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协调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三章大板结构模数协调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住宅建筑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模数协调尽量减少予制构配件的类型,使其达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商品化,以便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新建、扩建的砖混结构住宅和予制大板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二、编制住宅的标准设计、通用设计、定型设计以及标准构配件图集等。
第1.0.3条有特殊要求的住宅,临时性住宅以及改建住宅的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在执行本标准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砖混结构应按模数化空间网格设置,平面网格应采用3M,竖向网格应采用1M。
第2.1.2条当模数化空间网格不能连续时,可在两个模数化网格之间设立中间区,中间区可采用非模数尺寸。
第二节常用参数第2.2.1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
2100、2400、2700、3000、3300、3600、3900、4200mm。
注: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可以采用3400mm与2600mm的建筑参数。
第2.2.2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3000、3300、3600、3900、4200、4500、4800、5100、5400、5700、6000mm。
第2.2.3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层高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2600、2700、2800mm。
第三节单轴线定位第2.3.1条砖墙的平面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承重内墙的顶层墙身中线应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1)二、承重外墙的顶层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距离应为120mm;(图2.3.1—2)三、非承重墙除可按承重内墙或外墙的规定定位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四、带壁柱外墙的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3)或距墙身内缘的120mm处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

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2了解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掌握模数的概念和意义,并理解在建筑工业上的意义,掌握几种尺寸间的关系、定位轴线与模数的关系。
1、模数的概念、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概念2、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的关系3、定位轴线与模数4、层高、净高的概念讲授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二)定位轴线二.建筑统一模数制1、模数的概念、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概念2、什么叫标志尺寸、构造尺寸?3、什么叫层高、净高?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建筑物的形体千姿百态,功能也多种多样,构配件的型号种类将数不胜数,怎样能使种类减到最少,使工厂组织规模生产,为此国家制定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新课: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使构件规格、品种、型号减至最少构件与配件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二.建筑统一模数制为统一建筑构配件的尺寸而制定的模数协调标准。
(一)模数——选定的尺寸单位1.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1)基本模数——基本尺寸单位 M=100mm(2)导出模数A.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B.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数倍数2.导出模数基数(1)扩大模数的基数3M、6M、12M、15M、30M、60M。
(2)分模数的基数1/10M、1/5M、1/2M3.模数数列以基数为基础展开的尺寸数值系列。
4.适用范围开间(柱距)、进深(跨度)、层高、构配件截面尺寸、门窗洞口尺寸等。
第二课时:(二)定位轴线定位轴线就是确定建筑物中承重构件(墙体、柱子、大梁)位置的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的距离称为开间(或柱距);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称为进深(或跨度)。
1、墙体与定位轴线的关系:见图:1-16(1)承重内墙顶层墙身中线与定位轴线重合。
(2)承重外墙顶层墙身内缘与定位轴线的距离为120mm.(2)非承重墙除可按承重内墙或外墙的规定定位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定位轴线重合。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是指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为了满足建筑结构、外观、内
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协调统一,所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模数系统。
这一标准系统的制定,旨在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使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
首先,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制定对于建筑结构的统一和规范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通过将建筑结构的各个部分按照统一的模数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结构的多样性,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模数化的设计还能够方便建筑材料的选取和加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对于建筑外观的统一和美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
建筑外观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模数系统可以使建筑的立面、窗户、门等元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和协调,使建筑整体更加和谐美观。
此外,模数化的设计还能够降低建筑外墙材料的浪费,提高建筑外观的整体质量和品味。
再次,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对于内部空间布局的统一和合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模数系统可以使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同时,模数化的设计还能够减少内部空间的结构和装饰材料的浪费,提高内部空间的整体品质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制定对于住宅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统一的模数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协调统一,降低建筑施工和装修的成本,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品味。
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模数化的设计理念,遵循模数协调标准,努力打造更加高效、美观、舒适的住宅建筑。
建筑模数与模数协调原则

建筑模数与模数协调原则3 模数3.1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3.1.1 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1M等于100mm)。
整个建筑物和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部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3.1.2 导出模数应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扩大模数基数应为2M、3M、6M、9M、12M……;2 分模数基数应为M/10、M/5、M/2。
3.2 模数数列3.2.1 模数数列应根据功能性和经济性原则确定。
3.2.2 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梁、板、隔墙和门窗洞口宽度等分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水平基本模数和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且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宜采用2nM、3nM(n 为自然数)。
3.2.3 建筑物的高度、层高和门窗洞口高度等宜采用竖向基本模数和竖向扩大模数数列,且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宜采用nM。
