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三)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后对点集训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后对点集训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课后对点集训不分版本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第一板块易混辨析1.[XXXX·河北邯郸一模]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岁末年初,河北唐山、邯郸分别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关停行动,拆设备、炸烟囱,强制撤除了一批已经列入淘汰名单的钢铁落后产能。

B.当前,邯郸的新房市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价格波动,所谓的涨价也不过是“虚张声...势.〞。

C.近年来,美国偃旗息鼓....要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中国那么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战略的背后意图是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D.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满市场,鱼龙混杂....。

E.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毁坏烧焦的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闪烁其词....。

答案CD解析A项,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B项,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

C 项,偃旗息鼓:原意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做出不准备战斗的假象,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

使用错误。

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使用错误。

E项,闪烁其词: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2.[XXXX·河南六市一联]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苹果CEO库克与员工一起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加州圣地亚哥桑蒂小学的翻修活动,身体力行....地做出了自己的奉献。

B.淳化、长武等苹果基地县的县长正式公布“县长卖苹果〞微店,他们身先士卒....地搞电商,给具体分管和负责电商开发工作的人员带来了压力。

C.新生代歌后柳妍熙,再度投身公益类微电影《假设可以》的拍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成语 (含熟语 )类A卷全国卷1.(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Ⅰ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 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 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 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 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 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 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

①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用错对象。

②光怪陆离:“光怪”指光彩奇异,“陆离”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③改换门庭: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望文生义。

④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不合语境。

⑤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⑥奉为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

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答案C2.(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Ⅱ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① 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 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Word版含解析

目录第一模块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点1:实词辨析——区分不同语素和使用对象知识点2:易混虚词辨析——区分语法功能知识点3:综合词语辨析——辨析异同,关注语境知识点4:近义成语辨析——把握语义,明辨语境知识点5:常见被误用的熟语——明词义,识色彩,晓对象考点二辨析并修改病句知识点1:高考必考病句类型——了解病因,梳理主干知识点2:病句修改题——通语感,理主干,抓标志考点三连贯(句子衔接)知识点1:句子复位型连贯题——话题统一,结构统一,语脉相承知识点2:补充嵌入型连贯题——对象一致,文气杨达知识点3:排序型连贯题——分小组,看句意,析语境考点四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知识点1:扩展语句——添加枝叶,联想想象,增加意蕴知识点2:压缩语段:——明确要求,提取要点考点五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知识点1:仿用句式——注重结构和内容,形神兼顾知识点2:变换句式——确定主干,句意不变考点六图文转换知识点:图文转换题——观察細致,明确要求,揭示本质考点七:语言综合表达题——注重要求,灵活表达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考点一文言文阅读知识点1:理解文言实词题知识点2:客观型断句題知识点3:古代文化常识题附录:考生必知的60则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常识,传承文化知识点4:归纳概括题知识点5:文言文翻译题考点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知识点2:鉴赏事物形象型知识点3:鉴赏景物形象型知识点4: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型知识点5:鉴赏语言特色型知识点6:鉴赏修辞手法型知识点7:鉴赏表现手法型知识点8:评价情感态度型知识点9:比较鉴赏型考点三名篇名句默写知识点:高考必考64则名句名篇集萃——理解遗彻,记忆准确第三模块现代文阅读考点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回归原文,仔细对照,识破陷阱知识点1:理解重要概念题知识点2:筛选信息、归纳要点题知识点3:理解分析观点态度题考点二小说类文本阅读知识点1:理解作品内容、赏析作品手法知识点2:情节结构分析题知识点3:人物形象赏析题知识点4:文本意蕴探究题考点三散文类文本阅读知识点1:结构作用分析题知识点2:句子含意及表现手法鉴赏题知识点3:归纳内容要点题知识点4:个性化解读题考点四传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1:理解分析内容题知识点2: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题知识点3:归纳主要内容题知识点4:多角度探究题第四模块写作考点一六类主题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典例考点二:常用六大热点素材立意分析第一模块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点1:实词辨析——区分不同语素和使用对象【词语/词汇】“词语”,指词和词组,字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准确辨析近义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意义辨析【辨析方法】“语素区分法”。

