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一、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规范

操作者必须接受有关加工中心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才能具备操作加工中心加工的资格。

1、加工前准备

1.操作者必须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熟悉机床的性能,加工范围和精度,并且熟悉机床及其数控装置和计算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

2.检查各开关、旋钮和手柄是否在正确位置。

2、加工要求

1.进行首件加工前,必须经过程序检查、轨迹检查、单程序段试切及工件检查等步骤。

2.加工时,必须正确输入程序,不得擅自更改别人的程序。

3.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必须监视显示装置,发现报警信号时,应及时停机排除故障。

4.加工中不得任意打开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柜。

5.本工序是关键加工工序,所加工的工件经自检合格后,必须送检验员专检。

3、刀具与工件装夹

1.刀具安装应注意刀具使用顺序,刀具安放位置须与程序要求顺序和位置一致。

2.工件装夹应牢固可靠,注意避免在工作中刀具与工件、刀具与刀具发生干涉。

4、加工参数设定

1.主轴转速定义:N=1000*V/3.14*D N--主轴转速(rpm/min) V--加工速度(m/min) D--刀具直径(mm),加工速度在刀具资料中查出

2.进给速度设定:F=N*M*F’ F-进给速度(mm/min),N-主轴转速(rpm/min),M-刀具刃数值,F’-刀具加工量(mm/刃口)

5、工件碰数

对一件装夹好的工件,可以利用碰数头对其进行碰数定工件的加工零件,步骤如下:(机械式碰数头应在旋转状态下,转数450-600rpm/min)

1.手动移动工作台X轴,使碰数头碰工件的一侧面,当碰数头刚碰到工件,红灯发亮,这时就设定这点相对座标值为零。

2.手动移动工作台X轴,使碰数头碰工件的另一侧面,当碰数头刚碰到工件,记下这时的相对座标值。

3.把这时的相对座标值除以2,所得数值就是工件X轴上的中间值。

4.再移动工作台到X轴上的中间数值,把这点的X轴的相对座标值设定为零,这一点就是工件X轴上的零位。

5.把工件X轴上零位的机械座标记录在机床电脑的H1-H50的工作座标上,让机床记录这个工件X轴零位。

6.工件Y轴零位的设定操作步骤与X轴操作步骤相同。

7.换上加工用的刀具,让刀具底部碰摆在基准面上的高度测量器,当刀具碰到测量器,红灯亮时把这时的Z轴相对座标值设定为零位。

8.移动刀具到安全的地方,手动向下移动刀具50mm,把这点的Z轴相对座标值再设定为零这就是Z轴的零位。

9.把这点机械座标Z轴数值记录在H1-H50工作座标上,就完成了工件在Z轴的零位设定。

10. 碰数复核:一般零件由操作工自己复核一次;主镶件由当班组长监督,操作工复核一次;重要零件由当班组长亲自操作复核一次。所有复核的结果均在交接班记录上体现。

注:机床具备自动碰数、记录机械座标值功能,在机床电脑中有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书。(一)、铣削加工部分

1、铣刀选择及装夹

1. 铣刀直径根据铣削宽度、深度选择,一般铣削宽度和深度越大越深,铣刀直径越大。

2. 铣刀刃数应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一般铣削塑性材料及粗加工时,选用粗齿铣刀,铣削脆性材料及半精加工时,选用中细齿铣刀。

3. 装夹铣刀时,在不影响铣削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短刀杆。

4. 铣刀装夹后,必要时应用百分表检查铣刀的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

2、工件的装夹

1. 在平口钳上装夹

(1) 要保证平口钳在工作台上的正确位置,必要时应用百分表找正固定钳口面,使其与机床工作台运动方向平行及垂直。

(2) 工件下面要垫放适当厚度的平行垫块,夹紧时应保证工件紧密地靠在平行垫块上。

(3) 工件高出钳口及伸出钳口两端不能太多,以防铣加工时产生振动。

3、铣削加工

1.机床快速移动时,靠近工件前应改为正常进给速度,以防刀具与工件撞击。

2.用成型铣刀铣削时,为提高刀具耐用度,铣削用量一般应比圆柱形铣刀少25%左右。

3.切断时,铣刀应尽量靠尽夹具,以增加切断时的稳定性。

下列情况选用逆铣:(1).工件表面有硬质,积渣及硬度不均匀时。(2).工件面表凹凸不

平较显著时。(3).工件材料过硬时。(4).阶梯铣削时。(5).切削深度较大时。

下列情况选用顺铣:(1).铣削不易夹牢及薄而且长的工件时。(2).精铣时。(3).切断胶木、塑料、有机玻璃等材料。

(二)、铰、钻削加工部分

1. 装夹好工件(调较、拉表);

2. 用中心钻试钻,根据中心孔,复查尽寸;

