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不合理表现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使⽤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09-23抗菌药品是⼀类能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病原微⽣物的药物,是临床上应⽤最⼴泛的药物之⼀。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泛使⽤,临床不合理⽤药的状况也逐渐增多,笔者就观察到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应⽤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作如下探讨。

1⽬前使⽤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1.1⽆指征或指征不明显滥⽤抗⽣素病原学⽅⾯检测少,盲⽬⽤药机会增加,缺少针对性,经验⽤药很多。

对⼀些发热病⼈或⾮感染性发热者,往往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忽略了病原学检查,须知其中⼀些病毒性感染⽆抗⽣素使⽤指征,这样不但⼲扰了诊断,且延误了防治时间,为机会致病菌提供了感染机会。

滥⽤抗⽣素现象⼗分普遍,尤其是对病毒性感染患者使⽤抗⽣素。

⽐较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为病毒性感染,常选⽤⼀种甚⾄多种抗⽣素与抗病毒药物合⽤,然⽽任何⼀种抗⽣素对病毒感染的治疗都是⽆效的,只有合并细菌感染才需要使⽤抗⽣素。

1.2联合⽤药考虑⽋周详由于经验有限,没有联合⽤药的明确指征⽽联合⽤药,联合⽤药只注意到抗菌药物的覆盖⾯,以及⼀些理化性质,⽽忽略了它们的作⽤机理、耐药性及药源性疾病发⽣等后果。

实际上,联⽤抗⽣素常常不如单⽤安全、有效[1]。

细菌的耐药性与抗⽣素消费结构直接相关,⾼价位抗⽣素⽤药量越⼤,院内多重耐药的细菌⽐例和量也越⼤,因此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率和难治性越⾼[2]。

1.3给药⽅法不科学合理⽤药包括正确的给药途径、时间间隔、滴注的时间等。

但临床往往不是按照抗⽣素的临床药物动⼒学特点和感染实际需要给药,如临床使⽤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给药多数医⽣采取1次/d⼤剂量的给药⽅式(如头孢噻肟钠等),⽽且在滴速、时间⽅⾯没有按照药品使⽤的要求严加控制。

临床对采取类似给药⽅式普遍默认,因为它涉及到病⼈⽤药的依从性、医护⼈员⼯作量及输液装置等问题,但作为医务⼈员应充分考虑到药物半衰期、耐药性及毒副作⽤等因素。

1.4⽤量、⽤法及疗程等不恰当药物⽤量与控制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抗菌药物⾸次剂量应⼤⼀点,剂量的⼤⼩还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病程的轻重、感染部位和药物毒性的⼤⼩等来决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整改措施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细菌耐药性加剧、医疗费用上升等。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二、整改目标整改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 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

4.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规范。

各级医疗机构要制定本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

2.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评估,确保其合理性。

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权的管理,对临床医师的处方权进行分级管理。

3. 加强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估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定期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

4. 加强抗菌药物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5. 加强抗菌药物信息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抗菌药物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加强对抗菌药物信息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合理使用意识。

6.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研支持支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研工作,推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性研究。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整改效果评价整改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通过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某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某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Cu r n t t s a d c u t r a u e f ir t n la tb c e i ld u s u e i r e tsa u n o n e me s r s o r a i a n i a t r a r g s n o
o s tl neho pia
【 b ta t A s c]Obe t eT n lz ert n l l ia ueo nia t a du si o ehs i li re rvd ainl r jci oa ayet a o a ci cl s f t c r l rg n opt ,nod r opo iert a v h i n a b e i n a t o
表 1 21 0 0年 5 1 ~ 1月 某 医 院 病 房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情 况
表5 2 1 0 1年 1 7月 某 医 院 门 诊 ( 药 房 ) 菌 药 物 应 用 情 况 — 西 抗
表2 21 0 0年 5 1  ̄ 1月 某 医 院 门 诊 ( 药 房 ) 菌 药 物 应 用 情 况 西 抗
某 医 院 1 科 室 中 , 产 科 处 方 中抗 菌 药 物应 用 高达 2个 妇 9 % , 伤 综 合 外 科处 方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比例 达 9 % , 外科 8 烧 5 脑
1 8 中 国 医药 导 报 CHIA ME C R L 1 N DIALHE A D
从表 1 3中可 以看 出 . 房平 均 每 张处 方 的药 物 品 种数 ~ 病
L U u a C I Xi y n HEN we Yu n
S h o fBu ie sAd nsrt n h n a gP ama e tc lUnv ri , io igPrvn e S e y n 1 0 6 Chn c o lo sn s miitai ,S e y n h r c uia ie st L a nn o ic , h n a g 01 , ia o y 1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和对策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和对策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和对策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是当前医学界关心的问题,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以下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及采取的措施给予一些探讨。