3.2.4 构造节点和分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数数列,且分模数数列宜采用M/10、M/5、M/2。
4 模数协调原则4.1 模数网格4.1.1 模数网格可由正交、斜交或弧线的网格基准线(面)构成,连续基准线(面)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模数(图4.1.1-1),不同方向连续基准线(面)之间的距离可采用非等距的模数数列(图4.1.1-2)。
图4.1.1-1 模数网格的类型图4.1.1-2 模数数列非等距的模数网格4.1.2 相邻网格基准面(线)之间的距离可采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或分模数,对应的模数网格分别称为基本模数网格、扩大模数网格和分模数网格(图4.1.2)。
图4.1.2 采用不同模数的模数网格4.1.3 对于模数网格在三维坐标空间中构成的模数空间网格,其不同方向上的模数网格可采用不同的模数(图4.1.3)。
图4.1.3 模数空间网格4.1.4 模数网格可采用单线网格,也可采用双线网格(图4.1.4)。
图4.1.4 单线模数网格和双线模数网格4.1.5 模数网格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网格宜采用扩大模数网格,且优先尺寸应为2nM、3nM模数系列;2 装修网格宜采用基本模数网格或分模数网格。
浅谈建筑工业化建设的模数协调

浅谈建筑工业化建设的模数协调1.引言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建筑业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不仅耗时耗力成本高,而且量大面广管理困难。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红利正在逆转,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了用工荒,民工老龄化等问题。
此外,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殊行业性质也与人们改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需要相冲突,在此基础上,资源紧缩和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不得不促使建筑业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以期达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2.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文件,第一次提出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1978年的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又提出到1985年全国大中城市要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2000年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化的要求。
随后的几年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预制装配工艺迅速发展,传统落后的手工拌制混凝土模式也逐渐被商品混凝土取代,一些重体力劳动的砌筑抹灰等濕作业工程大大减少[1],可以说推进实施工业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但由于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缓慢,同时又缺少相应方针政策的指导,中国的建筑产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后陷入了瓶颈期。
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仅建设周期长人工成本高而且造成了高污染高能耗,在举国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工程质量推行工业化建设成了当务之急。
“十二五”期间住建部提出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目标,为我国建筑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为响应政府号召,一些房企如北京万科,南京大地,南通建筑,西韦德,黑龙江宇辉等在各自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探索,带动了预制结构和PCA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产业技术日趋成熟[2]。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互融互进,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预示着建筑工业化即将进入新时期。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符合模数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造价,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物的设计;二、房屋建筑中采用的各种建筑制品、构配件、组合件的尺寸及设备、贮藏单元和家具等的协调尺寸;三、编制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物有关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
第1.0.3条凡属下列情况,可不执行本标准的规定:一、改建原有不符合模数协调或受外界条件限制而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建筑物;二、设计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或执行本标准在技术、经济方面不合理的建筑物;三、设计特殊形体的建筑物和建筑物的特殊形体部分。
第1.0.4条房屋建筑的墙体、楼板的厚度和构配件截面的尺寸等、可采用非模数化尺寸。
第1.0.5条在执行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模数2.1基本模数、导出模数和模数数列第2.1.1条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其符号为M即1M等于100mm。
整个建筑物和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第2.1.2条导出模数应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平扩大模数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与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二、分模数基数为1/10M、1/5M、1/2M、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第 2.1.3条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及其各组成部分间的尺寸统一与协调,应减少尺寸的范围以及使尺寸的叠加和分割有较大的灵活性,模数数列应按表2.1.3采用。
注: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必要时,可采用3400、2600mm作为建筑参数。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2)几种尺寸及其关系 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与协调,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规定了标志尺寸、构造尺寸、 实际尺寸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标志尺寸 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 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及设备 界限之间的尺寸。 2)构造尺寸 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生产的设计尺寸。 一般情况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缝隙尺寸 的大小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 3)实际尺寸 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的实际尺寸。实际 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值应符合允许的偏差。 标志尺寸=构造尺寸+缝隙尺寸
(4)定位轴线的编号
▲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写; ▲纵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大写的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 其中O、I、Z不得用于轴线编号,以免与数字0、1、2混淆如 图所示。 。
(5)层高与净高
楼房的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表面至上一层 楼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净高是指楼面上表面至楼板底层下表面的 垂直距离,有梁时按梁底计,有吊顶时按 吊顶计。
三种尺寸的关系
(3)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是标志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和构件 间相对关系的基准线,是设计者首先要确定的,而且也 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定 位 轴 线
横向定位轴线
纵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叫开间,一般是按照楼板长 度的模数数列选定的 纵向定位轴线是沿建筑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定位轴 线之间的距离称作进深,一般是按梁的长度模数数列 选定的
第一章 概述
第四节 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 调统一标准