3. 在斜面及高低不平的面上钻孔时,应先修出一个小平面后再钻孔;

4. 钻盲孔时,事先要按钻孔的深度调整好定位块;

5. 钻深孔时,为了防止因切削阻塞扭断钻头,应采用较小的进给量,并采用经常排屑的程式,用加长钻头钻深孔时,应先用标准钻头钻到一定深度后再用加长钻头;

6. 铰孔时,要求钻削留余量为0.2-0.5并用铰孔程式进行加工;

(三)、镗削加工部分

1、调校拉百分表;

2、装夹刚性差的工件时,应加辅助支承并且夹紧力要适当,以防止工件装夹变形。

3、装夹镗刀杆及刀盘时,要清干净刀柄及刀柄之间连接部分,装镗刀杆时,拉紧螺钉应拧紧,装刀盘时必须事先用对刀仪调整好。

4、对工件中心钻定位,再用比图纸孔径小4-6mm的钻头钻孔(孔径大留余量也应增大),再用粗镗刀加工到只剩下0.1-0.2mm的单边余量,最后才精加工。

(四)、直接数控DNC操作

1.在DNC输送数据加工前,要先装夹好工件,定好参数据单句执行;

2.在计算机中打开要输送的程序进行编辑,然后进入DNC状态,并输入加工程序名;

3.在加工机床上按TAPE键和程序启动键,这时机床控制器出现DNC标志;

4.在计算机上按回车键即可进行DNC加工;

5.刀具接近工件型面时,应减慢进刀速度以免加工余量大而造成抢刀或避空不够造成成撞刀事故,并且碰坏工作型面,如需要多次走刀加工,则第一刀切削后,应停机进行测量,其结果正确后,再继续执行程式,否则应停止运行,并检查工件座标参数,以及程式正确性,经改正后,再重复以上步骤;

6.工件加工完毕,应检测工件主要尺寸与图纸尺寸是否一致,合格后方可拆卸送质检;

7.工件拆卸后,应及时把机床工作台清洗干净;

8.多重文件传送功能(MULIT PIP):该功能能实现机床与微机间互送程式,文件和参数与DNC比较,

A.DNC只能输送一个文件,MULIT PIP能够输送多个文件;

B.文件格式不同,格式错误将导致机床电脑出现报警;

格式如下:PIP格式:$文件名,*%o DNC格式:%o

M30 M30

%o%o %o

(五)、工人自检内容、范围:

1. 加工者在加工前必须看清工艺卡内容,清楚知道工件要加工的部位形状、图纸各尺寸,知道其下工序加工内容;

2. 装夹前先测量毛坯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工件定位时必须认真检查对刀的正确性。

3. 在粗加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自检,以便对有误差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自检内容主要为加工部位的位置尺寸,如:(1)工件是否正确分中;(2)加工部位到基准边(基准点)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3)加工部位相互间的位置尺寸,在检查完位置尺寸后要对粗加工的形状尺寸进行测量(圆弧除外)。

4. 经过粗加工自检后才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后工人应对加工部位的形状尺寸进行自检;对垂直的加工部位检测其基本长宽尺寸;对斜面的加工部位测量图纸上标出的基点尺寸;

5. 完成自检,确认工件与图纸及工艺要求相符后,方能拆下工件送检验员进行专检;

二、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规范

操作者必须熟悉加工中心操作使用手册和机床性能,并经过有关立式加工中心的理和实习培训,通过考试及格取得上岗证,才具备操作立式加工中心的资格。

(一)、开机前准备:

1.机床在每次开机或机床按急停复位后,首先回机床参考零位(即回零),使机床对其以后的操作有一个基准位置。

2.装夹工件:

工件装夹前要先清洁好各表面,不能粘有油污、铁屑和灰尘,并用锉刀(或油石)去掉工件表面的毛刺。

装夹用的等高铁一定要经磨床磨平各表面,使其光滑、平整。码铁、螺母一定要坚固,能可靠地夹紧工件,对一些难装夹的小工件可直接夹紧在虎钳上。

机床工作台应清洁干净,无铁屑、灰尘、油污。

垫铁一般放在工件的四角,对跨度过大的工件须要在中间加放等高垫铁。

根据图纸的尺寸,使用拉尺检查工件的长宽高是否合格。

装夹工件时,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的装夹摆放方式,要考虑避开加工的部位和在加工中刀头可能碰到夹具的情况。

工件摆放在垫铁上以后,就要根据图纸要求对工件基准面进行拉表,工件长度方向误差小于0.02mm,顶面X、Y方向水平误差小于0.05mm。对于已经六面都磨好的工件要校检其垂直度是否合格。