1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1.1 药品因素为缓解病人的看病贵问题,国家在近几年连续多次对药品实行降价,特别是抗菌药物。

而很多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抗菌药物的销售,为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稳定自己的利润,经常将抗菌药物的剂量加大,以保证药品价格的不便,如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片等药品的单位剂量都由原来的0.2g、0.2g、0.1g增加到如今的0.4g、0.4g、0.5g,这样的单位剂量增加,易导致药品浓度过高、剂量过大,药品不易贮存,且高浓度、大剂量的药品,更易导致医师与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更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

1.2 政策因素为缓解老百姓的看病贵问题,政府对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实行一味地降价,介这必然会导致药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对于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只会加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加深。

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行与财务补助尚未并轨前行,这就导致部分医疗机构仍然会在政策范围内选择高价抗菌药物,医师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3 药店因素自从国家将抗菌药物纳入处方药范畴,抗菌药物的滥用在零售药店上得到一定的抑制,但最近几年,药店在追逐利润最大化时对抗菌药物等处方药实行假处方,先售药后自行补方,这导致了抗菌药物使用失控,重复用药不合理用药频繁发生。

1.4 医院因素在我国,公立医院是财政适当补助的事业单位,因此,这一性质从某种意义上将公立医院推到营利与非营利的边缘,特别是当很多医院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位,或少量的拨款不得满足医院的正常运营时,以药养医的局面就很难改变。

医院,特别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80%的收入来源于药品,而抗菌药物的收入又占了药品收入的一半以上,一旦对抗菌药物使用实行严厉地管制,就必然导致医院收入的大幅滑坡,医院就不能良性生存,医院的公共服务功能也将很难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医院陷于对抗菌药物控与不控的矛盾之中。

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表现及对策

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表现及对策

的较 多 , 以 写 药 名 付 生 品 更 常 用 。 磁 石 、 赭 石 含 微 量 砷 , 所 代 经 炮 制 后 砷 的含 量 降低 , 以无 特 殊 要 求 一 般 给 付 煅 制 品 。 所 7麻 黄 、 草 、 芪 不 用 说 , 方 写 药 名 给 付 生 品 , 方 写 、 甘 黄 处 处 炙 付 炙 品 , 能搞 错 。 不
抗 菌 药 物 不 合 理 应 用 乃 至 滥 用 造 成 了 医 药 卫 生 资 源 的 浪 费 , 导 致 了 危 害 人 体 健 康 的 不 良 后 果 。本 文 对 抗 菌 药 物 临 床 更 常 见 不 合 理 应 用 的 表 现 进 行 总结 , 综 述 如 下 。 现
1 抗 菌 药 物 不 合 理 应 用 的表 现 1 1 预 防 性 应 用 抗 菌 药 物 : 料 分 析 _ j 主要 表 现 为 : 药 . 资 l 其 选
内蒙 古 中 医药
白蒺 藜 等 。处 方 不 特别 标 明 生 , 应 付 炒 制 品 。 就 3 一 味 中 药 有 生 、 两 种 以上 炮 制 品 种 , 方 写 药 品 名 。 、 炒 处 调 剂给付 生品的有柴 胡 、 根 、 子 、 黄 、 苡仁 、 楂 、 曲 、 葛 栀 大 薏 山 神 槐 米、 黄、 蒲 白芍 、 合 、 实 。 百 芡 4 ~ 味 药 有 生 炒 两 种 以上 炮 制 品种 , 方 写 药 名 调 剂 给 付 、 处 炒 制 品 的 有 枳 实 、 芽 、 蚕 、 术 、 药 。 因 枳 实 能 破 气 消 积 麦 僵 白 山 化痰 , 痞 性 较 俊 猛 炒 后 性 变 平 和 , 蚕 息 风 止 痉 、 风 止 痛 、 除 僵 祛 化痰散结炒后 去除腥气 , 感风 热才生用 , 外 白术 、 药 炒 后 能 增 山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号:2013007 姓名:陈熙
基层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管理
——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建议。

