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练习(含答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选择题1、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甲、乙两装置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以观察装满水并倒置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实验指标),图中所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具有什么特点()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④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却没有成功,以下关于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B、该实验的成败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气达到了平衡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与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达到了平衡3、光合作用实验中,若将叶的主脉切断,一切按规范操作,则发现叶片先端遇碘液未变蓝色。
此实验说明()A、光合作用需要光B、光合作用产生淀粉C、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4、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绵团上浮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变轻而上浮5、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6、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
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问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7、家庭中养鱼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养鱼时,人们喜欢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增加水中氧的含量B、能美化环境C、清洁鱼缸里的水D、起到杀菌作用8、随着“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葡萄种植已成为包河区大圩镇的一大亮点。
2020年人教版生物七上《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练习(含答案)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需要消耗氧气
B.植物呼吸产生氧气,动物呼吸消耗氧气
C.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制造的有机物有( )
A.水 B.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10.绿色植物被称为“食物之源”是因为它能进行( )
15.温室大棚的建立,让我们每年都能早早地吃上新鲜的草莓,图 1 为草莓大棚,图 2 为不同 波长(对应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值及对应的光合作用强度。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温室大棚的建立,主要是为草莓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__________,夜晚适当降低 温度能提高草莓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 (2)草莓能吸收、转换光能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 温室大棚顶棚-般采用无色玻 璃,据图 2 分析,不采用绿色玻璃(只有绿光能够透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温室大棚的可控性强,如:温室大棚可放养蜜蜂,对于草莓来说,养蜜蜂的作用是 ___;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等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提高草莓产量。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1.根据我们现有知识,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⑤小白鼠生活和蜡烛燃烧都消耗氧气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②③④⑤
12.《天工开物》中记载:“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麦幼苗期
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生物跟踪训练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带解析)

鲁科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生物跟踪训练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单选题1.通过“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绿色植物所有含的()在光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 叶绿体B. 线粒体C. 细胞质D. 细胞核2.某生物实验小组对莴苣的增产实验中,发现每棵莴苣比原来增重不少。
请问莴苣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A. 土壤中的无机盐B. 土壤中的有机物C.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4. 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将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A.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B.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C. 蒸腾作用减弱,散失的水分减少D.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5.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C. 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 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6.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以下措施中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A.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B. 尽量保持温室内温度平衡,避免忽冷忽热C. 适时除草、松土、施肥D. 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7.农业生产上下列哪项措施与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无关?()A. 合理密植B. 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强度C.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D. 增加氧气的浓度8.如图,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对照实验置分别是()A. 甲与乙、甲与丁B. 甲与丙、甲与乙C. 甲与丁、乙与丙D. 甲与乙、乙与丙9.合理密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A.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 提高光能利用率C. 降低氧气浓度D. 增加大气湿度10.王明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11.下图表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A. ①②B. ③⑤C. ②⑤D. ①③1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是()A. 甲与丙甲与乙B. 甲与丙乙与丙C. 甲与乙甲与丁D. 甲与乙乙与丙13.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二、填空题14.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________,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15.光合作用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能,把________和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16.提高森林覆盖率,对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放出___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把一棵银边天竺葵(它的叶子边缘呈白色,其它部分呈绿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黑纸片在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鲁科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小组展开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实验前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C.乙装置中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变为蓝色D.实验可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2.养鱼时,把新鲜水草放入鱼缸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鱼缸内的养料B.个人养鱼习惯C.美化鱼的生活环境D.增加鱼缸内的氧3.通过“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细胞内含有()A.叶绿体B.液泡C.细胞质D.细胞核4.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B和C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C.增加光照,A中产生的气泡一定会增加D.可以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如变浑浊,说明产生了氧气5.下列措施都可以提高温室大棚栽植农作物的产量,其中与光合作用原理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松土B.延长光照时间C.合理密植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6.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消耗叶片中的淀粉和无机盐B.步骤b可以用透明纸片替代黑纸片C.步骤c把叶片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热D.步骤d用碘液染色后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7.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先将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C.让叶片内的原有的淀粉被分解或运走D.便于形成对照8.传统番茄是草本植物,栽培在土壤中,直立生长,一般株高不超过1米。
科研人员栽培成功了番茄树,番茄树在普通的日光温室中无土栽培,一株番茄树可结果1.5﹣2万枚。
下列做法中不能提高番茄树产量的是()A.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B.增加光照强度C.延长光照时间D.定期施加营养液9.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叶片的大小B.有无叶绿体C.有光或无光D.有无碘液10.广东盛产甘蔗,它是生产蔗糖的主要原料之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会熄灭?