工件拉表完毕后拧紧螺母,以防止装夹不牢固而使工件在加工中移位的现象。

再拉表一次,确定夹紧好后误差不超差。

3.工件碰数:对装夹好的工件可利用碰数头进行碰数定加工参考零位,碰数头可用光电式和机械式两种,碰当选方法有分中碰数和单边碰数两种,分中碰数步骤如下:

4.碰数方法:光电式静止,机械式转速450~600rpm。

5.分中碰数:手动移动工作台X轴,使碰数头碰工件一侧面,当碰数头刚碰到工件使红灯亮时,就设定这点的相对坐标值为零;再手动移动工作台X轴使碰数头碰工件的另一侧面,当碰数头刚碰上工件时记下这时的相对坐标。

根据其相对值减去碰数头直径(即工件长度),检查工件的长度是否合符图纸要求。

把这个相对坐标数除以2,所得数值就是工件X轴的中间数值,再移动工作台到X轴上的中间数值,把这点的X轴的相对坐标值设定为零,这点就是工件X轴上的零位。

认真把工件X轴上零位的机械坐标值记录在G54~G59的其中一个里,让机床确定工件X轴上的零位。再一次认真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工件Y轴零位设定的步骤同X轴的操作相同。

6.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准备好所有刀具。

7.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的刀具数据,换上要进行加工的刀具,让刀具去碰摆在基准面上的高度测量器,当测量器红灯亮时把这点的相对坐标值设定为零。

8.移动刀具到安全的地方,手动向下移动刀具50mm,把这点的相对坐标值再设定为零,这点就是Z轴的零位。

9.把这点的机械坐标Z值记录在G54~G59其中一个里。这就完成了工件X、Y、Z轴的零位设定。再一次认真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10.单边碰数:按上面的方法碰工件X、Y轴的一边,把这点的X、Y轴的相对坐标值偏移碰数头的半径就是X、Y轴的零位,最后把一点X、Y轴的机械坐标记在G54~G59的其中一个里。再一次认真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检查零点的正确性,把X、Y轴移动到工件边沿,根据工件的尺寸,目测其零点的正确性。

11.碰数复核:一般零件由操作工自己复核一次;主镶件由当班组长监督,操作工复核

一次;重要零件由当班组长亲自操作复核一次。所有复核的结果均在交接班记录上体现。

12.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的文件路径把程序文件拷贝到电脑上。

13.加工参数的设定:

主轴转速设定:N=1000×V/(3.14×D) N—主轴转速(rpm/min),V—切削线速度(m/min),D—刀具切削点有效直径(mm)。

进给速度设定:F=N×M×Fn F—进给速度(mm/min),M—有效切削刃数,Fn—切削量(mm/转)

(二)、开机加工:

1.执行每一个程序的开始时必须认真检查其所用的刀具是否编程指导书上所指定的刀具。开始加工时要把进给速度调到最小,单节执行,快速定位、落刀、进刀时须集中精神,手应放在停止键上有问题立即停止,注意观察刀具运动方向以确保安全进刀,然后慢慢加大进给速度到合适,同时要对刀具和工件加冷却液或冷风。

2.开粗加工时不得离控制面板太远,有异常现象及时停机检查。

3.开粗后再拉表一次,确定工件没有松动。如有侧必须重新校正和碰数。

4.在加工过程中不断优化加工参数,达最佳加工效果。

5.因本工序是关键工序,因此工件加工完毕后,应测量其主要尺寸数值与图纸要求是否一致,如有问题立即通知当班组长或编程员检查、解决,经自检合格后方可拆下,并必须送检验员专检。

6.工件拆下后及时清洁机床工作台。

7.加工类型(孔加工):

钻孔:在加工中心上钻孔前一定要先用中心钻定位,再用比图纸尺寸小0.5~2mm的钻头钻孔,最后用合适的钻头精加工。

铰孔:对工件进行铰孔加工也是要先用中心钻定位,再用比图纸尺寸小0.5~0.3mm的钻头钻孔,最后再用铰刀铰孔,铰孔加工时注意控制主轴转速在70~180rpm/min内。

镗孔:对工件进行镗孔加工要先用中心钻定位,再用比图纸尺寸小1~2mm的钻头钻孔,然后用粗镗刀(或铣刀)加工到只剩下单边0.3mm左右的加工余量,最后用预先调好尺寸的精镗刀进行精镗,最后一次精镗余量不能少于0.1mm。

8.直接数控(DNC)操作:在DNC数控加工前要先装夹好工件,定好零位,设好参数。

在计算机中打开要传数的加工程序进行检查,然后让计算机进入DNC状态,并输入正确加工程序的文件名。在加工机床上按TAPE键和程序启动键,这时机床控制器出现闪烁的LSK 字样。在计算机上按回车键盘就可进行DNC传数加工。

(三)、工人自检内容、范围:

1.加工者在加工前必须看清楚工艺卡内容,清楚知道工件要加工的部位、形状、图纸各尺寸并知道其下工序加工内容。

2.工件装夹前应先测量坯料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工件装夹时必须认真检查其摆放是否与编程作业指导书一致。

3.在粗加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自检,以便对有误差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自检内容主要为加工部位的位置尺寸。如:(1).工件是否有松动;(2).工件是否正确分中;(3).加工部位到基准边(基准点)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4).加工部位相互间的位置尺寸。在检查完位置尺寸后要对粗加工的形状尺进行测量(圆弧除外)。

4.经过粗加工自检后才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后工人应对加工部位的形状尺寸进自检:对垂直面的加工部位检测其基本长宽尺寸;对斜面的加工部位测量图纸上标出的基点尺寸。

5.完成自检,确认工件与图纸及工艺要求相符合后方能拆下工件送检验员进行专检。

(四)、出错原因、特别注意、改正措施列表: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南京市江宁区怀银五金加工厂质量体系文件 产品图纸目录 RX/CP-7.5.1-01 受控状态: 版本号: A 编辑: 批准: 发放号: 2013-3-20 发布 2013-4-01实施

南京市江宁区怀银五金加工厂质量体系文件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RX/CP-7.5.1-03 受控状态: 版本号: A 编辑: 批准: 发放号: 2013-3-20 发布 2013-4-01实施

HS/CP7.5-03 车床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 1.目的: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车床所有操作者。 3.作业内容及要求: 3.1.开机前检查机床各手柄位置及传动部位是否合理,并擦拭各滑动导轨,加施润滑油, 各油池、油盒、弹子油盅等按规定进行加油。 3.2.车头箱手柄挂到最低档,开机运行3分钟。并查看油窗油位是否达到了1/3油窗位置,否则通知有关人员按规定加油。 3.3.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工件材料、精度要求和机床、刀具、夹具等情况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加工铸件时,为了避免表面夹砂、硬化层等损坏刀具,在许可的条件下切削深度应大于夹砂或硬化层深度。 3.4.当粗、精加工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时,粗加工后一般应松开工件,待其冷却后重新装夹,松紧劲适中控制变形,否则要借助工装。 3.5.凡下面工序需要进行淬火、磨削或超声波探伤的工件表面,本工序加工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得大于6.3um。 3.6.粗加工时的倒角、倒园、槽深等都应按精加工余量加大或加深,以保证精加工后达到设计要求。 3.7.在本工序后无去尖角毛刺工序时,本工序加工产生的毛刺应在本工序去除。 3.8.在切削过程中,若机床、刀具、工件等发出不正常的声音,或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突然变差,应立即退刀停车检查。 3.9.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3.10. 加工中进行自检测量时要正确使用量具。使用塞规、千分尺等时必须轻轻推入或旋入,不得用力过猛;使用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等时,事先应调好零位。3.11. 凡加工件成组或配加工的工件,加工后应作标记(或编号)。 3.12. 细长容易弯曲的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如间断加工较长时间时,需在轴中间加中心托架,或将轴落下采取吊挂式存放。 4. 程序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 手册编号:QB/—2013 版本号:A/0 分发号: 2013年 7 月 1 日发布 2013年 87 月1 日实施 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发布 电焊机作业规范 ⑴合理选择电源\线容量; ⑵用规定电压等级; ⑶用专用防护罩,穿戴专用手套、服装; ⑷使用专用电焊线,不可用普通电线代替; ⑸电流调节要适当; ⑹注意防潮,防止电焊机因潮湿发生短路造成损坏; ⑺不可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防止触电; ⑻电焊机置放场地必须清洁,干燥,绝对不可以有铁渣等金属物体,以防工作 是产生磁力,造成电焊机短路,导致损坏;