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
建筑工业化有利于工厂定型规模生产, 又可节省设计力量,加快施工速度,达到 缩短设计和施工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三章大板结构模数协调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住宅建筑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模数协调尽量减少予制构配件的类型,使其达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商品化,以便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新建、扩建的砖混结构住宅和予制大板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二、编制住宅的标准设计、通用设计、定型设计以及标准构配件图集等。
第1.0.3条有特殊要求的住宅,临时性住宅以及改建住宅的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在执行本标准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砖混结构模数协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砖混结构应按模数化空间网格设置,平面网格应采用3M,竖向网格应采用1M。
第2.1.2条当模数化空间网格不能连续时,可在两个模数化网格之间设立中间区,中间区可采用非模数尺寸。
第二节常用参数第2.2.1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
2100、2400、2700、3000、3300、3600、3900、4200mm。
注: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可以采用3400mm与2600mm的建筑参数。
第2.2.2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3000、3300、3600、3900、4200、4500、4800、5100、5400、5700、6000mm。
第2.2.3条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层高应采用下列常用参数:2600、2700、2800mm。
第三节单轴线定位第2.3.1条砖墙的平面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承重内墙的顶层墙身中线应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1)二、承重外墙的顶层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距离应为120mm;(图2.3.1—2)三、非承重墙除可按承重内墙或外墙的规定定位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四、带壁柱外墙的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图2.3.1—3)或距墙身内缘的120mm处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标高的种类及关系
绝对标高:又称绝对高程或海拔高度 相对标高:根据工程需要而自行选定的基准
面
建筑标高:楼地层装修面层的标高 结构标高:楼地层结构表面的标高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建筑构件的竖向定位
楼地面的竖向定位
楼地面的竖向定位应与楼地面的
上表面重合,即用建筑标高标注(图1.9)
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横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 确定横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纵向轴线: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用以 确定纵向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开 间:两相邻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常用专业名词
进 深:两相邻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层
净
高:指层间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 高度。
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构造尺寸 是生产、制造建筑构配件、建筑
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
构造尺寸为标志尺寸减去缝隙或加上支承尺寸。
实际尺寸 是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
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
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
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几种尺寸间的关系
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 . 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 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 (1)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 本尺度的单位,用符号M表示,1M=100mm。
1 . 建筑模数
( 2)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以3M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框架结构建筑
中柱定位轴线一般与顶层柱截面中心线相重
合 ( 图 1.8(a)) 。边柱定位轴线一般与顶层柱截
面中心线相重合或距柱外缘250mm处(图1.8(b)) 。
非承重墙
除了可按承重墙定位轴线的规定定位之外, 还可以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a)构件标志尺寸大于构造尺寸;(b)构件标志尺寸小于构造尺寸
四、 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
结构构件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准线,
同时也是施工放线的基线。用于平面 时称平面定位轴线;用于竖向时称为
竖向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及编号
平面定位轴线应设横向定位轴线和纵向定位轴线。
屋面的竖向定位
屋面的竖向定位应为屋面结构层的
上表面与距墙内缘120mm处或与墙内缘重合处的外 墙定位轴线的相交处,即用结构标高标注(图1.10)
门窗洞口的竖向定位
门窗洞口的竖向定位与洞口结
构层表面重合,为结构标高(图1.9)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
标高及构件的竖向定位Βιβλιοθήκη 常用专业名词横 向:
纵
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
编写;纵向定位轴线的编号用大写的拉丁字母从 下至上顺序编写 (图1.3)。
定位轴线也可分区编号,注写形式为“分区号-
该区轴线号” (图1.4) 。
当平面为圆形或折线形时,轴线的编写分别按图
示方法进行(图1.5、图1.6) 。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
(300mm)、6M(600mm)、12M
(1200mm)、15M(1500mm)、30M
(3000mm)和60M(6000mm)表示。 M/5(20mm)和M/2(50mm)表示。
分模数为整数除基本模数,以M/10(10mm)、
1 . 建筑模数
( 3) 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 数为基础扩展的数值系统。 模数数列根据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拥有各 自的适用范围,建筑物中的所有尺寸,除特殊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
平面定位轴线的标定
混合结构建筑
承重外墙顶层墙身内缘与定位轴线的距离应为 120mm(图1.7(a));承重内墙顶层墙身中心线应 与定位轴线相重合(图1.7(b)) 。
楼梯间墙的定位轴线与楼梯的梯段净宽、平台 净宽有关,可有三种标定方法:楼梯间墙内缘 与定位轴线的距离为120mm (图1.7(c)) ;楼梯 间墙外缘与定位轴线的距离为120mm;楼梯间墙 的中心线与定位轴线相重合。
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即地面至顶棚下皮的高 度。它等于层高减去楼地面厚度、楼板厚
建筑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建筑朝向:建筑的最长立面及主要开口部位的朝向
常用专业名词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 数,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 积组成。 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 净面积。 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和门厅等交通设施 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等所占的面积。
三、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为保证设计、生产、施工各阶段建筑制品、构配 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与协调,必须明确标志尺寸、 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标志尺寸
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跨度、柱距、层高等)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 组合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必 须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