所谓“语素”,就是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单个字。

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它们意义的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

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语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词的区别。

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的相异语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表“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辨析角度】:(1)词义侧重点。

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

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3)词义范围大小。

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色彩辨析【辨析角度】:(1)感情色彩分褒、中、贬三种,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2)语体色彩分口语与书面语,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等。

用法辨析【辨析角度】:(1)适用对象是用于自己还是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

例如“爱护(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与‘爱护’相反)”,“启用(用于物)—起用(用于人)”,“接受(被动性)—接收(主动性)”。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义(含解析)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准确理解词义,正确分析语境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 E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及俗语等。

江苏卷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就是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4 ·江苏 )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答案 C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色彩。

结合语境,此处意思是强调“构思巧妙”,所以第一处应选“匠心”。

“别树一帜”指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显然,第二处应选“别有洞天”。

至此,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

“饱满”指丰满,充足。

“浑成”意为“自然”。

第三处强调的是“景物的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所以应选“浑成”。

2. (2 015·江苏)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 B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正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正

分析语法特点,避免功能混乱备考必记仓储易造成功能混乱的成语1.妄自菲薄:指没有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

不能带宾语。

2.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不能带宾语。

3.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不能带宾语。

4.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不能带宾语。

5.求全责备:对人或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不能带宾语。

6.发扬光大:使好的作用、传统等得到发展。

不能带宾语。

7.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

如:忙得不可开交,打得不可开交。

8.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毫不关心。

不能带宾语。

9.耳濡目染:经常看到听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不能带宾语。

10.视而不见:看见了同没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不能带宾语。

11.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不能带宾语。

12.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不能作定语。

13.毋庸置疑:用不着怀疑。

只能作谓语或定语。

14.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只能作状语。

15.胡言乱语:没有根据,不符合实际地瞎说,或说胡话。

动词性成语,不能作宾语。

16.何足挂齿:哪里值得一提。

一般用于反问句。

17.燃眉之急:非常紧迫的事情。

名词性成语,常充当宾语。

18.吹灰之力:比喻极微小的力量。

一般说“不费吹灰之力”。

19.等闲视之:不重视,看得很平常。

一般说“不可等闲视之”。

20.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

一般说“不可等量齐观”。

21.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一般说“不能混为一谈”。

22.天高地厚:通常指事物的复杂、深奥程度。

一般说“不知天高地厚”。

23.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起,形容能相比,可以相提并论。

一般说“不可同日而语”。

24.无时无刻:通常表示永远不间断之意。

一般说“无时无刻不”。

25.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正确使用成语备考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正确使用成语备考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

备考知识清单一、常用易混近义成语辨析(每组两个)①匪夷所思②不可思议有“不可理解”的意思①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②指难以想象,不能理解①风言风语②流言蜚语表示没有根据的话①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②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①锋芒毕露②崭露头角有“才能显露出来”的意思①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还可比喻骄傲自负;②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不含骄傲自负之意①浮光掠影②走马观花表示印象不深①比喻事物留下的印象不深;②多指观察事物不仔细①改邪归正②弃暗投明从坏的方面转向好的方面①偏重不再做坏事;②偏重在政治上脱离黑暗势力,投向进步势力①苟且偷生②得过且过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①偏重贪图眼前的安逸;②偏重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①狗尾续貂②画蛇添足有“所做事情不当”的意思①指拿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②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①孤注一掷②破釜沉舟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①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②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含褒义①故步自封②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都含贬义①偏重在不求上进;②偏重在固执守旧,不肯改进①光明磊落②光明正大心地光明的意思,用于人及其言行①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襟怀坦荡,没有私心;②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①骇人听闻②耸人听闻有“使人吃惊”的意思①结果使人吃惊害怕;②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①含糊其辞②闪烁其词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①偏重在说得含糊不清;②偏重指说话故意遮遮掩掩、躲躲闪闪,不肯说出事情的真相和要害①花天酒地②醉生梦死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①偏重在迷恋酒色;②偏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①画饼充饥②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常可以通用①有“画饼”的行动;②只表示“空等”“空望”①涣然冰释②烟消云散有“消失”的意思①指消除嫌疑或误解;②指消除情绪或思想②一掷千金形容极度挥霍①偏重在对钱财的轻视;②偏重在一次花钱之多①回味无穷②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①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很深的意趣;②不仅指事后,也可指当时①魂不守舍②失魂落魄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①形容精神不集中;②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意较重①火中取栗②渔翁得利都指一方没有得到好处①指受人利用,自己冒风险却未得到好处;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1-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清单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1-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清单

