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臌胀(腹水)的中医辨治

臌胀(腹水)的中医辨治癌症、肝硬化晚期,多会出现腹水等并发症,腹水这种病,在古中医中属于臌胀。
是中医杂症四大证(风、劳、臌、膈)之一,之所以被列为四大证,是因为臌胀(腹水)的预后相当不好。
臌胀(腹水)概述臌胀是因为腹部胀大如鼓而得名,自古至今,都为预后不良的危重之症。
中医中的臌胀相当于我们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癌症、肝硬化、血吸虫病后期的腹水的症状。
古中医已经认识到臌胀(腹水)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皮肤红点、红纹、蟹爪纹等外部体征,患者腹胀如故,皮色苍黄,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者微肿。
臌胀(腹水)的治疗难度很大,常常是早上刚刚治下去了,晚上又涨上来了。
所以,对臌胀(腹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判断形势,不可以滥用虎狼之药,因为这类患者多已经出现恶病质,身体极为虚弱,一旦用上虎狼之药,患者身体一击即溃,后面再想挽回几近不可能。
十枣汤、子龙丸、臌症丸等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腹水,就笔者所见,无一例外会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与其用这类峻下利水药,还不如去医院抽掉部分腹水,以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腹水是癌症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极难避开的并发症之一。
中医文献将臌胀分为气臌、水臌、蛊臌,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划分方法没有实际意义。
有些所谓的气臌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臌胀,没有列入臌胀的必要。
臌胀(腹水)的病理,一般认为与脾胃有很大的关系。
李东垣认为“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致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胀满”。
刘河间恩威臌胀是由于热气内郁,不散而聚而成,朱丹溪认为臌胀是“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壅塞乃成臌胀”。
明代名医李梃认识到臌胀“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张景岳提出治胀应考虑患者虚实、气血和寒热。
《杂病源流犀烛》已经认识到臌胀患者能出现神志异常(即肝性脑病、肝昏迷等)及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臌胀(腹水)有可治也有不可治的,对于一些身体状况尚算良好的腹水患者,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腹水消除后,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祖传中医秘方治肝硬化腹水(水鼓)

祖传中医秘方治肝硬化腹水(水鼓)水鼓一症,属于内经的鼓胀范畴,以腹部胀大,如囊裹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成病之因多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有关。
临床分有气滞、寒湿因脾、湿热蕴结、肝脾血淤、脾肾阳虚等症。
配方及用法:薏苡仁25克,扁豆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
上药水煎,分早、晚2次服。
按语:1986年冬,我到黑龙江黑河地区考察,住宿一叫小屯之村,有人告诉我说,村医生尤氏,以善治肝硬化闻名于百里之外,更有甚者,哈尔滨、牡丹江的患者,亦有慕名而来。
次日,我到其诊所,视其人,年五十多,相貌平平。
他知我来意后,对我说,水鼓一症,即现代医学之肝硬化腹水,欲治此症,其要有二,脾与湿而已。
盖脾虚则生湿,湿生则困脾,故于治疗之时,当健其脾以扶其正,利其湿以驱其邪。
脾健则水湿易去,湿去则脾气易复,扶正即所谓祛邪,祛邪即所谓扶正,二者相得益彰。
我有一方,名扁豆苡米汤,传与你,扁豆、薏苡仁、茯苓、泽泻四味药组成,扁豆、薏苡仁属五谷之类,健脾而不恋邪;茯苓、泽泻甘淡之剂,利湿而不伤正,水鼓之来,多日积月累,其病也渐,此方宜久服而不可求其速成。
我家虽业医三世,然只此一方,祖父携此方闯荡洪湖;祖父死后父嗣之,亦凭此方以谋生;父死,我继之,复凭此方以糊口。
我闻而奇之,貌虽恭敬,然内心实未信之,谅此四味平淡之药,何能治此重疾,何况祖传赖以谋生之方,秘之尚恐人知,怎肯轻传他人。
他似有察觉,说此偏方我已传多人,他人用之,或效,或不效,其肯綮之上处,在于加减化裁耳,须知水鼓之来,或为寒湿,或为湿热,或为气滞,或为血淤。
寒湿者,佐以附子、肉桂、干姜也可;湿热者,佐以元芩(黄芩)、黄连、知母也可;气滞加香元、佛手、郁金;血淤加玄元胡、赤芍、莪术。
若仅凭此方以治此疾,乃守株待兔之辈也,反责方之不效。
我听后,叹息久之,想当今名士、俨然冠之以专家、博士,其能愈病几何?如尤氏者,貌不超群,名不压众,潜身于荒山僻壤,以一技之长,拯人于危厄之中,亦不无可称道者。
鼓胀(肝硬化腹水)住院临床路径(水湿困脾证)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中华医学(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实用内科学(第13 版)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年欧洲肝《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三)中医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症候:气滞湿阻证水湿困脾证水热蕴结证瘀结水留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二、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33-2008)(一)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级。
(二)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三)标准治疗时间为≤21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ICD-10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和肝硬化腹水(1-2 级)编码:K74+R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三、完成路径标准1.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情况良好。
2.腹胀症状缓解。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1],《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2]拟定。
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主症。
初期腹部作胀,食后尤甚,叩之如鼓。
继之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出。
常伴有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表现,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等。
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腹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3]、《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4]拟定。
(1)临床诊断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②肝硬化患者近期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或原有症状加重,或新近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少尿等表现。