⑼使用完毕,必须切断电源方可离开; ⑽移动电焊机时不可直接拉电源线或焊接线。 砂轮切割机作业规范 ⑴轮切割机属移动性机具,在使用前需空载运行10秒,检查电机及开关是否正 常,砂轮片是否安装牢固; ⑵被切割物料需装夹牢固,不允许在不做装夹的情况下作业; ⑶切割进轮速度需合理,不得过快进速,造成砂轮片快速磨损; ⑷切割抛溅需做挡阻及收集尘粒; ⑸操作人员需偏离砂轮平面线,防止砂粒及砂轮片破碎时伤人; ⑹更换砂轮片时,需先清除防护罩内堆积物,使砂轮片正确就位在轴径上,不得 敲击砂轮片,并随之锁紧,再用手转动,检查是否安装正确,再做空载运转10秒,无异常时方可使用。 锯床作业规范 ⑴锯床原则上只作圆材及厚材切割用,不准锯4mm以下材料及φ20以下圆材; ⑵每班前对各活动部分加一次油,对滑枕部位,每班需加两次油; ⑶需对被锯物装夹紧固,防止松动后,造成锯割不准及崩断锯条; ⑷合理正常安装锯条,注意锯条平直度及拉紧螺杆的适当力度; ⑸检查物料装夹平行度,使与锯割面垂直;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 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和工艺文件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和工艺文件的清洁与完整,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借用的工、夹、量、刀具是否符合工艺及使用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生产管理者联系。 3、操作者应将工、夹、量、刀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它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抽查毛坯或经由上道工序加工并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定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工艺未规定定位基面的,允许操作者自行选择定位基面和装夹方法,但是必须保证加工出来的工件符合图纸和工艺上的尺寸和精度要求。在装夹工具前,应将夹具和工件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上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预压紧工件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工件的校正,若工艺未作出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校正工件: 6.1、当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到成品尺寸,且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装配时也不再调整或刮研时,可以按定位基面到加工面技术要求的1/3值校正,最后加工完成后应保证图纸中的技术要求。 6.2、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以后尚需加工或刮研,

则按该加工面下道工序余量的1/3值校正,加工后要按此检验。 6.3、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且图纸、工艺卡片内对该加工面与定位面无任何要求时,加工后应达到通用技术标准。 7、按工艺要求进行压紧,如工艺上无要求,零件压紧时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并允许自加各种辅助支承,以增强刚性。压紧前与压紧后都要测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凡加工面末到成品尺寸而工艺卡片又未规定工序的粗糙度时,粗车、粗铣、粗刨、粗镗和粗插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6.3(△4),磨削前的各种表面粗糙Z应为Rd3.2(△5),粗磨时外围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0.8(△7),平面、轴、孔互为Ral.6(△6);刮研前的加工面应为Ra3.2~Ral.6(△5~△6)。 9、当工艺未规定时,工件的首件检验应该在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压紧在起具上。换刀后的首件也应首检。 10、对连续加工的工序或工步,为避免最后成批报废,操作者应分工序及工步进行自检,必要时可提请检验员配合检验。 11、倒角与倒棱、沉割槽时都应按余量加大或加深,保证加工完成后达到图纸要求和国家标准。 12、图纸或工艺中未规定的棱边处一律倒钝,且一般情况下应在加工有关面时进行。车内外螺纹时口端都要倒成和螺距的大小及牙形角一样的成形角,零件倒毛刺应由操作者在本工序完成。 13、工件在各工序加工后应由操作者保持清洁,达到无屑、无水、

数控车床作业指导书模板

数控机床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 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 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范围:适用于数控机床所有操作者。 3.职责:指导数控机床操作者按CNC加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 4.工作流程 (一):作业流程 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 2)阅读图纸及工艺------CNC工程师编制加工程序 3)核对图纸、工艺是否相符 4)校表、分中、找正工件 5)拷贝并核对程序 6)加工并自检 7)送检 (二):基本作业 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按作业计划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足生产进度 的需要。 2)核对图纸程序单及工件:将图纸打开与工件进行核对,清楚工件的装夹方向、 基准点、所使用的刀具、夹具等。 3)校对工、量具:按图纸及加工工艺领取加工所需工、量具并进行校对。 4)机床回零:操作前将机床各轴回零。 5)清理工作台:把工作台清理干净,准备好所需用的垫块等。 6)校表分中:装夹好工件后进行校表,打表应选最大面来进行校正,校平衡时 应取基准边来校正,分中时取边的中心位置进行分中(碰单边时不允许使用感应寻边器),分好中后必须输入指令进行检查(G0G90G54X0Y0),输入指令前要把主轴先抬高到安全高度。

7)拷贝程序及校对:拷程序前要看清程序单上的程序名是否和电脑上的一致, 打开程序对里面的加工参数进行检查,如有不合理之处将其改正过来,对每一条程序都要进行刀路模拟,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工。 8)加工工件及检查:加工前准备好所需刀具,对好刀,开始加工下刀到安全高 度后,要检查机上的参数是否有误方可加工,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刀具磨损,如刀具磨损要停下来进行刀具半径及长度补偿量的调整,调整完成后再继续加工。 9)自检:所有工件加工完了以后都要进行自检,譬如一些加工没有到位,接面 没接顺等,发现问题须马上解决。 10)首件检验: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靠程 序加工及空间尺寸,加工落活后无法检测的件,落活前或在加工过程中通知和协助检验员到机床上进行检验。 11)送检:工件加工完以后及时送检,不得锈蚀,送检过程中避免磕碰,并在图 纸上加工工艺栏及轮班作业计划签字(外加工件附送货单及自检报告)送检。 12)当班下班前,需将机床擦拭干净,工作台台面涂上一层防锈油,且关闭机床电 源。 5.规范内容: 1)每班各机床操作者开车前确认本机台的状况是否正常。 2)机器作业前需基本确认事项: 3)各个开关是否灵敏,安全装置是否有效。 4)润滑油是否充足。 5)冷却水泵运转是否正常。 6)机床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移动、滑动是否正常。 6.注意事项及设备保养 1)工作时按公司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2)按设备要求定期更换润滑油、切削液。 3)机床开始运行前,确认机床运动部件附近无人。 4)上电时,首先接通电柜上的总电源开关,而后再拔出急停按钮;断电时,先 按下操作站上的急停按钮,再断总电源开关。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修订版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南京市江宁区怀银五金加工厂质量体系文件 产品图纸目录 RX/CP-7.5.1-01 受控状态: 版本号: A 编辑: 批准: 发放号: 2013-3-20 发布 2013-4-01实施