说明:此顺口溜旨在辨析易混词。

所举这些词语的义项并没有概括完全,复习时,还应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对词语的义项进行全面把握。

1. ⎩⎨⎧ 行为恶劣用卑劣品质低下用卑鄙2. ⎩⎨⎧ 伤心痛苦用悲痛极度悲哀用悲恸3. ⎩⎨⎧ 意志不坚用薄弱感情不强用脆弱4. ⎩⎨⎧ 言行荒唐用放诞行为放纵用放荡5. ⎩⎨⎧ 进行改动用窜改恶意改动用篡改6. ⎩⎨⎧ 法律制度用法制依法治理用法治7. ⎩⎨⎧ 默默无言用默然不放在心用漠然8. ⎩⎨⎧ 双方连通用沟通暗中勾结用勾通9. ⎩⎨⎧ 改换形象用化装梳妆打扮用化妆10.⎩⎨⎧ 骄傲自满用骄气意志薄弱用娇气11.⎩⎨⎧ 水流聚集用交汇会合相交用交会12.⎩⎨⎧ 用尽心思用刻意久怀坏心用蓄意13.⎩⎨⎧ 随意游玩用漫游到处游玩用周游14.⎩⎨⎧ 恳切希望用祈求请求给予用乞求15.⎩⎨⎧ 赶走除掉用驱除去病除魔用祛除16.⎩⎨⎧ 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17.⎩⎨⎧突然中止用戛然声音嘹亮用嘎然18.⎩⎨⎧安闲散步用徜徉心中犹豫用徘徊19.⎩⎨⎧ 无中生有用捏造模仿不真用伪造20.⎩⎨⎧ 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21.⎩⎨⎧ 扶助平辈用扶养扶助晚辈用抚养22.⎩⎨⎧ 对下细听用倾听对上细听用聆听23.⎩⎨⎧ 改变看法用刮目又怕又恨用侧目24.⎩⎨⎧ 言行扼要用简洁简便快捷用简捷25.⎩⎨⎧ 惊讶赞叹用惊叹惊讶诧异用惊异26.⎩⎨⎧ 特征记号用标志漂亮美丽用标致27.⎩⎨⎧ 过度使用用滥用胡乱使用用乱用28.⎩⎨⎧ 设法取得用谋取非法谋取用牟取29.⎩⎨⎧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30.⎩⎨⎧ 让出职位用让位位让贤人用让贤31.⎩⎨⎧ 发生变化用变换变化无序用变幻32.⎩⎨⎧ 疑虑消释用涣然光彩一新用焕然33.⎩⎨⎧ 思想过旧用陈腐东西过时用陈旧34.⎩⎨⎧ 不求名利用淡泊感情不深用淡薄35.⎩⎨⎧ 已付定钱用定金未付定钱用订金36.⎩⎨⎧ 发生变化用改变变得更好用改善37.⎩⎨⎧ 精细美观用精致精密细致用精细38.⎩⎨⎧ 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39.⎩⎨⎧辨别好坏用鉴别辨别欣赏用鉴赏40.⎩⎨⎧实地调查用考察检查衡量用考查41.⎩⎨⎧ 补充空缺用填补补够不足用弥补42.⎩⎨⎧ 留给后代用留传事件传开用流传43.⎩⎨⎧ 主动公布用披露走漏消息用泄露44.⎩⎨⎧ 逐渐受侵用侵蚀思想受腐用腐蚀45.⎩⎨⎧ 固体融化用融解溶于液体用溶解46.⎩⎨⎧ 高深莫测用神秘非常奇妙用神奇47.⎩⎨⎧ 法规生效用施行付诸行动用实行48.⎩⎨⎧ 不良爱好用嗜好特别喜欢用癖好49.⎩⎨⎧ 沿袭采用用袭用经常使用用习用50.⎩⎨⎧ 推卸推辞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51.⎩⎨⎧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52.