前言
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系统治理的工程,包括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等固然是“直接责任人”,但是由于它牵涉社会的各方面、各阶层,所以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政府机构、药监部门、医药销售部门、新闻导向、公民素质、医院管理等都可能在其中起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一、抗菌药物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
(1)抗菌药物无指征应用
(2)过大剂量使用和过小剂量使用
(3)溶媒选择,浓度与滴注速度
(4)长时间使用与序贯疗法
2.药剂人员没有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
3.药事委员会没有充分行使职能;
4.医院管理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5.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6.药监部门把关不严;
7.医德医风不良;
二、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1、国家出台相应的药政法规
2、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建立抗菌药物干预小组
3.核心的、主动的干预措施:
4.不定期对医药、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5、持续评估和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是建立在医务人员良好的处方行为上的,管理者、医生在抗菌药物的管理上应该达成共识。

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及管理对策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当下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维持人类健康和控制感染病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药物效果下降等。

我院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下。

首先,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滥用抗菌药物:患者在感冒等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中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滥用现象的出现。

2.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医生在面对不确定诊断或不及时获得病原学诊断结果时,容易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非针对特定病原菌的抗菌药物。

3.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在没有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下,容易导致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进而培养耐药菌株。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管理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不滥用抗菌药物、遵从医生的抗菌药物建议等。

2.完善诊断技术:提高病原学诊断技术和设备的水平,缩短病原菌检测和鉴定结果的时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3.加强医师培训: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推广正确的使用方法。

4.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包括开展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核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的追踪和监测等,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强化药学团队的作用:加强药学师在临床科室中的角色,参与抗菌药物的选择、监测和评估,提供给予临床医生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建议。

总之,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善诊断技术、提高医师素质、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以及调整药学团队的角色等管理对策,来解决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

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感染病的传播和耐药菌株的出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表现及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表现及分析
治疗 的 目的, 又不至于造成药物的浪费 , 还可减少药物 不 良反应 的发生 。例如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 的半衰期较短 , 临床长期 的 用药 习惯 , 是每 日给药 1 , 次 这样 给药是一种错 误的方式 , 只能
反应等 ;4利益驱使 ; ) 菌药 物 自由购买 ;6非 人用抗生素 () (抗 5 ()
抗菌药物有其各 自的药代动力学特 点 ,使用时应根据 每种 药物 的药效学 、 药动学参 数( 药物半衰期 、 抗菌后 效应 、 血浆蛋 白 结合率 ) 等来确定选用 药物 的给 药方法和给药剂量 。有条件 的可 进行 血药浓度监测 , 以维持抗菌药 物长 时间的抑菌 、 菌浓度 , 杀 达到 良好 的临床疗效 。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使用 , 既可达到有效
的广泛使用。 以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导致的后果是 :1不 良反应 的增 ()
加, 如耳 聋 、 骨髓抑制 等 ;2 细 菌耐药状 态 日趋严重 , () 人类 会无 药可用等一系列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强教育与监督 , 促进 医 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
到达一个血药浓度高峰 , 却达不到有效 的 、 稳态 的血药 浓度 的维 持, 结果导致细菌耐药性 的产生及不 良反应 的加重 , 以致贻误病 情目 因此必须 准确计算抗 菌药物用 药剂量 , , 并严 格按 给药 间隔 时间执行 , 不应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或减 少给药频次 , 规范使 用方
鼻洗
品, 以防鼻腔 出血 ; 进食时避免大 口频繁吞咽 , 以免将鼻腔填塞物 吸到鼻咽部 ; 摄人量不 足时 , 可经静脉补充液体 ; 保持 口腔清洁 、 卫
生, 可用爱诺天健漱 口水轻轻漱 口,3 ) ,, ( ~4次 d 预防口内炎症 。
己的感受 , 助取舒适 卧位 , 协 并分散 其注意 力 , 区环境 整洁安 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不合理表现及解决办法摘要:通过分析临床抗菌药物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观用药,较少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未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等五种不合理用药表现。

找出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所在。

提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长效管理机制等解决办法。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解决办法抗菌药物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

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

近年来,频见报道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抗菌药物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

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菌药物引发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

而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1.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

抗菌药物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菌药物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如目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90%为病毒所致,而治疗该类疾病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几乎高达90%以上。

另外,抗菌药物加抗病毒药应用于感冒发热已成为常规,而没有对发热病人采取各项检查以确定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药。