么会死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 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后来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的呼吸都 会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而植物的光合作 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提问:当人 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 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 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呢? 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 料吗?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 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自主学习目标
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怎样的应用?
新课释疑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想一想 议一议
海尔蒙特认为水是 合成柳树体内有机 物的主要原料,他 是否忽略了其他的 因素呢?他忽略了 什么因素呢?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细胞的生 命活动提供_能__量_____,并参与_构__建__植__物__细_胞__;给 其他生物提供了_构__建__自__身___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 提供了生命活动的_能__量______。
情景导入
资料分析
据统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 所消耗的氧气量平均为10000kg/s 。 如果以这 样的速度来计算,大气中的氧3000年就会用完 ,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早就无法生存了。
玻璃温室
温室育种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每当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无数微小的生命工厂又开 始了一天新的生产活动。这些工厂就是指含有叶绿体的 细胞。它们将阳光作为进行生产的动力,因而我们称这 个过程为光合作用。”
————《科学探索者》
银边翠 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 片边缘不呈绿色?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1.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2.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3.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A.水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氧气C.二氧化碳和水D.氧气和无机盐4.1881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为了确定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将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生存必需氧气的细菌)的临时装片首先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随后他发现当临时装片整个暴露在光下时,需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图甲所示;当在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时,需氧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易于观察B.将水绵和需氧细菌首先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可以排除实验前环境中氧气的影响C.图乙中,需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表明该部位产生了较多的氧气D.此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把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统计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气泡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B.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最多,原因是光照较强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如果将该试管放在黑暗中,也将会冒出大量气泡7.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
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8.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措施能使植物体积累更多有机物,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A.延长有效光照时间B.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C.合理密植,立体种植D.以上三项都是9.如图表示的是白天发生在植物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 (38)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广泛的类群,我们所熟悉的花生就是其一。
(一)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__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_提供。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__;若探究“水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和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的一处不足:__。
(二)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_。
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
d点产生的原因与图甲中结构④部分的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__。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图乙中的_(填字母)。
(2)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走氢氧化钠溶液。
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
【答案】受精卵子叶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培养瓶底部垫有无水的布叶绿体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或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b、f 左叶片变蓝,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或有机物)【分析】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花生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
图甲中,①是表皮细胞,②是叶肉细胞,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详解】(一)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时练试卷5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并且释放出、释放氧气和、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粒粒饱满,果树和瓜类果实较甜的原因是。
这是由于植物体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6.2、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相当于呼吸作用的原料的一组是()A、二氧化碳和水B、有机物和氧C、水和氧气D、水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点答案: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表达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储存能量)2.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怎样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______了,小白鼠很快也____了。
(2)将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蜡烛没有____。
(3)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科学实验证明(1)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
是绿色植物________的原料。
(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________,还有____。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猛烈地____起来,说明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实质和表达式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
2.实质:合成______,储存____。
3.表达式:________+水�D�D→光能储存着能量+
____
答案:一、1.(1)熄灭死亡(2)熄灭(3)正常地生活 2.蜡烛燃烧动物呼吸 3.(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水二、燃烧氧气三、1.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2.有机物能量 3.二氧化碳叶绿体有机物氧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1)光照强度。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
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
(2)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3)温度。
植物在10~35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 ℃ 最适宜,35 ℃以上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例题】如下图将三株相似的小麦幼苗分别置于三个装有完全培养液的相同培养皿中,并在下述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以测定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请问下列哪一组对照实验属于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A.甲、乙、丙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和乙解析: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
的影响,那么对照实验的变量就应为光照强度,题中甲和乙由于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乙和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甲和丙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答案:B 1.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产品为() A.光和叶绿素 B.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糖类 2.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
下列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的是()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3.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相对平衡称为碳―氧平衡。
下列人类活动最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 B.发展畜牧养殖业 C.发展淡水养殖 D.减少农
药使用量 4. 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下图)。
几小时后,将叶
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
主要是因为()A.氧气太多 B.缺乏二氧化碳 C.缺水 D.温度太高 5.正常情况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能够维持,是因为() A.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 B.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光合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C.燃料燃烧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 6.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植农作物应()A.尽量稀疏,留出空地,有利于农作物接受阳光 B.尽量密植,提
高单位面积的种植量,提高产量 C.合理密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在农作物上,植物间相互遮光 D.合理密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在农作物上,植物间又不相互遮光 7.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
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D 3.A 4.B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本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有机物。
5.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并且消耗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D 为了提高产量,既要充分考虑植物之间的间隔,又要保证所有植物都能在光下进行照射,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合理密植。
7.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是在叶片中进行,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如淀粉)和氧气。
答案:(1)叶绿体(2)水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