查体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腹部膨隆等,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患者腹腔内液体>1000ml,若阴性则不能排除腹水;③肝硬化影像学诊断:超声可以确定有无腹水及腹水量,初步判断来源、位置(肠间隙、下腹部等)以及作为穿刺定位。
其次包括腹部CT和MRI检查;(2)腹水的分级标准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可分为1级(少量)、2级(中量)、3级(大量)。
1级或少量腹水: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的腹水,患者一般无腹胀的表现,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下腹水位于各个间隙,深度<3cm;2级或中量腹水:患者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查体移动性浊音阴/阳性;超声下腹水淹没肠管,但尚未跨过中腹,深度3~10cm;3级或大量腹水:患者腹胀明显,查体移动性浊音阳性,可有腹部膨隆甚至脐疝形成;超声下腹水占据全腹腔,中腹部被腹水填满,深度>10cm。
(3)腹水的分型标准:根据腹水量、对利尿药物治疗应答反应、肾功能及伴随全身疾病的情况,临床上大致可将腹水分为普通型肝硬化腹水和顽固(难治)型肝硬化腹水。
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2~3级)的住院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2~3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编码:BNG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2~3级)(ICD-10编码:K74+R18)。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气滞水停证湿热蕴结证肝脾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的患者。
2.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分级属于(2~3级)者,进入本路径。
3.其它原因如腹膜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营养障碍疾病及其它疾病,如:腹腔恶性淋巴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胰腺疾病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臌胀(肝硬化腹水)验方秘方

臌胀(肝硬化腹水)验方秘方[通治方]王临轩:临证常用家传秘方肝回春片治疗早期肝硬化及各型肝炎,疗效颇佳。
醋制香附240克青矾120克黄芪360克红枣(去核,研末,制片时用,为400片量)360克将香附、青矾、黄芪混匀,分成8份,用草纸包好。
用塘边泥包裹(泥二指厚)草纸包置于泥内为丸,放暗处30天左右,每隔5~10川天翻检泥丸1次,发现开裂,及时用泥添补。
破泥丸,将药取出,除尽杂质,为末,与大枣泥混匀压片。
成人每日3次,每次2~4片,饭后服,小儿剂量酌减。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肝炎肝硬化专辑》陈士锋:人有水肿既久,遍身手足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肤如泥,此真水臌也。
方用决水汤。
车前子30克茯苓60克王不留行15克肉桂0.9克赤小豆9克水煎服。
1剂而小便如注不绝,2剂而肿胀尽消矣。
--《辨证奇闻》卷五李克绍:本人治腹水善用药性和平之腐泔猪胆方,效果甚好。
其方如下:鲜苦猪胆1个,豆腐浆1大碗,将豆腐浆加热后,搅人猪胆汁饮之。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朱良春:复肝丸,治早期肝硬化。
紫河车60克红参须60克地鳖虫60克炮甲片60克参三七60克片姜黄60克广郁金60克鸡内金60克共研细粉,水泛为丸。
每服3克,1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或以汤药送服。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陈修园:田螺解胀敷脐方,治-切膨胀,肚饱发虚。
大田螺1个雄黄3克甘遂末3克麝香0.3克先将药末用田螺捣如泥,以麝置脐中,放药脐上,以物覆之,束好,待小便大通去之。
重者用此相兼,小便大通,病即解矣。
--《医学从众录》卷六[辨证方]1、寒证段英廉:治肝硬化腹水。
党参20克黄花15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远志10克桂枝10克知母20克黄芩l0克蒲公英l0克,五味子l0克生地35克公丁香l0克大枣 18个黑丑10克葶质子8克杏仁10克--《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2、虚证俞长荣:早期肝硬化,颇多病者无明显症状。
我采用西洋参30克、滇三七60克、鸡内金90克,研未混匀,分30包,每日服1包。
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6.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㿠白,脘闷纳呆,神倦畏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
舌紫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气滞水停证治法:疏肝理气,行水散满(1)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柴胡、白芍、陈皮、枳壳、炒白术、茯苓皮、泽泻、大腹皮、香附、苍术、薏苡仁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疗法选穴:章门、肝俞、脾俞、胃俞、水分等;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2.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1)推荐方药:中满分消丸加减。
苍术、茯苓皮、白术、半夏、枳实、黄芩、知母、姜黄、泽泻、车前子、陈皮、炒二丑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疗法选穴:脾俞、胃俞、胆俞、中脘、阴陵泉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3.肝脾血瘀证治法:活血祛瘀,行气利水(1)推荐方药:调营饮加减。
柴胡、赤芍、当归、川芎、玄胡、大腹皮、陈皮、莪术、桑白皮、槟榔、茯苓皮、泽兰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疗法选穴:期门、章门、石门、三阴交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4.气虚血瘀证治法:补中益气,活血祛瘀(1)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党参、赤芍、白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陈皮、茯苓皮、车前子、泽兰。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疗法选穴:脾俞、肾俞、足三里、期门、章门、石门、三阴交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5.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1)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楮实子、猪苓、茯苓、泽泻、玉米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疗法选穴:肝俞、行间、肾俞、涌泉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6.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1)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