南京市江宁区怀银五金加工厂质量体系文件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RX/CP-7.5.1-03 受控状态: 版本号: A 编辑: 批准: 发放号: 2013-3-20 发布 2013-4-01实施

HS/CP7.5-03 车床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 1.目的: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 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车床所有操作者。 3.作业内容及要求: 3.1.开机前检查机床各手柄位置及传动部位是否合理,并擦拭各滑动导轨,加施润滑油, 各油池、油盒、弹子油盅等按规定进行加油。 3.2.车头箱手柄挂到最低档,开机运行3分钟。并查看油窗油位是否达到了1/3油窗位置,否则通知有关人员按规定加油。 3.3.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工件材料、精度要求和机床、刀具、夹具等情况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加工铸件时,为了避免表面夹砂、硬化层等损坏刀具,在许可的条件下切削深度应大于夹砂或硬化层深度。 3.4.当粗、精加工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时,粗加工后一般应松开工件,待其冷却后重新装夹,松紧劲适中控制变形,否则要借助工装。 3.5.凡下面工序需要进行淬火、磨削或超声波探伤的工件表面,本工序加工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得大于6.3um。 3.6.粗加工时的倒角、倒园、槽深等都应按精加工余量加大或加深,以保证精加工后达到设计要求。 3.7.在本工序后无去尖角毛刺工序时,本工序加工产生的毛刺应在本工序去除。 3.8.在切削过程中,若机床、刀具、工件等发出不正常的声音,或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突然变差,应立即退刀停车检查。 3.9.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3.10. 加工中进行自检测量时要正确使用量具。使用塞规、千分尺等时必须轻轻推入或旋入,不得用力过猛;使用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等时,事先应调好零位。 3.11. 凡加工件成组或配加工的工件,加工后应作标记(或编号)。 3.12. 细长容易弯曲的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如间断加工较长时间时,需在轴中间加中心托架,或将轴落下采取吊挂式存放。 4. 程序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规范机加工作业管理和员工的操作,确保其过程管理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图纸,满足用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法兰及其它产品的机加工过程。 3. 职责 3.1 操作人员负责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护。 3.2 操作人员负责按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和切削用量,加工出符合 图纸,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 3.3 操作人员负责认真贯彻首件“三检”原则。 3.4 操作人员负责按有关文件规定对在加工的产品进行标识、隔离、码垛,并对本工序产品 的表面质量(包括损伤和锈蚀)防护负责。 3.5 操作人员对正在加工和交验的产品的卡物相符性以及相关记录的正确、完整性负责。 3.6 技质部负责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由机加工车间组织本车间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 3.7 机加车间领导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机加车间操作人员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4 作业程序 4.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本公司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4.2 车工序作业程序: 4.2.1班前准备: (1)设备检查: 检查机床各部位联接良好,电源正常,手柄位置正确,一切正常,方可空车试车,试车正常,做车削准备工作。 (2)图、卡、物(毛坯)检查: 检查随件流动卡、锻件毛坯、产品图样、材料标识,确认相符和正确。必须用卡尺测量毛坯,加工余量太大和太小必须向车间领导或技术人员声明,得到确认的答复后才可加工。 (3)阅读图纸: 认真阅读图纸,搞清以下数据:各部位尺寸线指到的位置,表面粗糙度要求,倒角大小,

