭学生的良知。
教师纪要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尽可能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尽力捕捉闪耀在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智慧的火花,开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
二、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对他的尊重
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虽然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应当耐心的、细心地、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探究的世界。
教师要像对待一株刚发芽的幼苗那样用心呵护,千万别伤害学生的自尊。
2、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
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
尊重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
教师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见解,对正确的见解都及时给与肯定,对片面或错误的认识给与解释,指出什么地方理解有偏差,但仍予以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延长等待学生回家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鼓励学生长时间的探索,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让其他同学来提供答案,不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
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