⎩⎨⎧ 理解错误用误解故意错解用曲解53.⎩⎨⎧ 相信依赖用信赖相信无疑用信任 54.⎩⎨⎧好的影响用熏陶坏的影响用熏染55.⎩⎨⎧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56.⎩⎨⎧ 弄清敌情用侦察调查犯罪用侦查57.⎩⎨⎧ 强调事业用终生切身之事用终身58.⎩⎨⎧ 寄居别处用作客去当客人用做客59.⎩⎨⎧ 敷衍粗心用草率态度随便用轻率60.⎩⎨⎧ 到期停止用截止中途停止用截至61.⎩⎨⎧清楚知道用熟悉技能熟练用熟习62.⎩⎨⎧审阅修订用审订审查决定用审定63.⎩⎨⎧ 验证理论用实验察看性能用试验64.⎩⎨⎧ 聚集事物用收集寻找聚集用搜集65.⎩⎨⎧ 行使权利用自治克制自己用自制66.⎩⎨⎧ 变得落后用退变发生质变用蜕变67.⎩⎨⎧ 指责不当用委屈事情原委用委曲68.⎩⎨⎧ 投降屈服用降服制服对方用降伏69.⎩⎨⎧ 行动踪迹用行迹举动神色用形迹70.⎩⎨⎧ 整体缩小用压缩减去部分用减少71.⎩⎨⎧ 谋求利益用营利获得利益用赢利72.⎩⎨⎧ 提出疑问用质疑否定情况用置疑73.⎩⎨⎧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74.⎩⎨⎧ 请人原谅用包涵里面含有用包含75.⎩⎨⎧ 告诉别人用反映相应结果用反应76.⎩⎨⎧ 有意显露用揭露显露出来用暴露77.⎩⎨⎧ 不守规定用违反触犯法规用违犯78.⎩⎨⎧ 郑重说明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79.⎩⎨⎧ 检查观察用查看认真细看用察看80.⎩⎨⎧ 叫人犯错用怂恿放纵错误用纵容81.⎩⎨⎧ 精心喂养用哺养爱护教养用抚养82.⎩⎨⎧ 由好变坏用退化腐化堕落用蜕化83.⎩⎨⎧希望夺冠用问鼎夺得第一用夺冠84.⎩⎨⎧心里悲痛用心酸痛苦悲伤用辛酸85.⎩⎨⎧ 学习能力用学力学习经历用学历86.⎩⎨⎧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87.⎩⎨⎧ 摘录要点用摘要选择要点用择要88.⎩⎨⎧ 最终完成用终止中途停止用中止89.⎩⎨⎧ 没有误差用准确没有错误用正确90.⎩⎨⎧ 品行不好用不肖轻视小看用不屑91.⎩⎨⎧ 坚忍刻苦用坚苦艰难困苦用艰苦92.⎩⎨⎧ 水平档次用品位体会玩味用品味93.⎩⎨⎧ 志趣情绪用意气忠于朋友用义气94.⎩⎨⎧ 多方聚集用云集聚在一起用聚集95.⎩⎨⎧ 筹划谋划用策划指使鼓动用策动96.⎩⎨⎧ 朗读背诵用吟诵高声赞颂用吟颂97.⎩⎨⎧ 主观不满用遗憾客观欠缺用缺憾98.⎩⎨⎧物资短缺用紧缺供不应求用紧俏99.⎩⎨⎧包含在内用包括全部包罗用囊括100.⎩⎨⎧校对订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高考易用混的20组虚词1.【从而 进而 因而】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常见易混虚词辨析A【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而今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