密封面要求和其它特殊要求。 (4)刀、夹具及工艺参数等的准备: 根据产品图纸和《机加工工艺规程》规定的工艺参数,选取合适的刀具,刃磨并装夹好,同时准备必要的夹具、工装和机床附件等。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6.3时,切深0.3-0.5mm,走刀量0.3-0.35mm,刀尖圆弧R0.6-0.8mm,切削速度100m/s以上。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时,切深0.15-0.3mm,走刀量0.15-0.22mm,刀尖圆弧R0.6-0.8mm,切削速度100m/s以上。 4.2.2 首件检查: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坚持和贯彻首件“三检”的原则,即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4.2.3 严格按图纸加工,确保各部位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且产品表面平整、光 滑、纹理一致、倒角均匀、过渡平滑;无刀瘤、毛刺、尖角等。加工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抽检,末件产品必须检验,抽检和末件检验发现问题,则必须对前面加工的产品全数复检。 4.2.4 从卡爪上卸下碳钢法兰半成品时,必须垫布,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工件,以确保法兰表 面的清洁。 4.2.5 每件不锈钢法兰,车完外径必须及时按《原材料标识办法》的规定在法兰外径上用彩 笔做相应的材质标识,并确保标识的正确、清晰、完整性。 4.2.6 严禁在同一车床上同时加工相同或易混品规、不同批次、不同材质的法兰产品,必须 在一个品规、一个批次、一种材质的法兰产品结束后方可投入相同或相近品规、不同批次、不同材质的另一种法兰产品。 4.2.7 操作人员必须将加工好的半成品整齐地置于地下,底下垫好木板,并在层与层之间用 软胶板隔开,以防划、碰伤,不得随地码垛或堆放。 4.2.8 交验: 车加工完的半成品交至待验区指定位置,并认真填写产品交验单,内容应与随件流动卡相符合,交验单和随件流动卡(或返修品随件流动卡)一起压在最上面一片法兰下面,等候检验员检验。 4.3 钻加工作业程序

数控加工工艺大作业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大作业指导书 一.大作业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大作业练习,使学生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方法。 二.大作业内容 1.分析与制定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2.分析与制定型腔凸台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3.分析与制定升降台铣床的支承套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三.大作业完成步骤 1.零件图工艺分析; 2.选择设备; 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4.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5.刀具选择; 6.确定切削用量; 7.填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四、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1.

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 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泉州市三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SL/01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规定了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机械加工件。 二、作业要求 1、凡机械加工件必须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作业要求。 2、经加工的零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和磕碰、划伤、裂纹等缺陷。 3、除有特殊要求外,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留有尖棱、尖角和毛刺。 4、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剥离及脱皮现象。 5、精加工后的表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在其上打 印标记。 6、经加工后的零件在搬运、存放时,必须防止受到损伤、腐蚀及 变形。 7、成组配对加工的零件,如:齿轮箱上下盖等需有标记。 三、未注尺寸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 5936-91 四、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 5936-91 五、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 5936-91 六、螺纹、键和键槽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 5936-91 七、中心孔 1、图样中未注明、加工中又需要中心孔的零件,在不影响使用和 外观的情况下,加工后中心孔可以保留。 2、中心孔需符合GB 145的规定。 八、检验规则 1、凡经机械加工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图样、有关技术文

件和本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 2、机械加工件的外观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 3、主要机械加工件需每件检查几何形状与尺寸。 九、标志 1、出厂的机械加工件应有制造厂的标志 2、标志的位置应不使机械加工件的质量受到损伤。 3、机械加工件出厂应附有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其中应注明: 制造厂名称;零件名称、图号;材质;制造日期。 编制/日期:审批: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 书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目的:为了保证我公司加工所有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指导我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实施质量过程控制,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终检”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 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工序或出厂, 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的检验。 3 检测依据及判定标准: 1)过程检验的检测依据:按图纸及工艺卡执行; 2)成品检验依据:a)工艺卡(图)或零件图; b)产品设计图样及作业指导书; c)合同规定或交货 验收技术条件及标准。 4 定义或名词诠释: 1)明确标准:熟悉和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并将其作为测量和试验、比较和判定的依据; 2)测量和试验: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具或设备,按规定的方法,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得出一具体 的数据或结果; 3)比较:把检测的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4)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5)处理:将合格的接收(通过),不合格的重新处理(报废或返修等); 6)记录反馈: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计、计算和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 领导和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作今后改进质量,提高质量制订措施的依据 5 首件检验: 在下述情况下,必须首件检验确认后,才能开始加工; a)新品上线的第一个工件; b)新品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c)更换(调整)工艺装备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d)更换机台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e)更换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6 检验要求: a)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技术 员和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在技术员和操作者对规定尺寸及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检验员检查。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注意:除了开 发新品新工艺以外、检验一般不参与首件调试过程数据验证与记录,避免检验越权生产干涉,同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根据本公司生产的25T型车零部件特性,为方便各道工序能够有序进行,特拟定以下机加工作业指导书。 1.下料:下料前应做好对来料的检查。 ⑴铝型材类:确定是否为所用物料,是否存在扭曲变形,针对不同尺寸、不同截面的型材应视情况而定。 ⑵棒料、管材:表面是否有凹坑,是否影响被加工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下料后应自行做好首件检查,方可批量性下料。 2.划线:操作者应认真看清图纸和工艺文件的各项说明及要求,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为校验合格的,针对特殊工件应使用模板模板方能满足技术要求(划线模板应有工艺部做好标识方可投入使用)。 3.机加工:按本公司工位划分情况,可分为车、铣、刨、钻等,根据零部件的特性来确定加工顺序,加工前,操作者应检查、抽查毛坯或经由上道工序加工和本工序的尺寸以确定加工方法。车:本工序主要加工物件为棒料、圆管、不规格物件(矩形、多边形)加工等,装夹时保证同轴度,防止跳动,针对加工段过长,应使用顶针固定,避免因工件跳动而造成的尺寸误差。铣: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定的定位基准面安装零件、选择刀具,刀具的加紧量应是所用刀柄的2/3长度(标准刀具)。工艺未规