1.2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有的医师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广谱的抗菌药物越好,甚至认为哪种抗菌药物是新药、价格高的就是疗效好的药,而没有意识到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情轻重、抗菌谱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抗菌药物。

主要表现为用药起点高,未能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来使用药物,有时轻、中度感染就直接使用二、三线药物。

如门诊经常有病人因饮食卫生而致腹泻、伴有腹痛,无其他症状,医师在喹喏酮药物的选择上,经常选择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其实可首选价格相对低廉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注射液。

轻易使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很容易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二重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1.3不合理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医生为了达到良好效果常常采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如在病历中经常可见到头霉素类(如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与替硝唑联合使用,头霉素类与替硝唑均对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不应同时联合应用。

这样重复给药,不但显得用药混乱,无法观察药物的疗效,而且还造成资源浪费,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1.4主观用药,较少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临床医师主观用药、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较多,在对患者开药前较少进行微生物学标本检查和药敏试验,而是靠临床经验和感染部位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经治无效后才做致病菌培养,这样很容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从而使经验治疗转为目的治疗。

如在随机抽查的某院10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仅有25例进行病原学检查,离使用前临床感染标本送检率≥30%、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送检率≥50%、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送检率≥80%的要求差距较大,其中还有多数患者是在频繁更换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才做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5未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疗效存在密切关系,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血液及组织中形成不同的药物浓度,只有在感染部位的药物含量达到有效浓度时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

如果只注意剂量,不注意给药方法、不研究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往往造成治疗失败。

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多非典型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因此其抗菌原则是将给药间隔缩短,剂量不需要大,达到有效浓度即可。

但是据病例观察,临床上此类药物如头孢西丁、注射用克林霉素等经常是每日两次、一次给药,这样就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科学的给药方案应采取间歇给药法,即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中滴注,3-4次/d给药,这样能保证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尽可能长,可以增强抗菌作用,很好地发挥繁殖期杀菌的优势。

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2.1人员因素。

卫生技术人员药物和药物治疗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专业信息更新不及时,对有关抗菌药物的新知识、新理论以及不良后果认识不足,缺乏安全用药交代和指导等。

2.2患者因素。

有的患者依从性差,接受药物治疗时,往往急于求成,盲目听从他人或媒体的宣传,要求医生依自己意愿开药,对药物的疗效期望过高。

2.3环境因素。

国内以药养医的大环境和药商的推销策略也有影响。

有些医院和医生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抗菌药物合理和的管理。

3 解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办法3.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结合医院和各个科室实际,根据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及时了解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加以管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3.2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加强病原学诊断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提,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以疾病的性质和病原菌为基础,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患者的耐受力以及费用方面等。

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就诊时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要尽可能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做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

3.3积极开展药物治疗监测。

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以及毒理学指标的观察。

由于药物浓度和药物疗效密切相关,而有些抗菌药物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过高的血药浓度会引起毒性反应,特别是对危重病人和婴幼儿,因此,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给药方案个体化,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避免和减少毒副作用。

3.4医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好《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提高用药水平和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认识;医院要加大投入引进临床药学管理软件,临床药师通过勤查访、多监测,对临床用药进行常规的点评工作,及时发现并反馈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医务科应加强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和对医生处方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使抗菌药物的应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而不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防止毒副作用发生和耐药的出现,应注意下几个方面:1.单纯病毒感染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患者应尽可能确诊后根据病情或细菌学方面监测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可任意使用抗菌药物。

3.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因局部使用较多发生过敏及导致耐药菌株的早发,特别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等。

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必须有严格、明确的依据,应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或以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为目的。

如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或诊断明了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脑),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

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二联为宜。

不得堆积用药。

5.对一般感染,在抗菌药物使用后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应考虑停药,特殊病种在明确诊断下可适当延长。

6.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7.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同药敏试验密切配合,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

使抗菌药物准确有效的发挥疗效。

8.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保险性”预防用药。

9.为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应严格按药品规定要求做皮内过敏试验。

10.对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及肝肾疾患者有其他特殊病种者应特别注意到其生理、病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准确选药,适当调整剂量。

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糖尿病禁用加替沙星,三岁以下小儿尽量不用AG类11.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应有专人进行疗效、数量及副作用、耐药性的统计,用以指导和制定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

对初诊者需认真询问过敏史,对过敏阳性者,病历须作醒目记载。

综上所述,要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相互协作,要有专人负责、坚持长效管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相关人员对抗菌药物类药物的认识,从而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减少产生抗菌药物耐药的机会,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