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肉桂,附子(先煎),猪苓,茯苓,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疗法选穴:脾俞、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阴陵泉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中药脐敷疗法:对于腹胀大明显者,可采用大戟3g,芫花3g,甘遂3g,乌药3g,木香3g,冰片1g,上药混合均匀后,取适量,黄酒调成丸,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次/日。
皮肤敏感者应减少敷药时间。
2.耳穴疗法:常用穴:腹胀区、肝、脾、肾、角窝中、交感、内分泌、三焦、胆等。
一般采用常规消毒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天按5~7遍,每次每穴按压15~20次。
每次贴压单侧耳穴,3天/次,两侧交替使用。
换贴10次为1个疗程。
(三)西药治疗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根据病因及肝功能异常程度给予相应病因治疗及保肝治疗;2级腹水应限制钠的摄入和使用利尿剂,3级腹水可腹腔穿刺放液、限制钠的摄入和使用利尿剂;评估白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白蛋白。
(四)护理调摄要点1.心理护理:加强宣教,保持乐观心态,减少焦虑及情绪波动;嘱家属关心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2.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丰富维生素、软食。
禁食煎炸、刺激性食品。
每天钠盐摄入量约80~120mmol/天(相当于4.6~6.9g/d),大量腹水患者应进一步限制钠盐摄入。
对于可能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3.起居护理:保障睡眠,注意保暖,适度活动。
4.腹水护理:(1)腹部压力较高者,起卧轻柔,避免疝气;(2)大量放腹水时可考虑应用腹带;(3)每日测体重、腹围、出入量并记录。
(4)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
三、疗效评价(一)疗效评价标准1.综合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
①临床缓解:腹水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B超检查阴性;主要症状消失,每日尿量1200ml以上,体重、腹围恢复至腹水出现前水平;并能稳定三个月及以上;②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 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每日尿量1000ml以上,体重减轻2kg以上,或腹围缩小>5cm;③有效: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B 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略有改善,腹胀略减轻,24 小时尿量不足1000ml,体重有所减轻但<2kg,或腹围缩小>3cm 但<5cm;④无效:腹水、体重、腹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
2.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
所有症状都分为无、轻、中、重四级,在主症分别记0、2、4、6 分,在次证则分别记0、1、2、3 分。
对于舌脉则分为正常和非正常两级,在主症分别记0、2 分,在次症分别记0、1 分。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的计算方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缓解:用药前、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显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
3.对患者肝功能评价可采用Child-Pugh评分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方案指标异常程度的分数1 2 3肝性脑病无1~2期3~4期腹水无轻中等及以上胆红素(umol/L)<34.2 34.21~51.3 >51.3 白蛋白(g/L) >35 28~34 <28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秒数)<4 4~6 >65~6分属A级,7~9分属B级,10~15分属C级。
Child-Pugh评分反应了肝功能储备状态,分级越高,代表病情越重,预后不良。
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病死率及远期疗效都与肝脏储备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临床缓解:Child-Pugh评分达到A级以上;显效:Child-Pugh评分未达A级,较治疗前下降2分以上;有效: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2分;无效: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无下降。
4.对患者预后评价可采用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 MELD)对终末期肝病短、中期死亡率的预测简单有效。
MELD分级在终末期肝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MELD评分采用血清总胆红素、肌酐、PT的国际化标准率以及肝病原发病因作为参数,通过以下数学公式计算:MELD分值=9.6×logeCr(mg/dl)+3.8×logeTBil(mg/dl) +11.2×logeINR +6.4×病因 (病因:淤胆性或酒精性为0,其他为1),结果取整数。
该评分系统不但参数客观,而且把肾功能作为肝病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是许多其他模型没有的,它比较恰当地反映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变化,可以用于预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转归。
得分越高者短期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5.生存质量评分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该量表涵盖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8个方面: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即)、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准确性、可信度和反应度良好。
6.其他应用彩色超声或CT测定腹水变化。
(二)评价方法1.主要症状及体征的评价方法(1)通过四诊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2)通过体重和腹围的测量对腹水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3)通过Child-Pugh评分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价;(4)通过MELD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5)通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生存质量进行评价;2.理化检查指标的评价方法(1)通过B超和/或上腹部影像学检查(CT、MRI平扫或增强)对肝脾形态学及腹水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价;(2)通过生化检查(如: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对肝脏功能进行疗效评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