定定位基准面的允许操作者自行选择定位基准面和装夹方法,但必须保证加工出来的零件符合图纸要求,再装夹工件前应将夹具和工件清理干净,在定位基准面上不得有铁屑、毛刺、污染物及磕碰现象,零件压紧时应注意压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位置,允许自加各种辅助支撑以增强刚性,压紧前和压紧后都应测量,防止变形。 刨:本工序主要用于加工平面、各种沟槽和成型面等。 应注意零部件的装夹水平、装夹充实,合理规范工作行程,加工时应设有隔板,防止飞溅物伤人。 钻:本工序主要对零部件进行钻、沉、扩孔、铰孔、攻内螺纹(攻丝)等。 钻孔前应将钻头、夹头准备完善,工作台上不要摆放与加工内容不相关的物件,针对钻孔精度要求过高的,应先用小于孔0.8-1mm钻头钻孔,再用相应钻头钻孔,需铰孔的应用小于孔0.3-0.5mm钻头钻孔,再铰孔。对于攻丝,底孔直径=被攻螺纹值—P。 组装:本工序要求操作者能看懂组装图,各连接处要求固定牢固,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1mm/m。

机械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精心整理 1目的: 为了保证我公司加工所有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指导我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实施质量过程控制,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终检”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 对 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工序或出厂, 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的检验。 3检测依据及判定标准: 12 41 2体 3456向 5a b c d e 6a 术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注意:除了开 发新品新工艺以外、检验一般不参与首件调试过程数据验证与记录,避免检验越权生产干涉,同 时也避免生产一线技术员对工艺准备、工艺指导、工艺监督不作为或推卸责任)。 b )作好首检检验记录,要求按工件种类分类、班别、机台及操作者填写首检记录,以便于追溯。 c )检验状态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检后待定;产品标识要求填写“工件料号/名称、规格、首 检合格、日期、检验者等”要素,首检报告同样填写并要求与路线单一起放置直至本工序批次加 工结束、工序完工检验结束后收回并整理存档1年。 7巡回检验: 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工艺纪律巡回监督检查,重点监控工序质量和工艺纪律,并做

精心整理 好记录、并对质量异常出具《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 a )根据检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检验、核对巡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 b )若巡检时某质量特性值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同时,立即对本次巡检与上次 巡检(或首检)间隔中生产的产品的不合格质量特性值逐件100%检查,剔除不合格品--追溯。 c )对巡检中剔除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d )对投入批量生产的工件某尺寸在机加工过程中有争议时,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进行分析性检查、 仲裁性检测,必要时核实工艺装备或工艺卡,严禁不合格工艺装备或工艺卡继续生产和现场毛坯 流入下道工序。 8成品检验(终检): 全部加工活动结束后,对半成品或完工的产品、零件进行综合性的核对工作,核对加工件的工序 1验 2a 均 b 检 9a b c d e 工 f 1012便于日后检索和追溯; 3)记录、整理、存档管理。

数控加工中心作业指导书

数控加工中心作业指导书 XXXX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数控操机作业流程指导书 制定日期标题:数控操机作业流程指导书 审核日期版本文件编号标准化日期类型受控文件 批准日期 XXXX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共3页 inside, and lateral tie circle hooks all the flat to prevent exposure and avoid rust spots in the concrete surface. In order to avoi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inforcement and position on the tension bolt and eject pull bolt position on the ground, and sets the vertical identity stem. When it encounters a dash of split bolt and steel, adjacent rows of steel to make proper adjustments, but adjustments must be within the specification allows. Concrete blocks: columns, wall structure suitable for color of concrete and plastic clamping 标题:数控操作作业流程指导书文件编号: 1. 目的 规范数控操作作业及常规工艺指导。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生产车间数控操机作业人员及协助人员。 3. 主要职责和权限 3.1 操作人员:数控操作技工。负责数控加工机床的日常维护,数控加工作 业,废料清理,引导协助 人员正确安全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