“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

“必然”和“偶然”对举,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

“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的或相当的。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C【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诚然·固然】“诚然”表示肯定语气时,语气重;表示让步时,语气比较轻。

“固然”表示肯定语气时,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示让步时,语气也较轻。

【从而·进而】“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承关系。

“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D【大概·大约·约莫】三者都是副词,都有“估计”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大约”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约莫”侧重于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

【大力·大举·大肆】三者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

“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

“大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为,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

【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五者都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

不同的是,表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其他的词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

E【而且·并且】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作用,但是连接的句间关系不同。

“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

“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二是用在复合句后一半中,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而且·反而】“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

“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与其呼应。

G【格外·分外】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

其区别是:“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它和“格外”是等义词。

“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

【果然·居然·竟然】三者都是副词,经常作状语,都表示预想和结果的关系。

其区别是:“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相反,含有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意思;“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想相反,常用于主谓之间,语气较重。

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致的用“居然”或“竟然”。

H【何必·何苦】二者都是副词。

“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何曾·何尝】二者都是副词。

“何曾”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

“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或者·还是】二者都表示数者择一,都是连词。

其区别是:“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还是”含有疑问的语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还可以表示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

J【基于·鉴于】二者都是介词。

“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

【几乎·简直】二者都是副词,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强调。

其区别是:“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简直”还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

【继而·既而】“继而”,表发生的两事紧紧相接,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既而”,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K【况且·何况】二者都是连词,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

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表示甲事物已经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

L【另外·此外】“另外”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

“此外”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

【屡次·一再】“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O【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

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等词组。

“偶尔”与“经常”相对,“偶然”与“必然”相对。

Q【岂但·不但】二者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

“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

“不但”书面语、口头语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

“岂但”常与“也”“还”“又”“更”等搭配使用。

“不但”除能与上述副词搭配外,还可与“而且”“反而”“反倒”等搭配使用。

【恰好·恰巧】“恰好”,正好。

“恰巧”,凑巧。

R【仍旧·仍然】二者都是情态副词,都指照旧,常可以互换使用,只是“仍然”语气略重一些。

其主要区别是:“仍旧”强调跟从前一样;“仍然”除含有“仍旧”的意思外,还有“还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较浓。

S【尚且·姑且】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尚且”,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与之呼应,表示更进一层之意;“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

【虽然·不然·否则】“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不然”有两层意思:①含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②表示如果不是前面所说的情况,就会发生或可能发生后面所说的情况。

“否则”同“不然”的第①个意思。

【虽然·固然】一个主谓词组加上了“虽然”,它的独立性就丧失了。

“虽然”有时还可单说“虽”。

“固然”与“虽然”等义,可以互换,还可单用“固”,不与其他连词连用,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表示“本来、当然”的意思。

Y【业已·已经】二者都是时间副词,都表示事情已经过去。

不同点:“业已”是公文用语,书面色彩浓;“已经”可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一般书面语。

【一齐·一起】“一齐”指同时。

“一起”表示一块儿,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

【一同·一统】“一同”表示一块儿,即同时同地做某事,副词。

“一统”本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泛指统一,动词。

【一直·一向】二者都是副词,都可表示重复或连续,都可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其区别是:“一直”表示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来始终不变,着重指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与“一直”的使用对象不同。

【已经·一经】二者都是副词,但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其主要区别是:“已经”用于表示动作的时间已过去或事情已完成;“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

【以至·乃至·甚至】三者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

“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还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果。

“乃至”比“以至”强调的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

“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还可以作副词。

Z【暂且·姑且·权且】三者都是副词。

“暂且”有姑且暂时的意思,表示发生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重在强调时间短暂,稍稍带有让步的意味。

“姑且”有先、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就一下,以后再作结论,重在强调让步。

“权且”有暂时只能的意思,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这样。

【逐步·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

“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